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1年

合集下载

股市必看的10本书单

股市必看的10本书单

股市必看的10本书单股市是一个复杂而且充满挑战的领域,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股市基本原理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投资者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股市,本文将推荐十本股市必看的书籍,让投资者们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1.《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这是一本被公认为经典的股市投资指南,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

本书详细介绍了投资者如何通过深入分析和选择低估值的股票获利。

2.《股票大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艾德温·勒菲弗:这本书是一位真实投资者的回忆录,涵盖了他在股市中的成功和失败经历。

通过阅读这本书,投资者们可以学习到成功投资的关键因素和错误决策的教训。

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 彼得·林奇(Peter Lynch):这本书通过彼得·林奇的亲身经历和成功案例,向投资者们介绍了如何通过个人生活和工作经验中的观察和思考,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Buffett's Letters to Shareholders)-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这本书是沃伦·巴菲特多年来给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股东的年度信函的集合。

通过阅读这些信函,投资者们可以了解到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投资原则。

5.《技术分析权威指南》(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约翰·J·墨菲(John J. Murphy):这本书是一本技术分析的权威指南,详细介绍了诸如图表模式、技术指标和趋势分析等工具和方法。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摘要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摘要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摘要1: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种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紧张不安就会成为你抛售的候选对象.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的投资,就像你与家庭中的其它成员合伙拥有的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2: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加股份.3: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4:我们的投资方式只是与我们的个性及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为了这个原因,我们宁愿与我们非常喜欢与敬重的人联手获得回报X,也不愿意通过那些令人乏味或讨厌的人改变这些关系而实现110%的X.5:我认为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两门教授得当的课堂.(芭菲特在1979年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摘要)(1)_就短期间而言,我们一直认为营业利益(不含出售证券损益)除以股东权益(所有投资须以原始成本计算,否则若以市价计,将使得分母每年大幅波动而失去比较意义)所得的比率,为衡量单一年度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

(2)就长期间而言,我们则认为公司纯益(包含已实现、未实现资本利得与非常损益)除以股东权益(所有投资以公平市价计算)所得的比率,为衡量永续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

(3)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股东权益报酬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作帐),而非每股盈余的成长与否,因为即使是把钱固定存在银行不动,也能达到像后者一样的目的。

(4)自接掌公司至今(1964-1979)的十五年来,公司每股净值以20.5%的年复合成长率由19.46美元成长至335.85美元。

而这其中,我们极少运用财务杠杆(负债比低,保费与资本比低),亦很少发行新股筹资,基本上我们是利用原有的资金,总计前后购并了十三家公司,另外也成立了六家公司。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主要内容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主要内容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主要内容
嘿,大家知道不,有个特别有名的东西叫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这可真不是一般的信啊!
就说有一次吧,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和朋友在聊天,就聊到了投资这档子事儿。

朋友就说起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他眉飞色舞地讲着里面提到的各种投资理念和策略。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信里到底都写了啥呀,能让他这么着迷。

后来我自己也去仔细看了看这些信,哇,真的是大开眼界!里面有巴菲特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对企业的精准分析,还有他那独特的投资哲学。

就好像他在面对面地和股东们聊天,告诉他们该怎么去看待投资,怎么去选择好的公司。

比如说吧,他强调要长期投资,不要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

这就好比你种了一棵树,你不能指望它马上就长成参天大树,得给它时间慢慢成长。

还有他说要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一样,得知道它到底是个啥样的。

总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像是一本投资的宝典,里面充满了智慧和经验。

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建议。

每次看这些信,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投资大师对话,能学到好多好多东西呢!
哎呀呀,这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主要内容啊,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琢磨啦!。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文/伦&#沃8262;巴菲特我决让定生人得过轻松点放,让集手中的团秀经优人来表现,理而的任务我,只是励、激造及塑加企业强文及资本化配决策分伯克。

尔希的有经所理也以认人的真态及实度的际作工果成来,报我对他回们的任信伯克希尔集团致全的体东:股伯克希尔团集在026年的0净,值增加16了亿9巴美特写菲给股东的信。

