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

合集下载

《推拿按摩学Z》第1次作业

《推拿按摩学Z》第1次作业

《推拿按摩学Z》第1次作业D20. 保健推拿使用摩法时,强调:A.大小同施,以大为主,先大后小,补泻相合,先泻后补,以泻为主。

B.大小摩腹兼用,补法。

C.大摩腹,补法。

D.小摩腹,补法。

E.大摩腹,泻法。

21. 单纯使用按法时:A.可以暴力按压。

B.着力点下可以慢慢移动。

C.着力点与接触面(皮肤)之间可以旋转。

D.以上均对。

E.以上均错。

22. 叩击类手法作用于人体时,强调其动作应:A.快速而短暂。

B.缓慢而着实。

C.似蜻蜓点水。

D.以上均可以。

E.以上均错。

23. 揉法施术时:A.可以有足够的压力,也可没有。

B.即可以作环转运动,也可以作直线,弧线运动。

C.即可以无磨擦与位移,也可以有。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24. 我国现存最早的按摩专著是:A.《素问血气形志篇》B.《金匮要略》C.《肘后方》D.《小儿按摩经》E.《医宗金鉴》25. 推法、抹法、搓法等均为运动型手法。

其在单向移动过程中,其速度应: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交替。

D.始终一致。

E.以上均对。

26. 捏法施术要点:A.只适用于小儿。

B.方向从腰骶至颈项。

C.只在督脉经上施术。

D.力量得气即可。

E.以上均不确切。

27. 历史上最早在太医署设立按摩科的朝代是: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E.明朝28. 按法施术时,讲究:A.干净利落,快压快起。

B.慢压快起。

C.缓慢用力,达到得气后,坚持片刻,再慢慢减力。

D.快压慢起。

E.以上均可。

29. 滚法施术时,着力点与接触面之间:A.可以有磨擦。

B.可以有位移。

C.无磨擦与位移。

D.有磨擦与位移。

E.都可以。

30. 踩跷法是指以足部作着力点,其运用于临床上,只能作:A.按压类手法。

B.摩擦类手法。

C.除运动类手法外的所有手法。

D.运动类手法。

E.都不对。

31. 拔伸法在施术时应强调:A.双侧同时相对缓慢用力。

B.使关节间隙被牵拉放松至理想即可。

C.继续完成摇法、扳法或单纯缓慢放松。

中医推拿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推拿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推拿知识试题及答案题一:中医推拿的起源是哪个历史时期?答:中医推拿起源于古代的汉朝时期。

题二:中医推拿是利用哪些手法进行按摩和调理?答:中医推拿主要依靠手法进行按摩和调理,手法包括推、拿、按、揉、捏等。

题三:中医推拿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答:中医推拿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中医学和经络学的理论。

题四:中医推拿能够通过哪些方式改善人体健康?答:中医推拿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调整脏腑功能等方式改善人体健康。

题五:中医推拿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答:中医推拿适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特别适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

题六:中医推拿治疗的原则是什么?答:中医推拿治疗的原则是整体观念、个体化、调摄平衡、病因治疗并重。

题七:中医推拿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夫?答:中医推拿的基本功夫包括手法准确、力度适中、节奏有度、操作流畅等。

题八: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中医推拿应注意操作技巧,避免使用过大的力度,防止造成伤害;对于病情较重或不适合推拿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题九:中医推拿是否适合所有人群?答:中医推拿对于大多数人群都是安全有效的,但在特定状况下,如孕妇、手术后或急性外伤等情况下,需要谨慎推拿或避免推拿。

题十:推拿治疗的效果如何评估?答:推拿治疗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善情况、体征的变化、疾病的恢复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以上是中医推拿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医推拿的相关知识。

如果您有更多的疑问或需要深入了解,请咨询专业的中医推拿师或医生。

加油!。

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

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

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中医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是中医治疗的基础,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原则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因病制宜、标本兼治、调整阴阳平衡等。

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因、病位、病机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辩证施治。

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因病制宜:中医治疗强调因病制宜,即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3. 标本兼治: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同时调理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失调导致的,因此治疗应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4. 调整阴阳平衡:中医治疗强调调整阴阳平衡,即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人体内阴阳的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中医治疗大法中医治疗大法是中医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汤剂等。

1. 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常常使用草药、矿物、动物药材等制成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疗法简便、易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3. 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治疗的另一种手段,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疗法温和、舒适,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病人。

4. 中药汤剂:中医治疗中常常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通过服用中药汤剂,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507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0学时总学分数: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1.针灸推拿学是一门介绍经络腌穴理论和针灸推拿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与中医临床各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属于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分总论及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论述针灸推拿学的历史和发展概况经络的概念及功效应用。

脸穴分类,特定穴意义及应用,”俞穴定位的方法。

各论主要论述了各经脉的循行路线及其规律,腌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技术中各种针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势和练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诊断方法,推拿技术中的手法操作及其他常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顺利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络循行路线及其规律,腌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推拿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的运用、推拿的基本治法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治疗,培养学生分析、运用针灸处方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9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4.课程作用《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中医外科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

临床工作中,必须因人、因病、因症、因时、因地,采用和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

但推拿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推拿的治疗,原则下制定的,这些原则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

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机体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

整体观念的原则,在推拿临床中,既要体现在分析局部症状时,要注意机体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又要在处理局部症状时,重视机体整体的调整。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临床中辨证施治表现在,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根据这种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理法方药。

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然而,在临床推拿工作中,辨证论治具体表现为辨证施术,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疗法则,选择手法的操作方法、穴位和部位,进行具体的操作治疗。

