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7000字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7000字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10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案例一:购物计算任务描述:设计一个购物计算的案例,让学生练习加减法运算和货币计算。
案例分析:假设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一瓶牛奶5元,一袋面包3元,一盒饼干2元,一袋薯片4元。
请学生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找零多少钱。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购物清单,然后让他们逐步计算每个物品的价格,并求和。
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需要给出多少钱,并找零多少钱。
案例二:图形面积计算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图形面积计算的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假设学生需要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提供一张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尺寸和标度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形状,并提供计算面积的公式。
然后,学生可以按照公式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并给出答案。
案例三:时间计算任务描述:设计一个时间计算的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时间的加减运算。
案例分析:假设学生需要计算某个事件的持续时间,可以提供事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让学生计算出持续的时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时间的表示方式,并提供计算时间差的方法。
然后,学生可以按照方法计算出持续的时间,并给出答案。
案例四:分数比较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分数比较的案例,让学生练习比较大小和简化分数。
案例分析:假设学生需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可以提供两个分数,让学生比较并给出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表示方式,并提供比较大小的方法。
然后,学生可以按照方法比较两个分数,并给出答案。
案例五:几何形状分类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几何形状分类的案例,让学生练习识别和分类几何形状。
案例分析:假设学生需要将一组几何形状分类,可以提供一组几何形状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小学数学知识成功应用案例

小学数学知识成功应用案例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功应用数学知识的案例,下面就来看几个有趣的例子。
案例一:购物打折小明去商场购物,发现一件原价为100元的衣服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打八折。
小明想知道这件衣服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
他迅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将原价100元乘以打折的百分比80%,得到80元。
于是,小明知道这件衣服打完折后的价格是80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帮助我们计算价格、比较折扣等。
案例二:制作蛋糕小红的妈妈要给她庆祝生日,决定为她制作一个美味的蛋糕。
她查阅了蛋糕的食谱,需要用到一些数学知识。
首先,她需要计算蛋糕的尺寸,根据食谱上的要求,蛋糕的直径应为20厘米。
她还需要计算蛋糕的体积,以确定需要的材料量。
她知道蛋糕的高度为8厘米,于是她使用数学公式计算出蛋糕的体积为πr²h,即3.14乘以10²乘以8,得到约2513.6立方厘米。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烹饪中的应用,帮助我们计算尺寸和材料量。
案例三:旅行路程小明的家庭计划去旅行,他们打算驾车前往目的地。
小明的爸爸查阅了地图,发现目的地距离他们家有250公里。
小明好奇地问道:“我们要开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小明的爸爸利用数学知识帮助他计算。
他知道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于是他用目的地距离除以车的平均速度,得到大约 4.17小时。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旅行中的应用,帮助我们计算路程和时间。
案例四:购买食品小华去超市购买食品,他看到一包饼干的包装上写着每100克含有20克的糖。
小华想知道这包饼干含有多少糖。
他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将饼干的重量除以100克,然后乘以糖的含量20克,得到饼干含有的糖的克数。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购买食品中的应用,帮助我们计算成分和营养。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教学案例一:加法概念的引入目标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些水果图示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数量的水果。
老师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并问学生两张卡片上的水果总数是多少。
学生通过数数和观察图示,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如“2个苹果+ 3个梨 = 5个水果”。
教学步骤1. 引入水果图示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
2. 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计算水果的总数。
3.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加法概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果园,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个篮子。
老师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有一些苹果,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一定数量。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参观果园,让他们手里拿着篮子。
2. 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
3. 根据老师的指示,让学生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
4.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减法表达式。
5.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减法概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个乘法表格,将其贴在黑板上。
老师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并进行考核。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记住乘法表的结果。
教学步骤1. 准备乘法表格,贴在黑板上。
2. 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
3. 进行考核,让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结果。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乘法表的记忆。
4. 教学案例四:除法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超市,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些货币。
老师告诉学生某件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计算自己能购买多少件商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小学数学知识实际运用案例

小学数学知识实际运用案例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是一种实际运用的工具。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能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展示小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案例一:购物计算小明去超市购物,他看中了一款价格为98元的玩具。
超市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所有商品都打8折。
小明想知道他需要支付多少钱。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百分数和四则运算知识。
小明只需要将原价98元乘以打折后的折扣率0.8,即可得到最终支付的金额78.4元。
案例二:时间计算小红每天早上7点起床,她需要花费30分钟洗漱和换衣服,然后再花费20分钟吃早餐。
她想知道如果想在7点30分之前完成这些活动,她应该几点起床。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时间和运算知识。
小红只需要将起床时间7点减去总共需要花费的时间50分钟,即可得到她应该几点起床的答案6点10分。
案例三:面积计算小明的家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长为10米,宽为5米。
他想知道这个花园的面积是多少。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面积和乘法知识。
小明只需要将长10米乘以宽5米,即可得到花园的面积50平方米。
案例四:体积计算小红想要买一个装满水果的圆形篮子,篮子的直径为20厘米,深度为15厘米。
她想知道这个篮子最多能装多少升水果。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体积和圆的面积知识。
小红只需要先计算篮子的底面积,即半径为10厘米的圆的面积,然后再将底面积乘以篮子的深度15厘米,最后将结果转换为升,即可得到篮子最多能装多少升水果的答案。
