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一线三等角型
相似三角形之一线三等角型

相似三角形之一线三等角型一、知识梳理:(图1) (图2)(1)如图1: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ADE=∠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___(2)如图2: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DEF=∠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___二、习题精选1.如图,已知在△ABC 中, AB =AC =6,BC =5,D 是AB 上一点,BD =2,E 是BC 上一动点,联结DE ,并作DEF B ∠=∠,射线EF 交线段AC 于F . (1)求证:△DBE ∽△ECF ;(2)当F 是线段AC 中点时,求线段BE 的长;(3)联结DF ,如果△DEF 与△DBE 相似,求FC 的长.2.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P 是BC 上一点,且BP =2,将一个大小与∠B 相等的角的顶点放在P 点,然后将这个角绕P 点转动,使角的两边始终分别与AB 、AC 相交,交点为D 、E 。
(1)求证△BPD ∽△CEP (2)是否存在这样的位置,△PDE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BD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等腰△ABC ,AB =AC =8,∠BAC =120°,P 为BC 的中点,小慧拿着含30°角的透明三角板,使30°角的顶点落在点P ,三角板绕P 点旋转.(1)如图a ,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时.求证:△BPE ~△CFP ;(2)操作:将三角板绕点P 旋转到图b 情形时,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BA 的延长线、边AC 于点E 、F .CP EA D①探究1:△BPE与△CFP还相似吗?②探究2:连结EF,△BPE与△PFE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③设EF=m,△EPF的面积为S,试用m的代数式表示S.B CPBP。
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

相似三角形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相似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三角形与其它知识点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其变化很多,难度大,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如果大家平时注重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基本解题模型,再遇到该类问题就信心更足了.本专题就一线三等角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一线三等角模型(相似模型)【模型解读与图示】“一线三等角”型的图形,因为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一般就会有两个三角形的“一对角相等”,再利用平角为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另外一对角也相等,从而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1)一线三等角模型(同侧型)(锐角型)(直角型)(钝角型)条件:如图,∠1=∠2=∠3,结论:△ACE∽△BED.2)一线三等角模型(异侧型)条件:如图,∠1=∠2=∠3,结论:△ADE∽△BEC.3)一线三等角模型(变异型)图1 图2 图3①特殊中点型:条件:如图1,若C为AB的中点,结论:△ACE∽△BED∽△ECD.②一线三直角变异型1:条件:如图2,∠ABD=∠AFE=∠BDE=90°.结论:△ABC∽△BDE∽△BFC∽△AFB.③一线三直角变异型2:条件:如图3,∠ABD=∠ACE=∠BDE=90°.结论:△ABM∽△NDE∽△NCM.例1.(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 B 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 C,A B上,60A D E∠=︒,若4B D D C=, 2.4D E=,则A D的长为()A.1.8B.2.4C.3D.3.2例2.(2023·湖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C A ADE D A D⊥⊥,点B是线段A D上的一点,且C B B E⊥.已知8,6,4A B A C D E===.(1)证明:A B C D E B∽△△.(2)求线段B D的长.例3.(2022·河南新乡·九年级期中)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相似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1)如图1,在ABC中,∠BAC=90°,A BA C=k,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I,CE上直线l,垂足分别为D、E.求证:B DA E=k.(2)组员小刘想,如果三个角都不是直角,那么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做以下修改:在ABC中,A BA C=k,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3,在ABC中,沿ABC的边AB、AC向外作矩形ABDE和矩形ACFG,A BA E =A CA G=12,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①求证:I是EG的中点.②直接写出线段BC与AI之间的数量关系:.例4.