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出版自由

合集下载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_丁俊杰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_丁俊杰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 丁俊杰【编者按】 弥尔顿是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他的出版自由思想在西方有很大影响,在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他的出版自由思想是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针对封建专制统治而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当然,今天看来,也会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本刊发表此文,意在从史料、文献角度来认识和研究西方新闻思想史。

【内容摘要】 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是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源头和基础,旗帜鲜明,影响深远。

本文结合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文,重点探讨了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产生背景、来源、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和影响。

【关键词】 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在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的发展史上,弥尔顿是先驱和奠基人。

他于1644年发表《论出版自由》的演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

鉴于弥尔顿及其出版自由思想在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对它的研讨就不能不成为研究和认识西方新闻自由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很丰富,可以研讨的问题也很多,本文拟结合《论出版自由》(弥尔顿著,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9月初版)一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重点探讨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产生背景、来源、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和影响。

一、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包括时间的背景和空间的背景。

弥尔顿1608年生于英国伦敦,他提出“出版自由”的思想是在1644年。

根据这一史实,本文对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的考察以1608———1644年的英国为重点。

总的说来,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如下特点:1.政治上,代表封建统治阶段利益的国王与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关系紧张,甚至兵戎相见。

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国王詹姆士一世极力宣扬“君权神授说”,强调君权来自上帝,议会权利来自国王,遭到反对派议员的敌视和抗议。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哎呀呀,今天咱来聊聊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哈。

咱先来说说弥尔顿的观点,他觉得出版自由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呢!就好比有一天我去逛菜市场,看到各种蔬菜水果摆在那。

要是有人规定只能卖特定的几种,那多没意思呀!出版也一样,如果限制太多,那好多有意思的思想和观点就没办法被大家知道啦。

他强调不能随便打压不同的声音,这就像在菜市场里,每种蔬菜水果都有它的价值和喜好它的人。

不能因为一种蔬菜长得不太好看或者不太符合某些人的口味,就不让它出现呀。

还有呢,他认为人们应该有权利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只听一种声音,得听听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嘛。

有一次我和朋友争论一个问题,后来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不同的角度我们都没想到呢,这就是接触多样信息的重要性呀。

弥尔顿还觉得出版自由能促进知识和真理的传播。

想象一下,如果菜市场里只有一种蔬菜的种植方法被允许传播,那其他好的方法不就被埋没了嘛。

只有让各种知识和真理都能自由传播,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呀。

总之呢,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这些内容真的很有道理。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丰富多彩的选择和各种各样的信息一样,出版自由真的太重要啦!咱可不能随便限制它,得让它像菜市场里的热闹景象一样,充满活力和生机呀!哈哈,大家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

约翰_弥尔顿的出版自由观念_上_

约翰_弥尔顿的出版自由观念_上_

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一)
传播的思想基础 。人们都知道这一重
协分子 , 则受到了封建当局的残酷打
要客观事实 ,可是在追溯历史时 ,却没
击 。弥尔顿这位为人民声辩的斗士 ,
有给予弥尔顿出版自由观念以足够的
也遭到了政府的逮捕 , 其私有财产大
注意 。作者打算就此问题 ,从以下六个
部分被没收充公 。此时 , 他已是一个
方面略作分析 。
1905 年的俄国革命 ,都或多或少地受 到了他的光辉诗篇和政论册子的影
物的法令 , 发表了著名的《论出版自由》。此后不久 , 响 。在世界新闻学说史上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更
他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小册子 , 如 《偶像破坏者》 是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正是这本小册子 ,奠定了近
(1649 年) 、《为英国人民声辩》(1650 年) 等 。在这些 代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思想基础 。
可奈何 , 鉴于他的身体状况 , 认为他 不会再对政府构成威胁 , 便将他释放 了。
弥尔顿获释后 , 基本上已近乎穷 困潦倒 。在直到去世前的十几年间 , 他以惊人的毅力 , 从事于诗歌的创 作 。17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和 70 年代 初 , 弥尔顿著名诗篇《失乐园》《复乐 园》和《力士参孙》相继出版 。这些诗
维护上帝赋予的那份尊严 , 而达到人性的顶点 。为 此 , 弥尔顿根据社会契约学说 , 坚定地捍卫人类的自 由 。在他看来 , 只有当人们自己情绪高涨 , 不仅勇敢 地捍卫自由 ,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参加公共问题的讨论 时 ,才能证明人类脱离了幼稚的状态“, 走上光辉的真 理和蒸蒸日上的美德的道路”⑤。
2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由《论出版自由》管窥弥尔顿的社会传播观

