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
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分析

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分析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指众多投资基金相互模仿,对同种或同类证券采取相同的投资交易策略,即许多不同的投资基金在同时买人或卖出同种证券。
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投资基金管理层对于自身利益和职业生涯的关注,基金经理具有相同的外部信息来源,以及投资基金自身的发展等。
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与投资者的利益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捐资本市场中投资基金相互模仿的一种群体行为及其效应,即投资基金在对投资对象的分析、选择、交易行为方面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和趋同性。
例如同时买入或卖出同一证券。
随着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与地位越来越重要,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投资基金羊群效应产生的动因分析投资基金经理在对投资对象的预测、分析、选择、交易策略方面表现出的趋同性是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的微观人性化基础。
通过对投资基金经理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产生动因。
对于基金经理羊群效应的分析主要有两个角度:非理性分析与理性分析。
非理性分析主要从人类的模仿本能与心理的视角来进行,而理性分析则是影响较大、更主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基金经理羊群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一、现代投资基金中委托代理机制的设计使得很多投资基金经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而在投资行为中产生羊群效应(Judith Chevalier&Glenn ellison,1998)。
在现代投资机构中,存在种种委托代理机制的设计方式以对经理层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并提高基金的业绩。
例如:有的基金采用benchmark标准(Starks,1987),即设定一个关于基金业绩的固定标准,如果在考察期内业绩达到并超过该标准就给予经理层一定奖励,反之则给予惩罚。
许多对冲基金所采用的bonus plan奖励方式(Starks,1987),即是根据对冲基金的业绩来决定经理层的业绩提成。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研究作者:王泽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35期摘要:我国金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发展的代表,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应肩负起减少市场波动性的责任。
但由于现存的一系列原因,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
基于此,经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在运营制度、市场组成成分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羊群效应;证券市场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5-0125-02引言羊群效应也称为从众效应,原是对羊群生物行为的描述,指羊群在日常活动中多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但当有一只羊带头奔跑时所有羊都开始跟随奔跑的现象。
现特指人们日常行为中大多数人跟风模仿少数人的社会现象。
经典的经济学基本假设中对于人的投资行为有着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认为市场投资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很難较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的一系列现象,而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人们在市场中的行为描述提供了很好地理论支持。
行为金融学不断深化对于羊群效应的研究,得出一系列理论成果。
在行为金融学中,羊群效应指的是人们在金融市场投资中的不理性投资行为,在市场参与中他们对自己的投资判断盲目,跟风模仿其他投资者,最终反映在市场上,形成资金的趋同流向,最终形成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
无论是在发展程度高、市场流动性极强的美国股票市场,还是作为新兴市场、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羊群效应在广大投资者中都普遍存在。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两大主要类型的投资者,分别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在数量上占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绝对大多数,但在资金规模上机构投资者在控制影响的资金量上占据明显优势。
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参中相对个人投资者具有更高的专业性、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雄厚的资金量以及更先进的理念。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郑起燕(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专业)2011级)摘要: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从理论模型对羊群效应形成进行基础分析,接着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完全引起有限合理性行为。
进而,发现国外金融市场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同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
关键词: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度引言凯恩斯在“空中楼阁理论”(1936)[1]中认为证券市场的波动主要决定于投资者心里预期所形成的合力。