(2022·四川·一模)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1)如图1,已知:在△ABC 中,A B A C=,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 D AA E CB AC α∠=∠=∠=.试猜想DE 、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老师鼓励学习小组继续探索相似的情形.于是,学习小组又研究以下问题:如图2,△ABC 中,(060)B C αα∠=∠=<<︒.将一把三角尺中30°角顶点P 放在BC 边上,当P 在BC 边上移动时,三角尺中30°角的一条边始终过点A ,另一条边交AC 边于点Q ,P 、Q 不与三角形顶点重合.设C P Qβ∠=.当β在许可范围内变化时,α取何值总有△ABP ∽△PCQ ?当α在许可范围内变化时,β取何值总有△ABP ∽△QCP ?(3)试探索有无可能使△ABP 、△QPC 、△ABC 两两相似?若可能,写出所有α、β的值(不写过程);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例5.(2022·山西晋中·一模)阅读材料:我们知道:一条直线经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过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向该直线作垂线,即可得三垂直模型”如图①,在A B C中,90A C B ∠=︒,A C B C=,分别过A 、B 向经过点C 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我们很容易发现结论:A D C C E B△≌△.(1)探究问题:如果A CB 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可得到结论;A D CC E B△∽△.请你说明理由.(2)学以致用: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2y x=与直线C D 交于点()2,1M ,且两直线夹角为α,且3ta n 2α=,请你求出直线C D 的解析式.(3)拓展应用:如图④,在矩形A B C D 中,3A B=,5B C=,点E为B C 边上—个动点,连接A E ,将线段A E 绕点E 顺时针旋转90︒,点A 落在点P 处,当点P 在矩形A B C D外部时,连接P C ,P D .若D P C △为直角三角形时,请你探究并直接写出B E 的长.Rt ABD中,上一动点,连接折叠得H E F,延长②B E M H E M≅;③当M2B,则正确的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已知A B C是等边三角形,E F和B D F∠,将B C E沿B则A F=P C D△;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A B C中,12.(2022·山东济宁·二模)情境观察:将含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R放在直线l上,分别过两锐角的顶点M,N作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1)如图1.观察图1可知:与NQ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_______,与N R Q∠相等的角是_____(2)问题探究直角A B C中,90B∠=︒,在AB边上任取一点D,连接CD,分别以AC,DC为边作正方形ACEF 和正方形CDGH,如图2,过E,H分别作BC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K,L.试探究EK与HL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拓展延伸:直角A B C中,90B∠=︒,在AB边上任取一点D,连接CD,分别以AC,DC为边作矩形ACEF和矩形CDGH,连接EH交BC所在的直线于点T,如图3.如果A C kC E=,试探究TE与TH=,C D kC 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将.A B P沿着这样的点P,使得点问题解决(3)15.(2023春·四川广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1和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A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M是线段AC的中点.把线段AM以A为旋转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过B作x轴的垂线、过点C作y轴的垂线,两直线交于点D,直线DB交x轴于点E.设A点的横坐标为m.(1)求证:△AOC∽△BEA;(2)若m=3,则点B的坐标为;若m=﹣3,则点B的坐标为;(3)若m>0,△BCD的面积为S,则m为何值时,S=6?(4)是否存在m,使得以B、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求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2020·四川雅安·中考真题)如图,已知边长为10的正方形A B C D E、不重,是B C边上一动点(与B C 合),连结A E G,是B C延长线上的点,过点E作A E的垂线交D C G∠的角平分线于点F,若F G B G⊥.(1)求证:A B E E G FE C=,求C E F△△;(2)若2∽△的△的面积;(3)请直接写出E C为何值时,C E F面积最大.的何位置时有B E H B A E∽?B C。
(挑战压轴)专项27.4 相似三角形-一线三等角综合应用(解析版)

(挑战压轴)专项27.4 相似三角形-一线三等角综合应用【方法技巧】1.如图1,BDE EDF C B ∆⇒∠=∠=∠∽CFD ∆(一线三等角)如图2,ABD ADE C B ∆⇒∠=∠=∠∽DCE ∆(一线三直角)如图3,特别地,当D 是BC 中点时:BDE ∆∽DFE ∆∽CFD ∆⇒ED 平分BEF ∠,FD 平分EFC ∠。
2.一线三等角辅助线添加:一般情况下,已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等角(直角)或一个直角时,可构造“一线三等角”型相似。
