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电影的关联

电视与电影的关联
电视与电影的关联

电视与电影的关联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的问题,现在的影视节目就像商品一样琳琅满目,它们当中有文化精华,也充斥这相当一部分的文化糟粕。不管是电视还是电影,单从艺术层面来讲,就已经有很多的艺术派学者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从我的数字媒体专业方向出发,加上通过网上的搜索学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895年12月28日,法国鲁米艾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电影诞生了。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二者之间相差了29年的时间。电视的艺术表现形态是基于电影的艺术表现形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此说二者是同一门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从技术诞生的先后顺序角度来说,电影是影视艺术的低级阶段,电视是影视艺术的高级阶段。

影视画面语言的联系。影视语言由画面语言与人物语言(人物对白,独白,旁白)两部分组成。画面语言是影视作品受众通过视觉解读的部分,而人物语言则是通过听觉理解的部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共同载体视听语言是没有本质的分别的。电影与电视剧,无论是画面语言还是人物语言,他们都

是通过记录与表现人物特征或者通过记录故事情节的方式向人们传播一些思想与情感,通过视听语言达到和受众产生共鸣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我做了一个随机调查,问及他们对电影和电视的看法,部分人都说电视只在家里等固定的地方观看,而电影在剧院,电影院里面观看,拥有巨大的银幕,一流的音响设备,加上周围的观影氛围,是电视无法比拟的。随着3D电影的兴起和广泛流行,电视的技术改革也迎来了高峰,基于等离子或者液晶技术为基础的平板电视生产成本越来越低,3D 效果的影片已经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高清晰度的电影同样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

在影视艺术百花争艳的现代社会,我个人觉得电影的艺术层面更值得研究,而电视的娱乐性也是它的特色之一。电视与电影都时时刻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为艺术喝彩!

编导艺考不可不知的中国电视电影常考知识点

编导艺考不可不知的中国电视电影常考知识点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建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 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1960年根据广西民间传说故事拍摄的故事片《刘三姐》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便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带有买办性质。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次出现“导演”专用名词。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将指挥拍摄影片者称为“导演”。自此,影剧界有了“导演”这一专用名词。 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专着。1924年中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专着《影戏学》出版,由徐卓呆译着。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创办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电影讲义》是该校之教材。 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1926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出版。

第19课《电影与电视》教案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并且认识二者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影视艺术的各种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影视艺术发明者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影视审美取向与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电视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利弊。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一、默片时代 1.电影: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2.阶段:无声与有声 3.格里菲斯,卓别林 二、坐拥天地 1.电视:1926,贝尔德 2.电视的优势 3.电视的功能:传播资讯、远程教育、娱乐和展示艺术品 4.电视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可以坐在家中环视全球。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各种新气息,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 本课两目内容,“默片时代”和“坐拥天地”。前者主要介绍电影的诞生与发展,而后者则着意阐释电视的发明及其功能与意义。 一、默片时代 (一)电影诞生的条件 1、物质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与应用 2、动力:人们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 3、技术条件: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技术的发明 4、科学家个人的因素:锲而不舍、勇于创新 (二)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夜晚,在巴黎卡普西尼斯大 道旁格兰德咖啡馆的大厅里,许多人挤在一起,伸 着颈脖,兴奋而激动地注视着白墙上的影像:一列 火车拖着一缕黑烟徐徐地进站;一个人划着一只小 木船驶离码头;一群工人走出吕米埃工厂。这是当 时人们看到的最先进的幻灯,准确地说,这已经不再是幻灯,卢米埃尔兄弟 俩把它命名为电影,电影就是在那天晚上诞生的。 (三)电影发展过程 ①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 成为公认的“电影之发明者”。 ②发展阶段: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两个阶段:1927年之前 的无声电影,及有声电影。

