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合集下载

池莉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池莉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池莉的小说:崇高退场后的凡俗人生一、解崇高:“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崇高是个历史久远的审美范畴,即郎加纳斯的《论崇高》——康德——黑格尔——俄苏文学批评家——中国革命现实主义。

崇高的解体是“革命现实主义后”的征兆,在创作上就表现为对精神性、理想性、超越性的全面怀疑。

池莉的重点不在“普通”,而在于“小”,她要用这“小”来抹平英雄与凡人的区别,抹平精英与大众的区别。

她所强调的事实背景就是小市民的凡俗人生,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则是依附在这一事实背景上的人生理念,她的不少作品正是因为这二者的结合而促使革命现实主义崇高理念的瓦解。

“微小”的才是最普遍的(不是普通),对微小抱以理解、同情、抚慰乃之于嘉许这是池莉的作品赢得芸芸众生以至文界精英“普遍”青睐的个中奥秘。

将这一策略付诸小说创作,就叫做“仿真”。

“仿真”就是“通过逼真的诱导”,提供某种“事实背景”,敲出你心底的那个“小”来,以驱逐“没有事实背景的激情与崇高”。

要说写日常生活的卑微,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堪称新写实小说中的“三绝”。

就审美旨趣而言,新写实小说家与革命现实主义最大的区别之一,或许就是着意去表现日常生活的卑微性,以此来化解革命现实主义的崇高感。

卑微是人的一种处境,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感受。

新写实小说的突出成就就是写出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卑微感。

卑微是一种处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如果说崇高总是意味着对某种困境、某种强大的力的超越的话,那么卑微则是对困境的屈从或无奈。

《烦恼人生》主要是写卑微的烦恼的。

二、反浪漫:“不谈爱情。

”池莉用她的“人生三部曲”告别了她早年的浪漫,并一再把浪漫撕开给人看。

这也就是说在俗世中、在芸芸众生中,谈论爱情就要先谈物质基础,而谈论特质基础,显然又不(像)是在谈爱情,因此干脆就“不谈爱情”。

这好象就是池莉那些“不谈爱情”的“爱情小说”的内在逻辑。

她循着这个逻辑把两性关系的各种形式同爱情逐层剥离开来,把性爱中的物质性同精神性剥离开,最后完成对古典爱情的解构和放逐。

生活无故事_从池莉_烦恼人生_看新写实小说特征

生活无故事_从池莉_烦恼人生_看新写实小说特征

244生活无故事——从池莉《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特征袁 媛(昆明消防学校文化教研室 云南昆明 650208)摘 要: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较之于其他流派,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本文从内容、作家叙述态度、情节结构、表现手法及语言五个方面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

关键词:烦恼人生;新写小说;特征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3-0244-02收稿日期:2010-04-23作者简介:袁媛(1972-),女,云南昆明人,从事军校《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课程讲授工作,参与学校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模式构建的校级科研 课题的研究。

生活无故事……人不是生活在哲理中,不是生活在戏剧中,也不是生活在井然有序的事件中。

大概人类正是为了超越这种平凡乏味,才创造故事,才把单调的生活幻化为一个金灿灿的艺术世界。

然而,当我们对这种自己所营造的“新世界”感到兴奋不已、向往之极后,回头看看现实依旧是“生活无故事”时,才觉得真正体会到了“水中月、镜中花”这句话的含义。

一种要真正体现生活的原生态,尽力压缩虚构成分的呼声越来越为文艺界人士所重视,于是以平实的白描手法,真实地再现普通人的原生态性质的生活流、意念和心态的新品种——新写实小说孕育而生。

新写实小说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不完全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深化。

它也不是先锋派文学的“变种”,而是对先锋派文学脱离大众的一种补救。

新写实主义作家讨厌那种讲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讲究完整离奇的情节,讲究全知全能式的叙述视角和内心分析,他们重视表现人的生存本相、生存困境的生命冲动、生命意识。

