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诊疗流程

合集下载

自发性气胸急救流程

自发性气胸急救流程

自发性气胸急救流程自发性气胸是指肺部发生自发性气体积聚,导致肺部部份或者全部塌陷的一种急性疾病。

在遇到自发性气胸的急救情况时,正确的处理和及时的救治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发性气胸急救的流程。

1. 判断患者状况:首先要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

如果患者浮现呼吸难点、胸痛、咳嗽、喘息等症状,应即将怀疑自发性气胸,并进行下一步处理。

2. 赋予氧气:在急救过程中,赋予患者纯氧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缓解患者呼吸难点的症状。

3. 保持患者体位:将患者安置在半坐位或者坐位,这有助于减轻胸腔内气体的压力,缓解症状。

4. 快速就医:自发性气胸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需要尽快就医。

即将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急救科。

5. 辅助呼吸:如果患者呼吸难点明显,可以进行辅助呼吸。

可以采用人工呼吸或者使用呼吸机等设备,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6. 紧急胸腔穿刺:在医院急救科,医生会进行紧急胸腔穿刺。

穿刺过程中,医生会用一根细长的针穿刺胸腔,将积聚的气体抽出,以恢复肺部的功能。

7. 密切观察:在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浮现呼吸难点加重、意识丧失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8. 手术治疗:对于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或者严重气胸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胸腔镜手术或者开放性手术,目的是修复肺组织,防止气胸再次发生。

9. 康复护理:在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

包括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海拔等活动,以预防气胸复发。

以上是自发性气胸急救流程的详细介绍。

在处理自发性气胸急救时,及时判断患者状况、赋予氧气、保持体位、快速就医、辅助呼吸、紧急胸腔穿刺、密切观察、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实际急救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指导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肺病科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肺病科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参照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

(1)发病前可能有提重物、屏气、剧咳、用力过度等诱因。

部分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结核病史。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患侧轻微胸痛,继而呼吸困难,短气不足以息,可有呛咳。

(3)影像学检查:X胸片:被压缩肺边缘呈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为气胸线。

CT表现:胸膜腔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

(二)证候诊断1.肺脾气虚证:咳声低弱,咳痰稀薄,喘促短气,自汗畏风,气少倦怠,食后脘胀,便溏,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白腻,脉细弱。

2.肺肾两虚证:咳嗽声低无力,以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自汗神疲,气短而喘,食少,腹胀,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脉弱。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健脾,止咳平喘。

推荐方药:①补中益气汤方加减。

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当归身、五倍子、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②参苓白术散方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砂仁、薏仁、山药、陈皮、莲子肉、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颗粒)或人参健脾丸等。

2.肺肾两虚证治法:补肺益肾。

推荐方药:①参蛤散方加减。

人参、蛤蚧等。

②金水六君煎方加减。

人参、熟地、山萸肉、胡桃肉、麦冬、五味子、茯苓、半夏、陈皮、元胡、川楝子、甘草等。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或百令胶囊等。

(二)胸腔闭式引流法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20%的患者。

仰卧位,于患侧第2前肋间锁骨中线外或第四前肋间腋前线处,常规消毒皮肤局麻后,插入带针心的套管针达胸膜腔,退出针心,沿套管内壁送入导丝。

再退出套管针。

然后用扩皮管扩皮,置入软的小导管,导管外端接水封瓶,以胶布固定于胸壁。

持续引流3~7天。

(三)其他疗法1.灸法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应用可选用肺俞、厥阴俞、脾俞及背部阿是穴;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呼吸科-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呼吸科-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

2、体征: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位。

3、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见气胸线,肺组织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一般治疗:吸氧、对症。

2、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

3、病因治疗。

四、标准住院曰为 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住院常规生化;(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胸腔超声、胸部CT、心脏酶学、血气分析、D一二聚体等。

七、治疗方案:1、氧疗及对症治疗。

2、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术:根据病情和肺组织压缩程度进行选择。

3、外科手术治疗。

八、出院标准:1、临床症状缓解。

2、胸片提示肺基本复张。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因有基础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气胸反复难愈,治疗时间延长。

2、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转入外科进行相关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需要相应处理。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

自发性气胸急救流程

自发性气胸急救流程

自发性气胸急救流程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

下面是自发性气胸急救的标准流程:1. 评估患者状况:当发现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气胸时,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状况。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并询问患者有无胸部外伤史。

2. 确认自发性气胸: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并且有胸部外伤史,那么可以初步怀疑为自发性气胸。

但为了确诊,最好进行胸部X光检查或胸部CT扫描。

3. 给予氧气:在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纯氧气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等设备给予患者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4. 建立静脉通道:在急救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是为了后续可能需要的药物治疗做准备。

可以选择手背静脉或前臂静脉进行穿刺。

5. 给予镇痛剂:自发性气胸会引起胸痛,给予患者适量的镇痛剂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6. 确定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决定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观察和吸气性负压引流,手术治疗则是通过胸腔镜或开放手术等方式进行。

7. 保持患者休息:在急救过程中,保持患者的休息非常重要。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气胸的扩大。

8. 监测患者状况: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

9. 定期复查:在急救过程结束后,需要定期复查患者的胸部X光或胸部CT,以判断气胸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10.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自发性气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在急救过程中,应该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以上是自发性气胸急救的标准流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急救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如果您遇到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就近就医。

