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一

合集下载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是指教育和培养人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以及价值观念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一些德育原理,尽量不使用相同的标题:
1. 完善的价值观培养: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如自律、诚实、尊重和责任感等。

2. 全面的人格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情感、身体和道德等各个方面。

3. 个体差异的尊重: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注重个体差异,以个别化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4. 以身作则: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使德育教育更加有效。

5. 积极的引导与激励:注重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6. 合理的奖惩机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学生的优秀行为,同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7. 社会环境的营造: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德,并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第一章一、德育原理研究的对象(一)、德育原理研究的对象从德育现象和德育本质、德育规律的关系来看,只有德育问题才是德育科学的研究对象。

(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

1、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整个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德育规律。

2、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①德育规律的涵义和特性:德育规律是德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具有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

②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内容和根据;前者的形式是主观的后者的形式是客观的,主观应该符合客观,这是绝对的要求。

③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德育规律有德育一般规律的德育特殊规律之分。

④德育科学规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经验及德育方针政策的关系1、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经验的关系:德育实践产生德育经验。

德育原理应该回到德育实践中去,接受德育实践的检验。

2、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的关系: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德育原理的历史发展(一)、德育原理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1、萌芽阶段2、独立科学阶段3、真正科学阶段(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①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的德育原则②集体教育的思想③劳动教育的思想④纪律教育的思想。

2、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①关于德育的地位和任务②关于道德信念的形成于培养③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④关于自我道德教育(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思想:1、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思想:①个体品德社会化和道德内化过程②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2)启发自觉,要求适当,切忌苛求和压制(3)奖惩结合,切忌体罚(4)学校教育力量要协调统一。

2、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①道德价值论②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③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3、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①关于模仿学习②关于抗拒诱惑③关于言行一致。

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定义中所强调的摆事实就对应了说服教育法中的事实说服法,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以获取直接经验,包括参观、访问、调查。

而讲道理就对应着语言说服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向学生讲道理,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

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道德认识方面,当学生道德认识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说服教育法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利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的方法。

此方法突出对学生的示范作用,重视道德行为,强调利用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公开号召,是在学生有意识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影响学生。

考试中常常结合一些俗语考查我们,例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

三、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此方法突出强调教师创设情境,重视道德情感,是在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也是陶冶教育法与榜样示范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陶冶教育法也常常结合俗语考查,例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无言之教;春风化雨等等。

四、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例如:清明节扫墓,植树节种树等等。

五、道德修养法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

此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相互配合,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例如自我反思、设置座右铭、箴言激励自己进步等等。

六、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又叫奖惩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方法。

《德育原理(第一版)》德育方法

《德育原理(第一版)》德育方法

一、说服
•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说理,经常会用到孔子提倡的 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或者,用到西方一条金科玉律——“你们愿意人 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圣经》)。 你要是把某种规则运用于别人,你愿意该规则以 同样的方式运用于自己吗?
一、说服
一、说服
• (一)说服与压服
• 对强势者,以理服人,自不待言;难的是,对于 弱小,也以理服人。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一般居 于强势地位,情急之下,往往凭借自己的强势迫 使学生听从教导。教师需要自觉地克服强势心态, 说服学生,而不压服学生。只有把学生当作有理 性的人加以教导,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富有 理性的人。
德育原理
德育方法
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榜样、情境、环境、体验等 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是方法问题。一种 手段往往有多种用法,一种方法也可能运用多种 手段。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情 感陶冶、实际锻炼、榜样示范、修养指导等,西 方学校则推崇道德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 。
德育方法
一、说服 二、示范 三、讨论 四、角色扮演
• 类比推理像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不一定可靠, 却是教师说服学生常用的方法。特别在和学生面 对面交锋时,教师无暇作细致深入的分析,类比 就成了说服学生最方便有效的武器(见教例 73 )。
一、说服
•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 说理除了涉及推理的一般逻辑规则之外,还涉及 道德推理特有的一些思维方式。
一、说服
• ( 二 ) 说理的逻辑
• 这种归纳推理只考察一类事物部分对象的情况, 推出的结论会超出前提陈述的范围,所以结论具 有或然性,不完全可靠。尽管从逻辑上说简单枚 举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未必有效,但在教育上简 单枚举法(例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说理方法。对 于中小学生来说,生动的事例往往比严密的演绎 推理更具说服力。

【教资】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教资】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明确目的性。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别特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 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需要,切中要害。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 启发、获得提高;所选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动有趣,喜闻乐见。 ③注意时机。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④以诚待人。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情感要真挚,语重心长,与人为善。
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 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 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小学德育的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
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又称说理教育法,是教师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辨
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简言之,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 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语言说服法主要包括讲解、报告、 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事实说服法主要有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小学德育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教师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
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例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胜于言教” 等都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选好示范的榜样。榜样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②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次上。 ③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

