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doc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整体讲课思路:开篇引入——内容讲解——巩固练习2.开篇语: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的学习。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东西,希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大家集中精力多想问题,多思考问题,也多向老师提出问题。

我们本节要讲的内容是“北半球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第一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活动(p36图2.12)a.背景: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

b.原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c.结论: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由于夏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2)读图分析(p37图2.13和图2.14):3)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选做)4)自主归纳(选做)根据以上内容的介绍归纳总结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4.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相关知识回顾及知识储备a.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不动物理条件下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b.纬度差异→太阳辐射量的差异→气温的差异;c.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降水多;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降水少。

2)气候类型的理想分布和形成:利用下面的模式图并结合教材案例提供的三个图文内容,分析以下气候的“成因、分布”(在黑板上演示气候类型的分布3)气候类型的实际分布(p39图2.16)总结规律,找准分布的原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带和风带4)知识结构总结5)练习巩固(课后思考题)反思:启发学生“多问”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动画) (共21张ppt)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动画) (共21张ppt)

2020/5/15
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 巴马科——热带草原气候 孟买——热带季风气候 阿旺斯——热带沙漠气候 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 罗马——地中海气候 伦敦——温带海洋气候 北京——温带季风气候 莫斯科——温带大陆气候 东方站——极地气候 高高山地区——原山地气候
19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 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 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
的影响。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 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 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
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识与技能
• 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 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 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 布的理解。
• 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0/5/15
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2020/5/15
10
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 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①判断半球 气温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气候
② 判 断
所 属 温
最冷 月气
最冷月均 温0°~
15°
最热月均温 >25 ℃
最热月均温 10 ℃~20 ℃
亚热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度 温最
最热月均温 温带季风、温带
带 热月
20 ℃以上 大陆
气温
最冷月均 温<0 ℃
或北,故选项 B 正确。第(2)题,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故选项 C 正确。 答案:(1)B (2)C
知识点三 世界气候类型微专题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气候类型 主要成 因
热 带
热带 雨林 气候
终年受 赤道低 气压带 控制
气候特 分布规


全年高 温多雨
南北纬 10°之 间
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 温带荒

漠、温
部、南带大 陆性 气候
极地大陆 (海洋)气 团控制
冬季漫长 严寒,夏季 短促温暖;
降水少,集 中夏季
北纬 50°~ 70°间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北部
亚寒带 针叶林

苔原 气候
纬度高
终年严寒, 降水少
带 冰原 纬度高、 全年酷寒,
气候 地势高 降水少
亚洲东
南北纬
25°~ 35°大陆 东岸
部、澳 大利亚、 南北美 洲东南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

地中 海气

副热带高 气压带和 西风带交 替控制
夏季炎热
干燥,冬 季温和多 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共34张PPT)

极地高气压带
爬 升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上 升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向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成因和意义 2、单圈环流的形成——全球性的热力环流 (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3、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思考:在热力环流的原理中,引起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大气环流会驱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一、单圈环流
低压
假设: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地球不自转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春分日-夏至日)
90 极地高压带 °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应用闯一关]
3、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D)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应用闯一关]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图例所示的气 压带名称是( B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 风带在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目录
1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课件 (共18张PPT)

夏威夷高压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大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西
亚欧大陆
阿留申
带太低压
60N



30°N
一月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 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 的速度快于海洋。
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 高、低气压中心。
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高压副极地低低压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
六个风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N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30°N
东北信风带

30°S
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极带地东风带60°S
极地高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66°34´N
23°26´N 0° 23°26´S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64张PPT)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64张PPT)

