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研究论文
论墨子的“节用”思想

( 关键 词] 墨 子 “ 节用 ”思 想
节约型社 会
[ 中图分类号]B 2 ( 2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3 4 20 )0 一o 2 —0 08 62(0 6 6 06 4 墨子 ( 约前 4 8 6——前 38 , 7 年) 名翟, 鲁国人 。 他是 我 国古代 一位 杰 出的思想家 ,他的经济 伦理 思
与奢侈 品 两种基础 上 ,认 为只有 用于满足 生活 所必需 的 消 费才是 正 当的消 费, 才是 合乎 “ 法” 或 “ ”的 义
消费 ,否 l ,便 是 不合 “ i , J 法”或 “ 义” 的 消费 ,是 有害 的消 费。 第三 ,墨 子认 为物 质生活 方 式的正确 与否 对于人 的精神 方 面有 十分 重要 的 影响 。墨子 节用论 思想对 我 国建设 节约型社会具 有 重要 的借鉴意 义 。建设 节约型社会 ,必 须 “ 去其无 用之 费” ,在全 社会 倡 导健康文 明的消 费方 式 ,各 级政 府 官 员要 率 先垂 范,以 身
经济 问题都纳 入节 用 的范畴下 ,把 节用看 作是 解决
一
生 活必需 品与奢侈 品两种 基础上 ,认 为 只有 用于满 足 生活 所 必需 的消 费才 是 正 当 的 消 费 ,才 是 合乎 “ 法” 或 “ ”的 消 费 ,否 则 ,便 是 不 合 “ ”或 义 法
国经济 问题 的不法 -1 7。墨子 的节 用论 思想 主要
把 消 费品定 在 “ 民利 ”上 。“ 费”后 ,利 于民的 , 加
、
墨子 的节 用论 思想
墨子作 为功 利主 义的代表 ,虽一直 主张 “ 强从 事” 以发展 经济 ,但 墨子对 利的 肯定与追 求并 没有 使他 陷入一 种享 乐 主义的 泥坑 ,而是与 之相反 ,在
关于墨子经济思想的哲学思考

级的理性生物,舆勤物不同,人颊必须依靠 自己的力量即生摩力才能生存 。墨子洞悉到了人舆其它勤物的 本耍匾别 ,即:人必须勤奋务勤/能生麈所需要的物品。势勤是 人额生存最基本 的前提保件。因此墨子 4
网于墨子缝清思想 的哲挈思考
曹
( 沈 邸筢 大学,逢 宰沈唠 10 3 ) 10 4
摘
要 :墨 子是公 元前 五世 纪末 中圆最具揭 剧精 神 的思 想 家 他 出于封 贫苦 大聚 的深切 阔悚 ,一 生都
在属改善 小生座者和劳勤者的物赏生活、属提 高他们的社畲政治地位 而闩争。而他的思想就是在造些社畲 贵践中形成的。在社合 生座寅践中他提 出了阔于生座 、消费、财富、管理等方面的经济理裔 ,而在逼些短
济思想中又渗透着鲎富的哲擎内涵 本文绽其生座靓 中连用的生座力舆生座明系的矛盾谕、消 费觏 中 连用
的 资源合理 配置 谕 ,财 富揄 中连 用的 生座 需求 舆供 给之 同平衡 性舆 不平衡 性 矛盾谕 、以及 管理谕 中连 用的 改革 舆科 学管理 作 用揄等 理输 入手 ,分析 墨子缝 济 思想 中的哲 学元 素 挖 掘墨 子耋 济哲 学思想 封 肯今社 畲 , 垦 政 治短 济餮展 ,有 着重要 的咨 示意 羲 。 网键 匍 :墨 子 ; 生座 力 舆生座 明系 ;需 求舆供 给 ; 资源配置 ;可持 绩 脊展 ;以人属 本 ;和谐社 合 墨子 名 禺墨 翟 ,後 世尊 稻他 局墨 子 。墨 子是 春秋 戟网 睛期 百家 争鸣 中 的诸子 .他 创立 了墨家孥 派 。墨
属 民聚必 须要 往事 生 势 勤 。生 摩势勤 嗣 系到 网家政治 经漕社 含稳 定 以及侗 人的 骚展 。墨子 敏锐 地看 到 了
墨家学派振兴经济的方法

墨家学派振兴经济的方法墨家学派振兴经济的方法墨子的经济思想不仅重视节约,也很注重消费。
从平民阶层的立场来看,墨子崇尚劳动,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异就在于人能劳动,而且人必须劳动。
动物有皮毛作衣服,以草木为食物,故此,雄性不用耕作,雌性不用纺织,也能衣食充足。
但人却不同,假如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自食其力,这便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意思。
勤劳致富墨子进而提出了“强力论”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农夫早出晚归,辛勤耕耘;妇女早起晚睡,纺纱织布,一个家庭才能富裕。
同样,国君治国,大夫从政,也需要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
因为“强必富,不强必贫”。
至于治国生财的方法,墨子提出了增加人口、“以时生财”(把握时间进展消费)、“各尽分事”等主张。
富国之路墨子认为,使一个国家走向富裕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消费,二是节约费用。
在这两者中间,墨子更加重视后者。
他说:“圣人治理一个国家,可以使这个国家财富成倍增长;圣人治理天下,可以使天下的财富也成倍增长。
”财富增长的方法不是通过侵略战争掠夺别国,而是去掉不必要的消耗。
所以,他把“节用”看成治国的根本方针。
反对奢侈墨子的“节用”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王公贵族。
