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艺术特色
呼啸山庄深度解析

呼啸山庄深度解析摘要:一、呼啸山庄作品背景及作者介绍1.创作时间与地点2.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生平3.勃朗特姐妹的文学成就二、呼啸山庄的主要人物及关系1.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2.恩肖与林顿家族3.主要角色的爱情与仇恨三、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1.爱情与复仇2.阶级与人性3.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四、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独特的叙事结构2.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与道具3.极富个性的语言风格五、呼啸山庄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1.作品的汉译及研究历程2.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3.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正文:呼啸山庄深度解析《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
自1847年问世以来,该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从作品背景、人物关系、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等方面,对《呼啸山庄》进行深度解析。
一、呼啸山庄作品背景及作者介绍《呼啸山庄》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位于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了《简爱》,妹妹安妮·勃朗特则创作了《艾格尼斯·格雷》。
艾米莉·勃朗特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为世界文学贡献了一部永恒的佳作。
二、呼啸山庄的主要人物及关系《呼啸山庄》以凯瑟琳·恩肖(Catherine Earnshaw)与希斯克利夫(Heathcliff)之间曲折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恩肖家族与林顿家族几代人的恩怨纠葛。
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充满激情,但受到阶级地位与家庭背景的阻碍,最终演变成一场复仇的悲剧。
三、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呼啸山庄》主题丰富,包括爱情与复仇、阶级与人性、自然与文明的对立等。
其中,爱情与复仇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
作者通过描绘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展示了爱情的力量以及人性在仇恨与复仇中的扭曲。
哥特式特色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哥特式特色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摘要:当”哥特”开始步入文学著作界时,哥特小说逐步引领文学潮流,于18世纪中期风靡整个世界。
本文以《呼啸山庄》这一不朽的哥特式名著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及外部环境描写中的哥特式风格进行分析,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哥特式写作的特点。
关键词:哥特式;《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弃儿希斯克利夫的故事,他不认识自己父母,被恩肖先生收留。
呼啸山庄是恩肖先生的庄园,环境阴暗,远离外界。
恩肖先生对希斯克利夫很好,但恩肖死后,新主人辛德利欺侮希斯克利夫,把他赶到仆人那里,不让他接受教育,并强迫他像其他雇工一样努力工作。
1.主题的哥特式特征《呼啸山庄》的主题是爱与复仇。
它具有典型的哥特式风格,这是由于《呼啸山庄》整部小说中的爱恨情仇充满了哥特式风格的代表性元素。
在本文中收养希斯克利夫的老人欧肖去世以后,欧肖的儿子辛德雷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但由于辛德雷憎恨和厌恶希斯克利夫,在希斯克利夫失去欧肖的庇护以后,成为呼啸山庄的仆人,受到很多的侮辱和虐待,并且辛德雷阻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相处,在附近画眉田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向凯瑟琳求婚以后,凯瑟琳答应了嫁给埃德加·林顿,当希斯克利夫知道凯瑟琳嫁给埃德加·林顿以后,伤心欲绝,并离家出走了。
三年后,希斯克利夫发财回到呼啸山庄一后,他开始对埃德加·林顿和辛德利进行疯狂的报复。
辛德利整日无所事事,挥霍家产,最终将家产全部抵押给希斯克利夫,并成为希斯克利夫的仆人。
希斯克利夫经常去画眉山庄,在这个过程中,埃德加·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爱上了希斯克利夫并与他私奔。