【类型1:标准“K ”型图】1.(2021秋•长安区期末)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1)求证:△ABF ∽△FCE ;(2)已知AB =3,AD =5,求tan ∠DAE 的值.【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C =∠D =90°,∴∠BAF +∠AFB =90°,由折叠可得:∠D =∠AFE =90°,CB BC A A∴∠AFB+∠EFC=180°﹣∠AFE=90°,∴∠BAF=∠EFC,∴△ABF∽△FCE;(2)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3,AD=BC=5,由折叠可得:AD=AF=5,∴BF===4,∴CF=BC﹣BF=1,∵△ABF∽△FCE,∴=,∴=,∴CE=,∴DE=CD﹣CE=3﹣=,∴tan∠DAE===,∴tan∠DAE的值为.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ME⊥AM,ME交CD于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ABM∽△MCF;(2)若AB=4,BM=2,求△DEF的面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B=∠C=90°,BC∥AD,∴∠BAM+∠AMB=90°,∵ME⊥AM,∴∠AME=90°,∴∠AMB+∠FMC=90°,∴∠BAM=∠FMC,∴△ABM∽△MCF;(2)解:∵AB=4,∴AB=BC=CD=4,∵BM=2,∴MC=BC﹣BM=4﹣2=2,由(1)得:△ABM∽△MCF,∴=,∴=,∴CF=1,∴DF=CD﹣CF=4﹣1=3,∵BC∥AD,∴∠EDF=∠MCF,∠E=∠EMC,∴△DEF∽△CMF,∴=,∴=,∴DE=6,∴△DEF的面积=DE•DF=×6×3=9,答:△DEF的面积为9.3.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如图,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接AP、OP、OA.(1)求证:=;(2)若OP与PA的比为1:2,求边AB的长.【解答】(1)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PO=∠B=90°,∴∠APD+∠OPC=90°,∵四边形ABCD为矩形,∴∠D=∠C=90°,∴∠POC+∠OPC=90°,∴∠APD=∠POC,∴△OCP∽△PDA,∴=;(2)解:∵△OCP∽△PDA,∴,∵OP与PA的比为1:2,AD=8,∴,∴PC=4,设AB=x,则DC=x,AP=x,DP=x﹣4,在Rt△APD中,AP2=AD2+PD2,∴x2=82+(x﹣4)2,解得:x=10,∴AB=10.4.(2020•香洲区校级一模)如图,四边形ABDC为矩形,AB=4,AC=3,点M为边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连接CM,过点M作MN⊥MC,MN与边BD交于点N.(1)当点M为边AB的中点时,求线段BN的长;(2)直接写出:当DN最小时△MNB的面积为 .【解答】解:(1)∵AB=4,∴当点M为边AB的中点时,AM=BM=2,∵四边形ABDC为矩形,∴∠A=∠B=90°,∵MN⊥MC,∴∠CMN=90°,∵∠ACM+∠AMC=90°,∠BMN+∠AMC=180°﹣∠CMN=90°,∴∠ACM=∠BMN,又∵∠A=∠B,∴△ACM∽△BMN,∴,∵AC=3,AM=BM=2,∴=,∴BN=;(2)设BM=x,DN=y,∵四边形ABDC为矩形,AB=4,AC=3,∴AM=AB﹣BM=4﹣x,BN=BD﹣DN=3﹣y,由(1)知,,∴=,∴(4﹣x)x=3(3﹣y),∴﹣x2+4x=9﹣3y,∴y=x2﹣x+3=(x﹣2)2+,∴当x=2时,y取得最小值,即DN最小,此时DN=y=,∴BM=2,BN=3﹣=,∴△MNB的面积为:×2×=.故答案为:.5.(2019•玉州区二模)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边AB上一点,AM⊥DE于点M,CN⊥DE于点N.(1)求证:MN=DM﹣AM;(2)连接AN,如果=,求证:MN=ME.【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DC=90°,∴∠ADM+∠CDN=90°,∵AM⊥DE,CN⊥DE,∴∠AMD=∠CND=90°,∴∠CDN+∠DCN=90°,∴∠ADM=∠DCN,∴△ADM≌△DCN(AAS),∴DN=AM,∵MN=DM﹣DN,∴MN=DM﹣AM;(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DAE=90°,∵∠DAE=∠DNC=90°,∠ADM=∠DCN,∴△CDN∽△DEA,∴=,∴=,∵=,∴=,∴AE=AN,∵AM⊥DE,∴MN=ME.6.(2022•郴州)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是线段AD上的动点(点E不与点A,D重合),连接CE,过点E作EF⊥CE,交AB于点F.(1)求证:△AEF∽△DCE;(2)如图2,连接CF,过点B作BG⊥CF,垂足为G,连接AG.点M是线段BC的中点,连接GM.①求AG+GM的最小值;②当AG+GM取最小值时,求线段DE的长.【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90°,∴∠CED+∠DCE=90°,∵EF⊥CE,∴∠CED+∠AEF=90°,∴∠DCE=∠AEF,∴△AEF∽△DCE;(2)解:①连接AM,如图2,∵BG⊥CF,∴△BGC是直角三角形,∵点M是BC的中点,∴MB=CM=GM=,∴点G在以点M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当A,G,M三点不共线时,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G+GM>AM,当A,G,M三点共线时,AG+GM=AM,此时,AG+GM取得最小值,在Rt△ABM中,AM===5,∴AG+GM的最小值为5.②方法一:如图3,过点M作MN∥AB交FC于点N,∴△CMN∽△CBF,∴,设AF=x,则BF=4﹣x,∴MN=BF=(4﹣x),∵MN∥AB,∴△AFG∽△MNG,∴,由(2)可知AG+GM的最小值为5,即AM=5,又∵GM=3,∴AG=2,∴,解得x=1,即AF=1,由(1)得,设DE=y,则AE=6﹣y,∴,解得:y=3+或y=3﹣,∵0<6,0<3﹣<6,∴DE=3+或DE=3﹣.