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的交易者,在市场中观察是他们交易行为中的唯一依据,假设其他交易者的行为受到未来市场的利好消息的影响,当投机者看到相当多得交易者购买相同的证券时,他们更倾向于跟风。
这些投资者的预期形成依赖于其他交易者的的行为或者预期。
这是证券价格的波动不与基本因素相关,而取决于市场的内在动力,当主体行为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就产生羊群效应[2]。
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过度度投机的不理性行为。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是往往具有时尚与从众心理或回避损失或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等特点。
而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中坚作用,其中存在的羊群效应比如我国各基金投资行为中,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大市值的蓝筹股,买入卖出的方向十分相像,这种羊群效应与投资者普遍采用的动量交易一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反应过度。
1理论分析1.1羊群效应的形成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交易投资者从市场中观察,获取观察信息即其他交易者的预期或行为。
假设领头羊的预期或者行为受到市场利好消息的影响,散乱羊群盲目追随,导致传染,当数量超过一定时,就产生了羊群效应。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问题及对策

形式 , 一旦基金的反应有悖市场 , 或者净资产 出现亏损 , 达
证券投 资基金 的羊群行为 的产生并 非一朝一夕 , 也并 不到预期收益等 , 都会导致投资者的责备与质问 , 甚至有 非一两个简单原 因造成 , 这涉及到投资者、 经理人 、 委托代 些投资者取回资金。 基金经理必须充分考虑到投资人的这 理人 、 社会环境等多方面 因素 , 而我 国证券投资基金 的羊 种心态 ,而且大部分仅仅经理人对长 期投资也没有信心 , 群行 为的成人主要集中在 以下四点。 而经理人只要采用基本一致的投资策略 , 至少能达到相对 1 、 委托 代 理 机 制设 计 的 不合 理 平均的收益水平 ,因此他们会不断的追求市场热点投资 , 任何投 资者的资金都是有 限的 , 而当这个投资者发现 短期投资 , 将投资行为做成一种追求潮流的行为 , 而这种
l l
金 融市场
【 摘要 】我 国近十几年的证券投 资基金发展迅速 , 但 资 回报情况 , 因此代理人也会疯狂的追求短期利益 , 这种
是 市 场 的稳 定 性 一 般 , 股 市波 动 很 大 , 导 致 羊 群 行 为 甚 为
短期投资的羊群行为非常 明显 。另外 , 代理人 的收益主要
2 、 证 券 市场 制度 不 够 完善
对策略两方面着手 , 希望对羊群行为的规 范及解决有一定
的 启 示。
【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一
羊群 效应
盲 为
我 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 , 在不断的完善 中, 而且政 策 的指 向性影 响很大 , 特别是在 改革 大潮中 , 我国的经济 短 期 目标并不 明确 , 导致政 策的变化很 大 , 长期投 资前景不
投资者“羊群效应”试验.pdf

中国股市投资者“羊群效应”试验模块“羊群行为”是指交易者根据其他交易者的买卖行为采取相互模仿的交易行为,在股票市场上体现为投资者扎堆买卖股票从而影响资产价格。
长期以来机构投资者由于其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和相对理性的投资理念被认为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由于基金管理者投资自决策信息来源的一致性以及对声誉和行业排名的关注造成机构投者调整投资者组合的行为存在高度相似性,也会产生扎堆买卖股票的行为,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
本模块以基金羊群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及其如何影响股票波动,寻找机构投资者影响市场稳定的行为模式。
一、实验设计1、变量选择(1)基金羊群行为的测量对于机构投者羊群行为研究的检验方法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Lakonishok,Shleifer 和Vishny(1992)检验提供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个股净买入基金占交易该股票基金数量的比例来测量机构投资者羊群交易的程度。
本文采用Wermers(1999)修正后的LSV法进行检验。
用HM i,t表示t季度投资基金买卖股票i的羊群行为程度,BHM i,t表示t季度投资基金扎堆买入股票i的程度,SHM i,t表示t季度投资基金扎堆卖出股票i的程度则有:HM i,t=|P i,t−E[P i,t]|− F(i,t)BHM i,t=H i,t if P i,t> E[P i,t]SHM i,t=H i,t if P i,t< E[P i,t]其中:P i,t=B(i,t)B i,t+S i,tE[P i,t]=∑B(i,t)ni=1∑B(i,t)ni=1+∑S(i,t)ni=1F(i,t)=|P i,t−E[P i,t]|B(i,t)为季度t买入股票i基金数;S(i,t)为季度t卖出股票i的基金数,P i,t为季度t 买入股票i的基金个数占买卖股票i的所有基金个数的比例,E[P i,t]为季度t买入股票i的基金个数占买卖股票i的所有基金个数的比例的期望,F(i,t)是调整因子,表示在各个基金的交易都是随机的、独立的,即某只股票的B(i,t)服从二项分布B(B(i,t)+S(i,t),E[P i,t])的情况下 |P i,t−E[P i,t]|的预期值。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内容摘要:随着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凸显,同时,作为金融异象之一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已经无法基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的假设去对其进行解释。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市场参与者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羊群效应这一金融异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行为金融自从马克维茨创立资产组合理论以来,传统金融理论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成为解释资本市场的基本分析理论。
