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参保身份审核确认单

合集下载

医院医保住院管理

医院医保住院管理

医院医保住院管理(一)医保入院管理1.入院审核医保窗口应根据患者就医凭证和相关政策,进行人院前审核,确认参保人员身份与医保类型。

入院审核的主要内容有:(1)接诊医师开入院证时,需核实医保(新农合)手册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在诊疗手册上记录入院原因,应有明确的需住院治疗指征。

对于外伤患者,应记录受伤时间、地点、原因等。

(2)医保窗口工作人员根据身份证、医保(新农合)手册等证件,再次核实患者身份,并审核病种,在人院证上加盖相应的标识章。

2.入院审核注意事项(1)医保患者未带相关证件或证明的,可先按普通患者入院(告知科室按医疗保险患者管理),待证件齐全后尽快到医保窗口办理手续,转换成相应的医保类别。

(2)因入院时不易判断或入院后病情有变化、出院前需重新界定支付类别的(例如生育与病理产科的界定因出入院诊断不同需判断是否按单病种结算等),应能从信息系统中更改患者类别,并冲销和重新上传费用。

(3)发现冒名住院或提供虚假外伤证明等违规情况时,应将其医保转成普通患者类别,必要时通知医保经办机构。

(4)对于二次返院(即同一患者出院后再次入院)的间隔时间,一些经办机构有限制条件和审批流程例如需大于10天,若未超过而再次入院则需符合一定的条件(例如出院后病情有变化,急危、重症等),经医保经办机构或医院审批后方可办理或转成医保手续。

(5)根据我国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但在目前的医保运行实践中,政府和各医保经办机构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如果由医保基金先行支付,医院则有违规的风险,所以需和相关的医保经办机构协商解决。

(二)医保在院管理1.严格出入院标准按照卫生部门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掌握出入院标准,不得挂床住院轻病住院;对于在短时期内二次返院的医保患者病历应在入院记录中说明原因,不可人为的分解住院;参保人员住院后应将医保手册放在护理站保管,临床科室核对人、本一致后方可入住,出院时归还,严禁冒名住院;科室应在病人一览卡床头卡上加盖分类标识章以方便管理;外伤患者的医保手册、证明材料、住院病历中记载的致伤原因应一致,若发现异常因及时核实解决。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新编)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新编)

正阳县人民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一)工作人员在为患者建立就诊卡时必须正确输入患者身份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号及联系电话等,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各项诊疗、建卡、发药、收费、退费等操作前,均应当运用反问式核对法核对患者就诊卡内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及药物过敏史等。

(二)分诊护士应当运用反问式核对法认真核对患者就诊卡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及药物过敏史等,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后进行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

(三)医师为患者诊治前应当运用反问式核对就诊卡内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及药物过敏史,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四)门诊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技检查、特殊治疗、抽血及给药前,均应由操作者本人亲自运用反问式询问法询问患者就诊卡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及药物过敏史,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前均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必须通过以下途径确定患者身份⑴反问式询问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⑵查看患者腕带标识信息;⑶查看床头卡标识信息;⑷再次与确认家属。

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住院号等三项内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住院号三种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反问式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在实施任何诊疗护理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认患者的身份,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关键流程(病房与急诊、手术室、ICU、NICU、产房)患者身份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东莞长安港湾医院、医保住院患者就诊流程