方法二:如图4,过点G作GH∥AB交BC于点H,∴△MHG∽△MBA,∴,由(2)可知AG+MG的最小值为5,即AM=5,又∵GM=3,∴,∴GH=,MH=,由GH∥AB得△CHG∽△CBF,∴,即,解得FB=3,∴AF=AB﹣FB=1.由(1)得,设DE=y,则AE=6﹣y,∴,解得:y=3+或y=3﹣,∵0<6,0<3﹣<6,∴DE=3+或DE=3﹣.、【类型2:做辅助线构造“K”型图】7.(2022春•定海区校级月考)【基础巩固】(1)如图1,在△ABC中,∠ACB=90°,直线l过点C,分别过A、B两点作AE⊥l,BD⊥l,垂足分别为E、D.求证:△BDC∽△CEA.【尝试应用】(2)如图2,在△ABC中,∠ACB=90°,D是BC上一点,过D作AD的垂线交AB 于点E.若BE=DE,,AC=20,求BD的长.【拓展提高】(3)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在BC上取点E,使得∠AED=90°,若AE=AB,,CD=,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答】(1)证明:∵∠ACB=90°,∴∠BCD+∠ACE=90°,∵AE⊥CE,∴∠AEC=90°,∴ACE+∠CAE=90°.∴∠BCD=∠CAE.∵BD⊥DE,∴∠BDC=90°,∴∠BDC=∠AEC.∴△BDC∽△CEA.(2)解:过点E作EF⊥BC于点F.由(1)得△EDF∽△DAC.∴.∵AD⊥DE,,AC=20,∴,∴DF=16.∵BE=DE,∴BF=DF.∴BD=2DF=32.(3)解:过点A作AM⊥BC于点M,过点D作DN⊥BC的延长线于点N.∴∠AMB=∠DNC=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B=∠DCN.∴△ABM≌△DCN(AAS).∴BM=CN,AM=DN.∵AB=AE,AM⊥BC,∴BM=ME,∵,设AM=b,BE=4a,EC=3a.∴BM=ME=CN=2a,EN=5a.∵∠AED=90°,由(1)得△AEM∽△EDN.∴,∴,∴,∵,∴(2a)2+b2=14,∴a=1,.∴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类型2:特殊“K”型图】8.(2022秋•二道区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9,BC=12,D,E分别是BC,AB上的动点(点D与B,C不重合),且2∠ADE+∠BAC=180°,若BE=4,则CD的长为 .【解答】解:∵AB=AC,∴∠C=∠B,∴∠C+∠B+∠BAC=2∠C+∠BAC=180°,又∵2∠ADE+∠BAC=180°,∴∠C=∠ADE,又∵∠BDE+∠ADC=180°﹣∠ADE,∠CAD+∠ADC=180°﹣∠C,∴∠BDE=∠CAD,∴△BDE∽△CAD,∴=,即=,解得CD=6.故答案为:6.9.(2020秋•南京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P为BC上一点,D为AC上一点,且∠APD=60°,2BP=3CD,BP=1.(1)求证△ABP∽△PCD;(2)求△ABC的边长.【解答】(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B=∠C=60°,∵∠BPA+∠APD+∠DPC=180°,且∠APD=60°,∴∠BPA+∠DPC=120°,∵∠DPC+∠C+∠PDC=180°,∴∠DPC+∠PDC=120°,∴∠BPA=∠PDC,∴△ABP∽△PCD;(2)解:∵2BP=3CD,且BP=1,∴CD=,∵△ABP∽△PCD,∴=,设AB=x,则PC=x﹣1,∴,∴x=3.即AB=3.∴△ABC的边长为3.10.如图,AB=9,AC=8,P为AB上一点,∠A=∠CPD=∠B,连接CD.(1)若AP=3,求BD的长;(2)若CP平分∠ACD,求证:PD2=CD•BD.【解答】(1)解:∵AB=9,AC=3,∴BP=AB﹣AP=9﹣3=6,∵∠A=∠CPD,∠ACP+∠APC=180°﹣∠A,∠APC+∠BPD=180°﹣∠CPD,∴∠ACP=∠BPD,∵∠A=∠B,∴△ACP∽△BPD,∴=,∴=,∴BD=,∴BD的长为;(2)证明:∵CP平分∠ACD,∴∠PCD=∠ACP,∵∠ACP=∠DPB,∴∠PCD=∠DPB,∵∠CPD=∠B,∴△CPD∽△PBD,∴=,∴PD2=CD•BD.。
初三相似三角形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

相似三角形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讲解】模型一:一线三直角图一 图二90;B ACE D ABC CDE ∠=∠=∠=∆∆如图一、二,已知:结论:(1)∽(2)AB DE=BC CD模型二:一线三等角图三 图四 ;B ACE D ABC CDE ABC CDE ACEα∠=∠=∠=∆∆∆∆∆如图三、四,已知:结论:(1)∽(2)AB DE=BC CD(3)当C 为BD 中点时,∽∽【典型例题】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EDF =90°,△EDF 的顶点E 与△ABC 的斜边BC 的中点重合,将△DEF 绕点E 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线段EF 与射线CA 相交于点Q .(1)如图①,当点Q 在线段AC 上,且AP=AQ 时,求证:△BPE≌△CQE;(2)如图②,当点Q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BPE∽△CEQ;(3)在(2)的条件下,BP=2,CQ=9,则BC 的长为_______.2.如图,已知AB BD ⊥,CD BD ⊥.(1)若9AB =,4CD =,10BD =,请问在BD 上是否存在点P ,使以P ,A ,B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 ,C ,D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9AB =,4CD =,12BD =,请问在BD 上存在几个点使以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 ,C ,D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 的长.3.