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查检表

合集下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目的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均应采用本制度规定的2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杜绝因身份识别而导致的异常事件。

2范围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医技、药剂及财务、后勤、餐饮等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的人员。

3定义3.1患者服务:指任何涉及患者干预的情形。

包括但不限于:治疗(如给药、各种穿刺等)、有创操作(手术、腔镜等)、任何诊断性操作(各种激发试验等)、辅助检查、问诊等。

3.2腕带:一种方便医务人员核对患者身份的含有多种信息的识别带,住院患者腕带上有便于移动设备识别的二维码,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住院日期、各种医疗信息等)。

3.3操作物:指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血制品、饮食单、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检验申请单、检查申请单、手术通知单等。

所有操作物上均有两种身份识别信息。

3.4住院号:患者在本院办理住院手续时,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为本次住院特有,又称病案号。

4内容4.1所有工作人员在采集患者身份信息时都要严格核对患者的有效证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4.2身份识别信息及方式:同时使用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但不包括患者房间号和医院特定位置。

4.2.1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两种身份识别信息,出生年月日各采用yymmdd编码(如2001年1月1日编码为20010101);4.2.2住院患者使用“姓名”和“住院号”两种身份识别信息,病室号和床号不能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信息。

4.3患者身份识别时机:在进行诊断性操作、提供治疗和其他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

4.3.1为患者问诊、给药、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及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前。

4.3.2为患者实施各种辅助检查前,发放患者检查报告前。

4.3.3临床进行的所有治疗和操作前、侵入性操作前、手术前均要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

4.3.4患者转科交接时。

4.3.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送陪检患者前,膳食科工作人员发放膳食前。

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落实情况督查表

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落实情况督查表
4分
3、危重患者转运及处出检查有医护人员护送
3分
核对方法
1、采用反问式提问查对方法,如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5分
2、核对患者身份时由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
5分
3、使用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两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查对方法
5分
4、使用床头卡、腕带、提问等两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方法
5分
5、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治疗、护理执行单、输液瓶签、试管标签等信息
5分
4、各种注射、输液后核对患者身份
5分
5、抽血前核对患者身份
5分
6、抽血后核对患者身份
5分
7、各种技术操作前核对患者身份
5分
Hale Waihona Puke 8、各种技术操作后核对患者身份5分
完善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1、科室有转科交接登记本
3分
2、急诊、病房、ICU、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患者之间的转科启用转科交接记录单,严格按转科流程进行患者查对与交接。
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落实情况督查表
督查科室:督查日期:
督查内容
分值
扣分理由
得分
患者身份标识
1、床头卡信息准确
3分
2、对重点或特殊患者佩戴手腕带
4分
3、腕带标识内容准确齐全
4分
4、佩戴腕带时邀请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
4分
查对患者身份信息
1、发药前核对患者身份
4分
2、发药后核对患者身份
4分
3、各种注射、输液前核对患者身份
5分
执行者签名
1、输液卡、输液执行单有签名
4分
2、有临时医嘱执行登记本并有转抄者和执行者签名
4分
3、摆口服药、注射、输液药后有查对登记本并有摆药者和查对者签名

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安全核查(全文)

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安全核查(全文)

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安全核查(全文)一.概述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评估、核实、确认等,以确保正确的诊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项检查、治疗等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二.介入手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接送介入诊疗患者前、手术开始前、离开导管室前采取至少两种以上身份识别方式,如: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等,不能单独使用患者床位号或病房号核对患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1.导管室医务人员在介入治疗、标本采集、给药、输血等各种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核查患者身份。

2.在转运交接手术患者过程中,必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1)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手术室、急诊科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手术、言语交流障碍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介入诊疗患者进入导管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过敏史后,与导管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导管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导管室。

3.导管室与病房、急诊、CCU、ICU等患者交接时,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1)导管室与病房患者交接: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与导管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填写交接记录单并签名。

