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共35张PPT)

合集下载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42张PPT)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42张PPT)

大封建主
保护
封建主作为领主
在各自的领地内 小封建主 独自行使权力提供土,农地耕
3.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耕种提供了合法性, 农民 出现了不同程度
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孕育统一的力量。
的分裂割据局面。
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契约(相互尽义务),控制力有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影响
知识拓展:封君封臣制度
人口增长;经
灾难与
济、城市发展
新变化
1000 教育振兴
1300 并存 1500
罗马

帝国
中世纪早期
中世纪中期
中世纪晚期

晚期

西罗马帝国

空间:欧洲、西亚、北非
早 期
东罗马帝国
一、西欧封建庄园
2.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1.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条件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
式———农奴劳役制庄园开始在西欧流行。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庄园的土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 依附农民耕种,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 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交纳继承金。典型的庄园主要集 中在法国中部和英格兰,13世纪成为庄园直接经营的兴盛时期。14—15世纪,随着经 济的衰退,自营地经营又变得 无利可图,庄园最终走向解体。




(中古西欧基本
的农业经济组织)
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31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31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西 洋
的叫自
英格兰王国
苏格兰王因


爱 尔

重点突破: 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思 考 (1)城市兴起的原因请用图示法说明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耕地面积增加动力技术进步人口增长
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
工商业复兴
城 市 兴 起
社会稳定
原因


2
(2)中世纪的城市自治“(英国)格洛斯特的市民除了向封建领主交纳实物以外,还向庄园交纳 数量不等的货币。在法国北部地区,许多城市的大部分人口仍依附于当地教会,尽管他们享 有在城市从事工商业的自由,但是至少在身份上仍然是圣徒的农奴……在法国 森里斯城的居民中,仍然有一部分居民是封建领主的农奴,不仅每年得在规定 的日期交纳地租” ……。
封君封臣制、庄园奴隶制体现了王权的王权的削弱,造成西欧分裂割据、 战乱不已。基都教会在西欧地位举足轻重。
农奴是农民和奴隶的结合。相较奴隶而言,农奴没有法律人身自由, 农奴主要庇护农奴;虽然被土地束缚,必须向地主缴纳一定的赋税,
可保留一定的产品。自由受到限制;被束缚在土地上。
奴隶毫无没有人身自由,所生产的所有都必须交给 地 进步性
——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愿考 西欧城市兴起了,市民的生存现状如何?
受到教会贵族的宗教控制 和封建领主的经济剥削
城市自治 权利
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等
材料一 : 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 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 ”… … 在西 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 品 市民阶层 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你 的 上层,发展为早 级解“城市是中同 《的世 朵古”史 统一 和王权 鞡代西方端文明期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博洛尼亚大学
牛津大学
巴黎西岱大学





西






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中世纪的西欧是黑暗还是光明?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思想
基督教神权至上 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 促进思想解放
五、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
五、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 (一)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备






(公)市民法

(共和国时期)

万民法(帝国时期)
(二)俄罗斯帝国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Hale Waihona Puke 9世纪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 此,深受拜占 庭帝国的影响
土地、保护


君 效忠、兵役 臣
双向权利义务的关系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一)封君封臣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①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②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③契约关系,国王控制力有限。
4.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与 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历史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概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统编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中古时期欧洲的多元面貌,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基本特征及其新发展和东 欧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学习目标
1.利用唯物史观掌握中古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封 君 封 臣 制 度 、 庄 园 与农奴制度形成的条件与特征、教权与王权,理解其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2.通过时间轴和地图,对中世纪的欧洲面貌有整体认知; 3.认识不同历史条件下文明呈现的不同特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价 值观,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多元文明。
政治经济单位: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也是基层自治组织
材料一:《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 中提到:科尔比修道院不仅有普通耕地, 还有专门的菜园,葡萄园、鱼池。它种植 各种蔬菜,水果,甚至还有专门种植药用 植物的园子。科尔比还有大规模的畜牧业 ,饲养鹅和母鸡,为了加工制作各种食品 及生活用品,……还有多种手工业工人。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3)内容
领主自营地 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耕地 类型
农民份地
自由农 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 农民从领主处 领主或其管家主
份地 的劳役
领有的土地, 持的庄园法庭审
农奴 份地
自耕自收。农 理庄园内的各种 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 奴和自由农民 案件,维护庄园 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 要向领主缴纳 的秩序 为领主服一定时间劳役
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 罗马教皇派出许多隐修士广建修道院,扩建庄园
,为了酬谢教会相助,两次出兵意大利。公元756年, ,出租土地。鼎盛时期,天主教会占有了欧洲三
丕平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

高中历史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2张PPT)

高中历史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2张PPT)