他们剥削百姓,搜刮民众的`财产,建筑豪华的宫殿和亭台楼阁。
君主们吃饭时的食物,多得遍布桌前而不能尽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可是广阔民众那么终日要为衣食担忧,不得温饱。
这样的国家,要想不乱是不可能的。
因此墨子呼吁各国的统治者,放弃奢侈浪费的生活,将钱财用于国家开支。
君主的节用之法墨子为各国的君主们制定了“节用”的方法,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
他说:“古代的圣王穿衣服,只要冬天轻而暖,夏天轻而凉就够了,绝不会因衣服而加重人民的负担。
圣王饮食只要可以补充体力,强壮身体即可,绝不追求极端的口味,更不会派人去找寻山珍海味。
圣王住的房子绝不用建筑豪华的宫廷,只要四周有围墙可以抵御风雨,屋顶可以挡雨露,房内干净可以祭祀鬼神,墙的高度可以使男女有别就可以了。
墨子消费伦理思想述论

V o.9 N O. 1 4
De c.2 OO 9
墨子 消费伦理 思想述论
郭智 勇
( 东南 大学 人 文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 9 ) 江 1 0 7 摘 要 : 子 消 费 伦 理 思 想 以“ 爱” 墨 兼 为核 心 , 消 费合 宜性 的社 会 向 度 与 民 生 向 度 表 达 了其 “ 利 天 下 ” 消 费 以 兴 的
注 民生 的道 德 实践 的理 性 精 神 。
关 键 词 : 子 ; 费伦 理 ; 爱 ; 墨 消 兼 民生 中 图分 类 号 : 2 4 B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1 5 2 0 ) 4— 0 3 0 1 7 一l 6 ( 0 9 0 0 6 — 6
第 9卷第 4 期 2 9年 1 0 0 2月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人 J u n l f a j g F rsr i ri Hu n i n o i c n e dt n o r a o n i o e tyUnv s y( ma i e a d S c l i c sE i o ) N n e t ts aS e i
生计 尚且 没有 “ ” 生 的基 本保 障 , 而 还有“ 者不 甚 饥
得食 , 者 不 得 衣 , 着 不 得 息 ” 《 子 ・非 乐 寒 劳 (墨 上 》 等类 似 民之 巨患 的普遍 存在 。这 一 消费 的不 ) 平衡 的现状 , 世 人 为 生甚 为 艰 苦 , 为 不 仁 ; 使 是 夺 民之衣 食 以为 极奢 是 为不 义 , 者 皆不 符合 人 之 二 为生 的普遍 的社 会正 义 , 因而是 不道 德 的 。
a 义 。墨 子 认 为 , 费 应 当“ ” 天 下 众 生 , 富有 爱 人 、 生 的 道 德 内涵 , 从 人 性 欲 生 的 视 角 , T a 消 兼 及 并 利 他 阐述 了消 费 不仅 担 负 着 养育 万 民之 “ ” “ 生之 道 ”也 承 载 着 义 利 天 下 的 社 会 责 任 。墨 子 以 消 费 并 “ ’ 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宜性 为 度 , 生 的 生 , l生 ’ 】 的 剖 析 了消 费 的 民 生 主 义特 色 , 孔 子 以“ 法 ” 核 心 的 消 费观 念 不 同 的是 : 子 消 费伦 理 思 想 表 现 出 强 烈 的 关 与 礼 为 墨
论墨子的经济思想对构建现代消费观念的启示

关 键 词 : 子 ; 用 ; 葬 ; 费观 墨 节 节 消
面提 出 了 具 体 要 求 。 关 于 “ ” “ 圣 人 之 为 衣 服 , 身 体 , 肌 衣 :故 适 和 肤 , 足 矣 。 ” 《 子 ・ 过 》 ; 于 “ ” “ 以增 气 充 虚 , 身 养 而 (墨 辞 )关 食 :足 强
统 消 费 观 的主 流 . 中有 许 多 内容 对 我 们 构 建 现 代 价 值 观 有着 有 其 益 的 启示 及 重 要 的借 鉴 意义 。 们 主要 从 以 下 四 个 方 面来 谈 一 谈 我 墨 子 经济 思想 所 带 来 的启 示 和 借 鉴 意 义 。
这 样 。 墨 子并 非 不 能 欣 赏 音 乐 的 美 , 的 这 一 主 张 其 实 有 其 深 远 他 的考 虑 。那 就 是在 当 时 的 社 会 生 产 力 条 件 下 , 王公 大 人 对 于 声 乐 之 美 的追 求 , 会 造 成 “ 夺 民 衣 食 之 财 ” 只 亏 的后 果 。 所 以 墨 子 “ 非 乐 ”理 念 反 对 的是 贵族 音 乐 活 动 中 的 铺 张 浪 费 而 不 是 音 乐 本 身 . 墨子 反 对 的是 在人 民 生 活 贫 苦 的 同 时 上 层 的 奢 侈 音 乐 消 费 。 “ 是
中 图分 类 号 : 9 33 文 献 标 识 码 : C 1. A 文 章 编 号 :17 — 1 12 1 )2 0 2 — 2 6 3 2 (0 0 — 19 0 1 1