浅谈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影与电视》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中第三课的内容。本章包含三节内容,分别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电视几个方面描述了19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姿百态的现代艺术形式凭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电影与电视的发明,使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而“缩短”,文学艺术已真正从知识精英的殿堂降落民间,使大众不仅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者,而且成为它们的创作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包括产生的条件、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②电影产生的过程;发展趋势 ③电视的特点与功能 能力: ①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品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和分析电影、电视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电影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②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 ②难点: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1、教学方法:本节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因此要对第四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阶段特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初步形成学生的“大历史观”,正确地把握本章的基本脉络。 二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法:由于学生对电影和电视两类艺术媒介形式都非常熟悉。所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理论依据: 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与理念,主动探究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宏观的了解到微观的挖掘这样一种教学思维,有助于学生掌握清晰的历史现象; ②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感知体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循序渐进中自然地得出新的感知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办法。 二、学法指导: a 学习电影和电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导学生用阅读分析史料法、归纳法分析问题。 b 分析影视产生的条件时,可联系当今社会的影视现象,通过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一些隐性知识。如:科学技术的进步;商业利润的驱使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有关的原始历史影像和资料等。 三、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对电影、电视两类艺术媒介形式都非常熟悉,因此导入环节,我个人认为方式可以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详解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一) 电视和电影都是声话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很多内在的相通性,但是也存在和很大的区别,我们就其各自的特点来看一看它们之间有那些区别: 1.发展历史不同: 电影诞生于1895年,而电视诞生于1936年11月2日。电视是在借鉴电影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视是对经验的累积,电影是对未知的探索。电视节目更多的是对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模式的再创造,电影是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电视在历史中,电影在未来中。 2.制作流程不同: 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电影与电视两者之间的传统区别正在逐渐消失,甚至两者开始趋于结合,如今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成为电视节目早已不足为奇了。而用电视的编辑方法来制作电影,也已很普遍。作为两种相似却有不同的媒介,电影和电视之间自然是会有它们在制作工艺流程是的异同。电影和电视制作流程上的差异,应该从拍摄和后期制作两个大步骤中去寻找。 首先,从拍摄过程上来看,主要是设备选择、图像制作以及布光和录音上的区别:第一、设备选择方面的不同,是指化学影像和电子影像所需要的设备上的不同。一般,电影所使用的是胶卷,而电视则是使用磁带。电影的黑白与彩色多是取决于电影胶卷的,且电影胶卷的选取要顾及拍摄地点的光照。而磁带本身并不决定拍摄颜色。另一方面,

电影一般是使用摄影机;而电视则是使用摄像机。摄像机所摄取的光、色信号不仅可记录在磁带上,还可通过录像机直接传送到电视台的播放系统。第二、图像制作方面,不同点是镜头上的讲究及颜色。一般电影十分注重镜头,如果拍摄中达不到导演的预期效果,一个镜头就会NG很多次。而在电视现场直播节目中,反复预演是不可能的。在色彩方面,电影胶片有彩色和黑白之分,通常是通过使用与所用的光匹配的胶卷来补偿彩色的变化的。第三、照明布光,以及录音上的差异。在布光上,产生同样的效果,电视节目比电影花的时间要多很多。电视倾向于在整个表演区域布置大量的光,形成相当平的布光,也因此电视制作应避免强背光照明和极端的高亮度。但由于胶片的较高光敏感度,所以电影外景地使用更低光照度和更逼真的照明技术会更易更节约时间,但同时电影的单机拍摄方法却也很耗时间。录音方面,电影制作一般使用双系统记录,电视是使用单系统录音的。 其次,后期制作过程中,电影与电视的主要体现在步骤上,使用设备上,以及编辑上的差别:一、在后期制作步骤上,电影与电视相比较,电影步骤更麻烦。胶片在编辑之前要进行冲洗底片和印制样片的过程。而在编辑之后,还需进行双片受审、套底、转录光学底声、声画合成、校正拷贝、标准拷贝、发行拷贝等程序。这些对于电视而言是不需要的。在设备上,由于后期制作中电影所要进行的程序更多,所以其所需设备也相应更多;。电影在后期制作中要用到的设备有:量片机、套片机、声画编辑机、接片机、接片器、洗片机和印片机。在放映过程中,电影需要放映设备、放映场所、放映银幕等组成完整系

