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杠杆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 第一节(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第十二章 第一节(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6.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 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 处于平衡状态,则( D )
A.F1•OC=F2•OA C.F1•OE=F2•OA
B.F1•OD=F2•OB D.F1•OE=F2•OB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二.填空题
7.张开如图所示的塑料夹时,要用力(动力)作 用在塑料夹的两臂上,塑料夹的每一个臂均相当 于一个 杠杆 .在图中标出杠杆的支点O,转动 过程中的阻力是 弹簧的弹力 .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4.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 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 D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以绕O点转动,在A 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 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将动力的 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 平衡,则( B ) A.动力臂增大 B.动力臂减小 C.动力臂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导航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合作探究
课后作业
首页 末页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知道杠杆的特征,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2.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3.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首页
末页
学习目标导航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台秤 D.托盘天平
首页 末页

《杠杆》教案 第一课时

《杠杆》教案   第一课时

《杠杆》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认识杠杆以及其特征。

2.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并能画出力臂。

3.学会用实验探究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五要素
教学难点:力臂的作图
教学过程:
引入: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说出此话他的依据,引入本节。

新课:
问题和多媒体图片引导认识机械,学生实验感受机械并引入杠杆这一种简单的机械。

引导学生分析杠杆的特点,总结杠杆的定义。

从杠杆特点入手分析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让学生从图片上指出该杠杆的支点等物理量。

(适当找几位同学分析,老师并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知识)
认识动力臂和阻力臂,并从定义分析其作图方法,多媒体展示,老师引导作图并归纳作图方法,让学生展示图和作图。

(适当找几位同学展示如何作图,老师并归纳总结作图方法突破本节难点知识)
回归阿基米德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指出杠杆的不同为下一节做铺垫。

课堂小结:1.杠杆的五要素,2.力臂的作图方法
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杠杆
杠杆:画力臂的主要步骤:
定义:先找点,后画线,再作垂线段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
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杠杆(第一课时--说课)PPT课件(初中科学)

杠杆(第一课时--说课)PPT课件(初中科学)

三、教学过程
(四)

纳 小
还有其 他撬法
吗?





分类l

类讨


讨论
论法

作出此杠杆的示意图



四、教学板书
3.3杠杆
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 3、杠杆示意图 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五要素 支点O 动力F1 阻力F2
L2
O
F2
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1
(二)
分 类 讨 论 , 发 现 新 知
L1
L2
F1
F2
三、教学过程
(三)




F1




O

F1 O
F2
三、教学过程
(二)
分 类 讨 论 , 发 现 新 知
杠杆五要素
三、教学过程
(二)
分 类 讨 论 , 发 现 新 知
几种人体 中的杠杆
三、教学过程
(四)
归 谈一谈
纳 小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结 , 反 2、你会做杠杆五要素吗? 思 提 高
(2)视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视察力、抽象
目 概括力 。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 工作的意识。
STS关系目标: 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的杠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 些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

12-1 杠杆(第1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2-1 杠杆(第1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图(a)是一个平衡的杠杆,移动一边钩码的悬挂点, 会产生什么现象?
(2)如图(b)所示,用带杆的滑轮向左或向右推动右边挂钩码的悬线,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这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结论:杠杆平衡不仅与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及方向有关。
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
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
1. 认识杠杆,能分清杠杆的五要素;(重点) 2.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重点)
【课堂导入·观察与思考】
人类很早以前就使用杠杆了。 壮丽辉煌的咸阳宫曾巍然矗立于八百里秦川。 司马迁在《史记 ·荆柯列传》中有关于这座宫殿的描述。 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咸阳宫时
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5)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的值,并加以比较。 实验结论: 分析论证、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
例题
据《杭州日报》报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动物园内, 一位物理老师利用杠杆原理,仅用小小的弹簧测力计就测 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如图甲所示)。 测量时利用了一根长度为12m的槽钢作为杠杆, 如图乙所示,吊钩固定于槽钢的中点O。 当槽钢水平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1为200N。 测得L1为6m,L2为4cm。 若不计铁笼的质量,请估算大象的质量。 g取10N/kg。
【几个问题】
1. 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答:作为杠杆的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即杠杆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
2. 杠杆的支点是否一定在杠杆上?
答:支点 一定 在杠杆上,动力和阻力可以在支点两侧,也可在支点同侧。 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 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4简单机械(第1课时杠杆)58张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4简单机械(第1课时杠杆)58张
支点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3、画杠杆的五要素:
画力臂的方法是:
(1)辨认杠杆;
(2)先找支点O; ③从O向动力作用线做垂线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④标出动力臂(大括号和字母L1)
(3)画出动力和阻力(实线); 8m-L1-----(1)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动力 X 动力臂=阻力 X 阻力臂
600N X L1=200N X (1. 8m-L1-----(1) 1 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8m-L1-----(1) F1L1=F2L2 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F2=200N
它 们 都 是 杠 杆 , 有 什 么 共 同 特 点 ?
上例中的共同点: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 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读图 寻找手臂上的杠杆
放松的 肱三头 肌
收缩的 肱二头 肌
动力 F1
o 支点
阻力 F2
当手拿物体 抬起时找出 相应的杠杆, 以及支点、 动力、阻力。
放松 的肱 二头 肌
收缩 的肱
动力 F1 支点
三头

F2 阻力
当手拿物体 放下时,找出 相应的杠杆, 以及支点、 动力、阻力。
思考与讨论



O

已知:L = 1.8m F1= 600N F2=200N
求 :L1=? 解 :根据L1+L2=1.8m得出
L2=1.8m-L1-----(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将(1)代入得 600N X L1=200N X (1.8m-L1) 解之得:L1=0.45m 答 :人肩应挑在离前端0.45m处才能使扁 担平衡。

