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学物理 上册 第2版 教学课件 王莉 徐行可 主编 B_hole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1.作业题目:
(1)直线运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2)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曲线运动:描述抛体运动的轨迹,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热力学现象。
2.答案:
(1)路程:S = vt + 1/2 at^2;时间:t = (v - u) / a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肯定正确答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答案。
四、情景导入
1.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3)热力学定律:
-关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研究热力学定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企业等,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清晰、准确的词汇解释物理概念和原理,避免使用模糊或易混淆的表述。
1.教具:
-电子白板、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演示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斜面、天平等
2.学具:
-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等
-实验器材:小车、滑轮、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概念。
2.理论讲解:
(1)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大二物理上-课件-第12章-波动

x 2π x
u
λ
y(x,t) y(x,t T ) (波具有时间的周期性)
12– 1
第十二章 平面简谐波
波线上各点的简谐运动图
12– 1
第十二章 平面简谐波
y
A c os [ (t
x) u
0]
A c os [2 π
(t T
x
)
0
]
2) 当 t 一定时,波函数表示该时刻波线上各
u
x
点 O 振动方程 yO Acos(t 0 )
波 函 数
y
A c os [ (t
-
x) u
0]
u 沿x 轴正向
y
A c os [ (t
x) u
0]
u 沿x 轴负向
12– 1
第十二章 平面简谐波
二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y
A c os [ (t
x) u
0]
A c os [2 π
(t T
x
)
0
]
1) 当 x 固定时, 波函数表示该点的简谐运
一 机械波的形成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产生条件:1)波源;2)弹性介质.
注意
媒质中任一质元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 波
逐流”(如河中足球) 即:波传播的是振动,位相,能量,而非质元
波是运动状态的传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传播.
12– 1
第十二章 平面简谐波
二 横波与纵波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 (仅在固体中传播 )
(t
-
6) 20
- π ]cm 3
0.10cos[4π t - 23π ]cm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曲线运动》,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章《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概念及公式。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等。
第三章《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3.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以例题形式,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主要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 关键公式: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万有引力定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求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应用题:分析生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实例。
讨论题: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大学物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守恒,部分机械 能转化为内能,损失了机械能。如 湿纸或橡皮泥的碰撞等。
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两物体粘在一起运动,动能 损失最大,机械能损失也最大。
能量守恒定律
定律表述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 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 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 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大学物理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注重实验和实践
学习大学物理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 规律,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 解,培养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培养物理思维
拓宽知识面
学习大学物理要注重培养物理思维,即运 用物理学的方法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实质
表述
实质
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 中最著名的是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 表述。开尔文表述指出,不可能从单 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 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克劳修斯表述 指出,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 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揭示了自然 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 具有方向性,即不可逆性。这种方向 性是由系统内部的微观状态数目的变 化所决定的,也就是由系统的熵增原 理所决定的。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01
02
定义
工作原理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循环,由 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出发点,也是 热机效率的理论极限。
卡诺循环通过高温热源吸收热量,在 低温热源放出热量,并对外作功。其 效率只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 有关,而与工作物质无关。
大学物理第二章讲稿PPT课件

(D) 2 s g
R
R A Rm 2mgs
(本题3分)0054
已知水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0.4倍,质量是地球的 0.04倍,设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水星表面上 的重力加速度为:
(A)0.1g
对质量为m物体的万有引力
(B)0.25g (C)4g (D)2.5g
地球 kRM2 m mg地
1. 力的迭加原理: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
的效果等于它们的矢量和的那一个力的作用效
果.
F F 1F 2..F .n ...
2.矢量性(分量式):
直角坐标系:
Fx max Fy may3. Fm Nhomakorabea具有瞬时性
自然坐标系:
Ft mat mddvt
v2 Fn man m r
三、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 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对各自对方的相 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
v0
vd v g0 lsid n
1 2(v2v0 2)g(lco1 s)
on T
v
vv0 22g(lco 1)s
将上式代入(2)式:
l P
mg
Tmcgos m v 2
r
得 Tm(v0 22g3gco)s
l
(本题3分)0030 P10-1
在升降机天花板上栓有轻绳,其下系一重物,当升降
机以加速度 a1 上升时,绳中的张力正好等于绳子所
g
(A)
R
(B) g
(C) g
R
(D) g
R
Rm2mg
A
g
R
(本题3分)5010
在作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与转轴相距R处有一体积
《大学物理》教学全套课件

