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工程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3.09.09
•【字号】黑教研函[2013]385号
•【施行日期】2013.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黑教研函〔2013〕385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3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黑教研函〔2013〕154号)要求,经专家评审,共确定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8项,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栋教授主持的《建立全面立体的博士生培养过程贯通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31项获重点项目立项、东北林业大学陈广胜教授主持的《农林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保荐机制及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53项获一般项目立项、哈尔滨商业大学宁虹超主持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督管理的法治化研究》等34项获指导项目立项。

现将评审通过的2013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下发给各有关高等学校,请各高校务必加强对项目开展的有效指导和经费的科学管理。

由于省里对上述项目的支持经费于明年才能拨付到学校,为了不影响教改项目的正常开
展,请各有关高校按照省里的资助标准给予先行支付。

附件: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黑龙江省教育厅
2013年9月9日附件。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研究——基于8所院校的调查研究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研究——基于8所院校的调查研究
— 83 —
第 20卷
职业技术
环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尚 未 形 成 独 立 的 课 程 体 系 ,课 程 结 构 不 合 理 ,课程 内 容 的 实 践 性 和 应 用 性 不 足 ,选 修 课 开 设 范 围 窄 、 比重偏低,国际 化 课 程 、创 新 创 业 课 程 、交叉学科 和 跨 学 科 课 程 偏 少 ,教 学 方 式 方 法 较 为 单 一 ,缺乏
第20卷 第 7 期 2021年7 月
职业技术 Vocational Technology
DOI:10.19552/j. cnki. issnl672 -0601.2021.07.015
Vol. 2 0 No. 7 Jul, 2021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研究
— 基 于 8 所院校的调查研究
课程结构是安排课程时必须要考虑到的环 节 ,它与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3]。在整理各 校 培 养 方 案 时 发 现 ,各 院 校 的 课 程 结 构 基 本 相 同 , 各类型课程之间的比例也基本一致。而 从 表 1 、 表 2 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58. 7 5 % 的学生认为 所在学校的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 主 要 体 现 在 理 论 课 安 排 过 多 ,并 且 理 论 课 的 学 习 与社会实践的安排不够紧密。从 访 谈 中 了 解 到 , 大多数院校的理论课数量远远超过实践课数量, 甚 至 部 分 院 校 除 了 教 育 实 训 外 ,没 有 其 他 形 式 的 实践课程,而教育实训开展的时间安排不及时,学 生在理论课学习后很难及时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 进行整合运用,导致学 生 出 现 “学 而 无 用 ,学而不 专 ”等问题。另 外 ,不少学 生 认 为 课 程 时 间 安 排 不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失衡,仅 有 2. 5 % 的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英文版)英文文档内容:Sports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Training ProgramThe sports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dvanced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ir chosen field of sports.The program typically lasts for two years and includes both coursework and research components.Coursework: Students will take a series of courses designed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theory and practice.Courses may include sports psychology, sports nutrition, sports management, and sports coaching, among others.Students will also participate in practical training, such as internships or coaching experiences,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real-world settings.Research: Students will conduct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faculty member.This research may focus on a topic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area of interest within the field of sports.The research will culminate in a master"s thesis, which will be defended in an oral examination.Admission requirements: Applicants must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in a relevant field, such as sports science, physical education, or kinesiology.Applicants must also demonstrate a strong academic recordand a passion for sports.Graduates of the program will be well-prepared for careers in sports coaching, sports management, sports nutrition, and sports psychology, among other fields.They may also choose to pursue further academic study at the doctoral level.中文文档内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所选择的体育领域内更加专业。

成都体育学院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培养方案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外语 体育学概论
体育史 体育社会学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
当代管理思想评介 奥林匹克运动 中外历史 竞技运动概要 体育管理实务 形式逻辑学
中外文化史专题 问题经济学研究 体育新闻编辑与评论 体育广告策划与行销
体育宣传学
45 2.5
24 1.5
136 8
二、 研究方向
1、体育史 2、奥林匹克运动 3、体育基本理论 4、体育管理 5、体育经济 6、体育旅游 7、社会体育 8、体育新闻 9、国际体育问题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 3 年。原则上用 1.5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 0.5 学年左右完成教学实习及其它任务,用不少于 1 学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严格按照《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执行。 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须经导师签署意见、所在系(所)同意并报研究生 部(院学位办)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实施细则》进行。
八、学术讲座与学术会议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应不少于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为 26 学分(公共学位课 12 学分 专业基础课 6 学分 专业课 8 学分),选修课 14 学分。一般 16-18 学时为 1 学分。
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 76 分以上(含 76 分)。硕士研究 生必须修满全部学位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选修课在我院所开研究生课程中 选修,可跨学科专业、跨课程类型任选,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外语 体育保健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运动效果的生物学评价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

体育研究生

体育研究生

体育研究生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体育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影响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体育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并报考体育研究生。

本文将探讨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体育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

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体育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其次,体育研究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体育研究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研究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最后,体育研究生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研究往往需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中共同完成研究项目。

体育研究生的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学科交叉性的挑战。

体育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研究生需要充分理解和运用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其次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

体育研究需要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指导,但实践经验往往是难以量化和标准化的,体育研究生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

还有就是对体育产业需求的挑战,体育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生需要根据体育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与挑战相对应的是体育研究生所面临的机遇。

首先,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研究生将有更多就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管理、体育科技、体育媒体等多个领域,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次,体育研究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积累丰富的研究经验,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立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知名度和学术声誉。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生培养方案(0403)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生培养方案(0403)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 (040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一、学科简介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学科建设历史长,学科积淀厚重。