东莞长安港湾医院、医保住院患者就诊流程

东莞长安港湾医院医保住院患者就诊流程一、挂号、登记具体负责:导医工作内容:询问是否参加社保(医保)二、医保门诊具体负责:门诊医生工作内容:三问二看一开单一问是否参保、二问参保种类、三问参保地点一看医保卡、二看身份证一开住院通知单三、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具体负责:住院处收款员工作内容:一核对二签发三盖章一核对身份证、参保种类、参保时间二签发参保确认单、自费签字单三盖医保专用章四、疗区住院具体负责:住院处护士、经治医生工作内容:一是再次核对住院通知单、医保卡、身份证二是办理手续建立病历、填写一览卡和床头卡三是盖章医保专用章四是告知护士告知医生这是医保患者告知患者在治疗中有自费、自付项目、告知患者医保卡、身份证应随身携带以更备查、不准私自离院、告知患者出院时提前一天告知医生护士、五是医生诊治1、原则按三大目录执行2、自费项目一定签字,最好一次一签3、大型设备检查、特殊治疗、手术、麻醉必须告知4、特殊情况、转院等与医保科及时沟通五、正常出院病房护土、经治医生、住院处收款员1、病房需做的工作A、提前一天通知住院处,做好出院前的准备工作B、详细核对治疗中有无漏登、漏收、多收现象C、办理出院手续,为患者准备“三单一证”(出院通知单、收费清单、自费签字单、出院诊断证明)2、住院处需做的工作A、接到病房通知及时与社保沟通,做好患者出院准备B、详细审核住院收费情况,并与病房做好沟通C、接社保政策合理解算D、做好报销资料的整理和存档,以备按月到社保报销六、辅助检查的说明1、检验:A、按医保项目开单B、填写医保号C、特殊检查做好沟通D、输血的报销比例要告知(血液及成份血自付10%余额按医保比例报销)2、放射科:A、做好解释,CT 10%自付要告知,(300元以上自付10%)B、不报销的要知道3、功能科:4、药房:。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各项检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疗隐患,特制定本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方式患者身份识别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其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区、床号、住院号等。

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主要包括:与患者与家属沟通,获取准确的信息;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两名以上的医务人员共同确认;腕带识别等。

二、患者身份识别的程序(一)入院时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住院实行实名制,入院登记处应认真核对患者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医保卡及其他有效证件等),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真实有效后,填写并打印住院患者病案首页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区、住院号等).若患者处于神志不清、无亲友陪伴、危重抢救等特殊情况下,暂不能出示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或家属必须如实提供其基本资料,以利于入院登记处的信息填写和患者进入病区的身份核对。

2、患者进入病区后,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语言、行为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获取患者身份信息。

同时将患者的有效身份证明与病案首页进行核对,内容无误后规范地书写腕带。

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一病床、住院号、过敏药物等.孕产妇入院时,除核对有效身份证明外,还应核对孕产妇的准生证。

3、将患者安置到病床后,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佩戴腕带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核对腕带内容,确认无误后佩戴于患者手腕,若双手手腕均不适宜佩戴时,可改在脚跺部佩戴.4、急诊进入抢救室的患者,若神志清楚或有家属、亲友陪伴,则应在抢救生命的同时,确认患者的身份,并为患者佩戴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若其神志不清,且无家属或亲友陪伴,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应立即为患者佩戴腕带,腕带内容包括临时编号、患者的性别、初步诊断等。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疗隐患。

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区、床号、住院号等信息,识别方式主要包括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查阅病历资料、腕带识别等。

入院时的患者身份识别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认真核对患者的有效身份证件并填写住院患者病案首页的基本信息;2、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准确获取患者身份信息并规范地书写腕带;3、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佩戴腕带的目的和意义,并确认腕带内容无误后佩戴于患者手腕或脚跺部;4、急诊进入抢救室的患者也需要进行身份确认和腕带佩戴。

在住院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各种诊疗活动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确保诊疗活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准确性,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疗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认真制定并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化疗、放疗、介入、手术、拔牙等高危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历相关信息,包括病理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并通过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来最后确认患者身份,以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

对于需要前往特殊场所接受治疗的非住院患者,护士应该为其佩戴临时腕带,并在腕带上标注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对于住院患者前往特殊场所接受治疗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当与患者及护送人员一起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腕带内容,以确认患者身份。

在围手术期,主刀医师、麻醉医师应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确认患者身份的同时,获得患者及病情和手术、麻醉的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房护士在核对患者的身份与病历后,按照医嘱的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当日,手术医师应在患者的手术切口部位用蓝色划线笔进行显现标识,并与患者及家属仔细核对基本信息、腕带及手术相关内容,核对无误后填写《手术病人术前确认记录单》的相关内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0篇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1、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展相关的诊疗活动。

2、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展相关的诊疗活动。

3、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诞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诞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4、当医师发觉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告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假如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准时诊治。