改革开放 三十年来 , 随着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 国 传 统 的勤 俭 中 节 约 的 消 费 理 念受 到 了较 大 的 冲击 。中 国人 的节 约 传 统 成 为 了 人 们 口中 阻 碍 经 济发 展 的落 后 思 想 。 费 主 义 一 度 成 为 年轻 人 的 主 消 流 消 费观 。但是 人 们 渐 渐 认 识 到 , 人类 社 会 的不 断 发 展 , 成 了地 造 球 资 源 的 不 断 减 少 。特 别 是 一 些 不 可再 生 资 源 的 过 度 开 发 , 是 更 给 我 们 的 地球 家 园带 来 了极 大 的 伤 害 。地 球 自然 资 源 的有 限性 和 人 类 需 求 的 无 限 性 是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中一 对 永 恒 的 矛 盾 , 一 矛 盾 这 决 定 了 我 国 在 利 用 资 源 时 一 定 要 提 倡 节 约 . 对 浪 费 。墨 子 的经 反 济 思 想 即 节 用 、 葬 、 乐 , 中 以 节 用 贯 穿 始 终 。 葬 是 节 用 的 节 非 其 节
浅议墨子的经济思想及现代意义

浅议墨子的经济思想及现代意义摘要:在墨子的经济思想中,十分重视开源节用,关心平民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兴衰。
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今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经济思想;现代意义一、墨子的经济思想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涉及到了政治、经济、伦理、军事等各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墨子的主要观点就是要求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开源节流,发展经济,因为经济的发达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百姓的贫富。
墨子提出,在工农业生产上要提高重视,不要荒废。
尤其是粮食生产最重要。
墨子说:“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
”粮食既是百姓生存所必须依赖的,也是国君生存所必须依赖的,百姓没有食物,就不能从事任何生产,国君没有食物就无法进行管理和统治,这样会影响到国家的治理,也容易遭受他国的进攻和侵略,所以,百姓的最大忧患就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这也是国君的忧患,如果不能生产出足够的衣食来满足百姓的衣食,那么国家的就不能稳定,国家的政治不稳定又会影响到经济的向前发展。
可见,从事生产劳动既利国又利民,是完全符合“义”的标准的。
但是,在当时的物质生产当中却不能生产出足够的衣食,墨子认为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口太少了,因此,墨子特别注意人口的增加,总结了一些影响人口减少的原因告诫当时统治者:第一,“厚葬久丧”使男女很长时间不能相见,造成“败男女之交”而影响人口的增加。
第二,国君蓄养宫女,“大国数千,小国累百”,使“男女失对”,影响人口生产。
第三,诸侯国发动频繁的兼并战争,“久者终年,速者数月”,也使男女不能相见,影响人口增殖。
第四,统治者对百姓征收许多苛捐杂税,并要求他们服沉重的劳役,这使许多人冻饿而死,人口减少。
墨子当时就能把人口的生产和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实属难能可贵。
墨子还要求人们不要侵犯别人的私有财产和物质利益,指责小至窃桃李大至发动掠夺兼并战争,都是亏人自利的不“义”行为。
论墨子思想中的经济学体现

二、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墨子的经济思想
社会经济活动经过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这四个领域分别对应着墨子的勤劳致富、按劳分配、平等互利和勤俭节约的经济伦理思想。
1、生产--勤劳致富的思想
首先,我们要就墨子在生产过程中主张勤劳致富思想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出身来看墨子出生于社会底层 ,是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代表 ,他的亲身经历使他更能体会到用体力求生存的艰辛,更能理解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墨子认为生产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本手段 ,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 ,也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动物是被动地适应自然 ,而人类是通过生产劳动主动从自然界获得生活所需资料。在墨子看来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生活。