希斯克利夫为了报复埃德加·林顿,对伊莎贝拉进行严酷的折磨,发泄自己的怨愤。
与埃德加·林顿结婚后,凯瑟琳发现了埃德加·林顿的虚伪面孔,看到希斯克利夫与伊莎贝拉在一起,内心感到非常遗憾和悲哀,在生下女婴凯蒂后就去世了。
呼啸山庄深度解析

呼啸山庄深度解析
(实用版1篇)
目录(篇1)
1.呼啸山庄的背景介绍
2.呼啸山庄的主题分析
3.呼啸山庄的人物解析
4.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5.呼啸山庄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篇1)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 19 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描绘呼啸山庄这个偏远地区的家族恩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同时也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呼啸山庄的主题分析是其最为引人入胜之处。
小说的主题涵盖了爱情、复仇、家族、社会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沦丧、社会的不公等问题。
特别是在爱情主题上,小说描绘了一段超越阶级、超越生死的爱情,感人至深。
在呼啸山庄的人物解析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是两个最重要的角色。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有深深的爱,又有强烈的恨,他的一生都在复仇和追求爱情的道路上。
凯瑟琳则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社会的反叛,都使她成为了小说中最为出彩的角色。
在艺术特色上,呼啸山庄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强烈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同时,艾米莉·勃朗特的独特的写作风格,也使得呼啸山庄成为了一部文学经典。
呼啸山庄的影响和价值是深远的。
它不仅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起了巨
大的反响,也在后世影响了一大批作家和读者。
作为一部探讨人性、社会、爱情等多个主题的深度作品,呼啸山庄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深入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方式。
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外国文学史

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本文旨在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从叙事视角、叙述结构和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外国文学史的影响。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篇1一、引言《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 1847 年所著的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广受好评。
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述结构和叙事手法等方面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并分析其对外国文学史的影响。
二、叙事视角《呼啸山庄》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的叙述方式。
小说以洛克乌德先生的视角为开端,通过他在呼啸山庄的所见所闻,引出了整个故事。
接着,小说又以丁奈莉的视角,讲述了呼啸山庄过去的故事。
最后,小说以希斯克利夫的角度,呈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三、叙述结构《呼啸山庄》的叙述结构独具匠心。
小说以洛克乌德先生的视角为开端,通过他在呼啸山庄的所见所闻,引出了整个故事。
接着,小说又以丁奈莉的视角,讲述了呼啸山庄过去的故事。
最后,小说以希斯克利夫的角度,呈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叙述结构的安排,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叙事手法《呼啸山庄》的叙事手法独具特色。
小说采用了回忆录式的叙事方式,将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形象更加深刻。
此外,小说还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呈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情感。
例如,小说中提到的“狂风”、“暴雨”等自然现象,都象征着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五、对外国文学史的影响《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对外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的多重叙事视角、叙述结构和叙事手法的运用,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和语言特色解读