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较之于其他流派,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注重反映人生存状态的真实本色,或者说,它追求的主要艺术目标是还原生活本相新写实小说放弃了对典型的极致——英雄典型的追求,不写英雄壮举,不涉及重大事件,它只写普通的人,平凡的事,只写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凡凡的原型人。

论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特点

论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特点

论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特点【摘要】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八十年代后期写了一系列写实主义作品,《烦恼人生》堪称是她的代表作,究其作品的写实特点来讲,主要是还原生活本来面貌、反对典型性原则、情感的零度介入、中外各种手法的融通以及都市平民语言。

【关键词】烦恼人生;新写实;特征在我国现代文学创作中,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迎来了新的文学创作之风。

一批小说家摒弃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人、凡俗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

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不同的文学载体,他们的作品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

池莉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下面就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来分析透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一、还原生活本来面貌自建国以来到70年代的文学作品大多被赋予了太多政治教化的东西,文学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而是在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文学的社会功能被无限夸大。

而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使得文学的描写对象大多是帝王将相、英雄伟人,很少去关注小人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成为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一个有影响的群体。

他们的生活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状况,文学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阶层。

关注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生活,是文学发展的必要任务。

池莉最先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说:“我觉得我们从前所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似乎并不能描绘出真正的现实,我模模糊糊地感到自己受到了某种召唤某种激动。

我想我再写作时,我要写一种新的现实,我要写真正的生活。

”《烦恼人生》描绘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

文章以“早晨是从深夜开始的。

”流水账一般的叙述了印家厚半夜孩子跌下床的慌乱,晨起洗漱上厕所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评奖金只得了个三等奖的恼怒,对徒弟雅丽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为父亲准备礼物的奔波,住房的拥挤,经济的拮据、、、、、、零零碎碎地写出了生活的本色,本色的生活,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一个微不足道的工人过日子的辛苦与无奈。

从池莉看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从池莉看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从池莉看新写实小说的特点作者:李红梅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活跃在中国文坛的文学创作热潮。

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文坛上“先锋文学”、“伤痕文学”沉寂,新写实小说应运而生。

以《烦恼人生》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的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关注小市民的日常生活,重点展示他们的烦恼人生,用细腻的笔法与热忱再现生活的真实面目,在描写苦难的同时也透露出了其中的温暖。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小说;特点;烦恼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池莉、刘震云、方方等一系列为代表的作家相继发表了贴近市民生活、言说世俗窘迫的作品,掀起了文学界新写实主义的热潮,在获得民众支持的同时掀起了评论界的评论热潮。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大的方向上仍可归于写实主义流派,但在写实的基础上,无论是取材、叙事、情感均呈现出一种不同的格调。

1987年,池莉在《上海文学》第八期发表《烦恼人生》,随着国内几家权威刊物的转载她在文坛一炮而红,相继发表的几部作品也备受好评,成为新写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池莉作品的解读分析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1987年前后,中国的小说形式慢慢发生着变化,一批新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其中包括池莉的《烦恼人生》(《上海文学》1987/8)、方方的《风景》(《当代作家》1987/5)、刘震云的《塔铺》(《人民文学》1987/7)等,张韧将这一股文学潮流称为“新写实小说”,“它不仅与现代派与寻根小说,而且与传统现实主义有了根本意义的区别性。

所以,与其说它是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后现实主义’,不如按其自身特点称它为‘新写实小说’。

”[1]其后《钟山》杂志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一称谓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对生活的还原,直面现实人生,借鉴了诸多流派优越之处。

池莉,武汉人,新写实小说代表人物,自1987年在《上海文学》第八期发表作品《烦恼人生》在文坛立足。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作者:杜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池莉的《烦恼人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新写实小说在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烦恼人生》的分析来解读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池莉;《烦恼人生》;新写实小说;特征分析作者简介:杜娟,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005-01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股创作潮流,其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方方的《风景》、《桃花灿烂》、刘震云的《塔铺》、《一地鸡毛》等。

下面本文就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来分析透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一、内容上,选取小人物的生活,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

新写实小说在内容上摈弃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强烈的政治色彩,瓦解了文学的崇高光环,力求还原生活的本真本相,大多是对平凡人生活的庸俗、客观的描写,表现的是一种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