由此 ,墨子认为 ,人人都必须努力劳动 ,人才能生存,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墨子提倡勤劳致富 ,“国家富 ,财用足 ,百姓皆得暧衣饱食 ,便无宁忧 ”《墨子 ·七患 》。在如何发展物质生产方面,墨子提出了三个重要措施:第一,进行合理的社会劳动分工。墨子认为,合理的劳动分工使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进行得更为有效。。第二,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物质生产中的作用。墨子指出,生产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匠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担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第三,重视人才。在墨子看来,物质财富生产是一种社会化行为,不仅需要体力劳动者,而且需要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主要从事国家管理活动和“教人耕者”以及“教天下以义”等活动,他们的活动对于促进物质生产劳动有着重要作用。劳心者同劳力者一样,都是用“力”和“事其劳”,都应该享有社会财富分配权,即“获其食”。在墨子看来,成功的物质生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应同等对待。
4、消费--勤俭节约的思想
在经济活动中的消费环节墨子主张的是“节用论”,即主张节约开支,反对浪费。墨子之所以要提倡“节用”,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向人民征收繁重的赋税,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针对过度耗费社会物质财富的贵族生活方式,墨子提出节用理论,把节用作为消费的基本原则。所以墨子“节用论”的锋芒主要是向上而不是向下的。墨子认为,如果把所有浪费现象都消灭,则国家的财富“足以倍之”10。墨子的节葬、非乐思想是节用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其目的也是为了节用。墨子非乐就是因为乐只能娱人身口耳目,却要耽误农夫耕田、农妇织布、官吏办事。儒者执有命、服久丧、行厚葬、享音乐,墨子认为这些既荒废了社会的物质生产,又浪费了已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墨子认为,这样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墨子认为节约同生产一样,实质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节俭是一种美德,它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兴亡。为了防备不测之天灾,墨子主张,社会物质财富除用于必要的消费之外,还应该有必要的储备,使广大人民在歉收之年不致冻饿而死。墨子为了在当政中推行其节用学说,率先从自我做起,布衣草鞋,过着“自苦为极”的简朴生活。应该指出,墨子提倡节俭,反对淫佚,并不意味着不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饮食衣服居住的一般条件能得到充分满足以后,还是可以提高到美、丽和乐的富裕水平。换句话说,墨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求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而是主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这并不违反节用的原则。笔者认为,墨子在节用中能够从自身做起,对上能够遏止,对下能够引领。这样可以为社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生产资料作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更大程度上的加快经济的发展。
论墨子“非乐节用”观与现代女性消费

纯粹 是一 种虚 荣 的 、 态 的购物 狂行 为 。 病 这种 行 为与
了不 劳而 获 , 伦理道 德 完全抛 弃 。 女性 无节 制 购物 只
是社 会 贪 欲 的一 个 缩影 。 多更 大 的贪 欲 如政 治 中 更
的 阴谋 、 商业 上 的经济 犯罪 、小 三 ” “ 的普遍 性 等这 些 现 象 都 会 腐 蚀 我 们 的 社 会 。 子看 到 “ 饿 者 不 得 墨 饥
物 观等 都 给 后世 造 物设 计带 来 了很 大 影 响 。 众 多 在
见 解 相 比较 之 下 , 我更 欣 赏 墨 予 “ 乐 节 用 ” 非 的实 用
不 节 ; 服 不 可 不 节 ; 饮 不 可 不 节 ; 车 不 可 不 衣 食 舟
节”『 须“ ,] 4 必 兼相 爱 , 相 利 ” — 爱所 有 的人 , 过 交 — 通 爱 使 所有 的人 获得 好 处 。 墨子 强 烈谴 责 官 员 建 豪华