由《论出版自由》管窥弥尔顿的社会传播观
同时也体 现了西方古典主义的思想传统。 论出版 自由》 《 是弥尔顿 需 要 解 决 的根 源 问 题 。
笔者认为第三点中包含着一些人的自我传播过程与效果 的雏 形。人 阅读 书籍 的文字信息 ,信 息再通过思 维 ,依据人 自身 的 知识 、经 历、判断标准等 进行转换和 处理 ,从而人对 书中的信 A 关于 出版 自由思想 历史上的地位 . 善”与 “ 恶” 早在古希腊时期 , 就产生了自由发表言论的思想, 而这一 自由 息有 了 自己的理解 ,这是人 内传 播的过程。那 么 “ 发表言论的思想就成为了后来出版 自由的雏形思想。随着历史的发 两种人对 书中 内容 的理解 完全不 同,表 现出的 由思维 支配的行 那 展 ,人们的要求逐渐的从思想上的自由转变到 了表达的自由上 , 而 为与活动也是 完全不同的 , 么这也许 是一种人 内传播 的效 果。 4 弥尔顿 出版自由思想的影响 . 弥尔顿的《 论出版 自由》 就是近代出版自由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B 出版 自由思想 的来源 . 弥尔顿的出版 自由思想对于推 动资产阶级革命和 自由运动有 古希腊 、罗马文化研究和继承。弥尔顿在 《 论出版自由》中 很大影响和贡献 ,同时对于推动资产 阶级新闻 自由思想的学术研 阐述 了有关古希腊 、罗马文化 “ 高雅的学识和文学” 时,也引证 究有很大贡献。 许多古代著名国家处理 出版界紊乱情况的办法。表现出弥尔顿对 《 出版 自由》 论 的影响。 弥尔顿的出版 自由思想有力地推动 了 古希腊 、罗马的人物和文化由衷 的热爱 ,并且对古希腊 、罗马的 欧洲及世界各地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成了一个 “ 伟大的口号” 。 文化 的研 究也 是 非 常深 入 和透 彻 的。 总的来说, 这一思想反映 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尤其是反 新教教义 中的宗教 自由和宗教宽容精神 。弥尔顿出生于一个 对压制出版 自由的政治要求 ,代表 了资产阶级的舆论 ,具有一定 清教徒 的家庭 ,他本人也是一名清教徒。弥 尔顿认为 ,对 出版的 的进步性。列 宁说它是一个 “ 伟大 的口号” 。 限制 的同时 ,也限制了教徒 自由阅读和理解 《 圣经》 ,而这正好与 继 承 与发 展 。 弥 尔顿 之后 的新 闻理 论继承 了他 的 出版 自由 的 在 宗教 自由的原则相背离。马丁 ・ 路德发起的新教改革运动 ,激励 思想 , 并促成 了现代新闻 自由思想的发展,是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 倡 导宗教宽容的思 想,这一运动对英国清教徒运动也有很大的影 源头。 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对弥尔顿的出版 自由思想评价道 :“ 《 从 响,所 以也成 为弥尔顿 的出版自由思想的重要来源。 弥尔顿这种思想出发 ,形成 了现代 关于 ‘ 观点的公开市场 ’以及 弥尔顿在论述 出版 自由这一问题时,是针对 当时正在实施的 ‘ 自我 修 正过 程 ’的概 念 , 就 是让 所 有 想说 什 么 的人 都 自 由地 表 那 出 版 管制 制 度 展开 的。 