因此元A,与B股的每股股值净都较去年,长了成18.%。

过442去(亦即现任管理阶层年手接来以),股净值由$每91长成$7至,208,1平均复合年长成为率1.42。

%这169亿元的美值净单年成金额长除少,数企因业并合净后值增的爆例外如美(国线在购并时代纳华)已缔造美国,企史上业的纪录新当然。

埃,克&#8森26;2美石孚公油司其及它企业的获金利额,是有还过超伯希尔克,但者获利其多通过利发放及股或/股票回购等方式,还股交东,而不是来用积在净累的值本上。

资话虽如,我们2此06年0写所下成绩的,应该坦承一事个:实我最们重的事业—要—保业险亮的丽现,表主是要运幸然使在历经。

2040、005年2飓的风创重(巨灾险保高额理赔金使我们的损惨失重后,)于让我终松们口了气。

去年巨,灾险事保业由亏已转,并盈且有大获。

斩除之此外,伯克尔旗下的7希个事业3体绝,多数在2大00年也6有都出表突现。

我们将焦让先放点在克希尔旗下伯最的事业体大—政—雇员府险保公(G司ICOE),其上理管层阶成的,就可是非说同可小。

我的档搭伯、希克尔的副事长董——查理&#2862芒;格,和我在共现经同营的克伯尔,已希经是个庞大的一事体业其中,拥2有71,00位员工,0年营收逼1,直00亿0元。

当然这美非我并原们先规划,芒格的开一始是律以身师份起,而我家将则自己同证视分券师。

析这从角些的色观来点看,对任何形于的态型大织,组在运作的全健方性,面我都愈来们抱愈着怀的态度疑。

过的大组规模,可织能会造成策牛决步、抗拒改化甚至自以为是变丘。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我有幸读到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可真是一次特别的“旅程”。

一开始,我就像个好奇宝宝,怀揣着对财富密码的期待,打开了这一封封充满智慧的信件。

本以为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金融术语和复杂的数字罗列,没想到,却像是在和一位亲切的长辈聊天,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他的投资哲学和人生经验。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长期投资的坚持和对企业内在价值的看重。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

这家杂货店已经开了好些年了,老板是一对老夫妻。

他们的店不大,货品也不是特别丰富,但是周围的居民都喜欢去他们那里买东西。

一开始我不太理解,毕竟旁边的大超市东西更多更全。

有一次,我因为着急买个东西,就走进了这家小杂货店。

那时候我才发现,老板对每一个顾客都能叫出名字,还能清楚地记得大家的喜好。

比如知道张奶奶喜欢吃哪种牌子的饼干,知道李爷爷爱喝哪个牌子的酒。

而且他们卖的东西,虽然种类不多,但是质量都特别好。

哪怕是一包小小的盐,老板都会精心挑选。

我好奇地问老板,为啥不把店开大一点,多进点货。

老板笑着说:“孩子,我们这店啊,就像一个老朋友,慢慢地陪着大家。

东西不在多,在精。

我们选的每一样货,都是我们觉得能实实在在给大家带来方便和实惠的。

我们不图一下子赚大钱,就想细水长流,把这店好好开下去。

”当时我没太在意,可读完巴菲特的信后,我突然就明白了老板的智慧。

他们不追求短期的暴利,而是注重长期的口碑和顾客的信任。

这就像巴菲特说的,要找到那些有持续竞争力、有良好管理团队的企业,然后长期持有。

这家小杂货店虽然不起眼,但它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有着独特的价值。

巴菲特还强调了要对投资的企业有深入的了解。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跟风买股票的经历,那时候啥也不懂,就听别人说哪只股票好,就盲目地买进去。

结果可想而知,亏得一塌糊涂。

后来我才明白,投资可不是简单的买卖,得像巴菲特说的那样,真正了解一个企业的业务、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等等。

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全集(最完整版)

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全集(最完整版)

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全集(最完整版)一:本书介绍为了把《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这套资料整理出来,我花了将近一年时间。

我相信我整理的这套资料应该是国内最完整最准确的版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巴菲特写的信原版都是英文的,而且从1950年代一直写到了现在,时间跨度达60多年,国内的翻译版本很乱很杂,都是这个翻译一点,那个翻译一点,没有一个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从头译到尾。

而这些版本,大多都残缺不全,找一封完整的信出来都很难,更何况60多年,60多封信。

本人打印出来的完整版,800多页,分为上下两本。

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阅读这些资料,深深的被上面所说的问题所困扰,我非常希望能有一套完整而准确的资料来研读,然而无论是从线上还是线下各种渠道找到的资料都是残缺的,错乱的,不完整的。

于是我只能自己花时间来编辑,整理,并对照英文原版,把其中残缺的,被删的,及其大量的表格(几乎所有版本都删除或不翻译表格,而我认为没有表格数据就好像研究公司不看财务报表一样不知所云),备注,全都翻译并补充完整,纠正了里面大量的文字和数据错误,把所有的信都按书本规格做好排版。

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还原巴菲特写的一字一句,我从不按自己的主观删掉一句话,也不敢增加一句话,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因为对于这样伟大的作品,我认为我没有资格改动其中的一个字。