自发性气胸(胸外科)

自发性气胸(胸外科)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行肺大疱切除和/或胸膜固定术(ICD-9-CM-3:32.2和/或34.601,34.92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诱发因素:剧烈咳嗽、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也可无明显诱发因素。

2.临床症状:突发患侧胸痛、喘憋、呼吸困难,偶尔有干咳。

严重程度从轻微不适至严重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3.临床体征: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气胸在30%以上者,可出现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均减低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

4.辅助检查:胸片或胸部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1)复发性气胸;(2)胸片或CT检查证实有肺大疱者;(3)气胸合并胸腔出血者;(4)有效胸腔闭式引流72小时仍有大量气体溢出者;(5)患者从事特殊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高空作业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J93.0-J93.1自发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超声心动图(60岁以上或伴有心血管疾病者);(2)肺功能、血气分析;(3)胸部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自发性气胸诊疗指南

自发性气胸诊疗指南

自发性气胸诊疗指南【临床表现】(一)原发病:肺病基础病变如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脓肿、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粘连、肺大疱均可发生自发性气胸。

(二)诱因:抬举重物等用力动作或咳嗽、屏气、用力大便、大笑、剧烈运动、航空、潜水作业等。

睡眠中偶发。

(三)突发一侧胸痛,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

张力性气胸病人表情紧张、胸闷,甚至心律失常、烦躁不安、发绀、冷汗、休克等,如不及时封住,常迅速导致死亡。

【体格检查】体检见呼吸频率增快,严重者可出现紫绀,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皮下气肿。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增宽,叩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X线检查是气胸诊断的必要条件,胸片上显示气胸线,线外侧为无肺纹理的均匀透亮区的胸膜腔积气带,内侧为萎陷肺。

有的可见液平面。

【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胸部X线检查显示气胸征象是确诊依据。

【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气胸患者均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给予镇咳。

止痛等对症治疗。

如有感染存在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

一般感染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则需静脉给药。

二、排气治疗(一)闭合性气胸:观察闭合性气胸肺压缩<20%时,患者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此时卧床休息即可,不需排气。

也可吸氧治疗,以促进气体的吸收。

气胸较多时一般可每日或隔日抽气一次,每次不超过1升。

(二)张力性气胸:1.应急排气:消毒针头从患侧肋间隙插入胸膜腔排气。

2.胸腔闭式引流。

(三)交通性气胸:脏层胸膜破损所致交通性气胸:1.积气量小且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卧床休息限制活动、胸腔闭式引流。

若呼吸困难明显或慢阻肺病人肺功能不全者,可酌情试用负压吸引。

2.壁层胸膜破损所致的交通性气胸:根据病人当时所在的现场条件,立即急救,尽快封闭胸腔创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三、治疗原发病。

四、防治胸腔感染:选用适当抗菌药。

五、对症治疗:可镇痛、镇咳、祛痰、休息及营养支持疗法。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

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结合临床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西医诊断:依据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内科学》(1)发病前可能有提重物、屏气、剧咳、用力过度等诱因。

部分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结核病史。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患侧轻微胸痛,继而呼吸困难,短气不足以息,可有呛咳。

(3)影像学检查:X胸片或CT可见气胸征象(二)证候诊断1、肺气亏虚证:声低懒言,咳声低微,痰稀色白,短气乏力,胸闷或有胸痛,自汗畏风。

舌淡苔白,脉弱。

2、肺脾气虚证:短气乏力,声低懒言,咳声低微,痰稀色白,神疲倦怠,自汗心悸,面色恍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弱。

3、肺肾两虚证:咳嗽气短,动则喘息,胸闷如窒,神疲乏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淡苔薄,脉弱或沉。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肺气亏虚证治法:补益肺气推荐方药:补肺汤加减。

党参黄芪五味子熟地紫菀陈皮白术山药等中成药:参麦注射液等。

2、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健脾推荐方药:补肺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黄芪五味子熟地紫菀陈皮茯苓甘草白术等中成药:参麦注射液、香砂六君子丸等。

3、肺肾两虚证治法:补益肺肾方药:补肺汤合右归丸加减。

党参黄芪五味子熟地紫菀陈皮菟丝子当归杜仲枸杞熟地山萸肉山药肉桂附子等中成药:金水宝胶囊等(二)内科基础治疗1、气胸常规护理,嘱适起居、避风寒,静卧休息,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大力呼喊。

2、适当给氧3、必要时予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等及对症支持治疗。

(三)胸腔穿刺(四)胸腔闭式引流1、外科胸腔闭式引流2、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五)护理调摄1、休息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可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胸腔气体的吸收和减少氧耗。

2、饮食护理嘱病人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可多食润肺之品,如银耳莲子羹。

自发性气胸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自发性气胸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自发性气胸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自发性气胸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编码:J93.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内科学》。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自发行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自发性气胸的患者。

2.排除合并严重心衰、呼衰的自发性气胸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胸部X线片,心电图;(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4)血气分析;(5)痰培养。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CT、血沉、肌钙蛋白、电解质、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止咳平喘。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止咳平喘。

2.胸腔闭式引流术。

3.其他疗法。

4.现代技术。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1.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2.患侧胸部呼吸音明显改善或完全恢复。

3.X线检查胸腔内气体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肺已复张。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呼吸衰竭症,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感染、呼衰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