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说课稿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电影与电视》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中第三课的内容。本章包含三节内容,分别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电视几个方面描述了19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影与电视的发明,使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而“缩短”,文学艺术已真正从知识精英的殿堂降落民间,使大众不仅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者,而且成为它们的创作者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自2007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1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山东0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具体题目是1.(2007·广东单科24)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解析】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普及时间应比1954年稍早一些,且“车主集中洗车”的结论不具备科学依据;互联网问世的时间是在1969年;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经营者革命”,管理企业的是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的可能性不大;故只有D项最有可能发生。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包括产生的条件、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②电影产生的过程;发展趋势 ③电视的特点与功能 能力: ①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品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和分析电影、电视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电影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②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过程;电视的特点与功能; ②难点: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1、教学方法:本节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因此要对第四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阶段特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初步形成学生的“大历史观”,正确地把握本章的基本脉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教学设计(5页)

《电影与电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影与电视》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中第三课的内容。本章包含三节内容,分别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电视几个方面描述了19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姿百态的现代艺术形式凭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电影与电视的发明,使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而“缩短”,文学艺术已真正从知识精英的殿堂降落民间,使大众不仅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者,而且成为它们的创作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包括产生的条件、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②电影产生的过程;发展趋势 ③电视的特点与功能 能力: ①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品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和分析电影、电视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电影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②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过程;电视的特点与功能; ②难点: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对电影、电视两类艺术媒介形式都非常熟悉,因此导入环节,我个人认为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⑴播放幻灯片《古代人是怎样看电影的》 ⑵引用高尔基的一段话“突然……有什么东西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画面在抖动,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面前沸腾着奇妙的生活……突然之间,它消失了。我们面前呈现……一块白色银幕,看来上面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不知什么人,仍诱使你去想象刚才视乎看到的地方……随后不知怎的,你隐的感觉到惊心动魄” ⑶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影片或电视剧 ⑷提问式,询问学生什么是“第七艺术”和“第八艺术”以及他们名字由来的原因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都是早在蒙昧时代或者文明时代的初期便已经出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电视才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电影常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与此同时,作为姊妹艺术的电视则被称作“第八艺术”。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最年轻的现代艺术,也只有电影和电视,是我们唯一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种类。) 2、讲授知识: 教材共分成两个子目:“默片时代”和“坐拥天地”。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我把子目换成“电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和“电视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一)电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这一子目我主要讲四个问题:电影艺术产生的条件;电影艺术产生的概况;电影的发展过程;电影经历的发展阶段。

浅谈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

浅谈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 【摘要】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笔者在本文中的观点是: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发展阶段。本文中,笔者将在分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区别、联系与融合的基础上,剖析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之间的关系,论证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观点。 关键词:电影;电视;影视艺术;区别;联系 一、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重要性 电影和电视在当代传媒乃至整个社会中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不仅是作为传播媒介的工具,还是大众文化的形式,电影和电视的功能和角色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都举足轻重。走进影院看电影,也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休闲方式;坐在家里看电视,更是每日家常便饭一样的必修课。 在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工具同时,电影和电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艺术”。从工具到艺术的变化,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两者的性质,而作为艺术形式的影视,则对文化的发展有更深的影响。在人类迄为止创造的所有艺术史中,影视艺术最具特殊性。它的诞生是艺术形态学在现当代艺术中的最新发展,是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个艺术事件。 所谓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从纯粹的视觉艺

术演变为视听艺术,以声音和视觉形象为媒介来表现现实生活的人们情感以及视觉奇观等各种内容的一种艺术。而电视艺术,则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影视艺术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过,在本文中笔者认为,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发展阶段。 二、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区别 从表达路径来看,电视是一种由电视台或是影视公司制做,通过电视机接收节目的一种面向大众的技术和文化的集合体,而电影是由独立的电影公司制作,然后在各院线上映,只面对一小部分观众的独立作品。从传播媒介来看,电影要在电影院的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观看,而电视是坐在家里随时、随心的观看,电视机更是一种普遍的家用电器。 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不同维度上的确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笔者将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发展历史、技术手段、表现内容、视听感受、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五个维度来阐述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区别。 1、发展历史维度上的区别 从时间上来看,电影早于电视而出现; 电影诞生于1895年。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