全书目录,整套书按照专业书籍规格排版,阅读起来非常方便。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暂且把《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看成是一本书吧,虽然十几年来我几乎天天书不离身,但没有任何一本书对我人生的影响有这么大。

自打我走向社会以来,就把投资作为我事业的一个方向,但在前面5年,我看了无数投资方面的书,也研究过无数公司,却一直没看懂投资的游戏规则,我像个迷路的小孩一样不知道该走向何方,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突然找到了人生的灯塔。

刚看完第一遍,我就知道我的投资之路应该怎么走了,也明白了我的人生该怎么走。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
中文
尊敬的股东们:
感谢你们给予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 Inc.)这么多的期待,我们将尽力做好本轮财报的报告,认真回答你们的问题,尊重你们的决定,并努力带给你们更大的价值。

过去的一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营收和利润继续上涨,重组进行得很顺利,股价也有了强劲的上升。

我们很荣幸的看到我们的进步,但是我们同样也肯定每一个股东为此做出的贡献。

假如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比喻成一棵大树,我们也非常感谢你们这些股东们为它提供了所需营养,如有力的增长及稳健的发展。

我们也要感谢你们鼓舞我们坚持我们追求的原则,同时你也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来实现长远目标。

这段时间内,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务实力更进一步得到加强,我们看到了继续对不再增加投资的利润做出贡献,这些利润的资金都会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投资中去。

在这一轮报告中,我们也披露公开资料,包括股息和减股的一些重要信息。

我们会持续的提供更有意义的及时的业绩报告,以便你们对我们的表现有更清晰的了解。

本公司也在做出长期承诺,将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当然变得更有吸引力,以达成我们承诺给股东的利润。

想知道你们我共同的目标——生产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收益能力,并且丳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会���续保持优秀的治理环境,把握市场机遇和发展趋势,结合双赢,实现共赢。

终关心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在未来一年还会继续为三位股东们,以及社会做出更多成就,让你们都感到满足和欣慰!
最后,我想给你们一句话,“伯克希尔哈撒韦,实现梦想!”谢谢大家!
谨以此,
巴菲特。

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 引言巴菲特是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他每年都会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写一封信,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业绩并分享他的投资理念和经验。

这些信件被广大投资者视为宝贵的财富,对于了解投资思路和取得成功的秘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梳理巴菲特历年来致股东的信,分析其核心观点和投资哲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投资思路。

2. 信件内容分析2.1 信件的风格与结构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件以其简洁直接的风格著称。

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投资概念和原理,使得普通投资者也能够理解。

同时,他还会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幽默的语言来增加可读性,使信件更加生动有趣。

信件的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对过去一年业绩的回顾、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以及一些投资哲学和建议。

巴菲特会详细解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务和投资情况,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阐述。

此外,他还会分享一些关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为股东提供指导。

2.2 投资哲学与核心观点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2.2.1 长期投资巴菲特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他认为,股票投资应该像买入一家公司一样,着眼于公司的长期价值,并持有股票直到其价值被市场充分认可。

这种投资方式相对于短期交易来说,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并获得更好的回报。

2.2.2 价值投资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倡导者。

他的投资逻辑是基于购买被低估的股票,即公司的内在价值大于市场给予的估值。

他会通过详细的财务分析和研究,寻找具备长期优势和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然后以较低的价格买入。

2.2.3 经济周期和风险在信件中,巴菲特经常提到经济周期和风险的影响。

他指出,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但长期来看,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增长将推动股票市场向上。

因此,投资者应该有耐心和长远的眼光,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

2.3 具体案例分析在信件中,巴菲特经常会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自己的投资决策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1991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1年Our gain in net worth during 1991 was $2.1 billion, or 39.6%. Over the last 27 years (that is, since present management took over) our per-share book value has grown from $19 to $6,437, or at a rate of 23.7% compounded annually.1991年本公司的净值成长了21亿美元,较去年增加了39.6%,而总计过去27年以来,也就是自从现有经营阶层接手之后,每股净值从19元成长到现在的6,437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3.7%。

The size of our equity capital -which now totals $7.4 billion - makes it certain that we cannot maintain our past rate of gain or, for that matter, come close to doing so. As Berkshire grows, the universe of opportunities that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constantly shrinks. When we were working with capital of $20 million, an idea or business producing $1 million of profit added five percentage points to our return for the year. Now we need a $370 million idea (i.e., one contributing over $550 million of pre-tax profit) to achieve the same result. And there are many more ways to make $1 million than to make $370 million. 现在我们股东权益的资金规模已高达74亿美元,所以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可能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继续维持高成长,而随着伯克希尔不断地成长,世上所存可以大幅影响本公司表现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

