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安徽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 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 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 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 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 篇文章。 要求: 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抛开顾虑,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 说吧。”可以叙述你的经历;可以选择历史上的政 治改革先锋,科技创新先锋,个人创业先锋,卓尔 不群的文人典范等。议论时最好有一些对比。 • 2、经验与勇气。可以写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可 以写小说,需要有一点的文学修养。可以写议论文, 采用层进结构,表明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可 以二者兼顾,也可以将二者看成正反面。关键是注 意事例的选择和议论的展开,注意过渡的巧妙。 • 3、勇气真的可嘉吗? 采用逆向思维,从反面着手, 通过例证,证明勇气往往和鲁莽、冲动融为一体, 一定要将勇气中的消极因素排除方能成大器。可以 写记叙文,要把握好细节。可以写 议论文,不过负 面事例不容易举,要提前想好;最好是采用对比论 证,在批判的同时立什么是正确。总之,在写作时 不能只写经验和勇气的一面,不能忘记 了“宝石” 的含义,切记。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 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 1、手机,让我欢喜让我忧。 • 以记叙文为主,写自己的经历,不能泛泛而谈, 要注重细节,特别是不能脱离材料中的科技和人 文。可以从交往方式、个人情感等方面,写出细 节。 • 2、便利与烦恼。 • (科技是把双刃剑)可以写议论性散文,也可写 典范议论文。以手机为引子,联想到北京的雾霾 天气,联想到汽车的方便和尾气的危害,由此引 发开去,谈一下科技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科技 的发展与伦理的矛盾(如克隆),科技的发展与 亲情的缺失(电脑孤单症)等等。
高考作文安徽2013年

2013考安徽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试题评析(一)关于立意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与安徽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从“正视现实,总结过去”的角度立意,或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或“立足现实,超越梦想”二者兼顾,也不是不可以,但就原材料中的中的一个“却”字,加之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无疑选择前者立意更为贴切。
关于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的立意,我想再提供些佐证材料。
这种材料,看似罗列几种观点,但其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有所侧重,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
此种题型最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2012年的广东卷就是如此,其材料为“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细细品味,材料内涵无疑为: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未来”,抑或“活在现实中”,但原材料中居里夫人的最后表述——“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号证考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姓绝密★启用前-------------201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安徽卷)在语文--------------------此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卷和试卷规定的地点上。
2. 答案一定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的地点,不可以写在试卷上;如需变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而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不可以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上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一、(9 分)--------------------1~3 题。
答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① 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合用于把人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说的对象还能够是我们自己创建出来的看法,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必定要假定这种看法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可是,--------------------题全部科学陈说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是“真的或许假的”(适合的或许不适合的)。
大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响是“是”或许是“否”。
② 科学的思想方式还有另一个特点。
它为成立它的贯彻一致的系统所用到的看法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梦想,没有什么价值,没--------------------无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
只需我们停留在科学自己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行谎话”这样一类的句子。
追求真谛的科学家,他心里遇到像清教徒相同的那种拘束;他不可以率性或感情用事。
2013安徽高考作文试题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如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
这段材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现实的世界存在探索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可命题为: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看似很难获得,但是只要你努力奋斗,勇于进取,就有可能获得。
关键你不能放弃,绝不轻言放弃,就有希望。
太和一中李岩
1。
2013安徽高考作文

2013安徽高考作文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成长的烦恼》。
范文参考:
成长的烦恼。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而成长的烦恼更是我们每个人
都会经历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烦恼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成长的烦恼,可能来自学业压力。
在学校里,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
作业,有时候会觉得压力很大,甚至会感到焦虑和失落。
但是,正是这些学业上的烦恼,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挑战,如何去克服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会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成长的烦恼,也可能来自人际关系。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会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而有些人则可能给我们带来困扰和烦恼。
但是,正是这些人际关系上的烦恼,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与人相处,如何去理解和包容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变得更加成熟和宽容,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去与他人和谐相处。
成长的烦恼,还可能来自自我认知。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
的优点和缺点,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烦恼。
但是,正是这些自我认知上的烦恼,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接纳自己,如何去完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如何去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美好。
在成长的烦恼中,我们会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因此,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成长的烦恼,让我们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精校)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以说谎”这样一类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
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或者至少很困难。
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安徽历年高考作文题