中国知名影视机构一览表

中国知名影视机构一览表 1. 中国电影集团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英语: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CFGC,是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是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也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电影公司。 2. 海润影视 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年平均产量电视剧400多部剧集,制作业绩已超过大多数国营公司。2003年海润影视获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海润影视不仅以规模化占据市场份额,更以号召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品牌价值笑傲群雄…… 1.广告公司到影视制作公司的成功转型 海润影视被中国传媒界评为:中国年产量最高、获奖最多、品质最好、在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影视制作公司。海润影视正逐渐从一个成功的影视制作公司晋升为一个更具规模化、规范化的影视制作企业。 1991年至2000年海润国际广告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1993年,海润进军民营影视制作发行。海润影视短短8年就向社会制作发行了《警察本色》、《陀枪师姐》、《二马》、《肥仔妈咪》、《粉墨奇冤》、《捕蛇行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大人物李德林》、《可爱先生》、《永不瞑目》、《九九归一》、《致命邂逅》《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你的生命如此多情》、《都市丽人行》、《三少爷的剑》、《沉星档案》、《故事2000》等三十余部优秀影剧作品,工作业绩卓著。其中《永不暝目》等许多电视剧不但捧红了陆毅、徐静蕾等一大批青年优秀演员,还为海润赢得了中国长篇电视剧金鹰奖。 2.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实力不逊“国家队”和几大“地方队”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年平均产量电视剧600多部剧集,无论是在电视的生产规模还是社会反响上都成为中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之翘楚,且在各个方面均不逊色于电视剧的“国家队”和几大“地方队”,制作业绩已超过大多数国营公司。2003年海润影视获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证书。海润影视不仅以规模化占据市场份额,更以号召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品牌价值笑傲群雄。 全国热播的作品《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双绣花鞋》、《一米阳光》、《平淡生活》、《重案六组》、《长恨歌》等有着令人惊叹的收视率。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业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而真正的奇迹不是这个了不起的数字,而是海润影视产品的质量。一个公

对电视电影的概念

对电视电影的概念 摘要:今天我们这个会开得很好,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几个发言都非常有分量。岳扬同志从整体上对去年的电视电影做了全面的总结。赵葆华和陈墨同志分别从电视电影艺术上的经验、成绩和电视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我们有很大的教益。柳城同志作为电视电影工作的顾问,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他对艺术创作中几个重要环节再一次进行了分析,我听了以后也很受教益。江平副局长代表电影局对整个电视电影制作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宏观上的指导,发表了重要意见,我们要认真贯彻。 别的问题就不重复了,我只强调一下数字电影或者叫做电视电影的概念,因为今天来的绝大部分是各个制片公司、制片厂的负责人、制片人,需要从宏观上掌握这个概念。现在一会儿用数字电影这个概念,一会儿用电视电影这个概念,这不是我们在概念上的混乱,而是针对不同的范围而言。叫电视电影是针对市场的,就是说这个片子拍完之后主要是在电视上播映,我们就把它叫做电视电影,而不管你的物理介质是什么,是胶片拍的,还是数字拍的。 你的目标市场是哪儿?在这个意义上讲影院电影、络电影、手机电影等等关键是市场是什么,这个时候把它叫做电视电影,它就不是一个片种概念,而是一个市场概念。 现在有的人觉得数字电影是一种影片,电视电影是一种影片,不是这个概念。如果讲片种那就是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等等,电视电影就属于故事片。至于是用胶片拍还是用数字技术拍,在电视上播放时,它的市场是一样的。所以,当我们从技术上讲的时候,电视电影其实就是数字电影,但是当我们专门针对电影频道出品、拍摄的这些故事片的时候,我们又经常把它们叫做电视电影,以区别于全国其他电影摄制单位拍摄的那些数字电影。在这儿把这个概念再给大家明确一下。 到现在为止,CCTV-6组织拍摄和播出过的电视电影已经是900部了,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00部,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数字,说明我们在数量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上都已经实现了阶段性成果,应该跨入一个更高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感到对电视电影的艺术规律、创作规律,包括技术制作等等方面都应该进行更深入的总结。所以,在明年工作会议的时候,也就是电视电影达到1000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我们将对九年来在电视电影创作生产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制片单位、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制片人、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编剧、导演以