当我们操作的资金只有2,000万美元的时候,一项获利100万美元的案子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年报酬率增加5%,但时至今日,我们却要有3.7亿美元的获利(要是以税前计算的话,更要5.5亿美元),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而要一口气赚3.7亿美元比起一次赚100万美元的难度可是高的多了。

Charlie Munger, Berkshire's Vice Chairman, and I have set a goal of attaining a 15%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in Berkshire's intrinsic value. If our growth in book value is to keep up with a 15% pace, we must earn $22 billion during the next decade. Wish us luck - we'll need it. 查理孟格-伯克希尔的副主席与我一起设定,以15%做为每年公司实质价值成长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在未来十年内,公司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则帐面净值至少要增加22亿美元,请大家祝我们好运吧! 我们真的很需要祝福。

Our outsized gain in book value in 1991 resulted from a phenomenon not apt to be repeated: a dramatic rise in the price-earnings ratios of Coca-Cola and Gillette. These two stocks accounted for nearly $1.6 billion of our $2.1 billion growth in net worth last year. When we loaded up on Coke three years ago, Berkshire's net worth was $3.4 billion; now our Coke stock alone is worth more than that. 我们在1991年所经历帐面数字的超额成长是一种不太可能再发生的现象,受惠于可口可乐与吉列刮胡刀本益比的大幅飙升,光是这两家公司就合计贡献了我们去年21亿美元净值成长中的16亿美元,三年前当我们大笔敲进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伯克希尔的净值大约是34亿美元,但是现在光是我们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市值就超过这个数字。

Coca-Cola and Gillette are two of the best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nd we expect their earnings to grow at hefty rates in the years 可口可乐与吉列刮胡刀可说是当今世上最好的两家公司,我们预期在未来几年他们的获利还会以惊人的速度成ahead. Over time, also, the value of our holdings in these stocks should grow in rough proportion. Last year, however, the valuations of these two companies rose far faster than their earnings. In effect, we got a double-dip benefit, delivered partly by the excellent earnings growth and even more so by the market's reappraisal of these stocks. We believe this reappraisal was warranted. But it can't recur annually: We'll have to settle for a single dip in the future.长,相对地我们持股的价值也会以等比例的程度增加,然而另一方面去年这两家公司的股价上涨的幅度却远高于其本身获利增长的幅度,所以说去年我们是两面得利,一方面是靠公司绝佳的获利能力,一方面是市场对于公司股票的重新评价,当然我们认为这样的调整是经得起考验的,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每年都发生,展望未来我们可能只能靠前面那点而获益。

A Second Job 第二件工作In 1989 when I - a happy consumer of five cans of Cherry Coke daily - announced our purchase of $1 billion worth of Coca-Cola stock, I described the move as a rather extreme example of putting our money where my mouth was. On August 18 of last year, when I was elected Interim Chairman of Salomon Inc, it was a different story: I put my mouth where our money was. 1989年当我以每天五瓶樱桃可乐的爱用者身分,宣布买进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时,我曾形容这项举动其实只是将钱花在嘴巴上的最佳例证,在去年8月18日当我被推举为所罗门公司的临时主席时,则完全是另外一件事,这次我把嘴巴摆在我们的钱上。

You've all read of the events that led to my appointment. My decision to take the job carried with it an implicit but important message: Berkshire's operating managers are so outstanding that I knew I could materially reduce the time I was spending at the company and yet remain confident that its economic progress would not skip a beat. The Blumkins, the Friedman family, Mike Goldberg, the Heldmans, Chuck Huggins, Stan Lipsey, Ralph Schey and Frank Rooney (CEO of H.H. Brown, our latest acquisition, which I will describe later) are all masters of their operations and need no help from me. My job is merely to treat them right and to allocate the capital they generate. Neither function is impeded by my work at Salomon. 我想大家应该都已经从报上看过有关我个人任命为所罗门董事会临时主席的报导,我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个职位具有一个深刻且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伯克希尔旗下事业的经理人是如此的优秀,让我可能很放心的时间摆在别的心思之上,而完全不必担心公司的营运会走样,Blumkins家族、Friedman 家族、Mike Goldberg、the Heldmans、Chuck Huggins、Stan Lipsey 、Ralph Schey与Frank Rooney(我们最新购并的HH Brown鞋业的CEO,后面还会有详细的介绍)等人,都是所属产业的龙头,因此根本就不需要我个人的协助,我的工作只是要思考如何更公平合理地对待他们,同时有效地运用他们所产生出来的资金,而这两方面都不会因为我在所罗门的工作而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