池莉的《烦恼人生》描述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

小说以“流水账”一般的形式叙述印家厚如何为早晨上厕所、挤公共汽车、吃早点、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给自己父亲和老丈人买生日礼物、支付昂贵的菜金、儿子就近入托、黑白电视换彩电等等事情而烦恼。

作品所叙述的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既未被理想化,也未被丑化,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强调作家应该“泡在生活的原汤汁里,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不要矫情,不要造作,不要取悦于谁,更不要屈服于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历史,感受这个世界,感受人类的欢乐和呻吟,也感受自己生命的流程。

论池莉的新写实小说的写实性与艺术性

论池莉的新写实小说的写实性与艺术性

论池莉的新写实小说的写实性与艺术性——以《烦恼人生》、《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是好》为例【摘要】:“新写实小说”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重视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作为“新写实小说”一员主将的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上“以写生活本生,写生命存在”为主,如实反应世俗生活的真实,不粉饰,不矫情。

她的小说写得实实在在,无论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在语言选择上,都让人觉得贴切、平实、细腻,这一切构成了池莉小说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采。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池莉思想艺术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审美流向和文学流派。

池莉发表在《上海文学》1987年第8期上的小说《烦恼人生》,象“太阳出世”一样,一发表就被理论界交口称赞,备受宠爱,成为这种新的审美流向和文学流派的发轫之作,这部小说之所以备受人们关注,不在于叙述技巧的新奇,典型人物的典型特点,而在于作品以对世俗生活的深切体验,真实地写出了普通的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所写内容平凡庸常,司空见惯而又触目惊心。

随后她一发不可收,又发表了《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作品,这些作品没有运用更多的文学手段,抛开所有理想化生活的色彩,一切都是生活的本来面目,然而正是这样才让我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好像忽然之间从一种理想虚幻的梦境中回到了真实的境地。

对于这种与传统写实主义写法相似又有明显差异的写作,文学批评家立刻对这一类以池莉为代表的作家们的小说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试图对这一类文学现象从理论上进行概括,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典型的是张韧在《生存本相的勘探与失落一新写实小说得失论》中提出了“新写实小说”的观点,他认为“因为它不仅与现代派与寻根小说,而且与传统现实主义有了区别性,所以与其说它是现实主义‘回归’或‘后现实主义’,不如按其自身特点定为‘新写实小说’。

”(1)一场热烈的争论就此展开,但自从《钟山》1989年第3期开始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栏以来,文学界逐渐接受了“新写实小说”这一称谓。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显而易见,池莉的名字与新现实主义相联系,成了八十年代女性写作的最后一处标志。

但依据时间来划分,池莉的小说创作有两个发展段落:其一是八十年代初的棱角初露,小说处女作是一篇名为《该死的猫》的作品,但她第一篇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作品却是《月儿好》。

这是一篇作者一己情怀的自然流露的作品。

正是这篇行云流水般自然又有一种悠远的情韵的极富抒情意味的作品,奠定了池莉作为一个小说家的最初的风格基调。

但从1982年发表《月儿好》到1987年发表《烦恼人生》,其间有数年的时间,池莉的创作几乎是一片空,在这期间,她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人生挫折,又“从大病中死而复生”,“历尽艰辛闯过生活的险滩”,并且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大学中文系的学业,还是这期间经历“脱胎换骨”之后的创作被人称作“人生三部曲”:结婚《不谈爱情》——生小孩《太阳出世》——带小孩《烦恼人生》等才真正构成了池莉作为一位小说家在创作上的基本特色和标志,也是其被归入“新写实”作家的行列而且以写生活的“原生态”著称。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她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其小说创作严格忠实于生活,取材都真实可信,其通过对于社会人生的散点透视,由生活本身显示其意义和价值,因而其作品更加逼近生活本身的形态,更显自然和更少人工的修饰,读她的这些作品,尤以其“人生三部曲”最为突出,既能满足人们实在的人生经验的愿望,无虚无飘渺和故做艰深之感,又保持一种诗意的空灵,不至于流于枯涩和板滞,因此这些作品让人觉得亲切感人又富于内涵,又显示出其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从主题上看,池莉小说遗失想象,还原生活,给现世以关怀,关注风俗、琐屑、严峻、无奈的生存状态,把视阈投射在凡俗人生之上,作为凡俗世人生存的时空背景,关注现实和历史,在现实/历史,进行时/过去时的写作角度(维度)上,池莉将之凝聚为“烦恼人生”与“深情人生”,揭示现代人生活上的烦恼,以及本能受到压抑,精神不自由的烦恼,直面风俗,卑琐的人生,勘探生存本相,呈现出小人物可叹的生存状态和无可奈何的心理和执着的人生。