电视电影系列片评述

电视电影系列片评述 各国电视电影创作都有系列片,并以此扩大电视电影市场,著名的如美国的《兄弟连》。中国电视电影在启动伊始就有打造系 列片的构想和实践。历经十年,电视电影系列片累积近二十个,一百七十多部集。其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已形成一定的形态面貌,是电视电影创作实践中最具品质、特色的种类。多年来,电视电影系列片以其选材新颖、故事精彩、类型鲜明、制作精良、艺术创新等优势赢得观众的喜爱,成为电视电影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电视电影系列片的十年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999—2002年为尝试期;2003—2005年为过渡期;2006年进入成熟期。 一、尝试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电视电影启动伊始便有意制作系列产品。1999年1月完成的第一部电视电影《牛哥的故事之一:别了!冬天》由牛振华为法

人代表的北京中人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承制。最初的设想是由此为开端,做一个百集单元系列剧《牛哥的故事系列》。这个系列定位为平民题材,主人公设定为一位忠厚、老实、热情的保险推销员,一个开放性的工种,可以广泛接触社会各色人等,引发各种故事。“牛哥”是牛振华为自己量身设计的艺术 形象,源于想做“中国的寅次郎”的梦想。之后该系列暂时搁浅,2004年牛振华车祸遇难后,该系列告终。 电影频道出品的第一个系列片《杨门女将系列》则是无心插柳之作。2000年,香港唐人电影国际有限公司与中影集团第二分 公司策划拍摄杨门女将电视连续剧。由于资金问题和对市场风险担忧等因素,连续剧没能继续下去,转而寻求与电影频道合作,欲将其做成一个电视电影系列片。2000年的电视电影,无论是在题材的多样性还是叙事形态的可视性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此时的电视市场的市场份额之争意识已很强烈,电视节目在保证思想导向和一定艺术质量 的前提下,如何吸引观众已成为节目策划中

电视电影与微电影的区别

电视电影 【概述】电视电影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由电视人投资的低成本电影,适合在电视上播出,按电影的艺术规律用35毫米胶片拍摄制作。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电影作品”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国恐怖片《X档案》等,其实都是电视电影。同样,不少著名的导演、演员也是靠拍电视电影起家的,如斯皮尔伯格。电视电影因其低成本、表达自如、传播渠道(由电视台播出)便捷和拥有广大受众而为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影视创作者所关注。中国自199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视电影”工程启动以来,我国的电视电影已从稳定数量的初创期进入提高质量的发展期。电视电影渐受业界重视,华表奖、金鸡奖等重要奖项都专门设置了电视电影奖,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新锐导演。电视电影已成了电影人生存发展的可为空间,成为中国电影通向大众的一个有效渠道,是中国电影业发展的新基地。 【特点】第一,电视电影是专门为电视制作的电影,往往不会在电影院上映,只在电视上播放。第二,电视电影是小屏幕电影。这是相对大银幕而言,也就是说电视电影是小电影,不是大电影。第三,电视电影兼有电影和电视两方面的特征。首先它是电影,是按照电影的叙事特征去结构故事,画面精致讲究光效;其次它又是电视,电视电影诞生于电视这个媒体中,它就天然带有媒体的特征,宏大的场面和非常局部的特写镜头都不能有效发挥对视觉的冲击力,而纪实、灵活、智慧的故事形态恰恰是电视的优势。播放平台为电视台和电视网HBO、FOX、央视6 微电影 【概述】即微型电影,也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的情节故事的‘微时(30-3000S)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模式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它是网络和电影的衍生品,是继微小说、微博之后的又一“微时代”产物。 微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网络短剧的变体,最早具有微电影雏形的是2006年网友恶搞陈凯歌电影《无极》的网络原版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种对经典的戏谑和后现代主义结构在当时掀起一阵狂热。 以2010年为分界线,微电影开始异军突起,这一年也被称为“微电影元年”。一批高品质的微电影开始在网上出现。业界公认的第一部微电影是《一触即发》,源自其同名微小说,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在一次交易中借助凯迪拉克联手女主角甩开敌人,完成交易的故事,全篇节奏情节紧凑、剧情扣人心弦。“11°青春电影行动”可以作为微电影的一个标杆,其中《老男孩》赢得了众多80后的火热追捧。 【特点】①传播主体广泛。微电影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的广告类微电影,如《一触即发》、《66号公路》;第二类是草根原创的非商业微电影,如《红领巾》,再如盛大集团和湖南广电推出的“盛大微电影”计划,以突破性姿态改变了传统微电影的“你拍我看”模式,用“原创者创作、表演和创作”的“定制微电影”凸显了草根的原创力量以及“微”时代下的全民参与魅力。这也使得电影创作对平民大众而言再不是遥不可及,电影创作不再是艺术家们的专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电影创作。 ②传播渠道多样。微文化的出现时为了迎合受众碎片化的时间,使得文化信息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受众不仅能从网络上观看微电影,手机、移动电视、平板电脑等也是其传播的终端。