整 个 分析 和 阐 述 贯 穿 了古 希腊 、 罗马 文 化 达 自 己的思 想 。真 实 的、正 确 的 思想 会 保 存下 来 , 虚假 的和 错误 的 中民主、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 ,贯穿 了新教教义中的宗教 自由和 思想会被 克服。 政府不应该参加战斗 , 也不应该协助其中的一方。 宗教宽容精神 ,贯穿了近代启蒙理论 中的 自然法精神 ,这使得他 虽然虚假的可能取一时的胜利。但真实的意见通过 吸引了新的力 的 出 版 自 由思 想既 有人 文、宗教 、哲学 等 方 面深 厚 的学 理 基础 , 又 量来维护 自己 ,会通过 自我修正过程最后战胜其他意见而保存下 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来。 弥尔顿的关于 出版 自由的思想为后来 的新闻传播产生 了很大 ” 3 .弥尔顿的论出版 自由 的影 响,很多学者 以弥 尔顿 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来研究出版 以 ( 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这本书翻译 的弥尔顿 的 《 出 2 论 自由 、文 化和 新 闻传 播 等 问题 ,他 的思 想给 后 人 以启 迪 和 引 导 。 版 自由》的内容为参考。 弥尔顿认为 ,书籍作者笔下的 “ 与 “ 善” 恶” 是相 形见绌 、 参考 文献 相互彰显 、互为前提的,没有 “ 恶” 的衬托和 比较 ,也就显现不 []张国 良. 0世 纪传播 学经典 文本 [ 1 2 M]上海 :复旦 大学 出 “ 善”的美好和用途。“ 善”与 “ 恶”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体 , 出 版 社 .2 0 03 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 , 没有 “ 善”的存在也就更无法判断 “ 恶”的 【]丁俊 杰 .简论 弥 尔顿 的 出版 自由思 想 【 2 J 代传播 双月 ]现 危害 ,所 以如果只允许 “ 恶”或者只允许 “ 善”存在于世上 ,那 刊 .2 0 .5 0 20 么真理这种人类智慧的结晶也不会存在。 []无 锡 民.文 学 与 法 思 想论 论 出 版 自由 的 一 个 思 想 层 面 3 笔者认为反映出的弥尔顿的社会传播观点如下 : [ ]广西教 育学院学报 .19 . J 98 1 0 从书籍 的社会传播 功能方面来讲 ,弥尔顿认 为,书籍 是记录 【] 继静. 尔顿 自由主义浅析 [ 4孙 弥 D]长沙: 湘潭大学. 0 5 2 0 和传递智 慧和真理的重要途径 ,禁止读书 ,禁止 出版书 ,也就禁 止 了真理 的传 播途径。 真理得不到传播 , 那么文明将不复存在 , 社 最重要的政论作品。 2 .弥尔顿的自由思想的来源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读书报告刘丰2012202450 《论出版自由》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及世界各地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成了一个“伟大的口号”。

