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合集下载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3)特点:浓缩化;集中化;系统化
2、形式与结构: (1)绪言 (2)历史发展
(3)现状分析
(4)趋向预测和建议 (5)参考文献目录
3、基本要求: (1)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 (3)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6)不能文献中的观点与作者个人的思想
(三)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
1、分析的维度:分析的类目和标准。 2、设计分析维度过程的基本原则:完全彻底; 同一标准;层次明确;评判记录前确定;预先 如何定量分析。
(四)抽取分析材料:来源取样;日期取样;
分析单位取样。
(五)量化处理:
1、评判记录:注意事项 2、信度分析:基本过程
(六)统计处理:使用次数分布、各类百分率
4、步骤与方式: (1)确定综述的选题 (2)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3)整理文献
(4)撰写综述初稿 (5)修改综述初稿,完成综述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
一、概念 (一)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 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 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 的科学认识。 (二)与文献法的比较:
(二)搜集方式:
1、检索工具查找方式: (1)目录卡片; (2)目录索引; (3)文献; (4)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
2、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三)积累方式:
1、基本要求:充实丰富;明确指向;全面。
2、一般过程:先近、易,后散、难。 3、具体方式:(1)做卡片;(2)写读书 摘要;(3)作笔记等。
二、文献的整理 五个环节的内容—— (一)文献的阅读: 1、原则:计划性;顺序性;批判性;同时 性。 2、方法:浏览;粗读;精读(研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采用的一系列系统程序和手段,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历史法、文献法等,用于探索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来研究这些变量对其他变量(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收集数据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了解和获取被调查者对于某一问题的态度、行为、观念等方面的信息,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目的。

4.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献、音像资料、网络文本等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与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客观、量化的描述和推断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于对教材、政策文件等的深入解读。

5.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一种探寻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性的研究方法,它只能发现变量间的相关性,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二、填空题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__________、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解释结果和撰写研究报告七个阶段。

(答案:提出研究假设)2.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观察法根据其控制程度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__________。

(答案:控制观察法)3. _________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计算,从而揭示事物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答案:定量研究方法)4. 多元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用来探讨多个自变量对__________的影响。

(答案:因变量)5.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参与并解决自身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其特点在于__________、合作性和改进性。

(答案:反思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主要目的是验证因果关系?(A)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历史法2. 在教育科研中,当需要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时,最适宜使用以下哪种研究方法?(C)A. 实验法B. 文献法C. 调查法D. 历史法3. 对于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适合采用何种研究方法?(B)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行动研究D. 比较研究4.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果要考察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应采用哪种统计方法?(D)A. t检验B. 卡方检验C. 方差分析D. 多元回归分析5.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所有研究都需要明确的研究假设B. 定性研究无法进行数据分析C. 实验研究不需要考虑伦理问题D. 文献法仅适用于历史学研究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BCD)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文献法D. 比较研究法E. 讨论法2. 下列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有:(ACD)A. 研究过程中需遵循伦理原则B. 只有实验法才能探究因果关系C.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各有优势,可结合使用D. 行动研究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E. 历史法只能应用于教育史研究3. 在教育科研中,可能涉及到的统计方法包括:(ABC)A. t检验B. 卡方检验C. 回归分析D. 探索性因子分析E. 经验总结法4.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有:(BCD)A. 独立性B. 反思性C. 合作性D. 改进性E. 预测性5. 教育科学研究步骤一般包括:(ABCDE)A. 提出研究问题B. 查阅文献综述C. 设计研究方案D. 数据收集与分析E. 结果解释与报告撰写五、判断题1. 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以实证为基础,所有的研究都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教育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方法是非常多样的,这里简要地介绍常见的几种。

一、文献分析法(一)文献分析法概述1.含义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献。

它包括图书、报刊、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书面印刷品,还包括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形态的各种材料。

教育文献是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文献分析法是以现存文献记载为资料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中的文献分析法,就是以教育文献为资料,通过教育文献来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2.文献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第一,能用以研究不可能或不容易接近的研究对象。

第二,文献的坦白程度高,真实性强。

第三,文献研究过程简便易行且费用低。

第四,研究结果可靠性大。

缺点:(1)文献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完善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许多用于教育研究的文献中,作者往往出于特殊目的和意图而夸大或掩盖了部分事实,使文献记载偏差。