第 1卷 第 8 0 期 2 1年 8 01 月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u a o a y n o l nv ri ( o il c n e ) o r l f n a gN r i s y S ca S i c s n N ma U e t e
V0 .0 No 8 1 . 1 Au . 01 g2 1
年 轻 女性 带 来 了不 良影 响 。 特别 是 纯 洁 的 大学 校 园 里 也 刮起 了不 正 之 风 . 洁 的女 大 学 生 只是 羡 慕 蜗 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研究论文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在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上独具一格。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以节用论为核心。
他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普遍的消费标准;主张以发展生产保证消费;警告统治者要全面实行节用以保证多数人的长远消费;阐明应加强消费品的积累而应时之急。
因此,墨子提出“三患论”,揭露战争频仍的战国年间,人民没有起码消费保证。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反映了战乱时代广大人民企盼衣食无亏、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带有小生产者的理想色彩。
墨子提出的节用论,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自上而下地实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一、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消费标准在消费问题上,墨子主张打破等级界限,以满足社会多数人的消费需求。
为此,他提出一个普遍的消费标准:1.饮食。
“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
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1)。
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行了,不讲究五味调和、气味芳香,不招致远国珍贵奇怪的食物。
2.衣服。
“冬以圉寒,夏以圉暑。
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清”(2)“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3)。
衣服,冬天用来御寒,夏天用来御暑。
凡是缝制衣服的原则,冬天增加温暖,夏天增加凉爽;身体合适,肌肤舒服就够了,并不是夸耀耳目,炫动愚民。
3.房屋。
“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4),“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5)。
房屋,冬天用来抵御风寒,夏天用来防暑热和风雨,有盗贼侵略能够增加防守的坚固,室内清洁卫生,可以进持祭祀,壁墙足以使男女分别生活,就可以了。
4.交通。
“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
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6),可以“任重致远”(7)。
车用来走陆地,船用来行水路,使各地沟通交流。
制造车船的原则,就是坚固轻快,可以运重物,行远路。
5.用品。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革贵]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8)。
即一切器物用品应由该业工匠尽其能予以制造,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即可。
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9)。
在衣、食、住、行、用诸方面的消费,总的原则是有益于实用。
墨子还把这些衣、食、住、行、用方面的消费标准说成“圣王之法”,并把它同当今之主的穷奢极侈的生活相对比,说明这一标准是对所有人的适度消费标准。
墨子提出的消费标准,同儒家“用之以礼”严格等级消费标准,是大相径庭的。
从当时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看,对统治阶级,这一消费标准是低水平,他们是不愿、也从未遵循的;对广大民众,在生产力发展有限、社会分裂动乱的形势下,又是高水平,是难以企及的。