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边AB上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连接PD,将线段PD 绕点P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PE交边BC于点F,连接BE,DF.(1)求∠PBE的度数;(2)若△PFD∽△BFP,求APAB的值.4.感知: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CD,∠B=90°,点P在BC边上,当∠APD=90°时,可知△ABP∽△PCD.(不要求证明)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点P在BC边上,当∠B=∠C=∠APD时,求证:△ABP∽△PCD.拓展:如图③,在△ABC中,点P是边BC的中点,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若∠B=∠C=∠DPE=45°,CE=4,则DE的长为______.5.如图,点B 在线段AC 上,点D 、E 在AC 同侧,90A C ∠=∠=︒,BD BE ⊥,AD BC =.若3AD =,5CE =,点P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连结DP ,作PQ DP ⊥,交直线BE 于点Q .(1)当点P 与A ,B 两点不重合时,求DP PQ的值; (2)当点P 从A 点运动到AC 的中点时,求线段DQ 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线段)长.(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6.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连接AD DE 、,且B ADE C ∠=∠=∠.(1)证明:BDA CED △∽△;(2)若45,2B BC ∠=︒=,当点D 在BC 上运动时(点D 不与B C 、重合),且ADE △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D 的长.。
相似三角形模型讲一线三等角问题讲义解答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一) A 字型、反A 字型(斜A 字型)(二) 8字型、反8字型(平行) (三)母子型(四)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平行) (不平行)(蝴蝶型)(不平行)A BB(五)一线三直角型:(六)双垂型: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实用文案DA, ' ' /B c C■一线三直角的1 .如图,梯形ABCD中,AD //BC,对角线AC、BD交于点0 , BE//CD交CA延长线于E.求证:OC2=OA2 .如图,在△ ABC 中,AB=AC=10 ,BC=16,点D 是边BC 上(不与B,C 重合)一动点,/ ADE= ZB= a, DE交AC于点E.下列结论:① AD 2=AE ?AB :② 3.6 W AE V 10 ;③当AD=2 Ji」.时,△ABD ^/DCE ;④ADCE为直角三角形时,BD为8或12.5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3 .已知:如图,△ ABC中,点E在中线AD上,/DEB= /ABC . 求证:(1 ) DB2=DE ?DA ;(2)/ DCE= ZDAC .4 .已知:如图,等腰△ ABC中,AB=AC , AD丄BC于D , CG//AB , BG分别交AD、AC于E、F.求证:5 .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EF为A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D2=FB 7FC.6 .已知:如图,在 Rt △ABC 中,/ C=90 °,BC=2 , AC=4 , P 是斜边AB 上的一个动点, PD 丄AB ,交边 AC 于点D (点D 与点A 、C 都不重合),E 是射线DC 上一点,且/ EPD= Z A .设A 、P 两点的距离为 x , △BEP 的面积为y .(1 )求证:AE=2PE ;(2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BD 、CE 分别是 AC 与AB 边上的高,求证: BC=2DE .8 .如图,已知△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 D 、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DAE=120并写出它的定义域;求厶BEP 的面积.7 .如图,在△ ABC 中,/ A=60(1 )图中有哪几对三角形相似?请证明其中的一对三角形相似;9 .(已知:如图,在Rt△ABC 中,AB=AC,/DAE=45 ° .求证:10 .如图,在等边厶ABC中,边长为6, D是BC边上的动点,/ EDF=60(1 )求证:△ BDEs/CFD ;求BE的长.11 . (1 )在A ABC中,AB=AC=5 , BC=8,点P、Q分别在射线CB、AC上(点P不与点C、点B重合),且保持/ APQ= Z ABC .①若点P在线段CB上(如图),且BP=6,求线段CQ的长;②若BP=x , CQ=y ,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 (如图),点P、Q分别在直线CB、DC上(点P不与点C、点B重合),且保持/APQ=90度.当CQ=1时,写出线段BP的长(不需要计算过程,请直接写出结果)13 .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且AD V BC, AD=5 , AB=DC=2 .(1 )如图,P为AD上的一点,满足/ BPC= Z A,求AP的长;(2)如果点P在AD边上移动(点P与点A、D不重合),且满足/ BPE= ZA , PE交直线BC于点E,同时交直线DC于点Q .①当点Q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设AP=x , CQ=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CE=1时,写出AP的长.