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论文金融危机论文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作文五百字左右

金融危机作文五百字左右

金融危机作文五百字左右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economies around the world.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From a macro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crisis led to a significant downturn in economic growth, widespread job losses, and a decline in consumer confidence.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场危机导致了经济增长的显著下滑,普遍的失业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

The collapse of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subsequent government bailouts shook the foundatio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nd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regulatory measures.主要金融机构的倒闭及随后的政府纾困动荡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础,并引发了对监管措施有效性的质疑。

On a personal level, many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faced foreclosure on their homes, bankruptcy, and a loss of savings and retirement funds.在个人层面上,许多个人和家庭面临房屋被没收、破产以及储蓄和退休基金的损失。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cannot be overstated, as it caused stress, anxiety, and uncertainty about the future for millions of people.金融危机在心理上的影响不容小觑,它带来了数百万人的压力、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论文

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论文

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论文金融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一)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全球化进程加速了金融业的国际化,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全球性金融巨头的崛起和跨国金融机构的扩张,对本土金融机构构成了巨大压力。

这些跨国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能够提供更多元化、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传统金融机构构成了直接竞争。

(二)金融科技的冲击金融科技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热门行业之一,它的发展给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通过互联网、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金融科技企业正在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格局。

这些新兴科技公司具有创新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的优势,挑战着传统金融机构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

(三)监管的不足金融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其稳定发展需要严格监管的支持。

然而,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监管体系和法规已经逐渐落后,无力应对新兴金融业态的风险。

金融业风险的频发和系统性风险的上升,暴露了目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二、金融业的发展前景(一)好的治理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面对挑战,金融业需要以好的公司治理为基础,提高自身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控制、合规和内部审计等制度,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金融科技为金融业带来机遇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挑战,也为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扩大服务范围,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将促使金融业进行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就业机会。

(三)强化监管是金融业稳定发展的保障面对金融业面临的监管不足问题,应加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业各个环节的监管,预防和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影响到世界的经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危机论文范文篇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一、危机成因的多元性和危机本质的系统性首先,从经济角度看,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推崇的新自由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弊端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总爆发,集中暴露出它们所推崇的金融领域“去规制化”进程严重忽视金融全球化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对金融体系运行的有效监管,丧失了应有的预警功能。

其次,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首次出现的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

此次金融危机的政治原因本质上是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结果。

一方面,世界经济体系的全球性市场运行对资源的全球配置需求以及相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制的充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国别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矛盾的累积和激化。

二、世界经济格局新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拉开序幕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有五方面的影响:其一,从危机发生至今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规模的萎缩比例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已经超过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

其二,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在各国经济衰退的阴影下有所抬头。

第三,美、欧、日等国经济实力都因受到危机的直接严重影响而削弱,但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势头也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未来新兴大国的增长态势将更大程度取决于各自完成经济刺激和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效应和时间长短。

第四,本次金融危机无法改变全球化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包括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大国等所谓“全球化中心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或衰退)相互密切关联和影响将持续加深。

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近年来,全球化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增加,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分享。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人发现,全球化的某些方面可能已经超越了市场和政治的控制,导致我们进入一个半自由、半无序的境地。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全球化的一个教训。

它使得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陷入了严重危机中,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风险和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破坏了许多国家的经济,更对人们信任全球化的能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然而,金融危机并不是全球化的根本问题,而是误解和管理不善所引起的结果。

全球化为各国带来了无数的好处,包括跨国合作、资本流动、技术进步和贸易增长。

尽管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许多企业已跨越国界拓展业务。

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好处不仅限于增加了国家的收益和就业机会,更有了跨国生产和供应链的整合,这些都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而在全球贸易的增长中,发展中国家尤其受益,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扩大出口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这也为寻求外部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机遇,但全球经济体系的运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没有如金融监管机构、贸易协定等机构和规则的支持,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也会变为挑战。

全球化的问题正是在于如何保证机遇和挑战的平衡,需要各国的联合和探索才能找到一个最佳的全球化平衡。

对于全球化的未来,需要我们继续寻求答案。

我们需要找到在保持全球化机遇的同时避免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这就需要各国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合作,保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各国需要确保各自的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平衡。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寻找和倡导产业协同作用和劳动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时也需要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的问题。