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 - 第一课时

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 - 第一课时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1.1杠杆第1课时
问题集锦
1.什么是杠杆?
2.它由哪些因素组成?
3.如何画一个杠杆各力对应的力臂?
知识清单
知识点1:杠杆的定义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知识点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练习1】画出下列图中各杠杆的支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练习2】指出下列图中的动力与阻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知识点3:杠杆力臂的画法
杠杆力臂的画法:一找点( ___ 点)、二画线(力的_________ )、三作垂线段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 O ;
2.画好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练习3】在以下各图中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补画完整。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简单机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简单机械



L3


省 力
F3
F1 F2
杠杆省力不但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而且与阻力 臂的长短有关。
观察下图中所示的杠杆,比较它们的动力臂 l1、阻力臂l2、动力F1、阻力F2 的大小,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L1 O L2
F
F2
1 L1 = L2
L2F1
L1 O
F2 L1 < L2
F
L1 1 L2
O
F2
L1 < L2
假设一: F1 / F2 = L1 / L2 假设二: F1 ·L1 = F2 ·L2 假设三: F1 + L1 = F2 + L2 假设四: F1 – L1 = F2 – L2
3 设计实验: (1)我们取杠杆的哪一种平衡状态? 保持静止
(2)用什么作动力和阻力? 如何测动力臂和阻力臂?
如图所示,用 一根带有刻度 的均质木尺作 为杠杆,用钩 码的拉力来代 替人的作用力, 进行实验研究。
= 500 牛 答:钉子对铁锤的阻力500 牛。 手握处离支点近些
还是远些更省力?
一位质量为50千克的同学在做俯 卧撑时,他所受的重力可视为集 中在A 点,如图所示。请计算地 面对双手的支持力至少多大?
解:F1 = F2l2/l1 = 490牛×1米/1.7米 = 288牛 答:略。
五、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L1
O L2
F1 F2
F1
L2
L1 O
F2
请你找出下列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
F1
L1 F2 L2O
L1 L2 O
四、画杠杆示意图
(1)先画出杠杆,用线条表示,形状跟实物相同。

初中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 12.1 杠杆

初中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  12.1 杠杆

中物理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课时
1 课堂导入
观察下面几幅图,你有什 么发现?
02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重点) 2.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堂活动
活动:请每个小组4名同学每人画一个图,标出图中杠 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C.动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和阻力的关系
D.动力臂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和阻力的关系
迁移训练 2
5.(2020•长沙模拟)如图,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
减少一个,杠杆将( )
A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6.(2020•武汉模拟)如图所示,将一把米尺从中点O处支起,并在其 两边分别挂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此时米尺恰好平衡。下列增减或移动
D.先减小,后增大
5.(2019•抚顺)如图甲所示是一个钥匙形“瓶起子”,图乙为其简化的 示意图,图中O为支点,F2是A点受到的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1)阻 力臂l2。 (2)作用在B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6.(2019•葫芦岛)图甲是汽车上的手动刹车装置,为防止车移动需要把刹 车杆拉起。刹车杆相当于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其简化示意图如图乙所 示,F2是杠杆受到的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杠杆平衡时的阻力臂l2、作用在 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动力臂l1
F2 O
F1
费力杠杆
由 F1l1=F2l2 ∵l1 〈 l2 ∴F1 〉 F2
这是费力杠杆
2.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工具是费力杠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 )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3)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绘制杠杆的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 )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杠杆的认识、力臂的画法
•难点:力臂的画法
•教具:剪刀、钳子、木棍等
•教学方法: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
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
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并讨论其共同点:
1.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下面这些工具,
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把你的看
法写下来。

核桃史
小组讨论共同点:
二、自主学习: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更
好的理解的对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对力臂的认识,教师要以实验为载体进行进一步介绍。

三、合作探究(学法指导)
1 .杠杆含义:
多媒体播放撬棒、压水机的柄和翘翘板动画。

教师:它们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都能转动。

学生:有一个点固定不动。

教师:这类简单机械叫杠杆,你能给杠杆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教师:为了方便描述杠杆,我们来看几个名词。

播放压水机压水过程动画,让学生观察。

教师:请同学们用草稿纸画出这个压水机的线条图。

在图中标出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学生:作图。

教师:杠杆绕着转动的点0,叫支点。

哪个力使杠杆转动起来。

学生:手对压柄的压力。

教师:这个压力的作用点在哪里?请画出这个力。

学生:作图。

教师:使杠杆转动的力F!,叫动力。

哪个力阻碍杠杆转动。

学生:压柄末端的铁棒对压柄向下的拉力。

教师:这个拉力的作用点在哪里?请画出这个力。

学生:作图。

教师: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阻力。

注意,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
都在杠杆上。

教师:下面再看两个名词,动力臂:从支点0到动力F l作用线的距离11;阻力臂:从
支点0到阻力F 2作用线的距离12。

教师: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两边延长的直线。

请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学生:作图。

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3•总结归纳杠杆的五要素:
力臂是本节的难点。

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 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 的距离。

(2) 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 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 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5 )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 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教学反思:
能节约时间,突破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突出了重点。

本节课使用大量杠杆实物和杠杆图片,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杠杆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
2、画出图中所示的扳鱼网的
杠杆示意图,并画出杠杆所受的动力和阻力 及动力臂和阻力臂。

投影作图分析杠杆的五要素, 四、典型例题:
1、画出图中所示杠杆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