手术后,导管室护士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患者交接登记表,无误后方可离开。

(2)导管室与急诊科患者交接:患者由急诊医务人员护送至导管室,导管室护士应对患者信息、病情、特殊情况等与护送人员进行核查,确认信息无误。

(3)导管室与CCU/ICU患者交接: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应认真查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与护送人员进行交接,确认信息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目的: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范围: 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1.结合我院实际,利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并落实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手术、临床科室、妇产科、病房各科之间及各科转诊,首诊科室的护士陪同病人携带病历送往接诊的科室,双方确认患者的身份,填写转科交接登记表。

4.填入腕带的信息必须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等信息。

6.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7.医务科、护理部质控人员及管理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质控过程中应督查患者身份识别医务科落实执行情况。

二、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门急诊患者使用患者姓名、就诊卡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分诊护士认真核对患者“永川区朱沱镇卫生院门诊就诊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医务科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4.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就诊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挂号后安排优先就诊。

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5.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医务科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患者身份识别查检表

患者身份识别查检表
患者身份识别查检表
检查内容
发放口服药时
静脉给药时皮下ຫໍສະໝຸດ 射时采集血标本时辅助治疗时
住院号
查对医嘱与药物标签信息
药物有效期、物理性状核对
反问患者姓名出生日期
核对腕带与药物标签及患者口述名字一致
使用PDA扫码
查对医嘱与药物标签信息
药物物理性状、有效期核对
反问患者姓名出生日期
核对腕带与药物标签及患者口述名字一致
使用PDA扫码
查对医嘱与药物标签信息
药物物理性状、有效期核对
反问患者姓名出生日期
核对腕带与药物标签及患者口述名字一致
使用PDA扫码
查对医嘱与血标本条码信息
反问患者姓名出生日期
核对腕带与条码及患者口述名字一致
使用PDA扫码
反问患者姓名出生日期
核对腕带患者口述名字一致
合格用“√”标示,不合格用“╳”标示。备注:每周至少查检一次,每次至少5人,每月查检至少20人次。每月23日前统计合格率并上报质控组长。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检查表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检查表

1、医生下达医嘱后,办公班按医嘱处理原则:先暂时、后长期,先誊写(打印)后执行的原则处理医嘱。

2、将医嘱治疗部份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录入电脑后打印输液卡(注射卡)后交给药疗班,药疗班必须与办公班共同查对医嘱后备药, 责任护士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

3、将医嘱的护理部份如:吸氧或者住手、灌肠、使用或者住手心电监护等,写到护理执行本上,责任护士与办公班共同查对后方可执行。

4、办公班将长期医嘱转抄到治疗本或者护理本上,或者在治疗本或者护理本上住手相应的医嘱。

5、办公班电脑录入各种检查、检验申请单后,由责任护士向病人告知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如次晨抽空腹血,嘱22:00 以后禁饮食;留尿标本 者,嘱次晨 7 :00 摆布留尿半杯,放到指定处标本栏内。

6 、记账。

下达医嘱医护沟方式 医嘱是否双人核对医嘱班班核对情况医嘱处理是否及时医嘱总查对记录医嘱签名情况其他操作查对流程是否有: 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 记录:医嘱查对流程是否有: 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 记录: 输液查对流程是否有: 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 记录: 口服药发放查对流程是否有: 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 记录: 手术查对流程是否有: 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 记录: 采血查对流程是否有: 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 记录:科别床号姓名患者是否知晓腕带的作用配液核对情况输液前后核对情况换液体前后核对情况其他操作先后核对情况是否使用核对床头卡、腕带是否用患者姓名、住院号两项以上方法核对是否邀请患者/家属共同核对执行单、输液瓶签、试管标签等长执行单签名是否正确带容否全腕内是齐头信是正床卡息否确是否反问式提问血后对况采前核情药前核情发前后对况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为搞好我镇学校的安全工作,作到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责任明确,目标落实,特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组织保障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查检表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查检表
16
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7
患者知晓腕带作用
8
护士在进行给药前身份核对正确
9
护士在进行给药时身份核对正确
10
护士在进行给药后身份核对正确
11
护士在治疗和操作前身份核对正确
12
护士在治疗和操作时身份核对正确
13
护士在治疗和操作后身份核对正确
14
转科交接登记表信息填写完整
15
患者再转科时,转出科室确保患者身份正确,完整填写相关信息及记录,转出与转入科室病房责任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签名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查检表
科室: 检查者: 检查日期: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评价结果