第二,选择性存留和破损。

文献的保存常具有选择性,有些人如名人写的文献可以得到维护,而有些人写的文献则常常不易留存,因此现存的文献未必就是活动现象的全部。

再加之文献由于是用纸张书写的,它们常常会有破损。

第三,信息不完全许多尤其是日记、信件等个人文献,不是为研究目的而是为私人目的而写的,包含有一些研究者所不熟悉的关于某些事件的知识,这对于缺乏经验或缺乏有关事件知识的研究者来说,信息是不完全的。

第四,限于言语行为,即文献提供的仅是关于一个回答者的言语行为,而不提供关于回答者非言语行为的直接信息。

(2)文献收集困难。

文献由于具有记载偏差、信息不完全和选择性存留、破损等局限,致使文献的收集存在困难。

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客观事件根本无信息记录,无文献可资利用。

除此之外,许多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开,难于收集。

(3)抽样缺乏代表性。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描述生活、思想、感情的文献资料,有些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容易以文献资料留下来,而有些人的则很难,因此文献所反映的往往只是优势群体的生活、感情和思想观念,而很少反映劣势群体的生活、感情和思想观念,这实际上是一种抽样偏差,缺乏代表性。

教育研究之文献法

教育研究之文献法

第二节 搜集教育文献的过程 在查阅之间,研究者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需要的 是什么资料,首先要确定检索的主题和范围。 选择检索手段——纸质资料、电子检索 一、纸质检索工具 常用检索性工具书有书目、索引、文摘等。 1.书目 书目反映某一时期内全国正式出版的图书总目, 其著录项目一般包括文献名称、作者、卷册、微 本、价格及文献所属学科,部分还有内容提要, 以向读者提供文献概况和线索。如《中国总书 目》、《全国新书目》。
(一)归类存放 对一种阅读过的文献都应做好完全并准确的书 目登记,所有书目可按出版年份的先后顺序依次排 列,有助于研究者在课题完成后编辑一份完整的参 考文献目录,文献登记最好按照标准格式进行,与 检索工具所录基本一致。一般的格式为: 1.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期刊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码
3.重视交锋性、矛盾性、创新性的信息 在教育研究中,有些结论是相矛盾的,要仔细检 查他们的不同点,尽可能对他们做出解释,认清 问题的复杂性; 注意与自己的研究观点相同或相反的资料,为不 同研究的结论提供某些说明。如活动教育问题, 有正面和反面的观点 4.要有分析和评论,发现过去研究的空白点 要清楚地表明这样一种事实:所考察领域的研究 还不够充分,有待扩展,这样就给该领域的进一 步研究提出了需求;
田东平等主编的《中国教育书录1949-199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版)包括书录及 提要、存目、索引(分类号索引、著者索引、主 题词索引) 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编的《国家重点图书选题 概览1996-2000》(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周谷城主编的《中国学术名著提要 教育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收录商周至现 代(截至1949年)我国历代学术名著,解说内 容包括书名、正文、版本、作者、写作经过及成 书年代、内容大意、学术影响、研究情况,为研 究者提供了很多便利。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一种专门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和分析不同教学材料、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结构和效果。

它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分析,帮助教师和教育技术研究者理解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功能,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使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对教育资源的分析视为一种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理解过程。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编码和归纳,得到该资源的描述性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包括内容的主题、结构、组织方式、语言特征等。

通过对不同教育资源的描述特点进行比较和总结,研究者可以识别出不同教育资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而推导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果。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育技术研究者和教师了解教育资源的价值和适用性。

他们可以通过对有效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的分析,评估资源的吸引力和可用性,以便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资源。

同时,内容分析法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还可以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教师或学生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技能,并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

例如,在设计远程教育课程时,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主题和学习目标,从而确保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可用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内容分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内容分析法主要关注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动态。

其次,由于教育资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内容分析法在一些方面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和认知误差。

因此,在进行内容分析时,需要加强研究者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帮助研究者和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功能,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和学习。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对两人以上的研究进行信度分析
• 计算内容分析信度的公式为: R(信度)=N×平均相互同意度÷1+[(N-1) × 平均相互同意度÷ 平均相互同意度 平均相互同意度] 平均相互同意度 • 相互同意度 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 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 K= 2M÷(N1+N2) 其中M为两者都完全同 意的栏目数,N1、N2依次为第一、第二评 判者分析的栏目数。例如: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比较
• 二者虽然虽然都是对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 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但是 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不同。内容分析法解决 问题的核心是使文献或其它研究对象的内容直接 量化,通过量化分析推论出科学事实。而文献法 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 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 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 理,最后作出评述性的说明。
内容分析法的含义
• 内容分析法是对教育文献的内容作客观而 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相 关的教育现象做出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主要特点
• 内容分析法具有明显、客观、系统、量化 内容分析法具有明显、客观、系统、 等四个主要特点: 等四个主要特点: • 明显的内容 • 客观的事实 • 系统的记录 • 量化的结果
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 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文献资料的多种形态
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 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 助研究人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 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 法。 •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关系
•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 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 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 这两种方法 两种方法有共同的研究对象,但都不与 两种方法 都不与 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 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 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 二者的区别是在 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二者的区别是在 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 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