德育原理,讲义第七章 德育过程与方法

德育原理,讲义第七章 德育过程与方法

第七章德育过程与方法第一节德育过程与德育过程模式一、德育过程的内涵及特点(一)德育过程的内涵一般而言,关于对德育过程内涵的理解,可以从“德”和“育”两个方面加以把握。

从“德”的角度来看,德育过程主要指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这实际上指的是品德的形成过程。

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和教育家大多从这个角度来定义德育过程。

如孔丘把学、思、习、行看作是道德修养过程的四个重要方面。

从“育”的角度来看,德育过程主要指的是,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强调的是从学校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角度,来探讨德育工作者如何组织和安排德育活动。

本书主要是从“育”的角度来定义德育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德育过程组织的计划性总体来说,社会环境对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自发的、无序的;而学校德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其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是自觉、有序和可控的,因而学校德育相比于一般社会影响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其针对性、效率性更高。

(2)德育过程的引导具有正面性一般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还存在一个明显弊端就在于其影响内容良莠不齐。

学校德育在价值选择上会考虑选择积极地价值内容和最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教育方式。

(3)德育过程的实施具有复杂性德育过程不仅需要处理个体与外在世界的多重关系,而且也需要处理个体与不同层面自我的复杂关系。

德育过程的复杂性还在于它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学生品德形成的复杂性主要体现这几个方面:1、学生的品德成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德育过程的实施要综合考虑学校、家庭、社会等影响因素的作用。

2、学生的品德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反复性,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3、不同学生的品德成长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

(4)德育过程的引人具有多端性道德教育的过程可以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中的任何一个心理要素开始。

①学生的品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其各个要素虽然相对独立,但是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德育的定义和意义1.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对个体进行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

2.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德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1. 德育的整体性原理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整体人格为目标,从心智、情感、意志、道德、品德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德育的因材施教原理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使教育更加有效。

3. 德育的示范引领原理教师和家长应该发挥良好的行为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4. 德育的全面指导原理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觉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进行全面指导,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5. 德育的阶段性原理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6. 德育的健康原理德育应该注重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

7. 德育的社会性原理德育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动关爱他人、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和意识。

8. 德育的系统性原理德育应该系统地进行规划和设计,统筹教育资源,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德育的综合效果。

三、德育原理的实施策略1. 培养教师的德育水平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德育水平,不仅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还应该不断学习德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构建德育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德育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奖励和表彰等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第一节 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榜样示 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 范法 尚思想、模范行为和 卓越成就影响学生, 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 的方法。
类别
陶冶 教育 法
含义
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 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 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 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 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 一种方法。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 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 各种实践活动,在活 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 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 法。
有一天,你心中有个他,你会了解我的感 觉,爱要真诚,不能分享,哦,对你说声 抱歉。
我心裡埋藏著小祕密 我想要告訴你 那不是一般的情和意 那是我內心衷曲 我心裡埋藏著小祕密 從沒有再提起 這祕密寫在我心底 永遠變成回憶
英国教育家洛克 说:没有什么事情 能像榜样这样能够 温和地而又深刻地 打进人们的心里。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教
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 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 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 伤地、不觉得难受地消失。
自我修养的方式
“自知”与“自反”,能唤起学生自我修养 意识的觉醒,是学生自我修养过程的自动 力和催化剂。 “内省”是学生自反自省。 “躬行”则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品质。 “慎独”即加强道德自律,培养自我监控 的能力。
(1)表扬 与奖励 (2)批评 与惩罚 (3)操行 评定
种类
说服方式有输和疏导两种。
灌输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报告等形式, 系统地讲授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原 理原则和行为规范。 这种方法多用于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的 讲授和德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主要解决 学生“懂不懂”的问题。
疏导指教师通过讨论、对 话形式,引导学生辨别真 假、善恶和美丑,培养学 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 力,旨在解决“信不信” 的问题。 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名称:第一阶段-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出卷人:SA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起止时间:2016-6-8 21:51:56 至2016-6-8 23:47:36学员姓名:915330066 学员成绩:75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74.83详细信息: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自由、平等、博爱等反对等级制度要求的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内容是()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现代社会D、当代社会学员答案:C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的原则A、守多而望多B、守一而望一C、守多而望一D、守一而望多学员答案:D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在西方,在巨变之后的俄罗斯、东欧诸国,()都有同道德教育携手的取向存在A、思想教育B、法律教育C、宗教教育D、政治教育学员答案:C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10、()中含有价值真理、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