论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特点

论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特点

论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特点【摘要】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八十年代后期写了一系列写实主义作品,《烦恼人生》堪称是她的代表作,究其作品的写实特点来讲,主要是还原生活本来面貌、反对典型性原则、情感的零度介入、中外各种手法的融通以及都市平民语言。

【关键词】烦恼人生;新写实;特征在我国现代文学创作中,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迎来了新的文学创作之风。

一批小说家摒弃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人、凡俗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

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不同的文学载体,他们的作品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

池莉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下面就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来分析透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一、还原生活本来面貌自建国以来到70年代的文学作品大多被赋予了太多政治教化的东西,文学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而是在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文学的社会功能被无限夸大。

而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使得文学的描写对象大多是帝王将相、英雄伟人,很少去关注小人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成为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一个有影响的群体。

他们的生活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状况,文学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阶层。

关注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生活,是文学发展的必要任务。

池莉最先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说:“我觉得我们从前所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似乎并不能描绘出真正的现实,我模模糊糊地感到自己受到了某种召唤某种激动。

我想我再写作时,我要写一种新的现实,我要写真正的生活。

”《烦恼人生》描绘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

文章以“早晨是从深夜开始的。

”流水账一般的叙述了印家厚半夜孩子跌下床的慌乱,晨起洗漱上厕所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评奖金只得了个三等奖的恼怒,对徒弟雅丽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为父亲准备礼物的奔波,住房的拥挤,经济的拮据、、、、、、零零碎碎地写出了生活的本色,本色的生活,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一个微不足道的工人过日子的辛苦与无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名: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专业: 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2级**: ***学号: ***************: ***2015 年11 月15日中文摘要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来探讨其新写实主义特征:一是现实生活原生态,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如实反映世俗市民的生活;二是注重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将作家的主体情感与思想冷处理,保证客观世界的真实还原;三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平庸生活中小人物的残酷和无奈,来返还生活本真状态,以此凸显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关键词:池莉;人生三部曲;新写实主义;零度写作AbstractChi Li "the Life Trilogy", as the new realism novel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This article has three parts to discuss the new realism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he real life of original ecology, restore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life, reflect the secular life of the people; the two is zero in on the writer's feelings, emotions and ideas will be the main writer of cold treatment, to ensure the objective world is true; thre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howing the banality of life of the ordinary people in a cruel and helpless, to return the essence of life, which highlights Chi Li's "Life Trilogy" of new realism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Chi Li;The Life Trilogy;New Realism;Zero Writting目录引言 (1)一、现实生活的原生态 (1)二、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 (3)三、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5)结论 (8)注释 (9)参考文献 (9)致谢 (9)论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郝思玮(内蒙古师范大学教科院 12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20121104066)指导教师:韩彦斌引言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我国文坛的女作家,她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朴素细腻的创作特色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一员骁将。

她的“人生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也被称为“写实三部曲”是新写实小说的突出代表。

新写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一个“真”字。

它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但褪去了伪现实主义的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意在追求一种更为丰厚、博大的文学境界。

新写实主义仍然写实,它有其独特的写作特征:一是现实生活的原生态;二是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三是人物形象的刻画。

它以“零度视角”来审视生活,采用纯粹客观的叙事方式,甚至是看似“生活流水账”的叙事结构,内容写的也不过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语言上更是通俗、生活化。