5、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护人员依据当时患者的有关状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标准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住院患者必需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熟悉别无误前方可进展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别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实行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对急诊室、产妇、手术患者;对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冷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沟通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需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缘由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伴随人员,还必需由伴随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1为了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
2本院要求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至少核对两种以上的患者信息,(住院患者:姓名和住院号;门诊患者:姓名和就诊号),确认患者身份;
3核对患者姓名时,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确保身份正确性,在核对患者信息时,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
4门诊和急诊的各个流程均需做好患者身份确认:
4.1预检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核实有疑问的信息;
4.2挂号室在输入患者信息时,再次核对上述信息,核实有疑问的信息;
4.3医生在为患者开写处方、各种检查单及住院证时,必须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4.4各辅助科室在检查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分发报告单时须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4.5药房在发药时都必须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以保证确认患者身份;
5入院处在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并对有疑问的患者信息加以核实;
6每位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护士填写并核对床头卡、诊断小牌,腕带,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等患者信息,如有不符,通知入院处,纠正错误信息;
7腕带使用规范
7.1患者住院期间佩戴腕带。

护士应向患者或家属交代医用腕带的用途,取得他们的配合。

佩戴在左手腕部(特殊情况除外),松紧适宜;
7.2医用腕带包括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年龄、药物过敏史等。

信息清晰、准确;
7.3患者若一侧肢体或手部水肿导致腕带压迫组织,当班护士及时剪去腕带,并在其他肢体佩戴;
7.4若在住院过程中发生腕带脱落、损坏、由病房护士及时根据患者信息补填,佩戴;
7.5在住院过程中患者有跌倒风险、药物过敏等,须做好警示。

留观入院出院转诊流程

留观入院出院转诊流程

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及留观流程一、入院(一)、入院患者来院就诊,挂号,建门诊病历。

(二)、门诊医师诊断病情,将病情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在门诊病历上提示收入院。

(三)、就诊医师在门诊病历注明收入院,写明需交住院费用。

(四)、患者持门诊病历到住院处办入院手续。

医院24小时办理入院手续。

(五)、住院处将患者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六)、患者交押金,住院处提供预交押金收据。

(七)、患者入住病室,病室主班护士分床(分管患者由科室自定),通知医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等。

(八)、带患者或家属熟悉病区环境,并做好入院宣教,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等。

(九)、主管医生要及时、准确开具医嘱,做到8小时内完成首程,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病历书写要规范。

(十)、主班护士执行医嘱要准确无误。

二、出院(一)、患者出院时,科室主班护士先做出院处理,主管医师开具出院医嘱及报销所需证明,交由患者或亲属到医保办窗口核算报销后,住院处结账并打印患者住院结算清单。

(二)、责任护士帮助送至病区门口,必要时协助联系车辆。

(三)、床单元做终末处理后,铺好备用床接待新患者。

三、转科、转院(一)、限于本院技术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以及要求转院的患者,由科内讨论,经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院。

(二)、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需转外省、市治疗时,可转至相关医院。

(三)、患者转科、转院,值班医师评估中途可能病情加重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院。

较重患者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或要求其他医疗机构接诊,并与转入医院做好病情交接。

(四)、患者转科须经转入科室会诊并同意,转科前需值班医师开具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按联系时间转科。

转出科应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

转入科写转入记录,并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四、留观(一)、急诊科留观一般不超过三天,需继续诊治者应尽快收入相关科室。

(二)、值班医师必须立即按规定书写留观病历,开具医嘱单及有关辅助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患者参保身份审核确认单
医保类别:居民医保 职工医保 编号:
(注:无身份证的,需提交户口本地或当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贴有照片的户籍证明。

)复核员:年月日时医院医保办盖章:
住院患者参保身份审核确认单
医保类别:
居民医保
职工医保
编号:
(注:无身份证的,需提交户口本地或当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贴有照片的户籍证明。


复核员:年月日时医院医保办盖章:
姓名性
别年龄身份证号
住址县区
乡镇/街道
村/社区
联系方式参保单位社保卡号
入院日期
收治科室
住院号诊断
请审核确认住院患者本人与身份证(户口本)、社保
卡上登记信息是否一致(1)全部一致()
(2)不一致(),不一致的内容是:
主治医生签字:
责任护士签字:
患者(亲属)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