二、主张以发展生产保证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墨了强调社会消费必须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消费水平必须以生产发展状况相适应。
“为”和”食”即生产和消费二者的关系,如果“为者疾,食者众,则岁无丰”(10)。
生产的人少,吃饭的人多,就不可能有丰裕年景。
因此,要保证和提高消费,必须努力发展生产。
墨子常常“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11),怕生产满足不了消费而忧心忡忡。
他强调应积极加强社会主要消费品的生产,指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
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12)。
五谷是人民所赖以生存的,也是国君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物质基础。
人民一旦没有吃的,就不可役使。
所以,田地不能不尽力耕作,粮食不能不加紧生产。
为了实现理想的社会经济状况,保证民众的消费,墨子抬出古代圣王贤君的治绩加以称颂,以为榜样:(尧)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
三后成功,维假于民(13)。
尧命伯夷、禹、稷三君,忧虑勤劳百姓之事:伯夷制定法典,用刑律约束百姓;大禹治平水土,确定山川的名称;稷教导百姓播种,努力生产粮食。
他们的成功,大大造福人民。
使“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14)。
这是说给统治者:必以此为务!墨子同时主张,消费水平应随着生产发展而不断提高:“饮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15)。
生活诸方面应力求从俭,待生产发展,富裕之后,是可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的。
只是因为统治者的奢侈淫靡,将社会财富消耗殆尽,百姓欲求维持仅能生存的消费标准而不能,所以这一提高消费标准的主张就难以上谈。
三、提出节用以保证多数人的长远消费节用论在墨子经济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16)。
墨子认为,圣人治国、理天下,财利可以加倍增长。
加倍增长的办法不是对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社会经济情况,节约不必要的费用。
节用即可使财富“一国倍之”、“天下倍之”,从而保证社会多数人的长远消费。
崇俭或节用是先秦各学派较普遍的主张,但各派此主张在性质和特点方面互不相同。
儒家的崇俭或节用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等级性,而且侧重点在反对较低等级的人于消费方面的僭越即超过等级消费标准的行为。
与之相反,墨子把节用作为对一切等级人的共同要求,既反对“奢侈之君”,也谴责“淫僻之民”(17);既劝告圣王人君应当“用财节,自养俭”(18),也要求一般民众不可“恶恭俭”、“贪饮食”(19)。
但主要锋芒,还是指向统治阶级上层,指向他们挥霍无度的寄生消费。
墨子认为,统治阶级上层的奢侈消费,会使“左右象之”(20),上行下效,造成淫侈的社会风气,其后果就是“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21),使广大人民更加贫困。
“饥寒并至”(22),何谈维持适度的消费标准!因此,他要求统治阶级上层天子、诸侯、王公大人,在消费方面实行全面的节俭:“为宫室不可不节”,“为衣服不可不节”,“为食饮不可不节”,“为舟车不可不节”(23)。
平时注意消费方面的节用,发生灾荒时,统治阶级上层应首先降低消费标准: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匮),五谷不收谓之饥。
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廪食而已。
故凶饥存乎国人,则君彻鼎食五分之五(三)(24)。
灾情各异,轻重不一,统治者应视灾情降低消费标准:遇上馑年,做官的自大夫以下减去俸禄的1/5;旱年,减去2/5;凶年,减去3/5;馈(匮)年,减去4/5;饥年,免去全部俸禄,只供给饭吃。
所以,国家遇上凶饥年岁,大家面临饥饿的威胁,国君也要撤掉鼎食的3/5。
墨子更明确提出: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25)。
如果把生产上层人物的奢侈品所用的人力、物力转用于生产民生必需品,就不难使一国财富加倍,就不难满足普通百姓的消费需求。
显然,墨子不是让普通百姓省去“口中食”,而是要国君、大夫等整个统治集团减少鼎中甘肥、盘中珍馐,是要限制、减损统治阶级的奢侈靡费以增加人民所消费的生产必需品,维护下层人民的长远消费,改善普遍百姓尤其是小生产者的生活状况,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节俭则倡,淫佚则亡”(26),墨子把节用看作是有关国家存亡的大事,反复警告统治者,如果在宫室、衣服、饮食、舟车、蓄私诸方面“不节”,让“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27)的消费状况继续向两极分化,那么,他们将如杰、纣国破身亡,自食恶果。