这样的笔调整体平和真实,虽没有大起大落,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击。

一、现实生活的原生态池莉的小说特别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琐事。

反对提炼生活,原滋原味的再现生活,[1]重视对生活的原生态挖掘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而有效的处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揭示最普通民众的最普通生活。

《烦恼人生》像一笔娓娓道来的“流水账”记叙了印家厚从半夜孩子摔下床到晚上十一点多睡觉前这一天的经历,而在这一天的生活中,没有过多的剧情冲突,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重大的事件,有的只是忙碌而穷于应付的琐碎、无奈甚至无聊至极之事,比如半夜孩子掉下床找不到灯绳又把灯绳拽断搞得手忙脚乱,清晨排队解手又是那么无可奈何,叫孩子起床挤公共汽车上班,单位奖金分配不公,吃饭吃到一只青虫,为分房子而烦恼,孩子在幼儿园惹事,以及为父亲准备寿礼的一路奔波,等等。

小说还写到印家厚的心理活动,“在电灯黑灭的一刹那,印家厚看见手中的起子寒光一闪,一个念头稍纵即逝。

他再也不敢去看老婆,他被自己的念头吓坏了。

”这个念头是什么呢?是“潜意识”是“杀机”,是一个受世俗生活长期压抑的尚有血气的男子潜在的反抗意识 ,但仅仅是一闪念 ,一切又恢复“正常”。

[1]他面对的是俗气可厌而又体贴入微不可分离的老婆,是不如人意而尚能生存的现实。

这些均表现了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普通工人过日子的幸苦与无奈以及最真实的心理反应。

其中虽然也有可以成为许多小说重要内容的爱情,比如他和徒弟雅丽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一直隐藏在他心中的以前插队时的恋人,但这些也只存在印家厚的心里和回忆中,当它们一旦要浮出现实,便瞬即被击碎了。

生活依旧继续着。

在新写实看来,这正是生活的原生态,是每一个现实中的人都正在过和继续过着的生。

《不谈爱情》展现了这样一种现实生活状态“婚姻不是个人的,是大家的。

你不可能独立自主,不可以粗心大意。

你不渗透别人别人要渗透你……过日子你就要负起丈夫的职责,注意妻子的喜怒哀乐,关怀她,迁就她,接受周围所有人的注视。

与她搀搀扶扶、磕磕绊绊走向人生的终点。

”文中庄建非与吉玲夫妇间那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爱情是世俗的真实的爱情。

“风风雨雨过去了,小家庭生活是平静的。

这平静的生活过了半年忽地又被撞破。

这次夫妻间的相撞,撞出了许多新的意思。

庄建非在中国银行的台阶上沉思默想了几个小时后发觉自己的婚姻并非与众不同。

揭去层层轻抄,不就是性的饥渴加上人工创作,一个婚姻就这么诞生了,他相信他是这样,他周围的许多人都是这样。

聊以自慰的是他并不是个稀里糊涂,对自己不负责的人,是时代规定了他。

他逃不出今天的时代。

”[2]庄建非的父母之所以要到亲家接回儿媳妇,并非出于对儿媳妇的认可,也并非对于儿子婚姻的支持,而是希望儿子能去美国学习,不能因为婚姻生活影响儿子“光明”的前途。

池莉将爱情阐释得冷静而残酷。

“婚姻不是个人的,是大家的。

人不可能独立自主,不可以粗心大意,你不要渗透别人也要渗透你。

”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就是这样。

在爱的光环上,池莉为它涂抹了一道凝重的阴影。

作家用写实的笔法,揭穿了人们虚幻的爱情。

“上天好象没有安排爱情。

它只安排了两情相悦,是我们贪图那两情相悦的极乐的一刻天长地久,我们编出爱情之说。

”她所描写的婚姻家庭生活,毫无浪漫激情和诚挚感情,没有理解、没有宽容,也没有温存,只有日复一日的乏味无聊,一次接一次的磨擦火花,要么就是相互绝望了的冷战,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这便是平民婚姻生活之实,毫无戏剧性可言。