但是,随着人们对金融市场的深入研究,金融市场中的一系列异象的出现,开始动摇人们对传统金融学的信心。
行为金融学以“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为两大理论基础,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从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心理出发进行研究,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本前提—“理性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宋军等,2001)。
在行为金融学中对金融异象的研究范畴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即“羊群效应”。
当“羊群效应”出现在证券市场中,往往会导致股市的波动,小到引起个别股票价格的过度上涨或下跌,大到引起整个证券市场的动荡。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及其影响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的。
但是,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违背的现象。
“羊群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
“羊群效应”是由于信息连锁反应而生成的一种行为,即当投资决策者根据其他决策主体的行为而选择采用相同的决策行为时,常常放弃自己的部分私有信息而跟随他人的行为。
当证券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时,往往会跟随其他主体的行为进行投资。
当投资者跟随他人纷纷购入股票,股价会一路飙升;反之,如果有投资者大量的抛出手中的股票,其他的投资者也闻风而动,集体逃离股市,又会造成股价的大幅度下跌。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原因-影响及防范分析

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影响及防范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67-01摘要证券市场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常常会误导投资者使其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也给股市操纵者提供了操纵资本市场股价的机会,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造成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如何防范羊群效应提出的措施。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分析一、羊群效应简述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是指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根据他人的投资决策而改变自己最初投资决策的一种群体行为。
它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没有根据自己理性的投资分析进行相应的投资选择,而是模仿别人的投资。
若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这样做时,交易行为就表现为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和趋同性。
二、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对于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析的角度各不相同,得到的结果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综合各种观点,认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第一,从散户角度讲,是利益驱动导致羊群效应的产生。
某投资者购买某只股票,赚了钱,其他人都跟着买进,舆论说某只股票前景看好,大家都争抢购买,形成了跟风炒作。
可以说,获取最大利润是形成股市羊群效应的内在动力。
第二,从机构投资者角度讲,是机构利用巨额资金进行炒作产生的。
机构占尽资金、人才、信息、工具、舆论的优势,能够主动地认识市场进行操作。
机构择一股票,在低价位时吸进所需的筹码,然后再将信息传给大众。
信息越传越广,跟风的人越来越多,股票价格不断拉高,机构趁机出货,完成了一次做庄过程。
这个过程使庄家赚足了钱,广大散户亏了本。
第三,从市场角度讲,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受到制约。
首先是股票发行者出于对自身利益保护的考虑,会本能地夸大企业及其股票的优点,而对其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或有意掩饰。
其次是大多数投资者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以及得到信息的时间也不相同。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研究文献述评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研究文献述评陈锡娟摘㊀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关于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理论研究过程及主要模型和观点,同时,对国内外羊群效应的实证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此外,对我国证券市场羊群效应实证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羊群效应实证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㊂关键词: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理论;模型一㊁引言羊群效应这个词来源于自然界对动物的跟随行为的描述,后来被引入到金融市场,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上一种异常现象,可能会造成信息追涨㊁信息得不到有效指示,严重的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㊂羊群效应的存在可能会破坏证券市场的平衡㊁使得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可能会造成证券市场紊乱㊁降低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热情㊂研究羊群效应有利于引导相关部门对证券市场的调控,指引证券市场健康发展㊂二㊁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理论研究最早提及到羊群效应在金融市场上表现的学者是宏观经济学鼻祖凯恩斯,他于1936年在‘就业㊁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参与投资就像是参加选美只有跟随大众的品味才能有所斩获 