案例五:图形推理小明看到一组图形,其中有一个图形是不同的。
他想知道这个不同的图形是哪一个。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图形和推理知识。
小明只需要观察每个图形的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找出与其他图形不同的那个。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来分析几个典型的小学数学案例,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案例一:小明与水果店老板小明去水果店买了4只苹果,老板给了他3张50元的纸币,小明交了一张纸币后,发现老板多找了他30元。
请问小明应该给老板多少钱才合适?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以及找零的概念。
小明购买了4只苹果,苹果的总价为4元。
老板找零了30元,所以小明应该给老板30元的纸币。
因此,小明应该给老板30元才合适。
案例二:小华的花园小华有一个2米长、1.5米宽的花园,他想在花园的周围种上一个围墙。
请问,他需要多长的围墙才够用?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计算花园的周长,以确定所需的围墙长度。
花园的周长计算公式为2*(长+宽),所以小华需要2*(2+1.5)=9米的围墙才够用。
案例三:小明和小红的钱包小明和小红的钱包里各有10元,小明又从爸爸那里得到5元,小红又从妈妈那里得到8元。
请问小明和小红的钱加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加法运算,计算小明和小红的钱的总和。
小明和小红钱包里各有10元,小明又得到5元,小红又得到8元,所以小明和小红的钱加起来一共是10+10+5+8=33元。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上述案例中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到的数学概念有加法、减法、周长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除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欢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
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数学,是小学生学习中必修的一门学科,不仅是基础学科,更是应用学科。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三个案例分别从数学的实际应用的角度,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案例一:一起算账小明和小华买了一箱糖果,他们将糖果平均分给4个人,最后还剩下10颗,他们为此争吵不休。
这时,小明回忆起老师上课讲的数学知识,他说:“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明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案,先计算总糖果数。
将总糖果数减去10再除以4,就能得到每人能获得的糖果数量。
因此,总糖果数是40 ,每个人能获得10颗糖果。
小明和小华对计算结果表示满意,并很快将糖果分发给了大家。
这个小小的案例说明,当小学生学会了数学应用,即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也能轻松解决。
案例二:量房小张的爸爸是一名建筑师,他需要为客户的房子进行量房,小张去帮助他爸爸量屋。
这时,小张爸爸告诉他说,现在房间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一般是先测量出房间长度和宽度,再用长度和宽度相乘。
因此,小张需要用卷尺测量出屋子的长和宽,用尺子去测量奇形怪状的墙壁和家具,最后应用小学数学的乘法公式来计算出面积。
小张从中学到了测量面积的方法、应用乘法公式计算面积等数学知识,也通过实践运用,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三:买菜小玲妈妈去超市买菜,结果看到价格太高,没有买下来,可是小玲很想吃草莓。
“我们也许可以从单位价格找到便宜的草莓吃。
”小玲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计算器,迅速算出每个品牌草莓的价格,然后通过将草莓价格除以重量,找出每一种草莓的单位价格,找到了最便宜的草莓品牌并且买了下来。
这个案例说明了,数学不仅可以用于计算,还可以用于比较物品性价比,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数学去优化选择,可以更好的满足生活的需要。
结语:小学阶段是数学建立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热情,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案例一:数数水果目标通过数数水果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技巧。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并将它们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围坐在桌子旁,每人发放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3. 老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水果,展示给学生看,并说出水果的名字。
4. 学生们根据老师展示的水果,将纸上相应的数字写下来,表示有几个水果。
5. 老师继续展示其他的水果,学生们继续数数并写下相应的数字。
6.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并纠正错误。
案例二:形状分类目标通过形状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辨别不同的几何形状,并能正确命名它们。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几何形状的卡片,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并将它们打乱顺序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围坐在桌子旁,每人发放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3. 老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卡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说出形状的名字。
4. 学生们根据老师展示的形状,将纸上相应的名称写下来。
5. 老师继续展示其他的形状,学生们继续分类并写下相应的名称。
6.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分类的结果,并纠正错误。
案例三:数学游戏目标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巩固他们的数学技能。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如数独、填数字等,并将游戏板发放给学生。
2. 解释游戏规则和目标给学生,并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
3. 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方法。
4.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互相比较谁完成得最快,并奖励他们。
案例四:找规律目标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有序数列,如1, 3, 5, 7, ...,并将其展示给学生看。
2. 让学生观察数列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3. 学生们在纸上写下他们认为的规律,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4.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各自的答案,并找出正确的规律。
5. 给学生一些其他的数列,让他们尝试找出规律并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工作典型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一年级三班的一名叫方同学的男孩子,小小的个子,一脸的笑容,十分可爱!过了一个星期就发现这个学生有很多的问题,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自己下位到处乱走等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在幼儿园三年都无法记住同学,也没有朋友,在家依赖性强,奶奶保护欲望强。
有一次在数学考试过后,同学说他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一个,但他自己一点难过有感觉都没有,还笑嘻嘻的望着说他的那个学生笑。
通过交流,我明白了他上小学前家里非常溺爱,为了所谓有“健康”不让他出门和其他孩子交流玩耍,长此下去最终将导致脱离小学生活,更加孤立自己。
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个案处理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
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
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
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
方同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其症结就在于过份的溺爱保护。
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快速
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身为一名小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定、课堂的要求,快速融入新集体。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
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
她数学口算学得不够好,就鼓励他说了他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认真背诵、用手指头或其他方法来计算就可以。
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他旁边,告诉他,其他同学也和全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看到希望,增强自信。
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这样也可让他更加积极的加入到新的集体。
我的思考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
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