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气血津液 (2)
中医基础——气血津液

血的运行
相关脏腑功能
➢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 肝主疏泄——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 ➢ 肝 藏 血—— 防止血溢脉外 ➢ 脾主统血——控制血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溢脉外
念 本物质之一。
(二)气的生成
先天之精气
肾 藏 精
自然界之清气
肺 主 呼 吸
水谷之精气
脾 胃 运 化
人体之气
肾为生气之根
营气 卫气
先天 之精
后天
谷
之精
气
脾为生 气之源
自然界 清气
元气 宗气
一身 之气
肺为生气之主
1.气的来源
气 先天之气:由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所化生,又称为元气
合身
的 来 源
后天之气
的
气能摄血 生理:脾气统血、肝气收摄血液
关
病理: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则导致各种出血
系
治疗:补气摄血
含义:血为气的载体,气存血中,依附于血方不致散失,
血
又赖血之运载至全身
对 血能载气 生理:血足则气存,血行则气行
血
气
病理:气随血脱
的
治疗:补气固脱
为 气 之
关
含义:指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的濡养
母
调动 控的 作稳 用定
控
机体的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衰退或早衰
协和
作 用
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减弱 病理表现 精的化生不足及施泄障碍
调有 则序
血液的生成不足、运行输布迟缓
维进
《气血津液》课件

失调的原因
• 营养不良 • 压力过大 • 生活方式不健康 • 疾病影响
失调的症状
疲劳感
总是疲惫不堪,情绪低落, 常感疲乏。
失眠
苦恼于失眠、入睡困难、 浅睡等问题。
食欲下降
很少享受食物,难以吸收 养分。
抵抗力下降
既容易感冒,又容易重感冒。
体力不支
即使是平常轻易的活动也感到累,缺乏耐力。
2
调节影响内分泌的荷尔蒙和维生素分
泌,维持身体的机能和健康。
3
提供能量来源
4
通过呼吸、饮食、代谢,生成能量, 维持身体的各种机能和生命活动。
保持正常生理机能
保持人体内体液和代谢平衡,维持身 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促进新陈代谢
帮助身体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减少 浪费,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如何调节平衡?
餐食调理
营养均衡,多样化饮食, 遵循食疗调理原则,调节饮 食结构, 改善体质。
药膳疗法
中医药膳调理,滋阴补阳, 活血化瘀, 调节内脏机能,提高免疫力, 达到身体平衡和健康的目的。
中药调理
疫机能,
达到身体平衡和健康的目的。
气功调理
通过气功的调理,改善气,调节身体健康的平衡, 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力,平衡身体机能。
《气血津液》PPT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气血津液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及如何调节气血津液的平衡。通 过餐食、药膳、中药和气功调理,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气血津液是什么?
气
人体内的动力、能量
津液
人体组织和细胞间的液体
血
经络中的液体
精气
人体内真气的最高形态
气的种类
1
元气
生命基本能量,先天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津液代谢失常 概念:指全身或某一环节的津液代谢发生异
常,导致津液的生成,输布或排泄发生紊乱或障
碍的病理过程。 (一)津液亏损不足 概念:指机体津液数量亏少,致脏腑,形体,
官窍失于充分的濡润、滋养和充盈,产生一系列
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形成: 热盛、烧伤、久病 耗伤 脏腑、形体 干燥枯涩病证 津液 官窍失养 汗、吐、下太过 临床表现: 伤津─口干欲饮,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短少而黄, 鼻、咽、舌干,干咳,皮肤干裂,干痒, 落屑,无弹性,螺瘪。 脱液─形瘦骨立、大肉尽脱,皮肤干燥,毛发枯 槁,舌光红干枯,甚则手足蠕动、筋挛肉 瞤等。
脾胃虚弱─水谷精气不足 气生化乏源 肺虚─吸入清气不足
劳损、久病 ────── 气耗散太过 推动、防御、固摄 气化、营养作用 全身机能活动低下─气虚
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活 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常见的气虚证:卫气虚、脾气虚、心气虚、 肺气虚及元气虚。(示气虚病例) 2.气机失调: 概念:指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 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气机的运行不畅,升降出入 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
• • • • 1、肾为生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二、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A.元气 C.卫气 D.营气
B.宗气
A.元气
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 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 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 脉以行气血;资助元气;与人体的视 听言动等机能相关。 运行于脉外。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 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 防御外邪。 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三、血的循行
血液
心主血脉,血行动力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脾主统血,血行脉道
肝
主疏泄——气行血行
主藏血——调节血量
四、血的生理功能
面色
肌肉
皮肤
神志活动 (血者,神气也)
1.面色红润 2.肌肉丰满壮实 3.肌肤毛发光滑 4.神智活动正常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
气的运动失调
温煦作用
固摄作用
营养作用
推动作用
防御作用
气化作用
气的生理功能
含义: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
01