全球经济的成功需要具有合作性和共同责任感的策略,这恰恰是全球化发展的关键。

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

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

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篇一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全球经济出现停滞的情况。

2024年是一年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年份,经济正在经历脆弱的复苏过程。

在当前的条件下,本文将探讨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

首先,2024年的全球经济衰退对全球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行业都面临着资金不足和财务危机,尤其是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受到最大的影响。

此外,各国政府采取的限制措施也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但是,随着全球疫苗接种计划的启动以及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经济正逐渐开始恢复。

然而,虽然经济已经开始恢复,但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

多年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实施了类似于保护主义政策的措施,导致全球经济进一步疏离。

此外,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计划的推进,不同国家的经济、股市、汇率等情况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此情况下,为确保复苏方向正常,各国应该在经济复苏阶段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以应对经济面临的问题。

政府的国内需求方面的刺激政策是最常见的政策之一。

此外,加强全球合作,减少保护主义政策的使用,也是提高全球经济的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后,尽管疫苗接种计划带来了经济的转机,但人们仍然应该保持警惕,并注意应对全球疫情的变化。

总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脆弱的复苏过程,在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方面,各国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来恢复经济增长,以实现全球长期健康发展的目标。

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论文篇二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脆弱的复苏阶段。

虽然多个经济体表现出了稳定发展的迹象,并且有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较高,但是全球经济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全球经济的诸多挑战,并探讨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策略。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受到的最大威胁之一是中美贸易战。

由于中美双方经贸关系紧张,加上美国对多个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球整体贸易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

此外,在多个地区和领域内,贸易争端的出现使得全球经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风险。

金融危机原因和应对方法论文

金融危机原因和应对方法论文

浅析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应对方法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

本文就全球金融危机加速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国内经济形势的不利因素以及我国在经济方面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一、金融危机的成因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

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

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

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1、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

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

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

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

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关于金融危机的议论文4篇

关于金融危机的议论文4篇

关于金融危机的议论文4篇关于金融危机的议论文篇一哎,如今的金融危机呀,弄得人心惶惶,每个人每天都提心吊胆地工作,就怕稍微一不留神,就被老板炒了“鱿鱼”。

就连我这个“小厨子”每天也不得安宁。

自从进了“中等食府”工作,每天做得“菜”就更多了,而且不光每天的“家常菜”要做得好,一月一度的“食府菜色考评”也要命得很,每间厨房里的厨子们都在不停地攀比着,那种压力,紧绷着我们身体里的每一根筋。

总之,作一个厨师不容易,要作为一个“有才”的厨师更不容易。

其实,进入“食府”的厨师们每天做得“家常菜”都差不多,所以今天就由我来向您介绍一下“食府”的金子招牌菜—夜猫汤。

要做一道好菜,选好料是极为关键的。

首先,我们先到超级市场去“买”菜料,这个超市的名字就和如今的seven-eleven一样红火,它就叫做—学校。

是不是感觉很亲切呢?而且,一定要到这个超市里去买,不然做出来的味道就不正宗了。

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摊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

每一个摊子上都要取一点菜,千万不要偏袒哪种菜。

如果有哪一种菜不会使用的话,就要赶快去问售货员,要是等到晚一点售货员下班了,就问不到了,会导致这份菜做得不好吃。

采购完毕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亲手熬制我们的“夜猫汤”了。

首先,将各种菜的使用说明书再研究一遍,以防在熬制的时候用错料。

我一般都先熬比较难熬的菜,象数学呀、物理呀、化学之类的。

这些菜都很费时间、费体力、费脑力,特点就是三费嘛。

而我一般先熬“大件”,象学科书、练习册,这种难啃的硬菜就要先熬,它们很费火候。

哎,又是一费呀!然后呢,就轮到文科菜了。

一般的文科菜都好熬,只要丢进大口锅,咕嘟一下就好了。

可是,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就要加很多的附料来调味了,字典、辞海、录音机、原声磁带,统统都得丢进大熬锅。

其实这些菜料还算是好处理的呢,比较难处理的就要算是背书了。

这块硬菜对我来说可是又臭又硬又不好啃。

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化

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化

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这场危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亚洲地区,而是波及全球。