1986年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综合实力强,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三,是湖北省2006-2010年度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也是“湖北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本学科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3个,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22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2人,新世纪高层次人才3名,“全国优秀教师”2人。

有国家体育总局和湖北省设立的研究基地或培训基地10个。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居全国同类学科专业前列。

体育学一级学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创新能力强。

在国内首创了多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方向,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

如体育管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工程学等方向都在国内首开先河。

学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围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服务社会和行业的能力强。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体育学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从事教学、训练、科研或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作的科研道德,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相应二级学科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体育教学、训练、或管理工作的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体育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能在体育产业领域或经济部门从事产业经济实际工作、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与行为自律意识,有顽强拼搏的事业心、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在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教学、训练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能进行基本的会话。

应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初步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了解运动技术的基本原理。

5、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体育产业政策研究;2、体育产业经营;3、体育市场营销。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后一年半为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研究生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得提前毕业或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种。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

硕士生至少修满38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课8学分,专业课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各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方案旨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等进行系统规划,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培养工作提供指导。

第二部分:培养目标1.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2.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和开展专业技术工作。

4.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胜任各种专业工作。

第三部分:培养要求1. 课程设置: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系统和全面的专业知识。

2. 导师制度: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科研实践。

3.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4. 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培养模式1. 学习型社区:构建积极、开放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

2. 产学研结合: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科研课题,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国际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4. 个性化培养: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第五部分:质量保障1. 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保培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工程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3Z2
一、学科简介
体育工程学( Sports Engineering)是一门新兴发展中的以体育为核心的多种工程学加入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生物工程与生物力学、检测与控制技术等多学科边缘交叉领域。

近十年来,体育工程学蓬勃发展,已渗透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之中。

从国内外体育工程学的发展来看,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程技术与体育运动学相结合,开发、设计、制造体育器材,应用工效学,评定体育器材性能,优化器材设计,使人与运动器材得到最佳的配合。

体育工程学的主要特征是体育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交叉,又有别于各专门的工程学科。

运动工效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研究人体的解剖、生理及心理特征、能力及限制与人体运动的关系,然后将结果应用于运动器材、运动装备、运动环境等的设计与开发上,以配合与优化人的运动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及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运动工效学需要体育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医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各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协作,这也是该学科的特色和创新所在。

体育运动是运动参于人员和运动装备(衣、鞋、帽等)、运动器材(自行车、帆船等)、周围物理环境(运动现场温度、湿度、光线、声音等)和人员环境(运动现场队友、对手、观众、裁判等)的相互关系。

研究这种相互关系以获得最优的运动成绩或健身效果是运动工效学的具体内容。

运动工效学的研究方向在我国尚属新兴领域,它的理论与应用能够帮助提高运动参于人员的运动能力、创造佳绩与减少运动损伤,有利于群众健身运动中的合理使用运动器具,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最终提高全民健身效果。

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体育科研院所和运动队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体育工程学科领域,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科学研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解决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学风端正、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全心全意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
科学严谨、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

在体育学、工程学、医学三者边缘交叉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能力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拓展和加深知识面,具有体育工程设计、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具有专项力量训练与技战术分析的能力。

能胜任体育产品设计制造、体育信息技术、运动训练监控等有关高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理论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

(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够熟练第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能进行基本的会话。

(五)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和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

三、研究方向
1. 运动工效学
运动工效学应用工程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设计、改良与评价运动器材、装备与环境。

以提高运动成绩、增强运动健身效果、减少运动损伤为目的,实现人机优化,使运动安全、健康和舒适。

2. 运动器材及装备的研发
以提高专业运动员和普通大众的运动水平及健康状况为目的,研发创新型运动器材及装备:包括运动健身器材、运动竟技器材、运动玩具和运动康复器材等,有针对性地研发提高运动技能及健康水平的创新型运动装备。

另外,高速、高精度、三维、无线智能化运动测量及研究设备的研发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3. 体育信息技术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体育的经济、社会功能和提升了体育的竞技水平。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运动技战术的诊断与分析:①多媒体交互式技战术数据采集,②技战术数据挖掘优化与运用,③技战术知识库的构建与管理,④技战术智能分析系统,⑤技战术决策支持系统;(2)体育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3)运动训练机能监控与评价等。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必修环节。

六、课程教学安排

七、培养方式
(一)采取以导师为主,教研室及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二)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三)采用的教材,应反映本专业国内外的现代先进水平。

由系(院)负责选定有能力的教师为研究生上课。

(四)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

(五)为扩大研究生知识面,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

八、培养环节
(一)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二)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三)社会实践活动。

(四)学术报告。

(五)发表学术论文。

(六)论文预答辩和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

九、考核与毕业资格
(一)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束应按时进行考核。

(二) 在第三学期第八周左右,教研室应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具体实施按《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暂行规定》执行。

(三)申请两年毕业的学生,须在第四学期学位论文预答辩前提交申请材料,方能参加该学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四)按要求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培养环节,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十、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学生在第二学期6月底确定论文课题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
一年。

学位论文答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十一、学位授予
全部培养环节完成后,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教育学或理学硕士学位。

十二、本培养方案适用于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港澳台研究生和留学研究生
(一)港澳台研究生和留学研究生免修“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港澳台研究生和留学研究生免修培养环节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做中期考核。

(三)留学研究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外语”为“汉语”。

(四)港澳台研究生和留学研究生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