并为后世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近现代新闻自由思想的发展。

因此《论出版自由》被冠以“世界上第一部自由主义经典之作”,弥尔顿也被尊崇为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具有开山意义的思想大师。

《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作者在书中痛斥出版检查制度的罪恶,呼呼出版自由,主张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奠定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思想基础。

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

密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弥尔顿指出,他写作《论出版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出版从它日益走入绝境中的限制中解脱出来。

决定对错的权力以及决定什么是应该出版、而什么是不应该出版的权力,将不再委托给那些文盲和非自由民,因为这些文盲和非自由民由于自身劳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不具有脱俗的观点和视野。

弥尔顿意识到,对于“宗教和共同体”的极大关注,决定了书籍著作“之所以为著作”,是因为“它们不是绝对僵死的东西,而是有一种潜在的生命力……它们的确可以在追求最纯洁的功效和拨开迷雾启迪真理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还指出:“谁杀了一个人就是杀了一个理性的动物,杀了上帝的一个创造;但是,谁要是摧毁了一本书,谁就是谋杀了理性本身,就是当着上帝的面谋杀了上帝的化身。

”他认为,出版许可制的存在“使我们的才能在已知的事物中无法发挥,因而日趋鲁钝”,把书籍比喻成“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好书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是理性的化身,“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位列议会审议厅的先生们可以向共和国的当轴诸公直接进言,但身居草野、没有这种机会的人,如果看到有什么可以促进公益的事情,便只能笔之于书了。

我想他们在开始这一不平常的举动时,内心的变化和激动,自然是不小的:有些人怀疑它的结果,另一些人则顾虑将受到某种责难;有些人抱着希望,另一些人则对自己所说的深信不疑。

至于我呢,过去由于论述的题目不同,这些心情中的每一种都可能在不同的时候对我发生过不同的影响;在目前这一篇前言中,也可能流露出某种心情对我影响最大;但我在写出这篇演税,同时又想起我所呼吁的人时,便使我内心的支配力量产生了热情。

这股热情远比一篇序言所能引起的情感更令人欣喜,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一心情表白出来,但我的热情如果是每一个渴望自由并设法促进国家自由的人都有的欢乐和喜悦,那么,我也是无可非议的;下面所提出的演说全文,虽然不能说是这些感情的胜利,但可以说是这些感情的证明。

因为我们想获得的自由,并不是要使我们共和国中怨怼从此绝迹,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指望获得这种自由;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开明地听取人民的怨诉,并作深入的考虑和迅速的改革,这样便达到了贤哲们所希求的人权自由的最大限度。

如果我能够在此冒昧陈辞,这一事情本身就证明我们己经在相当大的范国内,获得了那种人权自由,而且获得这一成就时是从以往彻底破坏我们原则的专制与迷信的深渊中,用超过罗马人在光复河山中所表现的英勇达成的;那末,毫无疑问,这首先应当赞美上帝我们的救主的大力庇祐;其次便要归功于英格兰诸位上议员和下议员的忠诚领导和不屈不挠的智慧,如果我们述说善良的人们和高贵的长官们的光荣事迹,上帝并不致于认为有损他的荣耀。

你们的光荣事迹已经获得如此巨大的进展,你们不知倦怠的美德已经使全国如此长久受惠,如果我现在才开始述说这些事迹①,那么,我在称颂者中便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最迟缓和最不主动的一个。

尽管如此,有三个主要条件如不具备,一切赞扬就将成为纯粹的谄媚和奉承;首先,被赞扬的事情必须是确实值得称赞的;其次,必须尽最大可能证明被称赞的人确确实实具有被称颂的优点;另外,赞扬人的人如果说明他对被赞扬者确实具有某种看法时,便必须能够证明他所说的并非阿谀。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西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基石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第一次提出了伟大的反封建专制的“出版自由”口号,从此出版自由及由此延伸的新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他根据“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的压制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和揭露,并提出出版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出版管制。

他认为限制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就等于压制真理,因为真理只有在“自由而公开的斗争”中,才能战胜谬误,证明自己的真理性。

因此,实行许可制和查禁制,实际上等于伤害真理本身。

上帝是一切的源泉,是上帝赋予人理智,他热爱真理和真正的品德。

他的思想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弥尔顿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利有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的局限性。

它的合理性在于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应该有这些自由。

但是他也一些局限,它的局限是他的思想都建立在“上帝”这一虚幻的观念上,染有基督教神学色彩和先验主义特征。

当今社会的过度自由让人们的道德观沦丧,完全自由的出版会让一些不良的信息污染社会,亦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英文回答:On the Liberty of the Press by John Milton is a seminal work written in 1644, advocating for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expression. It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eloquent and influential defenses of free speech in history.Milton believed that free speech was essential for a thriving society,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develop their own opinion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He argued that censorship and suppression of ideas only lead to ignorance and stagnation.Milton's arguments for press freedom were based on several key principles:Truth is best discovered through open debate and the exchange of ideas.Censorship stifles intellectual growth and prevents society from progress.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necessary for individuals to pursue their own happiness.Milton also recognized the potential dangers of unchecked free speech, such as the spread of blasphemy or sedition. However, he believed that these risks were outweighed by the benefits of a free and open marketplace of ideas.Milton's ide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speech in England and beyond. His arguments were instrumental in shaping the First Amend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which guarantees the freedom of speech and the press.中文回答:论出版自由是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撰写的一部开创性著作,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出版自由应以法律为准则
【摘要】本文从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发展史的层面,对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局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时代发展特征阐释了公民出版自由应该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规范的缘由,浅析了当下中国出版自由保障的几个困境。