它也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亚洲国家普遍采取了高度开放的经济政策,并试图通过走“东亚模式”来加速发展经济。

这个模式强调出口导向、依赖外资、金融自由化和过度借贷等特点。

尽管这个模式推动了亚洲国家的迅速经济崛起,但也带来了明显的问题。

亚洲国家对外借款的过度依赖与外汇储备不足结合,使得全球市场对它们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动摇。

危机发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立即提供了援助,并要求亚洲国家实施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开放金融市场、缩减政府开支和减少对外借贷等。

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对普通民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维持与IMF的借款协议必须实施紧缩政策,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遭受了高通胀、失业和贫困的困扰。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亚洲国家逐渐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然而,这个事件也深刻地影响了亚洲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向,引发了更广泛的反思和讨论。

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它表明了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程度日益加深,就算一场危机只爆发在某个地区,也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

这场危机也强调了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在全球化中的重要性和发挥的作用。

这些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自由流动,跨越国界进行商业和金融活动。

出现一种普遍情况,跨国公司的利润占全球总利润的很大比重,它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也在迅速增加。

全球化无疑能够带来许多好处,比如在某些领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确保了更广泛的文化交流。

然而,全球化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经济不平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垄断市场,趋势的不可持续性,困扰政策制定者的问题。

总的来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更明显地表现出彼此紧密连接的特点,并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人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全球化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其中找到最好的平衡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全球化论文金融危机论文论金融危机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摘要: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增长乏力。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过程中,“转型经济”国家与美国经济的关联度不断加深,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转型国家;金融全球化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全球化在使转型经济国家在分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会遭遇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

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遭遇重创的同时,转型国家也收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其受到的打击比发达国家更严重,并极有可能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买单者。

研究此次金融危机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文献回顾国内对转型经济体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转型经济体的规范定义和对转型经济国家特征的研究,另一类是对转型经济体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研究。

对于什么是经济转型以及转型经济体的规范定义和特征,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景维民,王永兴(2008)认为,转型经济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状态,,这一过渡状态存在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私有制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第二个阶段是价格改革阶段,通过价格改革使得价格在市场中充分发挥信号作用,第三个阶段是预算约束硬化阶段,这第四个阶段是完整的市场体系建立的阶段,这一阶段价格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

陈丹丹、任保平(2009)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的取向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体制转型和经济转型的有机统一,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是两大主线,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技术进步转型和政府管理方式转型。

杨梅枝(2009)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命令型经济向自由调节经济的转变,其中政府政策的调整和职能的转变,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

王永兴(2010)认为,转型是原有的计划经济走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是对原用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扬弃同时又是新的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也是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前转型时代”和“后转型时代”的统一,“前转型时代”主要研究新制度的“创设”问题,“后转型时代”主要研究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冒天启(2010)认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包括三个部分:市场微观基础的建设、市场宏观调控机制的建设和市场安全网的建设即社会保障体系。

对转型经济体在转型过程所面临问题的研究中,国内有关学者从中国经济增长和经运行中的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林跃勤(2009)认为,转型国家在转型的过程中,更容易为金融危机“买单”,其金融体系脆弱,经济增长结构不佳,其中对外部需求依赖过重是转型经济体更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原因。

米军、郭连成(2009)认为,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转型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转型,是本国金融体系同外部金融体系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结果,但是转轨国受到国外的金融资本冲击,会危及一国金融安全,同时金融转轨,增加了对外金融资本的依赖性。

皮天雷(2010)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以政府主导和政府干预为特征的,政府对市场具有很强的干预和控制能力,政府干预挤出或替代了法制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

刘哲、孙熠(2010)认为,转型经济体的金融转型就是金融自有化,是使资产价格逐步市场化的过程。

金融的自有化必然要求金融开放,是金融向国际市场的市场化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会危及自身的国家经济安全。

邢祖礼、刘传初(2010)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经济高速增长是以经济运行的低效率为代价的,其原应是寻租产权的微观基础,寻租造成了不良资产积累和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影响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吴晓波、张超群、窦伟(2011)认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更加强烈。

三、转型经济国家的特征中国的经济转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在三十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取得了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

这一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是原有僵化的计划经济向灵活的市场经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在工业和信息经济的转变过程。

中国作为最大的转型经济体,其经济的转型的本质特征突出的表现在:1. 经济的转型过程本质上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