物质的电磁性质
物质的导电性
阐述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机制及特点。
物质的介电性
介绍电介质的极化现象,以及介电常数和介电 损耗的概念。
物质的磁性
分析物质的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的产生机理及特点,并讨论磁性材料的应 用。
05
光学基础
几何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 成影和像。
02
力学基础
质点运动学
质点的基本概念
定义、特点、适用条件
速度与加速度
定义、物理意义、计算方法及关系
位置矢量与位移
定义、物理意义、计算方法
运动学方程
建立方法、求解及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意义及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表达式、意义及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表达式、意义及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的计算方法
03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
1 2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 温度是物体热度的量度,通常使用温度计进行测 量。温度的SI单位是开尔文(K)。
热量的定义和性质 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进行的能量转移。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3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 么这两个系统之间也将达到热平衡。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 光学和近代物理等多个领域,通 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 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 实验技能。
课程地位
《大学物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 学习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对于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大学物理第二章-》PPT课件

F
△r
注意:
0 , dA 0
①、功是标量,
2
有正、负。
, dA 0
②、功是过程量,只有物2 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才
存在功。
③、功的计算与参考系选择有关:同一个力对同一质点
在同一过程中作的功因参考系的不同而异。
f静
合力的功
br r b r r
rr
Aab
F dr
a
d
r2
结论:
x
成对力的总功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其大小只取决于力和相对位移的乘积.
f AB B
v0
A
f BA
L v
S
计算摩擦力对A、B系统所作的功
f (L S) f S f L 或 f AB RBA fL
三、势 能
以上讨论了重力、弹力、引力的功
A重 mgh1 mgh2
A弹
1 2
h2 mg(dh) h1
dr
h1
mg
cos dr=-dh
h2
mgh1 mgh2 o
重力作功只跟始末位置有关,跟路径无关, 这种力称保守力。重力是保守力。
2. 弹力的功
在弹性力
F
kx
的作用下,从
x1x2 弹
力所作的功
F
o
x1
x
x2 dx
x
图3-9
dA=Fcos dx = kx (–1) dx
(dx >0)
A12
x2 x1
kxdx
1 2
k x12
1 2
k x22
弹力也是保守力
3. 引力的功
m2在m1 m2引力作用下,从12引力所作的功
大学物理2知识点总结 ppt课件

ε的方向为结果取正值的回路绕向。
2、动生电动势:
(1)一段导体平动:
( v B ) dl
L
右手定则判断方向:
ε的方向为结果取正值的积分方向。
均匀 B 中,起、止点一样p的pt课任件 意导线平动,ε一样。19
(2)一段导体转动(转轴∥
均匀
B
)
1 2
BL2(轴位于端点且⊥导体)
dU dt
0 S板
dE dt
4、全电流定律:
Bd l 0 ( Ic Id )
L
全电流总连续。
Id
d D
dt
D
t
B( 2 )
Id 与Ic的区别:
5、 长直平行电流间单位长度上的相互作用力:
dF 0 I1I2 dl 2d
同向相吸反向相斥 ppt课件
15
电流分布
无限大均匀带等量 异号电荷平行板
E内 0
均匀带电球面 均匀带电球体
E外
q
40r 2
rˆ
,
E外
q
40r 2
rˆ
,
E内 0
r
E内 3 0
无限长均匀 带电圆柱面
E外ppt课2件0r
rˆ
,
E内 0
4
电势概要
1、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E dl 0
若导体与轴不⊥,可将其等效为在⊥轴方向
的投影的转动。
(3)线圈转动 (转轴⊥均匀 B, 位置随意) NBS sin( t ) (φ—— t=0时 nˆ、B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