这一 选美理论 ㊂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涌现㊂主要的模型有㊂Scharftstein和Stein(1990)提出了声誉羊群效应模型㊂该模型是通过贝叶斯学习模型来研究基金经理的羊群行为,得出结论认为无论该决策是否正确所有基金经理都会倾向于羊群效应㊂此时,选择从众是一种维护声誉的安全措施㊂Banerjee(1992)提出了序列性羊群效应模型㊂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羊群效应理论模型,当个体投资者按顺序做出投资决策,每个投资者在决策前参考的是顺序在自己之前的投资者的决策㊂序列性羊群效应模型证明了后面的决策者趋向于与前面的决策者做出相同的决策㊂但这种序列性有悖于金融市场的现实,因为区分先后顺序是不切实际的㊂Bikhchandani和Welch(1992)提出了信息流模型㊂该模型主要用于行为主体只可以观察到其他行为主体的行动,该模型假设个体之间不知道的他人拥有的私有信息,但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动来端测他人所拥有的私有信息,如此反复引发羊群效应㊂Lee(1993)改进了提出的信息流模型,最后得出投资者买入或卖出的投资行为趋向于信息减少的过程的结论㊂目前主要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羊群行为的产生与投资者心理情绪等因素紧密相连,投资者会放弃理性而盲目跟随别人,出现非理性的投资行为;第二,羊群效应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想象的非理性行为,而是符合效用最大化的㊂三㊁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方法与模型研究国外学者对羊群效应的研究主要使用三种方法:LSV方法㊁CH方法和CCK方法㊂其他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在这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㊂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最早提出LSV方法,用于检验基金经理羊群效应,他们认为如果基金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买入(或者卖出)某种股票的次数比基金在随机㊁独立的条件下买入(或者卖出)的次数还多时,那么说明基金经理之间发生了羊群效应㊂Christie和Huang(1995)提出了CH方法,用个股收益率的横截面标准偏离度(CSSD)来研究羊群效应,也就是说,在市场出现大幅变动时,可用市场个股收益率标准差的走势来测度羊群效应㊂Chang㊁Cheng和Khorana(2000)提出了检验羊群效应的CKK方法,采用个股收益率相对于市场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度(CSAD)指标㊂该方法通过检验偏离度与市场组合收益率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来判定羊群效应㊂国内的学者也主要采用LSV㊁CH和CCK这三种方法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㊂吴福龙等(2004)使用LSV方法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羊群效应㊂王燕华(2012)运用CH方法研究发现主板市场羊群效应程度强于创业板市场㊂孙培源(2002)都釆用CCK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证实我国股票市场存在这羊群效应㊂国内有的学者综合采用将两种方法结合来研究羊群效应㊂如:淳伟德,李晓燕和李曼(2011)综合运用CH和CCK方法检验我国股市在不同背景下的羊群效应,结果得32金融证券. All Rights Reserved.出熊市背景下存在羊群效应,而牛市背景下只有市场收益率下跌时的羊群效应较显著,市场收益率上涨时的羊群效应不明显㊂四㊁我国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进展(一)按照不同投资主体的角度证券市场通常将投资主体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㊂由于个人投资者和与机构投资者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和效率不同,可以按照不同投资主体来研究羊群效应㊂胡赫男(2006)以沪市和深市交易的基金数据为样本,发现基金的羊群效应的严重程度和规模正相关,熊市更为严重㊂刘成彦等(2007)研究了发现QFII之间有显著的羊群效应㊂程天笑等(2014)表明QFII群体内的羊群效应明显低于境内的机构投资者㊂周嘉樹(2012)㊁贾伶(2014)的研究也分析发现,基金经理间也存在理性的羊群效应㊂(二)按照不同市场㊁板块的角度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而且我国不同市场在存在一些差异,从不同板块和不同市场研究羊群效应有一定的价值㊂董志勇㊁韩旭(2007)研究分为沪深两市,发现沪深两市中有相当比例的资产组合存在羊群效㊂顾荣宝(2012)以深圳成份股周收率研究了羊群效应㊂胡耀东(2009)研究沪深两市的B股数据,发现A㊁B股市场都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㊂杨云龙(2013)对我国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台湾兴柜股票市场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存在着弱羊群效应的现象㊂五㊁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研究展望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已得到许多在理论和实证方面有价值的结论,但还有很多还未解决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㊂后续的研究方向归纳为以下几点㊂在未来的研究中,伴随着股市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壮大,应该釆用更长的样本区间和更大的样本量来对我国股市的羊群效应进行实证检验㊂我国学者大多是依据国外的羊群效应模型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及国外证券市场成熟,所以提出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模型,可以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步伐㊂此外,羊群行为对于价格波动影响的程度㊁如何准确的量化投资主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以及如何制定政策来有效的防范羊群行为等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㊂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将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得出的有价值的理论结论,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规范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的行为以及有效的控制市场的过度反应,引导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㊂参考文献:[1]Scharfstein.Stein.HerdBehaviorandInvest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0(80):465-679.