电视与电影的关联

电视与电影的关联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的问题,现在的影视节目就像商品一样琳琅满目,它们当中有文化精华,也充斥这相当一部分的文化糟粕。不管是电视还是电影,单从艺术层面来讲,就已经有很多的艺术派学者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从我的数字媒体专业方向出发,加上通过网上的搜索学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895年12月28日,法国鲁米艾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电影诞生了。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二者之间相差了29年的时间。电视的艺术表现形态是基于电影的艺术表现形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此说二者是同一门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从技术诞生的先后顺序角度来说,电影是影视艺术的低级阶段,电视是影视艺术的高级阶段。 影视画面语言的联系。影视语言由画面语言与人物语言(人物对白,独白,旁白)两部分组成。画面语言是影视作品受众通过视觉解读的部分,而人物语言则是通过听觉理解的部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共同载体视听语言是没有本质的分别的。电影与电视剧,无论是画面语言还是人物语言,他们都

是通过记录与表现人物特征或者通过记录故事情节的方式向人们传播一些思想与情感,通过视听语言达到和受众产生共鸣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我做了一个随机调查,问及他们对电影和电视的看法,部分人都说电视只在家里等固定的地方观看,而电影在剧院,电影院里面观看,拥有巨大的银幕,一流的音响设备,加上周围的观影氛围,是电视无法比拟的。随着3D电影的兴起和广泛流行,电视的技术改革也迎来了高峰,基于等离子或者液晶技术为基础的平板电视生产成本越来越低,3D 效果的影片已经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高清晰度的电影同样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 在影视艺术百花争艳的现代社会,我个人觉得电影的艺术层面更值得研究,而电视的娱乐性也是它的特色之一。电视与电影都时时刻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为艺术喝彩!

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学习资料

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第一节编导的含义 电视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它一般是就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等纪实类电视作品而言的。 一、电视节目编导的产生 在我国,就像最初没有电视专题片一样,电视编导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电视编导可以说是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题类节目逐渐与新闻类节目分野,具有了自己的独特而固定的形态。 电视编导在这些变化中,名称越来越固定,分工越来越清晰,职责越来越明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导演:戏剧、电影等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组织和指导排练或拍摄,经过演员和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 电视节目编导则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1、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 导演:非作品原创,是把剧本的内容电影化、视听化; 电视编导:创作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创,又是对所选内容(题材)的表达,即将其电视化。这决定了电视编导的创作活动必须是贯穿了作品创作前后期的全过程的。 2、工作情景角度讲: 电影导演强调艺术创造,充分体现艺术个性; 电视编导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有些为“遵命”之作,少有艺术个性。 3、从组织形式上讲 ①相同之处:电影导演与电视编导都处于艺术创作组织指挥者、统领者和命令发布者的地位,都决定着创作的方向和形式,并引领着创作集体,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②不同的是:电视编导还必须是作品内容的创作者,要决定作品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深度。他的统领更为全面、彻底。 4、从工作状况上讲: ①工作范围:导演比编导显得更为单纯——一般只需潜心于艺术创作,只负责解决艺术创作范畴内的问题,其他有关事项有制片等专人分管,各司其职;而电视编导多兼任制片等多项工作,除了艺术创作之外,还要与社会打交道,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 ②可控程度:从创作(尤其是拍摄)的角度讲,