安徽历年高考作文题【篇一:1951年~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大全及分析】历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回顾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记一件好人好事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母亲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谈革命和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高考作文题目: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改写:“陈依玲的故事”1981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1984年高考作文题目: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1985年高考作文题目:“致19861987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19891990年高考作文题目: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 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19921993年高考作文题目: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1994年高考作文题目:尝试19951996议论题为“我更喜欢”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诚信”为话题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注:从2006年起,安徽实行语数外自主命题)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读(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题)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的联想或感悟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吴兴杂诗的思考或联想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萧伯纳的名言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安徽自主命题高考作文题回顾高考语文安徽省独立命题是从2006年开始的。
安徽高考作文题及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2021安徽高考作文题#:关于理想!】#2021安徽高考作文是关于理想# 6月7日11点05分,合肥二中考点一名考生提前走出考场。
据其介绍,此次语文作文主题与“理想”有关,“给了一段材料,写关于理想的主题。
”今年的作文题你怎么看?你觉得好写吗?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下面咱们一起回顾下安徽近十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吧~历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2006年开始安徽省自主命题)● 2020年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所给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 2019年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 2018年从2000年到2035年进行一个时间检索,结合这些年发生的大事,以漂流瓶的形式寄语2035年18岁的人。
● 2017年共享单车、长城、京剧、中华美食、移动支付、食品安全、大熊猫、高铁…请考生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
● 2016年看图说话。
图片内容为“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100分,第二次考98分被家长打了一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不及格,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了。
以此写作文。
● 2015年“……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节选)”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014年材料作文: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 2013年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2012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2013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3安徽高考满分作文: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新型的东西正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
许多不可能的事早已成为现实。
所以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正如萧伯纳说的那样:“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早已超乎了我们每个人的想象,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台内燃机汽车使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美国莱特兄弟则将文明的梦想带上蓝天,人类的交通已经变得越来越便捷;从尤利·加加林第一次走出大气层,到阿莫斯特朗在月球上那简单的一小步,人类的足迹早已不再只局限于我们的地球。
从古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到现在的深海潜水器的不断下潜,地球上唯一不为我们熟知的地方也终将被我们了解。
试问,在这一项项天才的发现问世之前,有多少人愿意或是敢于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呢?
电灯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有物体在黑夜里发出持续的光亮;电话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有东西可以让远隔两地的人通话;电视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电脑问世前,有谁能相信人们可以在家中做许多以前做不了的事。
敢想未必就一定能实现,而不敢想则会停滞不前,没有进步。
的确,有些天才般的想法,在被证实前,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证实前,有谁愿意接受自己的祖先竟是一群原本生活在树上的猴子呢?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前,有人敢怀疑牛顿当年所确定的三大定律吗?在两颗球同时从斜塔上落下之前,有人会去相信物体下落的速度竟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吗?
人类社会之所以还在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有达尔文、爱因斯坦……这一类头脑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并敢于将这些疯狂的想法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变为现实的人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天才的想法总是疯狂的,在那些庸才眼里,天才的想法总是不现实的、不合乎情理。
但就是这一类被旁人视为“疯子”的人们,不断地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庸才追随历史,天才改变世界,我始终这样认为。
2013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向未来进军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人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
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为之奋斗的人,那些敢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只有那些向着未来敢于追寻、为梦想风雨兼程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要做一只翩飞的白鹤,飞渡寒苦人生。
柴静在她初入央视《东方时空》时,并不顺意,遭人误解嘲讽,可她没有“眼空蓄泪泪空垂”,没有失落地喃喃自语:为什么会这样?她坚定地抬起头,继续为自己的事业不断奋斗。
她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良知与正义,剥茧抽丝,向着那片最蓝的未来海域飞翔!在向未来进军的道路上,她兢兢业业,甘守清贫,活得从容。
当她被评为“最美记者”时则谦逊地答道:“溢美之词,不敢领受。
”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当热烈包围世界,她以冷静的姿态飞渡,坚持不懈地为未来奋斗使她的人生充满力量!
要么是你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的确,人生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要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掌握生命的方向,使自己在努力中实现价值。
失意不一定是生活的羁绊,敢于直面人生的人,才是灵魂最自由、人格最完美的人。
新起之秀陈欧在创业之初,无数的质疑和辱骂几乎要将他淹没。
然而他想:“为什么不能这样呢?”重重打击下,陈欧却越来越强大。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
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这是陈欧内心的回响。
毫无疑问,陈欧在他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是他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好证明!面对失败与挫折,面对误解与伤害,他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追梦途中,永不言弃地为未来拼搏使他的人生无所畏惧。
萧伯纳说:我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法布尔曾说:“你们应该有信心,生命从来不会绝望!”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不要在失败中裹足不前,而应展望未来,想着“为什么不能这样?”这样,我们的生活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出自我设限,我们便能看到鸥翔鱼游,水天一色;向未来进军,我们便能触到自己的梦想!
任他青苔满地年年不扫,任他尘烟风过一池萍碎,我心向天,仰面花开。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意蕴悠远的考场佳作。
遣词造句,生动优美;句式修辞,音乐和谐。
仿似吐纳珠玉、卷舒风云,情韵悠长,美不胜收。
而更为惊叹的是,作者将文字的骨感和诗性与深刻的人生哲理相交融,诗意之外还有一分灵性,更有一分昂扬的精神和哲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