(不必写解答过程)14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BC, AB=CD=BC=6 , AD=3 .点M 为边BC的中点,以M 为顶点作Z EMF= ZB,射线ME交腰AB于点E,射线MF交腰CD于点F,连接EF.(1 )求证:△ MEF s/BEM ;(2 )若厶BEM是以BM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EF的长;(3 )若EF丄CD , 求BE的长.15 .已知在梯形 ABCD 中,AD //BC , AD V BC ,且 BC=6 , AB=DC=4 ,点 E 是 AB 的中点.(1 )如图,P 为BC 上的一点,且 BP=2 .求证:△ BEPs/CPD ;(2)如果点P 在BC 边上移动(点P 与点B 、C 不重合),且满足/ EPF= ZC , PF 交直线CD 于点F ,同时 交直线AD 于点M ,那么①当点F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设 BP=x , DF=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16 .如图所示,已知边长为 3的等边△ ABC ,点F 在边BC 上,CF=1,点E 是射线BA 上一动点,以线段 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 EFG ,直线EG , FG 交直线AC 于点M , N ,(1 )写出图中与△ BEF 相似的三角形; (2) 证明其中一对三角形相似;(3) 设BE=x , MN=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17 .如图所示,已知矩形 ABCD 中,CD=2 , AD=3,点P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与 A 、D 不重合),过点P作PE 丄CP 交直线AB 于点E ,设PD=x , AE=y ,(1) 写出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 如果△ PCD 的面积是厶AEP 面积的4倍,求CE 的长;(3) 是否存在点 卩,使厶APE 沿PE 翻折后,点A 落在BC 上?证明你的结论.x 的取值范围;的面积.18 .如图,在 Rt △KBC 中,/ C=90 °,AB=5,-丁讦二上,点D 是BC 的中点,点 E 是AB 边上的动点,4丄DE 交射线AC 于点F . (1 )求AC 和BC 的长; (2)当EF//BC 时,求BE 的长;19 .如图,在 Rt △KBC 中,/ C=90 °,AC=BC , D 是AB 边上一点,E 是在A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 C 不重合),DF 丄DE , DF 与射线BC 相交于点F .(1 )如图2,如果点D 是边AB 的中点,求证:DE=DF ; (2) 如果 AD : DB=m ,求 DE : DF 的值;(3) 如果 AC=BC=6 , AD : DB=1 : 2,设 AE=x , BF=y , ①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② 以CE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AB 是否可相切?若可能,求出此时x 的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DF(3)连接EF ,当厶DEF 和△ABC 相似时,求 BE 的长.20 .如图,在△ ABC中,/ C=90 °,AC=6 , X^b-~,D是BC边的中点,E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作/4DEF=90 °,EF交射线BC于点F.设BE=x , ABED的面积为y(1 )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如果以线段BC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AE为直径的圆相切,求线段BE的长;(3)如果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ED相似,求△ BED的面积.421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2 , AD=4 , tanC=「,/ADC= ZDAB=90 °,P 是腰BC 上一个动点(不含点B、C),作PQ丄AP交CD于点Q.(图1)(1 )求BC的长与梯形ABCD的面积;(2 )当PQ=DQ 时,求BP的长;(图2)•••ZCDE=90 °■//B= a且,•• Z AD=90a=AB=10 ,/-cosB=AB 4LJ." '■,25—.故④正确.••AE=AC - CE=10 - x ,「36 <AE v 10 .故②正确.③作AG丄BC于G,4••AB=AC=10 , Z ADE= Z B= a, COS a=—,5••BC=16 ,「.AG=6 ,••AD=2 | J... H,ADG=2 ,「.CD=8 ,:AB=CD , •△ABD 与△DCE 全等;故③正确;④当Z AED=90。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一线三等角

模型中的相似三角形(2)【基本模型】1. 如图1,BDE EDF CB ∆⇒∠=∠=∠∽CFD ∆(一线三等角) 如图2,ABD ADEC B ∆⇒∠=∠=∠∽DCE ∆(一线三直角)如图3,特别地,当D 是BC 中点时:BDE ∆∽DFE ∆∽CFD ∆⇒ED 平分BEF ∠,FD 平分EFC ∠。
2. 一线三等角辅助线添加:一般情况下,已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等角(直角)或一个直角时,可构造“一线三等角”型相似。