作用: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 推动血液的运行; 推动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02
(一)推动作用
气的生理功能
作用:维持体温的恒定 维持肝脏经络的生理活动 维持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
气血津液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2
1
掌握气的概念、生成、运动、分类和生理功能
掌握气、血、精、津、液之间的关系。五、了解气、血、精、津、液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循行和主要生理功能
粪 便
脾
肺
肾
膀胱
尿液
头面
肌表
脏腑 组织
三焦
肝
胆
口鼻呼气
汗液
温煦
水之下源
水之中州
水之上源
D
C
B
A
滋润和濡养作用;
化生血液;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
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知识

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知识气血津液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气血津液的基础知识。
一、气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中医认为,气存在于人体内外,气有内气和外气之分。
内气即脏腑功能所形成的气,外气指外界的空气。
内气又有营气、卫气、固气、清气之分。
营气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的产物,主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负责营养全身组织器官;卫气则是通过气息吸入和新陈代谢生成,负责抵御外邪入侵,防御作用;固气是指脏腑功能的内源力量,是维持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清气指的是呼吸时吸入气体中的纯净成分。
气的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升降出入等运动。
二、血血是人体内的液体物质,负责供应全身组织器官的营养和氧气运输。
中医认为血主要在心脉中循环,起到濡养、滋养脏腑组织的作用。
血的生理活动包括心脉的搏动和血液的运行。
血液主要由营养成分和血细胞组成。
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等,为维持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物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分别负责氧气的输送、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
血的生理活动受到脾胃、肺脏和肝脏等脏腑的调节。
三、津液津液是人体分泌的液体物质,主要由消化液、唾液、泪液、汗液、涕液等组成。
津液是人体的润滑剂,起到润燥、保湿、通利等作用。
津液的主要来源是脾胃的消化吸收、肺脏的呼吸过程和肾脏的水液代谢。
津液的分泌过程受到脾胃、肺脏和肾脏等脏腑的调节。
津液的分泌过少或失去润滑作用会导致干燥、口渴、便秘等症状。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气的运行可以推动血液循环,气虚则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血液的流动又可以濡养组织器官,血虚则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失调。
津液的润滑作用可以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之间的调节关系非常重要,不同的脏腑对气血津液的运行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例如,肺主气,心主血,脾主运化,肾主津液。
对于气血津液的调节失衡,中医则通过药物、针灸、饮食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
气血津液学说PPT

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 质。
《黄帝内经》 气血津液是人体的脏腑经络与形体官窍
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一、 气
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 中医学中: (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是天地之气的 产物。 (2)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不断运动着的且有很强
(二)气的分类
元气:原气,最基本、最重要 来源于先天(父母) 滋养于后天(水谷精微) 发于肾,三焦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激发调节脏
腑经络、组织器官生理功能,人体生命活 动的原动力。
(二)气的分类
宗气:胸中所聚之处,气海,膻中 水谷精气 + 清气
①走息道而司呼吸:呼吸、语声、语言 ②贯心脉而行气血:气血运行 ③资先天之元气:元气(三焦)宗气
(三)气的功能
3、防御作用 卫护肌肤、抗御邪气 不宜侵入、发病,易于治愈
(三)气的功能
4、固摄作用 对体内液态物质固护、统摄和控制→丢失 ①固摄血液,溢出→出血 ②汗液、尿液等,分泌和排泄→自汗、多 尿 ③精液,妄泄→早泄
(三)气的功能
5、气化作用 气血津液等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6、营养作用 水谷之气+津液=血液
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最基本物质。
(一)气的生成与运动
先天之精气:肾
构
成
后天之精气 水谷精气:脾胃
自然界的清气:肺
气的运动成为气机
升:自下而上
降:自上而下
出:由内向外
入:自外向内
(一)气的生成与运动
气机调畅:平衡 气机失调:不协调 气机不畅: 受阻 气滞:郁滞不通 气逆:上升太过 气陷:下降太过 气脱:外出太过 气闭:结聚于内
气血津液

营气和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 的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 脉外”(《灵枢· 营卫生会》);营主内守 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二者之间 的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维持正 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昼精而夜 寐”(《灵枢· 营卫生》),以及正常的防 御外邪的能力;反之,营卫不和,即可出 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而夜 不寐”,以及抗御外邪能力低下等。