相同点
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等级秩序森严;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易造成分裂割据
(二)基本特征
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 (1)庄园构成: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与义务
领主自营地
农民 份地
自由农 份地
农奴 份地
领主 自由农
A.提供农民土地;B.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C.主 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齐思和《—西—欧孟中广林世《纪世的界庄中园世制纪度史》》
(4)农奴与奴隶:
①相同点: 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
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
②不同点: 相对奴隶,农奴的地位较高、受到
的束缚更小 ③生产关系:
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 济,生产关系进步
但他们(农奴)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 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 比奴隶好得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 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 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 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 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重点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比较项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性质 维持形式 统治方式
封建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 各级封建主不可越级统治
奴隶社会 以血缘为纽带 天下共主

死 后:葬礼在教堂举 布鲁诺被宗教事务所判 行 , 遗 体 被 葬 在 教 堂 附 决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属的墓地
(一)黑暗时代:西欧封建社会
3、中西封建社会对比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的专制统治
地位
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 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
王权
代表 ①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逐步扩大王室领地
②到15世纪晚期,基本上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罗马民法大全》
走向 衰落
①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 陷入混乱
②7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 岛等地区
③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 国灭亡
2.俄罗斯
政权
概况
基辅 ①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罗斯 ②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原因 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1)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更多的行业脱离乡村的家庭副业和庄园 手工业形态,集中到城市中,这又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 (2)工商业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关系逐渐在城市扎根,当货币成为普遍 的交换手段后,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封建贵族要购买精 美的服饰、用具、食品和武器也不得不寻求货币来源,这反过来又 动摇了封建体系对城市的控制。 (3)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市民阶层,他们日益松弛或割断了对土 地的依赖,实现了与土地的分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史料二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 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 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 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 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 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 反差的市民文化。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 (共21张PPT)
日耳曼人的南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上古奴隶 社会的终结和中古时期的开始,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
的不同国家、民族、宗
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
的多元面貌。
西欧
Contents

东欧
传统视角下的中世纪:
产。国由王于为自保然证经兵济源,占将据土统其地权治分利地封义位务给),大、封不特建同点主、地,影区响要之】求他 特们间按点联照:系土薄地弱规,模封提供建相主应们数陆量续的从兵国员。君大那封里建取主得们程也大 以 等 仪 控体分封到效度 握 土 因忠侵依 臣封土级式制不 有 地 此犯封照。,地力森性等行的造时君这直封严为有缔的政主成保,君一到,纽限结特和人了并护要模骑依带…契权司,西封且保式士…次,约,法同欧臣不护,。主。能层关封成 权 时 中把授做封臣土予臣层系为 力 也 古不臣,地土关分所 。 成 初(则利如分地系封得 于 为 期双以于提封者,;向 土 是 土 的封服供给为(分地 , 地权君兵司自封层裂实 封 上利的役法己君级、任建割义际 建 农的,何议提属接间据务的 主 民或事供下受相局)统不的者情金,土对面;治仅统在钱。属地独。者成治封等下者立,为者臣形继成),遭式续为;
适用范围
公民法 BC3C——AC3C 万民法 《卡拉卡拉敕令》
体系化 法典化
212年
《罗马民法大全》
地位: 是欧洲历史上
第一部系统完备的 成文法典
6C 完备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马法的影响?
材料一:“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共29张ppt)

(一).封君封臣制度 探究:封君封臣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
据材料1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天下共主
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
材料1:在这民生凋敝、暴力肆 虐、劫掠横行的时代,地方的力 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地方自 治虽然并不意味着王权的丧失, 但却意味着国王“声称”拥有的 权力通常比他实际拥有的权力更 大。——《欧洲中世纪史》
上述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 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西欧王权加强和中古西欧城市自治, 认识西欧社会新变化。(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认识这 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的多元面貌(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学习重点:】
历史概念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分西欧和东欧。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 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 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 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探究: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世纪谚语

• 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土地为纽带
“撤回忠诚”
• 实质: 依土次地互和为兵主役从的,交不换可,越是级契管约理关系,是公权王双元威和向6了贵-的。族7世权政的纪被利治地,义上方罗务的自马关统治统在系一。西。已方经已治分经解不成再蛮拥者族有国
——《欧洲中世纪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庄园与农奴制
• 土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共用地 • 耕地形状:条田状插花分布 • 劳动人群:自由农、农奴 • 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 • 司法机构:庄园法庭 • 经济形态:自给自足
知识拓展:(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 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 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 (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 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农民在执政官监督下收割谷物
——《世界历史读本》
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层级间相对独立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基本特征之——封君封臣制度
基本 内容
>>
特点
>>
影响
封君