电影与电视的有何不同

电影与电视的有何不同 一、首先是播放时间的问题剧本两者的差异很大,同一个故事结构会有不同的剧本台词,电影一般只有90分钟到150分钟;电视剧可以有很多集数,加起来有上千分钟。同样一个剧本,电影必须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展现它最精华的内容,以此来吸引观众,因此必须对它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升华,将它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很考验编剧二次创作的功底,一个不合格的编剧随意乱改原著,不仅不会锦上添花,反而会彻底将一部凝聚了作者心血的好作品毁掉。因此那些经典电影的编剧无一不是大师,也只有这样的天才才能胜任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将故事的内涵展现给观众,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可电视剧就没有时长的要求,一部电视剧怎么也有几十个小时吧。可是这一点也有很大的弊端,论故事的凝练度,几十个小时与几个小时自然是没法比的,因此很多电视剧都有的一个问题就是剧情太拖沓,看的人很累,观众连看下去的兴趣都没有,自然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更何况现在的一些电视剧不仅不改正自身的弊端,反而为了经济利益无限制的往里面“注水”,以前我们看的大型连续剧一般也就52集,可现在的一些“注水剧”起码就有七八十集,甚至多达上百集,可是多出来的这些集数在原著中根本是没有的,因此编剧只能对原著大刀阔斧的一改再改,不断地往里添加新剧情、新人物,这样错综复杂的电视剧又怎么能让人看得下去呢。 二、其次则是资源分配的问题在人们心中,电影的地位普遍要比电视剧高,就像电影届有影帝,电视剧届有视帝,可是视帝在娱乐圈里的地位一般就无法与影帝相比。这种差异也导致了电影与电视剧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一部电影投资动辄上亿元,而商业电影几个亿的投资都是基本配置,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好的演员、最好的导演都去拍电影了,因此才有那么多的大制作。可是电视剧就很难有这样的条件,资金不足之下就很容易出现我们所说的“五毛特效”的问题,如果每一集电视剧都以电影标准投资的话,那么固然会解决粗制滥造的问题,但是投资之大恐怕也没人能承受得了。因