患者生儿佩戴双腕带)
实地查看2名住院患者,访谈2名护士
2
至少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姓名、病历号等)★
3
腕带字迹清晰
4
床头卡、腕带齐全
5
床头卡、腕带信息填写完整、正确
6
腕带松紧适宜

手术安全核查查检表

手术安全核查查检表

2
标示 标记方式是否正确
2
三方共同 三方共同核对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完整情况
4
核查知情 三方共同核对麻醉知情同意书签署完整情况
4
麻醉实 告知、皮 三方核对麻醉设备情况(监护仪、麻醉机、穿刺包、麻醉药品、抢救药品) 4
施前 肤、设备 三方共同核对患者术区皮肤准备及受压皮肤情况并做好手术过程中皮肤保护 2
2
字情况 是否麻醉师主持
2
签字
2
身份核对
2
一般情况 核对
手术方式核查确认
2
手术部位标示
2
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医师需要三方重点沟通关注的方面(患者重要病史
、术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术中需要麻醉医师配合的情况、麻醉医生需要 6
手术关注 重点观察及处置的情况、需要与护士沟通的特殊情况)
手术开 始前
点核查 麻醉医师需要重点与手术医师沟通关注的方面(患者麻醉状态下容易出现影 响手术的重要因素、麻醉医师需要手术医师术中配合的情况、需要与护士沟 6 通的特殊情况)
等情况 三方共同核查静脉通道建立情况
2
询问患者过敏史,并查看是否与患者病历中记录相符
2
过敏史、 询问患者术前皮试情况,并查看是否与患者医嘱中相符
2
皮试、输 核对术中备血情况,并查看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下达医嘱及打印备用取血
血、内置 物、影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 询问患者是否有体内人工植入物
2 2
资料及签 影像资料及其他准备情况
现场查看手术安全核查管理考核表
科室:
住院号:
手术名称:
核查医师、麻醉、护士:
阶段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识别患者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身份识别核查表(试用)
护理部检查 □ 护理单元自查 □
检查科室/数量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者/日期 患者(住院号)
责任护士
1.检查者请护士实际示范或说出入院时如何为患者佩戴腕带。(标准:护 士双人核对身份无误后,为患者正确佩戴。新生儿实行双腕带管理。) 2.查看患者,均佩戴腕带,信息正确。(标准:包含床号、姓名、住院号 、过敏史)
验证人/验证时间
备注: 1.患者身份识别查核表适用范围:所有住院患者、急诊留观及输液患者的身份识别检查。 2.标准制定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2011版)》、《医院规章制度汇编》。 3.检查内容符合请打√,不符合请打×,不适用请打○。 4.一项不符合要求,视为患者身份识别不正确。
护理部2018年12月10日制定
7.访谈患者或家属能正确说出护士如何对其进行身份辨识。
8.访谈患者或家属可以说出使用腕带的目的和重要性,不可随意取下。 存在问题整改验证情况
已整改 □ 已整改 □ 已整改 □ 已整改 □ 已整改 □ 已整改 □ 已整改 □ 未整改 □ 未整改 □ 未整改 □ 未整改 □ 未整改 □ 未整改 □ 未整改 □
3.实施床旁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反向”核查。
4.实施PDA扫描,核对患者身份及治疗信息。
5.现场示范或提问护士:无法沟通者如何进行身份识别。(标准:对新生 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现场示范或提问护士:病人输血时如何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标准:输 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血制品,确认患者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