【巩固提高】1. 已知ABC ∆中,120,6︒=∠==BAC AC AB ,D 是BC 的中点,AB 边上有一点AC E ,延长线上有一点F ,使.C EDF ∠=∠ 已知4=BE ,则=CF 427 提示:,120,6︒=∠==B A C AC AB ,D 是BC 的中点 ∴33==CD BD由B D E ∆∽CFD ∆ ∴CF DB DC BE =, 427=CF 2. 如图,等边ABC ∆中,D 是边BC 上的一点,且3:1:=DC BD ,把ABC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D 处.那么ANAM 的值为 75 . 提示:由翻折可得:A MDN DN AN DM AM ∠=∠==,,设:,3,1==DC BD 则4,4=+=+DN CN DM BM∵BDM ∆∽CND ∆, ∴753414=++===∆∆CND BDM C C DN DM AN AM 3. 在矩形ABCD 中,6=AB ,8=AD ,把矩形ABCD 沿直线MN 翻折,点B 落在边AD 上的E 点处,若AM AE 2=,那么EN 的长等于 提示:作AD NF ⊥于F ,则6==AB FN∵MAE ∆∽EFN ∆,∴EFAM FN AE = ∵AM AE 2=∴53,321===EN FN EF 4. 在矩形ABCD 中,15=AD ,点E 在边DC 上,联结AE ,△ADE 沿直线AE 翻折后点D 落到点F ,过点F 作AD FG ⊥,垂足为点G ,如果3:1:=AD DG ,那么=DE提示:作过点F 作MN ∥BC ,分别交AB 、CD 于M 、N 。
一线三等角问题培训资料

ABCDE相似三角形模型之“一线三等角型”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引例:如图,等边△ABC 中,D是BC 上一点,F 为AC 边上一点,且∠A DF =60°,BD=3,CF=2.求△ABC 边长。
例1、如图,在△ABC 中,8==AC AB ,10=BC ,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AC 边上,且C ADE ∠=∠.(1) 求证:△ABD ∽△DCE ;(2) 如果x BD =,y AE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例2、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P =1,AB =DC =2.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求AD 的长. C DB FACCBECDCADBEF例3、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如下图),点P 、Q 分别在线段CB 、DC 上(点P 不与点C 、点B 重合),且保持︒=∠90APQ .当1=CQ 时,求出线段BP 的长。
相关练习:1、如图,等边△ABC 中,边长为6,D 是BC 上动点,∠EDF=60° (1)求证:△BDE ∽△CFD (2)当BD=1,FC=3时,求BE2、如图,已知在△ABC 中, AB =AC =6,BC =5,D 是AB 上一点,BD =2,E是BC 上一动点,联结DE ,并作DEF B ∠=∠,射线EF 交线段AC 于F . (1)求证:△DBE ∽△ECF ; (2)当F 是线段AC 中点时,求线段BE 的长3、在ABC ∆中,5==AC AB ,8=BC ,点P 、Q 分别在线段CB 、AC 上(点P 不与点C 、点B 重合),且保持ABC APQ ∠=∠.若点P 在线段CB 上(如图),且6=BP ,求线段CQ 的长BCABCDABCQ4、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BC =6,AB =DC =4,点E 是AB 的中点. (1)如图,P 为BC 上的一点,且BP =2.求证:△BEP ∽△CPD ; (2)如果点P 在BC 边上移动(点P 与点B 、C 不重合),且满足∠EPF =∠C ,PF 交CD 于点F ,那么当点F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设BP =x ,D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相似三角形模型讲解-一线三等角问题

第一部分 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一)A 字型、反A 字型(斜A 字型)ABCDE(平行)CBA DE(不平行)(二)8字型、反8字型J OADBCAB CD(蝴蝶型)(平行) (不平行)(三)母子型ABCDCAD(四)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五)一线三直角型:(六)双垂型:CAD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旋转型:由A 字型旋转得到。
8字型拓展CB EDA共享性GABCEF一线三等角的变形一线三直角的变形第二部分 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讲解母子型相似三角形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 求证:OE OA OC ⋅=2.例2:已知:如图,△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 ABC DEB ∠=∠.求证:(1)DA DE DB ⋅=2; (2)DAC DCE ∠=∠.例3: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求证:EG EF BE ⋅=2.相关练习: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C FB FD ⋅=2.AC D E B2、已知:AD 是Rt △ABC 中∠A 的平分线,∠C=90°,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M ,EF 、BC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
求证:(1)△AME ∽△NMD; (2)ND 2=NC ·NB3、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E 是AC 上一点,CF ⊥BE 于F 。
求证:EB ·DF=AE ·DB4.在∆ABC 中,AB=AC ,高AD 与BE 交于H ,EF BC ⊥,垂足为F ,延长AD 到G ,使DG=EF ,M 是AH 的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3)“一线三等角型”
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其解决重要类型“一线三等角”的类型题.