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 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气、 血、津液;它的生成和代谢,又依赖于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气、 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 始终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此外,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在中 医学中还有“精”。“精”在中医学理 论上的基本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之“精”,即是通常所说的生殖之 精;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 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饮食中摄取的营 养物质,故称作“精气”。
①组成与分布
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 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 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
②主要功能
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 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 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 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 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3、血的功能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 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 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 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活动 自如,无有赖于血气的充盛,血脉的调和与 流利。
⑤气虚不能统血而发生出血;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的概念、功能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1.气:气是人体内一种极为精微的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运动变化支撑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营养等作用。
2.血: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血具有濡养、化神的作用。
3.津液: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
二、气血津液的功能1.气的主要功能:(1)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2)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并激发和维持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当外邪侵入人体时,气能够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外邪的入侵。
(4)固摄作用:气能防止血液、精液等液态物质流失,以及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
(5)营养作用:气能够为人体提供营养,促进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为人体各部位提供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血的主要功能:(1)濡养作用:血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能够滋养和濡润全身各脏腑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化神作用:血还具有营养和化神的作用,能够为人体提供精神上的滋养,影响人的精神活动。
3.津液的主要功能:(1)滋润作用:津液能够滋润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其提供水分和养分,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濡养作用:津液还具有濡养脏腑经络的作用,能够为其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化湿作用:津液能够调节人体的湿气平衡,帮助人体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
(4)代谢作用:津液还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胡任飞
目的要求
1、掌握气的功能 2、掌握气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3、熟悉气的概念、生成、运动和分类 4、熟悉血的生成、运行和功能 5、熟悉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6、了解血的概念 7、了解津液的概念和功能
中医的“人体模 型”
(1)脏腑——人体结构功能的主体
脏腑运转
气虚
心气
五迟
五软
脾气
四、气的功能
2、温煦作用: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畏寒喜热 阳—气并称
四肢不温 体温不一定低
病案举例
• 女,29岁 • 因分娩大出血,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大汗淋漓,晕厥,舌淡,脉浮大而散
• 辨证:气随血脱证
四、气的功能
3、防御作用——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
病案举例
• 张某,男,6岁。 • 反复感冒一年余,加重三个月。 • 面色白,流清涕,咳嗽,食欲不振,大便
偏干,舌淡,苔薄白,地图舌,脉弱无力。
• 气虚外感
四、气的功能
4、固摄作用:
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 固护脏器位置
张力
病案举例
• 董某,女,34岁 • 患者两年来月经量多,近一月来月经淋滴
不断,血色浅淡,时有小腹隐痛,伴神疲 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 辨证:气不摄血证 失血——耗气——加重失血
四、气的功能
5、气化作用: 由固即态经变过为气气的态运的动现而象化-生-如之煤意的气化 如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气
血
气化
津液
五、气的分类
形体
气的运动变化 精神
什么是人体之气?