[2]Banerjee.ASimpleModelofHerdBehavior[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2(107):797-817.[3]Bikhchandani.Sushil.SushilSharma.HerdingBehaviorinFinancialMarkets[D].IMFStaffPapers.2001.47(3):279-310.[4]Lee.OntheConvergenceofInformationalCascades[J].JournalofEconomicsTheory.1993,61(2):395-411.[5]Lakonishok.J.,A.ShleiferandR.W.Vishny. TheIm⁃pactofInstitutionalTradingonStockPrices ,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2.[6]Christie,Willian.GandHuang,Roger.D, FollowingthePiedPiper:DoIndividualReturnsHerdaroundtheMar⁃ket? ,FinancialAnalystsJournal,July1995.[7]ChangEricC,ChengJosephWandAjayKhorana: Anexaminationofherdbehaviorinequitymarkets: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 ,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00.[8]吴福龙,曾勇,唐小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分析[N].管理工程学报,2004(03):115-117.[9]王燕华.我国主板㊁创业板市场投资者羊群行为实证研究[J].中国外资,2012(10):155-156.[10]孙培源,施东晖.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 兼与宋军㊁吴冲锋先生商榷[J].经济研究,2002(02):64-70+94.[11]淳伟德,李晓燕,李曼.基于分散度模型的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预测,2011,30(05):25-30.[12]刘成彦,胡树,王暗.QFII也存在羊群行为吗?[J].金融研究,2007(10A):111-122.[13]程天笑,刘莉亚,关益众.QFII与境内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4,27(4):110-122.[14]顾荣宝,蒋科学.深圳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及其演化 基于一个改进的CCK模型[J].南方经济,2012,10:135-145.[15]胡耀东,陈玲.中国B股市场羊群行为实证检验新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9):21-24.作者简介:陈锡娟,重庆市,西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㊂42商讯.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2014-04-10 18:05 来源:证劵投资论文有 108人参与在线咨询一、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成因(一)理论原因基金业目前是证券市场上较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中国基金业的羊群行为主要还是来自于理性羊群效应。
基于理性羊群行为的研究模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信息串联模型、基于委托—代理关系模型、收益外部性模型。
1999年Wermers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了归纳,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经理人对自己的名声很看重,他们在决策时会忽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反而会跟随大多数的投资者采取行动;二是不同的投资经理可能从之前的具有更多信息的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获得同样的私人信息,从而导致他们的投资行为趋于相同;三是不同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表现出趋同性,可能是因为都得到相同或相关的私人信息,或者都采用同样的指标来进行分析等;四是不同机构投资者可能具有相同的风险偏好从而导致一致的投资行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之所以产生羊群效应,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理论因素,更主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原因。
(二)中国所特有原因第一,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监管制度不完善。
缺乏充分有效的投资信息,使得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相同的投资策略。
另外在中国的基金行业,由于与投资基金有关的法律制度不是很健全,很多投基金会投向高成长的国有企业,以期获得高额的报酬。
这两点也有助于羊群效应的发生。
第二,股票市场“高收益股短缺”以及股市的“高投机性”现象。
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使得一些高成长性、收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备受投资基金)的亲睐,从而助长了羊群行为。
第三,大多基金投资者持有短期投资理念。
中国的投资者都很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利,而不会把投资基金当作长期获利的工具。