A、品德能力B、品德内容C、品德形式D、品德方法学员答案:B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关于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及其实现的思考,还有相关的()功能问题A、批判性B、滞后性C、适应性D、反思性学员答案:B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道德可教吗?是古希腊时期曼诺对()提出的问题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普罗塔哥拉学员答案:A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功能有正有负,近年来中国理论界也探讨到了德育的()A、弱功能B、负功能C、正功能D、强功能学员答案:B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A、20世纪初以来B、19-20世纪C、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D、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学员答案:A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说德性是神性、兽性的综合,德性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综合,意味着人格和人的生活二重性和()与统一A、一元存在B、二元存在C、三元存在D、四元存在学员答案:B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中含有价值真理、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A、品德能力B、品德内容C、品德形式D、品德方法学员答案:B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活动A、价值引导B、实践引导C、理论引导D、政治引导学员答案:A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在印度、伊斯兰世界,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相似,只有()是一个例外A、中国B、日本C、朝鲜D、苏联学员答案:A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就是在人的生物性存在中实存的精神性A、兽性B、自然性C、德性D、社会性学员答案:C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遵循()的原则A、政治优先B、品德第一C、“守一望多”D、不断丰富学员答案:D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并不等同于道德教育A、学校机制B、家庭机制C、心理机制D、社会机制学员答案:C题号:1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本书所论德育是()A、大德育B、泛化的德育C、广义的德育D、狭义的德育学员答案:D题号:1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泛德育”是一种()A、“大德育”B、“非德育”C、“反教育”D、“非教育”学员答案:A题号:1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古代中国教育中,()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学员答案:A题号:1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皮亚杰认为,促进儿童由自我中心向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发展的转变转变的关键是儿童的()A、电子游戏B、网络文化C、课堂教学D、社会交往学员答案:D题号:2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 )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A、尼采B、福柯C、康德D、列宁学员答案:C题号:2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将儒学变成儒教,有()的一面A、类政教B、类道教C、类宗教D、类佛教学员答案:C题号:2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约翰.布鲁柏克说过:希腊时期的宗教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要多于敬畏A、耻感B、美感C、敬感D、恶感学员答案:B题号:2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所谓道德发展的()阶段实际上是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A、无律B、他律C、自律D、自由学员答案:B题号:2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前苏联凯洛夫()中提到的“德育与我国文革时期的德育概念相似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教育漫话》D、《普通教育学》学员答案:B题号:2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中开宗明义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A、《中庸》B、《大学》C、《论语》D、《孟子》学员答案:B题号:2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人们最终认识到,民主政治应当比任何一种社会更热衷于()A、法律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学员答案:D题号:2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1986年()主编的《教育学》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重新分离A、巴班斯基B、巴甫洛夫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学员答案:A题号:2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道德在生活中存在两种状态。

一是它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可以称之为()二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可称之为道德生活、道德实践或“德性生活”A、“德性”B、“人格”C、“仁慈”D、“善良意志”学员答案:A题号:2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人性中的()不足于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表现为“类特性”或“类本质”,而神性或精神性则使人从动物中超越出来,成为“万物之灵”A、复杂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生物性(兽性)学员答案:B题号:3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中国古代文献《乐记》中有“乐所以修内,()所以修外”A、礼B、易C、诗D、书学员答案:A题号:3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德育理论界曾展开过关于道德教育之()与“适应性”之争A、“长期性”B、“复杂性”C、“艰巨性”D、“超越性”学员答案:D题号:3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无所不包的()无法与人对话,也不方便研究A、智育B、德育C、教育D、美育学员答案:B题号:3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所谓()道德阶段是指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

A、他律B、自律C、无律D、自由学员答案:B题号:3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使()是道德教育的命题难以被广泛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学员答案:C题号:3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学校德育的()与整个政治的民主化、教育体制的民主化是联系在一起的A、个体化B、社会化C、政治化D、民主化学员答案:C题号:3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在德育过程的理解上,中国德育理论较长时间认可一种()理论A、内化B、外化C、转化D、变化学员答案:C题号:3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全球伦理”是指()A、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B、社会主义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的融合C、对“美德即知识”观念达成的共识D、国际主义精神学员答案:B题号:3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中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A、阶段5B、阶段4C、阶段3D、阶段2学员答案:A题号:3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简言之,德育即促进()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A、政治思想B、心理素质C、个体道德D、法律意识学员答案:C题号:4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道德教育只是作为个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惟一的一个维度A、政治化B、社会化C、经济化D、生活化学员答案:B题号:4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习俗性德育的有其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它的()A、生活化B、社会化C、个体化D、宗教化学员答案:A题号:4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狭义的德育专指(),亦即西方教育理论的“moral education”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律教育D、道德教育学员答案:D题号:4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之个体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结构的发展所起作用的功能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学员答案:A题号:4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中国古代()曾言:“天无所不继,故善不穷;人有所不继,则恶兴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