今天看到的三种量化研究方法

今天看到的三种量化研究方法

今天看到的三种量化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文献研究:1.文献计量法文献计量法是借助文献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这一术语最早是1969年由英国人A·普里查德提出的。

文献计量法的使用需要文献引文数据库的支持。

中国引文数据库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源数据库产品中的文献和参考文献,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等。

2.内容分析法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Nerelson)在1952年发表的“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给出了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能对明确的传播内容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六个相互联系的步骤:•定义研究问题;•选择具体的媒介和案例;•定义分析的类型;•制定编码表;•进行预试,检验编码表的可靠性;•数据的准备和分析。

3.共词分析方法共词分析方法属于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

其原理主要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

共词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聚类和数据可视化方法上。

聚类方法除统计方法中的多维标度(Mulitdimensional scaling ) 、聚类分析法( Clusteranalysis) 外,还有M· Callon 等提出的基于共词矩阵的包容性指标( inclusion index ) 、临近性指标(proximity index ) 、等值系数指标( Equivalence Coefficient index) ,并按照指标值从大到小进行人工分类的方法。

可视化方法是将类目之间的关系用图形方式直观、形象地揭示出来的方法。

目前共词分析的主要可视化方法包括包容图( Inclusion Map) 、临近图(Proximity Map) 、战略坐标图(Strategic Diagram)等方法,多维标度(Mulitdimensional scaling) 的结果也可以直观地表示类目之间的关系。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时期特点】(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中国】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本章概览:
•文献法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章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文献和文献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介绍文献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第三节介绍一种独立的文献使用方法——内容分析法。

•难点关注:
•文献的类型和分布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点
• 1. 文献的概念
•(1)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起载体,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3)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为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
•(2)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查找。

•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优点: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特点
•(3)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浓缩而成的文献。

•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优点: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
•分布:
•书籍(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及科普通俗读物);
•报刊(报纸和期刊均属连续出版物。

教育科学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杂志;汇报、集刊、丛刊、汇刊及高校的学报;文摘及复印资料,这是一种资料性及情报索引刊物);
•教育档案(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

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
•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以声音、图像等电子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通过视听觉传递知识,更直接、精炼、形象。

二、文献法的概念和过程
• 1. 文献法的概念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 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1)分析和准备阶段
•(2)搜索阶段
•(3)加工阶段
• 3.写综述性文章使用文献法的研究过程
①提出课题或假设
②研究设计
③搜集文献
④整理文献
⑤进行文献综述综述报告?(述和评,逻辑性)
基本内容
如何撰写文献
包括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综述者的评价、建议和预测;
格式和内容安排
包括绪论、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当前研究状况和评价、趋势展望、研究改进建议和参考文献
第二节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一、文献的搜集
• 1.查阅文献的过程(p37图3.1)
• 2. 搜集文献的渠道
• 3. 搜集文献的方式
•顺查法(按时间顺序)、逆查法(倒查法)、引文查找法(跟踪法)、综合查找法• 4. 积累文献的一般过程
• 5.积累文献的方式
•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 6.文献的鉴别
•鉴别文献真伪的方式分为“外审”和“内审”两类。

•(1)“外审”的四种方法:
•辨别版本真伪
•分析该书的语言风格
•分析文献的体例
•分析文献中的基本观点、思想
•通过对文献物质载体的物理性质的技术测定来判断文献形成的年代
•(2)内审的4种方法:
•文字性文献的互证。

•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

•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
•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
二、文献的分类整理
•(1)定性分类整理
•常用的分类划分方式有三种: 一次划分、连续划分、二分法。

•(2)分类整理的要求
•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
•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

第三节内容分析法概述
一、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 1. 设计研究目标
•Eg.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
• 2. 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
• 3.抽取分析材料(抽样)
• 4.量化处理
• 5.信度分析
• 6.统计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