对按照现代医学分类的疾病的推拿治疗,辨证施术的原则表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以病机的异同为依据的治疗原则,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意。

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

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因其具体的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选用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就因之而异。

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治疗。

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因其主要病机相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选用相同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

简述推拿的治疗原则

简述推拿的治疗原则

简述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身体内部的运行通道,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达到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的目的。

推拿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往往与体内的淤血和瘀血有关,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瘀血,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调节经络,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的治疗原则还包括“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有关,推拿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选择适当的推拿手法和穴位,以达到调节阴阳、恢复健康的效果。

推拿的治疗原则还包括“因人而异”。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推拿也不例外。

不同的人体质和疾病表现会有所不同,推拿师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推拿手法和穴位,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辨证施治和因人而异。

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推拿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另外,推拿还强调因人而异,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首先,推拿的治疗原则是因病施治。

推拿治疗的对象是有病的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可以采用揉捏、推拿等手法,对于内脏系统的疾病,则需要采用按压、拍打等手法。

因此,推拿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推拿的治疗原则是以人为本。

推拿治疗的对象是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尊重人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注重人的感受和需求。

例如,在推拿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手法的轻重和节奏的缓急,以适应不同的人体特点和需求。

同时,还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第三,推拿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施治。

推拿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在推拿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时,可以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最后,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治未病。

推拿治疗不仅可以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推拿保健,调节身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系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推拿的治疗原则是因病施治、以人为本、综合施治、治未病。

在推拿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推拿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脊髓损伤康复推拿的主要方法

脊髓损伤康复推拿的主要方法

脊髓损伤康复推拿的主要方法脊髓损伤相当于传统医学中的“痿证”、“体惰”、“痿痹”等证的范畴,该病的发生随着当今车祸的增多,正在呈上升趋势,其主要是因各种原因包括外伤、炎症、肿瘤造成脊髓横贯性损害,引起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运动、感觉、括约肌、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代偿已丧失的部分功能,如下肢截竣,丧失移动身体及走步功能,充分发挥上肢肌力及躯干肌力以移动身体及用拐走步,就部分地代偿了下肢功能。

病因病机1、跌扑外伤,伤及督脉:传统医学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

若督脉受损,经气受阻,阳气不能通过督脉到达及温养四肢百骸,筋骨肌肉失其温濡,则四肢麻木、痿废不用。

2、督脉受损,伤及肾阳:因督脉受损后,失治、误治导致督脉不通,阳气不能到达肾脏,日久肾阳虚衰,使肾关不利,二便失司。

3、阳损及阴,虚风内动:因督脉受损日久,阳损及阴,肝肾阴虚,筋脉失其濡养,故出现筋脉痿废,又因阴虚生内风,可见肢体强直痉挛。

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根据脊髓损伤的节段不同可有双下肢瘫或四肢瘫,并兼有肢体先疼痛后麻木及筋脉弛缓或筋脉拘急,大便秘结,小便潴留等证。

二、临床分型:(一)损伤初期(瘀血阻络)该型患者除上述一般症状外兼有损伤部位的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腹胀纳差,心烦少寐,舌有瘀斑,脉沉涩。

(二)损伤中期(督脉受损、肾阳不足)除一般症状外兼有瘫痪肢体痿软不用,患肢发凉,面白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

(三)损伤晚期(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兼见四肢的抽蓄,遇寒加重行寒肢冷,舌淡苔白或有瘀斑,脉沉紧。

诊断一、有明显的脊髓损伤的病因如脊柱的外伤、感染、肿瘤等。

二、影像学检查:可通过核磁共振(MRI )、CT检查脊髓,可见到脊髓的水肿、出血、坏死、横断、脊髓萎缩、脊髓空洞等影像学的改变。

三、神经系统检查:与脊髓损伤平面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

临床工作中,必须因人、因病、因症、因时、因地,采用和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

但推拿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推拿的治疗,原则下制定的,这些原则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术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

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机体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

整体观念的原则,在推拿临床中,既要体现在分析局部症状时,要注意机体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又要在处理局部症状时,重视机体整体的调整。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临床中辨证施治表现在,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根据这种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理法方药。

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然而,在临床推拿工作中,辨证论治具体表现为辨证施术,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疗法则,选择手法的操作方法、穴位和部位,进行具体的操作治疗。

对按照现代医学分类的疾病的推拿治疗,辨证施术的原则表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以病机的异同为依据的治疗原则,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意。

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

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因其具体的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选用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就因之而异。

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治疗。

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因其主要病机相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选用相同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表现出来,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反应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

只有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确定何者为标,何者为本。

由于推拿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指导下,应该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既要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治疗,又要注重疾病次要矛盾的处理;既要积极治疗疾病的急性发作,又要兼顾疾病慢性症状的处理。

同时,在推拿临床中,正确地应用标本同治、缓急
兼顾的治疗原则,不仅要制定推拿本身具体的治疗方法,还应该依据这一原则与其他治疗方法合理结合。

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推拿治疗,是一种运动疗法。

不论手法对机体的作用方式,还是指导病员所进行的功法训练,都是在运动。

推拿“以动为主”的治疗原则,是指在手法操作时,或指导病员进行功法锻炼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理状况,确定其作用力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动作的徐疾和活动幅度的大小。

适宜的运动方式,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同时,推拿治疗在“以动为主”时,也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一是在手法操作时,要求医务人员和病员都应该情志安静,思想集中,动中有静;二是推拿治疗及功法锻炼后,病员应该注意安静休息,使机体有一个自身调整恢复的过程。

医务人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动和静一定要合理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