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要点及抢救流程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流程发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流程发布(2015版)2015-10-28?导读:本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主编,并发表在《中国急救医学》。
此共识主要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评估、稳定循环和初始的药物止血治疗进行推荐。
作者: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来源:“医学界”微信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临床工作中大多数(80%~9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20%~50%),胃十二指肠糜烂(8%~15%),糜烂性食管炎(5%~15%),贲门黏膜撕裂(8%~15%),动静脉畸形/GAVE(5%),其他原因有Dieulafoy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成年人每年发病率为100/10万~180/10万,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大量出血患者首诊于急诊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图新分类“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在24小时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器官功能障碍。
这类危险性出血临床所占有的比例大约有15%~20%。
预测指标鼻胃管抽出物可见红细胞、心动过速、血红蛋白<80g/L。
低危因素尿素氮<18.2mg/dl;血红蛋白男性>13.0g/dl,女性>12.0g/dl;收缩压≥110mmHg;脉搏<100次/min;不存在黑便、晕厥、心力衰竭、肝脏疾病。
高危因素年龄>60岁;休克、体位性低血压;意识障碍加重;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恶性肿瘤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及慢性肝病出血等。
常见病因严重的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侵蚀大血管的恶性肿瘤出血,此外还见于并发慢性肝病及抗凝药物应用等其他原因所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ppt课件

• 恐惧
与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目标
•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没有脱水征 • 无继续出血的征象
护理措施
• 休息和体位
• 治疗护理
• 心理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饮食护理
休息与体位
• 大出血时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
• 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 • 保持呼吸道通畅,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高危≥5分;3~4为中危;0~2为低危
护理诊断
主要护理诊断:
• 体液不足
• 活动无耐力
与消化道大出血有关
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 有受伤的危险 与误吸、窒息、创伤与血液反流入 气管或三腔气囊管压迫气道有关 •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有关 • 心输出量减少 • 知识缺乏 同上
缺乏有关病因和防治的知识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 谢 大 家
• 急性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
明显变化
•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达
(10~20)×109 /L,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
• 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性别 男 女 妊娠期妇女 Hb
血压
(mmHg) 基本正常 下降 收缩压<80
心率
(次/min) 正常 >100 >120
血红蛋白
(g/L) 无变化 70~100 <70
症状
头昏 晕厥、口渴、少尿 肢冷、少尿、 意识模糊
休克 指数*
0.5 1.0 >1.5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
休克指数:0.5血容量正常 1.0~1.5提示有休克 >2.0为严重休克
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流程图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抢救流程】【应急预案】(一)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应尽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或选用大号针头,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
如患者继续出血,出血量〉1000ml,心率〉120/min,血压〈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说明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连接一次性三通静脉推注液体。
(三)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如三腔二囊管、负压吸引器等。
如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配合医生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准备100:8冰盐水正肾素协助洗胃。
(四)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时,应遵医嘱严格控制滴速,防止速度过快而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不良反应。
(五)遵医嘱进行冰盐水洗胃:生理盐水维持在4o C,一次灌注250ml,然后吸出,反复多次,直至吸出液清澈为止;对于采用冰盐水洗胃仍出血不止者,可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100ml冰盐水内加8mg去甲肾上腺素),30min 后抽出,每小时1次,可根据出血程度的改善,逐渐减少频度,直至出血停止。
(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期间每15~ 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遵医嘱测量生命体片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
(七)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量、颜色,同时准确记录出入量。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警惕再次出血。
(八)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九)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
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更换污染的被褥。
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受凉。
(十)患者大出血期间,应严禁禁食,出血停止后,可遵医嘱给予温冷流食,逐渐过渡到高糖、低蛋白、无刺激的少渣食物。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
ICU宝典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文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
临床表现:1.典型的临床表现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呕吐物的颜色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
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
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
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少数患者可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2.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达(10-20)×109/L,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3.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
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4.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常于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3-4天后降至正常。
若活动性出血已停止,且血容量已基本纠正而尿量仍少,则应考虑由于休克时间过长或原有肾脏病变基础而发生肾功能衰竭。
初步诊断: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及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初步诊断可基本成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图

保守 治疗
明确 病因有 效止血
明确 病因仍 有出血
病因 不明确
有效止血
介入 检查治 疗
无法或无效
发现出 血部位
多学 科诊治
(急诊科、消化科、介入科、外科等多学科)
腹部CTA未发现出血部位药 治疗必要 时手术 探查
预后 评估
多器官功能、再出血和死亡风险
注:GBS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评分,PPI质子泵抑制剂,EGV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监护,紧急处置 2.气道保护、机械通气 3.液体复苏、输血 4.经验性联合用药:生长抑素 +PPI,疑似EGVB+抗菌药物
门诊 诊治
全面评估 积极复苏后血流动力学不 1.推测出血原因; 稳定/稳定,无胃镜禁忌 2.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3.是否活动性出血; 4.病情严重程度; 5.预后。
胃镜禁忌
紧急 床旁消 化内镜 检查 (可重 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图
呕血、便血、黑便
(头晕、黑朦、晕厥、乏力等)
急诊 科分诊 台 诊断 急性上 消化道 出血
询问病史、快速查 体,胃内容物和大 便潜血实验
紧急评估 意识障碍、崩溃气道、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活动性出血、GBS>1
含以上任一项
无以上情况
危险 出血
极低 风险出 血
抢救与分层救治
原发 病治疗 及随访
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处理ppt课件