2、经历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体验图形运动、分类讨论、方程
与函数等数学思想.
3、通过问题的解决,体验探究问题成功的乐趣,积极探索,提高学习几何的兴趣.
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
与相似、函数有关的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教学法.
一、知识梳理:
(图1) (图2)
(1)如图1: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ADE=∠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___
(2)如图2: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DEF=∠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___
二、【例题解析】
【例1】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B 边上有一点E ,
AC 边上有一点F ,使∠EDF=∠ABC. 已知BD=1,BE=3
1,求CF 的长
【练】1、已知△ABC 中AB=AC=6、BC=8,∠BAC=120度,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B 边上有
一点E ,AC 边上有一点F ,使∠EDF=∠C. 已知BD=6、BE=4,求:CF 的长
2、如图,等边△ABC 中,边长为6,D 是BC 上动点,∠EDF =60°
(1)求证:△BDE ∽△CFD
(2)当BD =23,FC =1时,求BE
【例2】在ABC ∆中,O BC AC C ,3,4,90===∠o 是AB 上的一点,且5
2=AB AO ,点P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OP PQ ⊥交线段BC 于点Q ,(不与点B,C 重合),已知AP=2,求CQ
【练】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D BC AB C ,,90==∠o 是AB 边上的一点,E 是在AC 边
上的一个动点,(与A,C 不重合),DF DE DF ,⊥与射线BC 相交于点F.
(1)、当点D 是边AB 的中点时,求证:DF DE =
(2)、当m DB
AD =,求DF DE 的值
【例3】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D 是BC 的中点,∠EDF=∠B,
求证:△BDE ∽△DFE.
【练】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D 是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点D 不与点C 、点B 重合),且保持ABC EDF ∠=∠,连接EF .
(1)已知BE=1,DF=2.求DE 的值
(2)求∠BED=∠DEF
【例4】 如图,已知边长为3的等边ABC ∆,点F 在边BC 上,1CF =,点E 是射线BA 上一动点,以线段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 ∆,直线,EG FG 交直线AC 于点,M N ,
(1)写出图中与BEF ∆相似的三角形;
(2)证明其中一对三角形相似;
(3)设,BE x MN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练】 如图,在△ABC 中,8==AC AB ,10=BC ,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
AC 边上,且C ADE ∠=∠.
(1) 求证:△ABD ∽△DCE ;
(2) 如果x BD =,y AE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定义域;
(3) 当点D 是BC 的中点时,试说明△ADE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例5】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过点D 作DG ⊥EF 于点G ,∠BPC =∠A . 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
【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6AB CD BC ===,3AD =.点M 为边BC 的中点,以M 为顶点作EMF B ∠=∠,射线ME 交腰AB 于点E ,射线MF 交腰CD 于点F ,联结EF .
(1)求证:△MEF ∽△BEM ;
(2)若△BEM 是以BM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EF 的长;
(3)若EF CD ⊥,求BE 的长.
【家庭作业】 1、如图,在ABC ∆中,90C ∠=︒,6AC =,4
3=BC AC ,D 是BC 边的中点,E 为AB 边
上的一个动点,作90DEF ∠=︒,EF 交射线BC 于点F .设BE x =,BED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如果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ED ∆相似,求BED ∆的面积.
2、如图,已知在△ABC 中, AB =AC =6,BC =5,D 是AB 上一点,BD =2,E 是BC 上一动
点,联结DE ,并作DEF B ∠=∠,射线EF 交线段AC 于F .
(1)求证:△DBE ∽△ECF ;
(2)当F 是线段AC 中点时,求线段BE 的长;
(3)联结DF ,如果△DEF 与△DBE 相似,求FC 的长.
3、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BC =6,AB =DC =4,点E 是AB 的中点.
(1)如图,P 为BC 上的一点,且BP =2.求证:△BEP ∽△CPD ;
(2)如果点P 在BC 边上移动(点P 与点B 、C 不重合),且满足∠EPF =∠C ,PF 交直
线CD 于点F ,同时交直线AD 于点M ,那么
①当点F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设BP =x ,D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BEP DMF S S ∆∆=4
9时,求BP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