气候类 型
分布
气候特点及成因
地区
亚热带
季风气 南北纬
候和季 风性湿
25°~ 35°大 陆东岸
润气候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炎热 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 响温暖少雨
我国秦岭以南, 北美大陆,南美 大陆和澳大利亚 大陆东南部等地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 30°~ 40°大 陆西岸
南北美30°-40° 北半球,夏季受副高控 之间的大陆西岸。 制炎热干旱,冬季受西 澳大利亚大陆和 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非洲大陆西南角
等地。
气候 类型 温带 季风 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分 布 气候特点及成因
地区
主要分 布于亚 洲大陆 东部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炎热 我国华北、东北,
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 俄罗斯远东地区,
响寒冷干燥。
日本朝鲜半岛。
大致在 南北纬 40° ~ 60°之 间的大 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干旱少雨。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 很大。
热带季风气候 观察各月降水≥
热带草原气候 200mm的月份
≧3个月 < 3个月
热带沙漠气候 各月降水量均较少
当0℃≤t≤15℃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各月降水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 量不均匀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温带海洋气候 各月降水量较均匀
当t<0℃时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观察月降水量 ≥ l00mm的月份
一、气压带和风带
重点知识: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 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大气运动 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大气环流的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 期平均状态。
(3)全球性大气环流的作用:它促进了高低 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 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 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从容说课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

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2、由“热力”原因(冷热不均)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气压带、__________气压带 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气压带、: ___________气压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夏季_____移,如夏至日,赤道低压带全在赤道以_____。

冬季_____移。

如冬至日,赤道低压带全在赤道以_____。

①在下图中写出6个风带和7个气压带。

②画出北半球的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② ① 甲 600 乙1.(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信风带B .②是温和湿润的气流C .甲点位于30°N 附近D .乙点位于赤道附近 读右图,完成3题。

3.若此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圈,②为近地面风向,则其为A .东北信风B .东南信风C .中纬西风D .极地东风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4~5题:4.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 .①极地高气压带B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 .③东南信风带D .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 空白部分表示风带。

回答6-7题。

6.图中字母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60ººº60ºº30ºº ººD .极地高气压带7.图中字母b 处所示的风向是 ___________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假设条件:A.地球不自转一没有地转偏向力;B.地球不公转一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C.地球表面均匀一不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2)季风环流
2.单圈环流(成立条件:A、B、C)
3.三圈环流的形成(成立条件:B、C)
(1)三圈环流示意图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特点
气压带分布形成特征气流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

附近热力原因
冷高压下沉酷寒干燥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

附近动力原因
冷低压上升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

附近动力原因
热高压下沉炎热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1个)0。

附近热力原因
热低压上升高温多雨
风带分布
风向影响(性质)北半球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
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东南风严寒干燥
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
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西北风温利多雨
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
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东南风炎热干燥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成立条件:C)
①成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来说,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直。

就全球来讲,则7月份佩北,1月份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去掉三个假设条件)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七月份
2. 气压中心
一月份
3.季风环流
亚洲的季风以东亚和南亚最为典型。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 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 带位置的 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高温干燥 高温多雨
分布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
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
南南部和海南岛
基础巩固
读下图,回答1 ~2题。

1. 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
A. 丙为极地高气压带
B. 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 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
D. 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 2. 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 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 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①气流温暖湿润
读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形势图,回答3~4题。

3. 图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A. da
B. ab
C. O
D. be
4. 当b 气压带完全位于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常年盛行西北风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 中心,将大
陆上的副极 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 压中心,将大陆上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图例
U37等高面
〃带状气压区。

垂直气流
B.印度半岛盛行东南风
C.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河流进入丰水期
D.我国南北方在该季节的温差较大
(2015-北城中学月考)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5~7题。

5.终年处于乙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终年炎热干燥
6.气压带和风带偏移到图中C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A.春分H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是()
A.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致
B.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D.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8〜10题。

8.图中气压带甲的名称是()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9.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
(2015-天津高一检测)如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数字代表不同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11 ~ 12题。

11. 此时,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④风带的摊行风向为(

C.秋季
D.冬季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

读图,完成
13 - 14
题。

13. 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4. 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下图表示南半球西风带的是()
I 风带
A B C 0° 30°
D

30° S 60°S
15.P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16.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升!空气
C I I I I
90° N 60° 30° 0° 30° 60° 90°S
(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的大气环流状况,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一•般地说,A地降水量比B地,原因是什么?
C气流来自(气压带),该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情况怎样?为什么?
请说出A、B、C、D四处风向的差异。

(1)A、B两地气压高低比较状况:A B。

(填”或“V”)
(2)A气压中心名称是, B气压中心实际上是气压带发
生断裂而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

(3)C点此时风向是 _______ 风,其成因是
(4)南亚的夏季风又称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