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琐碎无序的表象的本色叙述,实现了一种强烈的还原效果,其中杂带着某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纠缠不清的宿命观。

《太阳出世》十分深入地描写了工人赵胜天和图书管理员的李小兰从结婚到孩子周岁的家庭生活和人生烦恼。

他俩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维持着小家庭,计划人流、妊娠反应、等待生产、哺育婴儿、孩子生病等等。

这些婚后生活的必经环节,时刻牵动着他们情绪和生活,使得这对小夫妻无暇顾及浪漫。

但后来孩子生下来了,为孩子所受的奔波之苦和熬煎,可以说是老母鸡对小鸡一样近乎本能的爱,再平凡庸常不过的爱,但在这“哑子喝水,冷暖自知”的爱中,他们不是苦中有乐吗?“在为女儿办妥一切证件之后,赵胜天实在走不动了。

他粗略计算了一下,他走了将近两万里。

好家伙,我的小朝阳,为了你合法地出生,为了你每一个月得到一斤食油、九斤粮食、一斤猪肉,爸爸绕地球走了半圈!”[2] 文中最让人感触的是,孩子流鼻血了,可能就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小问题,他们小夫妻着实被吓到了,甚至会给保姆下跪以求真相。

“养一个孩子是多么艰难!李小兰的腰背还在酸痛,赵胜天的困劲还没有消失。

两人都是又黑又瘦。

孩子,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睡过一整夜觉呢。

光是泪水汗水,他们不知为你流了多少!为你吃奶粉发生了好多次经济危机,最困难的那次手里只有三毛五分钱硬币了。

”[2]文章中的真情流露不就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那一幕幕吗?“新写实小说”无意于对现实存在的所谓“深层”意蕴或“本质”的揭示,而将现实存在进行表象化的描述与证实。

在新写实小说家看来这就是对生活的还原。

所谓“还原”就是“不去精心地构造完整的情节和生活故事,以避免将生活过分戏剧化,而是遵从生活的原生态,通过大量琐屑的、平凡的、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的生活事件表达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看法”。

二、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新写实小说在叙述风格上追求客观冷静,即评论界所说的“零度情感”“零度写作”。

所谓“零度”就是无情感、无思想、无倾向,在很多新写实小说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叙述者的这种近乎冷漠的叙述方式。

作者通过客观、冷静的叙事策略把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从容道来,作家则决不介入故事。

池莉也曾说过自己的创作就是“只是拼版工作,而不是剪辑,不动剪刀,不添油加醋”。

[3]池莉的“人生三部曲”都几乎以流水账的方式书写日常生活,把起床、上厕所、洗刷、挤汽车、挤轮渡、吃早点……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恰似一个人一天生活的不加选择跟踪拍。

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描写近似自然主义。

作品《烦恼人生》开篇:“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

昏蒙蒙的半夜里‘咕咚’一声惊天动地,紧接着一声恐怖的嚎叫。

印家厚一个惊悸,醒了,全身绷得硬直,一时间竟以为是在噩梦里。

待他反应过来,知道是儿子掉到了地上时,他老婆已经赤膊脚下了床,颤颤地唤着儿子。

母子俩在窄狭壅塞的空间撞翻了几件家什,跌跌撞撞抱成一团。

”作品从半夜儿子摔下床一声尖叫,印家厚从睡梦中惊醒写起,也由此开始了他一天烦恼的生活。

作家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以此来开篇,建构全文。

通读完作品后,体会不到作者的任何个人情感,感觉到的只是一个以叙事者和观察者的身份,细致入微地描绘印家厚繁忙而又紧张的一天生活。

对于印家厚的生活,作者没有进行任何的精雕细琢,只是事无巨细的将印家厚平淡无奇的一天,从凌晨四点差十分到晚上十一点三十六分的忙乱日常生活呈现出来。

池莉在创作中表面上采用了这种笔法,《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即使面临诸多烦恼,作者既没有表达自己的同情,也没有为主人公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积极地寻求解放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