地 +
政治契约
队 +




封臣
双向权利义务 契约意识
层级间相对独立
地方实力膨胀 王权受限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基本特征之——封君封臣制度
1.含义: 理解:
“罪恶”的庄园制下透着哪些曙光?
中世纪欧洲的庄园制下有剥削压迫,也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 侵犯的权利保护;有阶级对抗、暴力斗争,也有法律基础上的博 弈与抵抗;有残暴与贪婪,也有充满温情的人性关怀。这有限的 权利之光、朦胧的法制之光、可贵的人性之光,避免了零和游戏 的陷阱,有利于普通民众财富和民权的发育,有利于近代文明物 质基础和法治关系的积累,推动了欧洲人征服蛮荒,创造新文明, 润泽自身,泽被世界。

+
+




封臣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基本特征之——封君封臣制度
思考:中古西欧封君与封臣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材料一: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 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 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 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帝国 的衰弱
1205年
1265年
1355年
1444年
(二)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发端:9世纪 基辅罗斯 2、被征服:13世纪 蒙古 金帐汗国 3、正式建国: (1)16世纪初 莫斯科公国 (2)1547年 伊凡四世正式称沙皇 4、扩张:17世纪末 地跨欧亚两洲
伊凡四世
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纽带:封土 (2)形式:层层分封 2.结果:封君与封臣(各级封建主)形成隶属 关系/ 权利与义务关系,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 阶级。 3.消极影响:形成西欧社会不同程度的分裂割 据局面
“我......效 忠我的主人,爱其所 爱,仇其所仇。主人 凡践履契约,因我委 身投附而善待于我, 赐我以应得,则我的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 则,绝无违背。”
拜 占





莫 斯 科 大 公 印 章
俄 罗 斯 国 徽
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
当堂达标
1.“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 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 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 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印度河流城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4-15世纪)
约从公元500年至1500年
概念阐释:“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西方史 学家一般认为公元476年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 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这个 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 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加之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因 此,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 把中世纪看作 “黑暗”时代的观念,特别是把这一时期整个世界都看得一团漆黑的 偏见,早已受到史学家们的质疑和订正。
巴黎大学徽标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1、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都城在君士坦丁堡。
2、兴盛:《查士丁尼法典》与罗马法 3、灭亡: 6世纪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其灭亡。
关于罗马法: 1.市民法(公民法) 2.万民法 3.《查士丁尼法典》与查士丁尼法典/
经济组织
政治组织
社会组织
残酷剥削
沉重压迫
尖锐对立
(三)基本特质之——农奴制度:
农奴制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 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 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 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
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 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婚时在教堂由 神父主持婚礼
临终,为了灵魂升天堂, 请神父主持涂香油仪式, 死后的葬礼也在教堂举行, 葬礼结束后,死者直接埋 入教堂附属的墓地
(三)基督教会---地位显赫、举足轻重
为什么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地位显赫?
经济:
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土地, 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思考:农奴制有什么特点?
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受到农奴主的压迫
(三)基本特质之——农奴制度:
根据材料,比较农奴和奴隶的异同
......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 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 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 地传给继承人。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
《西欧中世纪史》
.....但他们(奴隶)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
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尽管许多农奴
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
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
史》
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 异: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更宽松。
1528年重巴伦新黎敦获得独立
(二)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兴起
时间
10—11世纪兴起
背景 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农 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政治

城市自治;支持王权,促进统一事业
表现 经济
文化
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兴办大学,培养人才(二)中古时期 Nhomakorabea欧城市的兴起
思考:阅读课本P17及材料,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
政治:
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 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 制度,教权高于王权。
精神文化:
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成为西欧社会最大 的封建势力集团, 阻碍社会进步
辩证分析:
思考:根据所学及材料,评价中古西欧基督教会起到的作用。
材料一:蛮族用战火销毁古罗马最后残迹的时候,基督教在西罗马 灭亡之后的西欧大混乱中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
促进社会稳定 了政府的职能。如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荒
地,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论基督教的崛起对 西欧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教会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
推动教育发展 说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教会的大力扶持,大学才得以逐渐羽毛丰满
,形成规模。虽然大学后来回过头反对教会,但它的根基还是深深 扎在基督教文化里,这是毋庸置疑的。——《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 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 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 面获得进步……
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 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三元结构)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城市(三元结构)
(一)中古西欧的王权
1.封建制初期:王权软弱;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 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仪式性缔结 的契约关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 的附庸” ---中古西欧谚语
“造成分裂割据”
探究: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利与义务 2.目的相同:维护统治 3.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不同点:
1.时间、地点不同: 2.维持形式不同: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促,使因而城国王市成与为城王市权的长结期盟盟友,。国王家权出现强了不化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
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
所垄断,大学的兴起打被破认为教是会欧洲对中文世化纪教教育育“最的美垄好断的花;朵促”。使1大2世学纪,兴西起欧;的教育与学术出 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为教权文主艺义复、普兴世和主义宗与教禁改欲主革义创的束造缚条,件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
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
中”……在西工欧商城业市重经新济兴起发和展工,商业市迅民速发阶展层的形过程成中,,推市民动阶资层形本成主了义,商产人生和银发行展家作为
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