《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和语言特色解读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著作。
这位小说家自己性格较为内向,但是其内心非常热情。
她所著的唯一这一本小说不但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而且语言也有别具特色,读后让人身临其境,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笔者对《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和语言特色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关键词:《呼啸山庄》;艺术魅力;语言特色;解读一、《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解读在对《呼啸山庄》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行解读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清楚什么是“哥特”这种文学体裁,以及哥特的传统浪漫主义手法。
哥特是日耳曼民族一个部落的名字,这个部落非常凶残且好战,后来将暴力和恐怖的情节称为是“哥特”。
在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这部作品中,就将“哥特”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在这部作品中,艾米莉使用这种手法来对人物进行合理塑造,对气氛进行适当渲染,表达了小说的主题。
在人物塑造方面,运用“哥特”传统主要表现如下:在《呼啸山庄》中,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名字叫希斯克利夫,他的身体非常强壮,而且有着深色的皮肤,眼睛看起来深不可测。
他经常表现一种阴郁而冷酷的表情,性格变化多端,让人难以揣测。
这是一个让人同情,又让人鄙视的角色。
事实上,这个人物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爱让他改变,让他充满仇恨,从而进行报复。
从本质上来讲,希斯克利夫是因为社会制度和宗教迷信而受到伤害才变成这样的。
在气氛渲染方面,通过“哥特”手法来对小说主题进行渲染。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表达家族仇恨和争权夺位。
小说的情节是从恩肖一家收养希斯克利夫开始的,自此之后,不幸就开始了,希斯克利夫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不祥之物。
在呼啸山庄,整个家族都不愿意接受他,有些人甚至对其进行虐待和压迫。
正是因为这些遭遇都发生在他身上,所以他对社会就充满了仇恨,进而想对社会进行报复,他心中的仇恨之火开始点燃了。
二、《呼啸山庄》的语言特色解读(一)诗意浓厚的语言《呼啸山庄》这部小说的语言充满诗意。
而这种语言特色与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经历息息相关。
《呼啸山庄》中的虚实之美和叙事特点

《呼啸山庄》中的虚实之美和叙事特点《呼啸山庄》中的虚实之美和叙事特点《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
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叙事特点吧!摘要:本文以《呼啸山庄》为例,剖析了艾米莉·勃朗特的“梦幻”与“现实”合一的写作风格、语言特色和主题坐标,阐明了在其小说中艾米莉以简练的文字、精彩的情节、深刻的寓意揭示了主人翁的精神状况和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特点现实与梦幻《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唯一的小说。
在知名度上,《呼啸山庄》较之夏洛蒂的《简·爱》稍逊一筹。
但《呼啸山庄》的神秘性和奇特性却是《简·爱》和其他小说所难以比拟的。
正因如此,它也就比其他小说更难以让人理解,更难以让人接受。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1)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式传统;(2)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强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达到了让人难以忘怀的效果。
一、小说的叙事特点1.采用哥特式传统的写作方法《呼啸山庄》的哥特式传统的写作方法是小说的一大亮点。
在叙事结构上,《呼啸山庄》大体沿袭传统的框架式结构,即故事套故事的手法和巴洛克文学繁复的多重叙述层次来组织情节,同时又吸纳书信体小说多重叙述视角的特征,开创了同一虚构故事域多声部、多重框架的叙事模式。
《呼啸山庄》继承了哥特式传统,大量采用了哥特式手法。
其主题涉及了仇恨、阴谋和继承权的争夺。
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欧肖收养,欧肖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一起长大并产生了炽烈的爱情。