1
2
3
胃液pH值
pH>4
4
pH 1-4之间,有两个最适pH,可溶解纤维蛋白血栓; pH=4时,活性明显降低;pH>6时,活性完全丧失
pH>6
100
80
60
pH=7.4
40
20
pH=6.8
0
pH=5.9
0 HIC 1
2
3
4
5
二磷酸腺苷
时间 (分钟)
迅速提高胃内pH,使之≥6,是创造胃内止血必要的条件: 促进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溶解。
无效率
总有效率
98% 患者
经耐信®治疗后,有效止血
一项研究纳入200例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埃索美拉唑和B组奥美拉唑,每组 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旨在评估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在治疗溃疡出 血方面的临床疗效
曾凡清. 中外医疗 2013; 27:107-110.
*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显效判定为治疗后3d内没有发生活动性出血,大便潜血实验阴性,血红蛋白无继续下降
升高并维持胃内pH>6是 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关键
l pH>4是胃蛋白酶是否有活性的重要阈值, 胃内pH>4时胃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1-3
l 治疗急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需持续维持 胃内pH在6.0以上
l 维持胃内pH>6才可促进血小板聚集1-4
最大胃蛋白酶活性 (%) 血小板聚集 (%)
100 80 60 40 20 0 0
急性上消化道非门脉曲张出血急 诊处理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重视溃疡掌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占前二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PPT课件

如图:
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分类 根据出血速度及病情轻重,临床上分为以下两种: 一般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量少,生命体征平稳,预后良好。其治疗原
则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抑酸、止血等对症处理,择期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
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在24 h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器 官功能障碍。这类危险性出血临床占有的比例为15% ~20%。根据临床、实验室和内 镜检查指标进行早期危险分层,将出血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这种早期危险分层 有助于对患者在最初72 h内早期干预和密切监测后获益,以及患者在内镜诊治后 可安全出院。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指标包括 难以纠正的低血压、鼻胃管抽 出物可见红色或咖啡样胃内容物、心动过速、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或<80 g/L。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
李姗姗
1
概念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 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临床 工作中大多数(80%~9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最 常见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20% ~50%)、胃十二指肠糜烂 (8%~15%)、糜烂性食管炎(5% ~15%)、贲门黏膜撕裂(8% ~15%)、动静脉畸 形/移植动静脉内瘘(GAVE)(5%),其他原因有Dieulafoy病变、上消化道恶 性肿瘤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大量出血患者首诊于急诊科。
2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也有 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来急诊科就诊。如 不及时诊治,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必须进行正确、迅速、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ppt课件

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措施
重复内镜治疗:激光、热治疗、注射 治疗或止血夹等
介入治疗:选择性动脉内药物灌注止 血、选择性动脉栓塞
手术治疗:急诊手术指征是保守治疗 无效,2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1500ml, 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者;或合并穿孔、 物止血治疗 1、血管加压素及其同类物:垂体后叶素,
0.1-0.2U/min静注,可逐渐加至 0.4U/min;或特利加压素1-2mg静注, 4-6小时一次 2、生长抑素或类似物
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措施
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内镜下止血 使用抗生素 其他:避免过度补液;抑酸药物;一
般止血药(止血敏、氨甲环酸);云 南白药、冰去甲肾水、硫糖铝、立止 血等。
如有上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应迅速解除, 包括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心肺复苏、 立即对外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等。
次紧急评估:有无高危因素
年龄>60岁 血压、心率、血红蛋白 伴随疾病 休克、体位性低血压 出血量 意识障碍加重
低危(小量出血)处理
普通病房观察 口服雷尼替丁0.15g 2次/日或 奥美拉唑20mg 1次/日 择期行内窥镜检查
内镜下止血 应作为首选。可选用药物喷洒和注射、 高频电、氩气血浆凝固术、热探头、 微波、激光热凝和止血夹等
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措施
药物止血治疗
1、抑酸药物 ①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0.2-0.4g)、雷
尼替丁(0.15g)、法莫替丁(20mg)口服 或静滴 ②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80mg静注,继 以8mg/h静滴72小时,后以口服20mg/d。或 泮托拉唑40mg静滴,每天2次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抢救流程
出血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及处理流程
一.题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及处理流程
二.内容:
1评估内容:
①询问患者有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胆道疾病及血管疾病等。
②评估患者呕血与黑粪的颜色、性状量,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
③评估患者体温、脉搏、血压、观察患者的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④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映
2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察
①对血压的观:消化道大出血导致休克。
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
②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起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
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
一般纠正休克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的发热,若体温≧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的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应考虑再
出血
(2)呕血便血的性质及量
一般来说:每日出血量大5ml以上大便饮血实验呈阳性;出血量在50-70ml粪便转为黑色;胃内出血量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柏油样便提示出血量约为500-1000ml。
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或从柏油样便转为暗红色浆糊状伴肠鸣音亢进,提示有继续出血。
(3)尿量
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机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 )神志、四肢
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5)有再次出血的迹象
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转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有在出血。
(60特殊用药观察
生长抑素及衍生物包括(善宁、奥曲肽等)此类药物半衰期短、仅有几分钟,为保证血药浓度需持续泵入,直至出血停止。
少数病员有恶心、腹泻、腹痛、和低血钙应注意观察。
三抢救流程
见后图
四记录要点
病员神志及自觉症状,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状、量,24小时出入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