一旦投资基金投资失败,各投资主体的短期持有心理又立马高涨,他们会要求基金公司还他们一个公道,迫于公司形象、舆论媒体的压力,基金公司会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跟随主流的投资策略,造成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
第四,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卖空机制。
卖空机制能对冲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从而保证在一定风险水平上有高的收益。
但是缺乏卖空机制,限制了投资基金的操作空间,致使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上选择相同的投资策略,导致了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发生。
二、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解决对策(一)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丰富基金投资品种尽管金融衍生工具给了投资基金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风险,避免投资策略的趋同性,尽量减少羊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但是中国现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制度基础不够健全,还有待完善。
(二)加大投资基金监管和信息披露的完善工作加强基金监管有助于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监管主体应该主要从基金发行、基金日常运作、基金公司的审批几个方面来实施。
信息对于进行投资决策时至关重要,对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能够督促基金管理公司向公众提供真实、有效信息。
(三)调整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中国投资基金的管理费用已从原来的固定比例收取改为固定提取比例加业绩报酬,分配制度的优化将有利于改变基金管理之前的工作态度,促使基金管理人更加积极、谨慎的进行投资。
但是新改进的业绩报酬机制虽然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仍有问题。
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调整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绩效评价体系除了衡量基金投资收益外,还要衡量基金经理的综合素质。
这种方法对于防止由于声誉产生的羊群行为将会十分有效。
(四)加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拓展投资渠道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多,但是同质化严重,各种基金的差异不大,这是因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金融工具较少不全面,尤其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没有为投资者提供比较充足的投资工具,保证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收益最大化。
所以,应该着力发展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给投资基金更多的选择空间。
证券投资前期风险控制2014-04-10 18:03 来源:证劵投资论文有 151人参与在线咨询一、证券投资作用(一)优化管理资金链收支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活动之一,关系着固有资金额度的调配情况,并且对资金收支具有宏观性的影响作用。
借助证券投资扩大了资金链的收支范围,同时为企业管理给予了优化性的指导,帮助经营者解决实际营运中的决策性困境。
企业可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利用市场交易方式解决内控管理问题,并且引导资金链收支的均衡性。
对于管理局势落后的企业,也可利用证券交易活动锻炼市场营运能力。
(二)辅助调控国家在发挥经济调控职能阶段,利用证券交易搭建金融产业调控平台,服务于广大投资者的交易活动,这些都是颇具经济意义的交易行为。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干预金融产业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是宏观干预经济事业的有效方式,降低了传统证券经济体制的风险系数。
而证券投资能够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为国家参与调控给予了先进的指导,广泛收集与金融相关的市场资料,全面提升了国家调控金融经济的政策性作用。
二、证券投资的主要风险形式作为金融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证券投资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对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收益平台,也为集资者们创造了更多的资金储备方式。
因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尚处于改革阶段,证券投资活动还处于风险期,任何一项证券投资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风险问题。
证券投资项目执行阶段,其风险形式主要包括: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等两种,这些都关系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一)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
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
例如,国家经济政策变动限制了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对金融产业、证券市场、经营企业、投资个人等造成全面性的影响,这种风险是对金融体系的市场冲击,风险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二)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
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
把证券投资主体范围缩小,其是企业或个人投资的一种行为,从主体角度分析投资的风险性,往往是由某一个局限性因素造成的,这类风险不是系统性的,仅仅是对投资主体造成的风险损失。