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论文编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论文作者:杨转利准考证号:020*********作者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指导教师: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7月摘要:《呼啸山庄》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小说体现出女作家别出心裁的艺术结构,艾米莉的叙事系统虽然复杂,但却处处运转、衔接的非常轻松妥帖。
并且时不时运用多视角、多层次的叙述手法。
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向人们展示了真爱,就像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一样,虽然他们没有结婚,但这两个灵魂永远不离不弃。
作者用浪漫技巧展示了他们超人世的爱。
同时也展示了艾米莉丰富的艺术想象。
艾米莉将“爱”与“恨”这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展现给读者,让“爱”在绝处逢生。
整部小说用“疯狂的恨”来诉说“疯狂的爱”,越是绝处逢生的爱就越是拥有不可磨灭的力量!这也是艾米莉天才的艺术表现力所在。
她远远的走在了同代人的前面。
关键词:艺术特色艺术结构浪漫主义艺术想象绝处逢生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我是带着极强烈的好奇心去读《呼啸山庄》这部的著作的。
Wuthering Heights—如此冷傲、又如此大气的书名。
究竟是怎样一个关于爱与恨的故事呢?在读之前,我对其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认识仅限于她是《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
但是读完之后,我蓦然发觉艾米莉·勃朗特却原来是我相见恨晚的的老朋友。
虽然她与我已相隔数百年,隔着国界,隔着文化,但这种精神的相通就如同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生与死的灵魂的对话一般。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英语文字也拥有这样慑人心魂的力量,我被书中描述的那种强烈的感情所慑服,被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阴郁所慑服,看完以后闷了很久,却欲哭无泪,心头好像压着一块乌云,那种阴沉的感觉很久都挥之不去。
不是对希斯克利夫的恨,而是对人世间爱的另一种思考。
也是为这种文字艺术的深沉所感染。
论《呼啸山庄》的语言特征和翻译特色

论《呼啸山庄》的语言特征和翻译特色布莱克的《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出色地展示了英国文学当中经典的语言风格,这使得它的翻译特别具有挑战性。
首先,《呼啸山庄》充满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语言特征。
凭借卓越的叙事技艺,拉庇豪斯使用了大量浪漫式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描写爱情护城河的优美语句,让每一句话都显得栩栩如生且充满动感。
例如:“绯红的朝霞,如机车火焰般在晨曦中熊熊燃烧”,富含对城堡建筑和护城河的崇高赞美,表情丰富,犹如画般地描绘了爱情穿过护城河的景象,因此,翻译时必须注意保留语言的优美和浪漫,使之有意境,表达出这里的美和动人性。
其次,《呼啸山庄》还使用了大量夸张、象征意味深长的句子,突显不寻常的语言风格。
例如:“拉福尔家族的历史一去不得复返,就像被送到远方的年轻人,他们将永远不会再回来。
”这句话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苦恼的悲情图画,在翻译时,务必采用有深度感染力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这句话的悲凉与凄美。
最后,《呼啸山庄》在语言上还充满了暗喻的影响,它们既表达叙事的深意,又增添了文章的想象空间。
例如:“夜空是一面黑纱”、“苹果成为谎言”等,是作者隐晦之中表达出令人发指的真实。
因此,翻译时务必采用同样激发读者联想的暗喻,表达出叙述中的心理情绪和思维活动。
总之,从语言上来看,《呼啸山庄》既是一部经典之作,又蕴藏着高深的文学内涵。
通过大量浪漫主义叙事手法,拉庇豪斯在《呼啸山庄》里使用了丰富的语言及表达形式,体现出具有艺术性的文学瑰宝。
翻译时,必须找到合适的中文表达,还原原著的文学美感,才能让读者感受到原作的精神和审美,并对中译本的翻译结果加以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旷世爱恋
——《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呼啸山庄》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英国最佳十部小说”之一。
《呼啸山庄》1847年问世,并不被世人接受、理解,遭到普遍的冷淡和严厉的贬抑。
小说中桀骜不训的人物性格,异乎寻常的炽热爱情,憎恨与复仇意识,完全有悖于“维多利亚”小说的正统观念。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对人性话题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这部小说的艺术独创性,对它的社会和艺术成就的评价日趋提高。