这就是说,在资源配置方面,原有的政府对社会的经济资源的指令性计划转变为以市场为主体的自发调节,价格作为自发调节的信号和手段。

国家不再作为市场的微观主体,逐步推出多数的市场领域,各个微观经济主体逐步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

2. 经济转型的外延是从原有的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逐步过渡。

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截至2010年底,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 047.8亿美元,为1978年的10倍。

3. 经济转型的内涵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原有低效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效的集约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现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于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从以上中国经济的转型的本质特征来看,国民经济的转型是一项系统、浩大的“经济工程”,转型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复杂性。

中国经济的转型促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了经济的失衡。

这一失衡突出的表现在(1)经济增长模式失衡,经济增长过分的依赖于出口与投资,消费在促进的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比重偏低。

2010年全年,家庭消费仅占GDP的33.8%,低于2009年的35%。

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达51%,其中出口总额占GDP的21%。

由于四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2010年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创纪录的46.2%。

较高的投资水平与较低的国民消费水平是经济失衡的集中表现。

(2)贸易出口结构失衡,出口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国民经济严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对外部技术和外部市场过分依赖。

(3)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失衡”,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明显增加,以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形式的热钱流入波动较大,资产与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过于庞大,截至2011年3月。

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0 446.74亿美元。

巨额的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货币供应过度超发,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

(4)在金融体系的转型阶段,金融行业整体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资本和资产市场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资产价格波动大,整个市场显得不理性,缺乏对资本和资产市场有效的监督机制,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转型不彻底,不利于为经济的转型提供金融支持,反成为经济转型的绊脚石。

四、金融危机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影响中国作为以经济市场化、金融自由化为体制转变目标的“转型经济”经济转型大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过程中,在贸易、金融等方面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经济与金融的关联度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加深。

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繁荣也通过这一纽带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相应的美国经济增长的减缓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也给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现笔者简要分析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 引发和加重全球通胀趋势,输入性通胀加剧了中国通胀的压力。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美联储为防止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连续的降低利息,为防止经济出现持续性衰退和促进经济早日复苏,分别实行高达1.725万亿美元的QE1和6 000亿美元的QE2。

加之美元疲软和美国股市低迷,促使大量的投机资金流入包括石油、金属和粮食等实物经济市场。

在投机资金大举入侵,疯狂炒作之下,资源类产品价格疯狂上涨。

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飚升和剧烈起伏,农产品价格被华尔街投机家炒作历史高位。

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农产品价格加倍增加。

由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供给型价格冲击,即由于产品成本增加所引起的价格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原材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全球经济出现增缓趋势,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全球“转型经济”国家进一步的社会动荡,中国的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2. 导致中国外部失衡进一步加重。

美联储为防止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连续的降低利息。

这促使本币与美元息差进一步加大,将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进行无风险套利,央行为了维持国家收支平衡和稳定人民币汇率,必然会加大本国货币供给以吸收过剩美元供给,这会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

3. 抑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

中国是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转型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过程中,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很高。

美国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减速,美国消费市场萎靡不振,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的中国的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必然地将受到牵连,出现增缓趋势,威胁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4. 扰乱全球金融市场次序,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持续发效,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进一步破灭。

金融系统的面临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紧缩信用,市场出现悲观预期,金融市场出现萧条和动荡,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过程中,中国自身的金融市场也必然受到波及,一方面可能衍生国内的金融动荡,同时也加大金融当局调控本国金融市场的难度。

五、对策与政策建议结合以上对中国经济转型特征与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分析,笔者认为,积极应对和消化金融危机对转型过程的干扰和冲击,对实现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尤为重要。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是漫长、复杂和系统的。

这就要求相应的政策和应对措施,必须系统和全面。

1. 继续推进自身金融体系的转型,建立起健康的、市场化运作的金融市场体系,使资产价格充分发挥信号作用,营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要按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加强金融自律,积极进行公司治理改革,增强金融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对金融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国家金融调控和监管机构要提高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的执行质量和效果,领导国内的金融体系创新,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积极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2. 进一步推进经济的结构转型,改变过分依赖外贸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不良格局,对原有的外贸出口行业优化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培育和大力发展服务业,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国内消费的增加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