四、揭露“三患”使百姓没有起码的消费保证墨子的理论不会为统治者所接受,不会改变统治者的治政、行事、生活:以其极赏,以赐无功;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苦其徒役,以治宫室观乐;死又厚为棺椁,多为衣裘。
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
故民苦于外,府库单(殚)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28)。
用最高的奖赏赐给无功之人;耗尽国库的储备置办车马、衣裘和稀奇之物;拿役卒和奴隶的血汗、生命去建造宫室和游观之所。
活着时修造台榭,死后又做厚重的棺椁,制很多衣服,修造坟墓。
民力用尽,民财耗竭,使得百姓没有起码的消费保证:“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真“民之巨患也”(29)。
为此,墨子大声疾呼,“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30)。
为了解决“三患”,墨子主张:其一,“以尚贤使能为政”,实行贤人政治,使贤者治国为官,则“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财不散”(31),“民无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者”(32)。
其二,统治者应节约费用,减少浪费;短丧薄葬,停止乐舞;遇有灾荒,当削减官俸,精简国家机构,加强社会救济。
这样,则可“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33),保证社会多数人的起码消费,保证普通百姓的生存。
其三,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按照尽其能、平均互补的模式进行消费:“有利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墨子认为,此说得行,“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社会安定,百姓乐业(34)。
墨子的“三患论”,反映了战国时期广大人民在战乱中遭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墨子深味时艰、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以及关心人民疾苦、以拯救百姓、兼利众生为己任的人道主义精神。
五、加强消费品的积累而应时之急墨子主张,一个国家应加强消费品的积累,即有“国备”,作到有备无患。
这是因为: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水旱不至哉?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
故《夏书》曰:“禹七年水。
”《殷书》曰:“汤五年旱。
”此其离凶饿甚矣。
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只有义不能征无义……(35)自然灾害、战争动乱,“此无世而不常有之”(36),因此,要“备粟”、“备兵”。
上世圣王也并非无水旱之灾,永是丰年,却“无冻饿之民”,是因为他们务耕种,而自奉俭朴,有剩余积累;禹、汤遭受特大水旱灾害,却“民不冻饿”,是因为他们生产的财用多,而使用很节俭,有充足的储备。
有备无患,无备则亡。
墨子以历史事实印证也这个论点:杰、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却“灭亡于百里之君”,只是因为他们“有富贵而不为备”。
结论是:“备者,国之重也”,“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37)。
消费品的积累,各项物资的储备,是治国要务。
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储备,一旦有战乱或灾荒,国将不国,家将不堪。
六、带有小生产者的理想色彩在先秦诸子中,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是较为进步的,然而统治阶段并不欣赏。
《墨子•贵义》篇载: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
献书,惠王受而读之,曰:“良书!”不用,使穆贺以老辞。
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诚善矣,而君,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贼人’之所为而不用乎?”楚惠王只称赞墨子书为“良书”,却不采用,只是出于礼貌,派穆贺婉言辞谢,这说明墨子的主张不合于统治者的需要,不大受统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