激情与浪漫
《呼啸山庄》体现出具体而悲怆的浪漫主义特色。
在所有19世纪中叶英国小说家中,艾米莉比较接近浪漫主义。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那种超越时空、超越死亡、充满激情的爱情是女作家艺术想象的产物。
然而作品的悲剧情节又以深厚生活作为基础,建立在作家对于生活的悲剧性理解之上。
小说注重描写感情,这段发生在约克郡原野上的恋情惊世骇俗,主要在希刺克厉夫出走时凯瑟琳痛苦寻找,找回来后与凯会面等情节的叙述中。
男女主人公在生死离别时相见的一章是小说中最感人的篇章。
两人最后的独白让人清楚地感觉到一种矛盾痛苦而又甜蜜的感情。
在凯瑟琳的心目中,即使她因为旧观念而背叛过他,希刺克厉夫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
她对丈夫林淳的爱,“像是森林中的叶子”,而对希的爱“恰似下面恒久不变的岩石”。
她时时思念着希刺克厉夫,她说:“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多么爱他;我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互相感受到了,因为他比我明白我自己,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
”
在希出走的风雨之夜,凯瑟琳固执地淋得浑身湿透,“放声嚎啕大哭”,她说:“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毁灭了,这个世界对我将是极陌生的地方……我就是希刺厉克夫。
”希是凯思想的中心,他永远在凯的心里。
希对凯的爱更是深沉而疯狂。
他认为林淳以整个身心爱凯瑟琳8年也抵不上自己爱她一天。
当希听到凯死的消息,世界对于他只是地狱。
他呻吟吼叫,把头在树干上撞得满是鲜血,如一头被刀和矛刺得快要死了的野兽一般。
在凯肉体入土的雨雪之夜,为了再看一眼爱人的面容,他掘开凯的坟墓,内心的激情与冲动使他紧摇棺木,吱吱作响,希刺克厉夫对凯的爱在痛苦和渴望中变成幻觉,他故意折磨自己不吃不喝而死。
而凯瑟琳死后,鬼魂一直在旷野中留连不去,等待着希刺克厉夫。
男女主人公互相爱慕、思念的情感热烈而狂放,惊心动魄,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结构的创新
小说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
《呼啸山庄》是第一部采用倒叙手法创作的长篇小说,这在当时是一个创造。
艾米莉为了讲清楚发生在两代人身上错综交繁的故事,采用了戏剧性结构。
作者首先通过一个外来房客洛克乌先生在风雨交加的深夜,看到凯瑟琳盘旋不去的幽灵的遭遇,逐渐带作者走入一个神秘的封闭世界,紧紧抓住读者心弦,使读者急于揭开山庄的神秘。
随着时间推移和房客及老仆人的叙述,以倒叙的方式把故事情节铺陈开来。
使文章迭宕起伏,引人入胜,仿佛使读者突地置身于千万丈悬崖之颠,在达到恐惧情绪的顶点时,再
缓缓将其带入平安地带。
随着叙述,读者由一无所知,知之不多,到无所不知,这不同于当时其它任何文学作品,使一部爱情小说有了侦探及恐怖小说的吸引力,产生特殊的美感。
另外,小说以洛克乌先生进入呼啸山庄后的耳闻目睹,从故事中间切入,这时,希刺克厉夫正极度暴虐地处罚两家族第二代的时候,这体现了在经历人生苦难和精神上的种种折磨之后,人性的冻结。
随着洛克乌的探询、老仆人的回忆,故事情节层层铺开:呼啸山庄园主恩萧收养的弃儿希刺克厉夫自幼与园主的女儿凯瑟琳情投意合,受到园主儿子辛德雷的虐待,希与凯因地位悬殊不能结合。
当希发现凯因虚荣心与旧贵族观念而决心嫁给画眉山庄的少爷林淳时,悄然离去。
数年后,希重返山庄,对两个山庄的主人以及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一切人进行报复。
希淳朴坦率的个性不见了,仇恨占据他的思想,这是人性堕落的过程。
凯瑟琳因因难产死去,他的复仇已经成功,但他对凯念念不忘,终于愿意看到下一代的幸福,这是人性的复苏。
作者采用独创的叙述手法,表现了一个人性冻结——堕落——复苏的过程,歌颂了生活的美与真,表现了被压迫的弱者争取尊严、平等的要求,以及人对友谊、爱情和知识的渴求。
独特的语言风格
小说的语言体现了浓郁的英国北方的乡土气息。
正如夏洛蒂1850年时,给《呼啸山庄》作序时说:“《呼》从头到尾是乡土气息的。
它带着荒原色彩,野性,像根一样虬结多枝。
它也合乎自然的,不会是另一个样子,因为作者本人就是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人,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
”
艾米莉与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一样,乐于也善于描绘自然的美景。
比如小凯瑟琳与小希刺克厉夫相爱后,作家描写道:“蔚蓝的天空和明亮的太阳,太阳没有云彩遮挡,一个劲儿地照耀着。
……西风在吹,晴朗的白云在头顶上一掠而过;不止有百灵鸟,还有画眉雀、山鸟、红雀和杜鹃在各处婉转啼鸣。
……还有森林和潺潺的流水,而整个世界都苏醒过来,沉浸在疯狂的欢乐之中。
”
作家通过对景物的热情描绘,将美丽的自然与丑恶的现实作极端的比较,表现这对青年在冲破阻力相爱后的狂喜心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的人物语言也异常丰富生动。
希刺克厉夫的专横暴戾,对生活的绝望压抑;凯瑟琳的矛盾痛苦及以希的真爱;林淳的虚弱多病等人物个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完整地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