三、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特点评估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证券投资市场运筹范围不断扩大,为各类投资者们提供了市场交易活动空间,带动了金融产业链的稳步运转。
证券投资前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投资者不仅要纵观整个市场行情的变化,还要对各类项目收益额度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找出一套适合本项目投资的运作方案。
针对上述两种风险形式,证券投资前期要做好风险特点的评估工作,再提出切实可行的资金调配方式。
证券投资风险特点评估结果:(1)客观性。
由于证券市场的风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具有客观性特点,这是不受主观意识变动的风险问题。
详细来说,证券投资风险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甚大,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动会带来价格变动,投资者买入与卖出价格差额超标,直接导致了投资者盈利水平的降低。
(2)未知性。
风险是未知的,固然具有未知性特点,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无法预知风险发生的时间。
证券投资受到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对于投资收益预期水平无法感应,同时也难以判断风险对行业造成的具体损失,这些都来源于投资决策的不可预知,以及外界环境变动对投资造成的风险影响。
(3)破坏性。
证券投资风险问题形成,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或是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作用,或是对金融体系营运产生危害,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尽管证券投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其造成的破坏性具有不利作用,投资者往往会蒙受惨重的损失,这也是所有证券投资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四、从投资准则优化风险控制体系基于金融产业体系优化调整背景下,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投资者们对风险评估与控制方式更加重视。
为了避免证券投资决策失效造成的不利影响,投资方应坚持良好的投资准则,严格规范证券交易活动流程,才能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统筹原则按照统筹兼顾原则能够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帮助证券投资者带来预定的收益额度。
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的不稳定性,证券投资在创造收益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
投资者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额,对证券投资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掌握投资风险以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对策。
当遇到市场风险时期,要从收益与损失两个方面给予调控,保障投资项目收益达到理想状态。
(二)分散原则证券的多样化,建立科学的有效证券组合;证券投资在分析、比较后审慎地投资。
市场经济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趋势,经济投资活动也应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从而保障了资金投入的收益性。
对于证券投资而言,资金持有者要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减小资金的集中密度。
例如,购买股票时,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几种股票进行投资,一方面分散了风险损失,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收益来源的途径。
(三)投资程序确定投资方案、选择证券经纪商、办理证券交割、办理证券过户。
投资程序执行情况对最终收益也有影响,必须要做好详细的投资操作规划,按照特定流程执行证券交易方案,进而实现市场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证券投资前期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投资交易活动实施全面性的分析,探讨市场交易秩序的具体方案,对证券交易潜在风险执行综合判断,尽可能减小风险投资失效带来的资金损失。
五、科学应用证券投资方式防范风险经过较长时间的编制与规划,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调控体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执行了一系列的营运决策。
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具有广泛的危害性,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投放资金的完全流失,并且对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科学利用证券投资方式是很有效的对策,根据实际情况执行投资方案,降低了证券投资的风险系数。
(一)证券套利利用证券的现货和期货价格的差价进行套买套卖,从中获取差额收益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当现货和期货价格差异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可根据收益额度大小及时买卖交易,避免证券囤积过久而耽误了最佳收益,这也是减小长期投资风险的可行性办法。
证券套利交易方式要考虑投资周期,并且对证券产品价格波动时刻关注,选择最佳时机完成交易。
(二)证券包销对于新发行的证券,按一定的价格全部予以承购,即在证券发行前线按全价给发行者,再由银行向市场公开发售;发行者按规定付给银行一定的包销费用。
“包销”投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投入,扩大投资方在证券市场的占有率,经过分销之后,可大大减小投资者的风险承当范围,并且降低了经济损失额度。
(三)代理发行银行利用其机构网点和人员等优势,代理发行证券的的单位在证券市场上以较有利的条件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从中收取代理发行手续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