——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 不息的精微物质,构成人体和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气的运动
(一) 气机——气的运动
机:枢机、枢要、关键
(二)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气自下而上
降——气自上而下
出——气自内向外 人体
入——气自外向内
升
出
入
降
(三)气机与脏腑关系
脏腑气机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升已而降 降已而升 升中有降 降中有升
心肺 脾 胃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肾
体内 头面、脏腑、皮肤
汗液
宣发
气清
气管
肺
吸入
心
肺 呼出
浊气
No饮 口
物、
主血 (神) 降肃
升清
胃 脾 藏血 疏泄
三 焦
Image食
食管
降通肝胆来自气纳 化气化物
小肠
泌浊
泌浊
肾
(精)
脾胃运化
人体之气
体内 头面、脏腑、皮肤
汗液
宣发
气清
气管
肺
吸入
心
肺 呼出
浊气
No饮 口
物、
主血 (神) 降肃
升清
胃 脾 藏血 疏泄
三 焦
Image食
食管
降通
肝
胆
气纳 化气
化物
小肠
泌浊
泌浊
肾
(精)
膀 胱
尿液
主津
大肠
传导
粪便
四、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生长发育
机体新陈代谢
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及排泄
2、分布 气海——膻(dàn)中 3、功能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
——《黄帝内经》
宗气的分布与功能示意图
呼吸道
助肺司呼吸 与呼吸、语言、声音相关
宗气
丹田 气街
心脉
助心行血
资助先天元气
五、气的分类
(三)营气——荣气、营阴、营血
1、生成——水谷之精气 2、分布——血脉之中 3、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周身
膀 胱
尿液
主津
大肠
传导
粪便
气机失调
失脏 调腑
气 机
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 气闭:气内结于内,不能外出
肺失宣降(内吸/外呼失常) 脾气下陷,胃气上逆 肾不纳气 肝气郁结,肝阳上亢
病案举例1
• 杜某,女,23岁 • 一月前发生呃逆,逐渐加剧,除睡眠外,
病案举例3
• 梁某,男,35岁 • 五年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经治疗肝功能
恢复正常。半年来时常胁痛,以胀痛为主, 时有痛如针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 烂,神倦乏力,面色晦暗,舌暗紫苔白, 脉弦细。
• 辨证:气滞血瘀证
三、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从何而来?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肾
藏
自然界清气 水谷之精
精 肺主呼吸
中医学中的各种“气”
• 正气--邪气 • 元气 • 肺气、肾气 • 精气 • 四气五味
“气”存在的例证
• 气势 • 气氛 • 气质
扁鹊“视见垣一方人”——《史记》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一、气的概念
# 气一元论——古代哲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机能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培育 水谷之精 自然界清气
元气 卫气 营气 宗气
脏腑之气
一身之气
经络之气
五、气的分类
(一)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
1、生成——炼精化“炁” 2、分布——经三焦布散全身 3、功能 (1)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2)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活动
五、气的分类
(二)宗气
1、生成
水谷之精气+自然之清气=宗气
(2)气 血 津液
脏腑活动的产物 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3)经络——运行气血、联络 脏腑器官的通路
概述
气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血
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
人体生理活动的产物
液
为生理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 《黄帝内经》
第一节 气
熟悉 掌握
气的概念 气的生成、运动 气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功能 气的功能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 血。” ——《黄帝内经》
五、气的分类
(四)卫气——卫阳
1、生成——水谷之精气 2、分布——血脉之外 3、功能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 司开合者也。” ——《黄帝内经》
营气与卫气的区别
生成 分布 功能
属性
营气
卫气
均为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
脉中
脉外
营养周身
保卫体表
生化气血
温煦脏腑
调节腠理的开合
阴
阳
第二节 血
了解 熟悉
血的概念 血的生成 血的运行 血的功能
一、 血的概念
红色液体
血
循行于脉中
富有营养滋润
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之一
中医“血” ≠西医“血”
气的防御作用
“卫气” 气的固摄作用
防卫 止血
氧气、养分
几无片刻休止,言语对答时,亦无歇止。 胃脘胀闷隐痛,向胁肋放射,纳食减少, 时而泛吐酸水,口苦而干,头胀痛,舌质 淡红,苔白根腻,脉弦。
• 辨证:气逆证(肝胃不和,胃气上逆)
病案举例2
• 女,29岁 • 因分娩大出血,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大汗淋漓而致晕厥,舌淡,脉浮大而散。
• 辨证:气随血脱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