无线电视TVB外购中国内地电视剧、电影列表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 1992年05月__日翡翠台渴望李雪健、張凱麗、黃梅瑩、孫松50 主題曲:《原來是愛》鄺美雲 1997年06月__日翡翠台香港的故事 2000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1月10日翡翠台康熙微服私訪記張國立、鄧婕 02月28日翡翠台康熙微服私訪記II張國立、鄧婕 06月12日翡翠台康熙微服私訪記III張國立、鄧婕 07月10日翡翠台真情告白瞿穎、胡兵、張世 09月04日翡翠台少年包青天周杰、任泉、釋小龍、李冰冰 10月16日翡翠台康熙微服私訪記IV張國立、鄧婕 2001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6月04日翡翠台大宅門斯琴高娃、陳寶國 07月09日翡翠台機靈小子張衛健、李冰冰、薛佳凝、羅家英 2002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4月08日翡翠台鐵齒銅牙紀曉嵐張國立、張鐵林、王剛、袁立35 05月13日翡翠台少年包青天II陸毅、釋小龍、任泉、范冰冰 05月27日翡翠台少年張三豐張衛健、李冰冰、李小璐、胡靜、張鐵林、蘇有朋 2003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2月10日翡翠台笑傲江湖李亞鵬、許晴、李解、苗乙乙32 央視版 03月24日翡翠台秦始皇張豐毅、高明、宋佳、劉威31 12月15日翡翠台鐵齒銅牙紀曉嵐II張國立、張鐵林、王剛、袁立35 2004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7月19日劇集台走向共和59 12月20日劇集台天下糧倉王慶祥、王亞楠、聶遠、杜雨露、杜志 國 31 TVB網頁 2005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2月19日翡翠台家變杜雨露、宋春丽、郭涛、李小冉 05月30日劇集台畫魂李嘉欣、胡軍、劉燁、伊能靜30 TVB網頁 08月08日劇集台一江春水向東流劉嘉玲、胡軍、袁詠儀、陳道明TVB網頁 09月06日劇集台乾隆王朝焦晃、陳銳40 TVB網頁 11月01日劇集台神捕十三娘劉蓓、何美鈿TVB網頁 12月21日劇集台乾隆下江南陳浩民、佘詩曼、徐懷鈺30 TVB網頁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 我想,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问题,许多人以前从没想过,包括我。对于这两者的区别,没有什么专业知识的我,不敢妄加评论。通过网上的搜索学习,以及自己的感受,总结了以下几个不同之处: 首先,电视与电视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电视上可以播放电视剧,电影,新闻等。电视上的所有东西都具有时效性,现在不看,下一分钟就看不见了。而对于电影来说,是用来反复观看不断体会的。许多经典的老电影甚至是百看不厌。这是电视不能做到的。 其次,是电视剧和电影的区别。 一,显而易见的就是这两者的传播介质不同。电影一般是电影院的宽银幕,电视剧一般就是家里电视机。电影是用胶片拍摄的,电视剧是用录像带拍摄的。二,表现方式不同。电视剧是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电影则是多种表现方式的综合艺术,叙事只是电影表现手法的一种。任何文化消费产品或者说艺术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使人看了以后会高兴。所不同的是,有的使人高兴是用声音,有的使人高兴是用文字组合。电影使人高兴用的是好多种手段;电视剧使人高兴的手段是用表演和镜头来叙事,它的表现手段和电影的众多表现手段中的某一种相同,所以人们容易把它们混淆在一起。所以,从这看来,电影相对于电视更有内涵,更表现细节。 三,视听效果不同。电视剧一集一集播放,要求每集都有看点,要吸引人,从而保持收视率。而电影则可以长时间渲染气氛,埋下伏笔,然后再同时揭示出来,因而有更大的视觉冲击力。电视剧篇幅较长(一般二三十集),叙事可以很清楚,故事交代比较明白。人物刻画很精细,剧情设置可以下大工夫。电影最多两三个小时,多讲的就一两个事件,进行集中刻画。 最后,是电视上的电影和真正电影的区别。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 编写 刘顺同 陈红星 司海霞 审核 刘顺同 NO 26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我测评第1、2、3题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实现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伦敦周围80千米以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影响增 B 电视的娱乐功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 电视逐渐普及,观众增长速度惊 D 电视随着奥运会的举行而产生发展 A2.二战期间,为了揭露法西斯的暴行,鼓舞士气,反法西斯联盟在当年可能会采取的手段有①制作电影 ②进行战场的电视实况全球转播 ③利用互联网散布假消息 ④利用广播电台进行各种宣传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A3.下列哪一内容属于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A 天气预报 B 电视剧《汉武大帝》 C 《鉴宝》节目 D 超级女声选拔赛 A4、1927年以前的无声电影时代被称为“默片时代”,这个时代电影的特点有 ①声音与画面脱节 ②剧情具有即兴性 ③多为喜剧 ④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⑤演员一般以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生动的表演来取悦观众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 A5、下列关于电影、电视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快速传播资讯 B 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C 、促进了人类多元化文化的发展 D 、主要宣传了暴力、丑闻等社会黑暗面 B1.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的是A 卓别林B 格里菲斯C.贝尔德 D 卢米埃尔兄弟 B2.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说明A .电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 .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C .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D .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B3、电影艺术诞生的根本原因是:( )A 、商业利益的驱动 B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C 、人类新的精神需求 D 、电的发明和使用 B4、影视艺术能介入和参与的活动有:①国家的重大活动 ②社交礼仪③媒体宣传④商业营销 A 、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B5、下列那一项不是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共同点:( )A 、科技革命的产物B 、让人感受到视觉、听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C 、充分满足观众娱乐、资讯等各种日常生活需求D 、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C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卢米埃尔兄弟 图二贝尔德 图三卫星电视转播站 (1)简述图片一、二人物在影视艺术方面的重大贡献。 (2) 综合上述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视艺术产生发展的过程。 (3) 简析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课: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了解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2)了解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3)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