【关键字】局限性;弥尔顿;出版自由;法律
【正文】
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潮一般被概括为在17世纪萌芽,而在萌芽期,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可谓是重中之重。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在其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弥尔顿的思想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完备,事实上,从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发展到自由主义新闻思潮成熟时期,期间经历了明显的思想演变,其基本内涵和实现形式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基本常识。

然而,在公民言论出版自由问题上,有的人却有意无意地违背了这一规律和常识,断言“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指责“中国缺乏言论出版自由”。

这些观点和看法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中国现实,更不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保障公民的言论
一、弥尔顿出版自由的局限性
1、弥尔顿的出版自由以由长老派把持的国会议员的意志为准绳。

弥尔顿把希望寄托于议员的“仁厚宽宏”和政府的“富于人道精神”上,○1他在论述宗教改革中国会对各种意见和学说的态度时说“如果要知道现在这种写作自由和言论自由从哪里得到,那么除开诸位仁厚宽宏而富于人道精神的政府以外就找不出更确实的来源了”。

弥尔顿将出版自由理解成宽容和忍让。

他要求当权者对不同意见采取容忍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只要斩断主教的传统和教条,“加上一点点尺度较宽的谨慎和一点点慈爱,双方又互相忍让一些”,就可以把宗教法庭对人民的“防范的心情变成一个普遍而亲如兄弟的追求真理的心情”,这才是“更健康、更谨慎和更合乎基督精神的”○2。

弥尔顿所言的出版自由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自由。

这种自由观念在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成为英美等国限制政府对个人自由侵害的有力武器。

○3但是,在新兴资产阶级夺权的过程中,这种
观念是不合时宜的。

2、弥尔顿所言的出版自由并不是基于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的。

弥尔顿所言的出版自由主体并不是普遍的,他所言的是清教徒的自由,是非民主主义的自由。

在弥尔顿看来,出版自由应该由那些具有“节制”这样“伟大的美德”的人来掌握。

因为他们“能理解并估计到恶的一切习性和表面的快乐,同时又能自制并加以分别而选择真正善的事物”。

○4他在论述恶的知识的书时,认为这样的书本身是“有用的药剂和炼制特效药的材料”,但是这种书籍只能又具有节制和谨慎的人来阅读。

弥尔顿以一定伦理观为基础,将出版自由主体限制在具有节制美德的人那里,反映出一定的阶级和宗教偏见。

从思想层面上说,弥尔顿的理性观、伦理观以及真理观,与成熟时期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潮有着较大的不同,我们不能由于其在“意见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个基本命题就将二者完全等同起来。

并且,如上所述,即使是以上两个命题本身,弥尔顿的理解与后来的著述者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差距。

从现实层面上看,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一书在出自由建制上所存在的缺陷,使其在革命后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实践和完善上作用也不明显。

因此,客观地说,从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在评价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时候,是要抱着比以往更谨慎的态度的。

二、出版自由应以法律为准则
1、法律保障公民平等享有出版自由权
出版自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就不叫自由。

一个民主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

自由与平等也是相辅相成的,任何自由也应该是基于人人平等法律原则之上。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以什么名义,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法律。

在出版自由问题上也是如此。

2、出版自由的法律限制
法律在赋予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和限定。

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出版自由作为自由之一种也必是如此。

法律对出版自由进行限制,应当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出版自由。

这样的限制才是合理的。

因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同时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如果违背这一规定,个人权利对他人和公共权利造成侵犯,就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三、中国出版自由之困境
1、设立出版机构的意志排斥了个体人的意志。

出版自由的重要且首要内容是出版机构的设立自由。

没有出版机构的设立自由, 出版机构要么不存在,要么即使存在也不是掌控在公民手中,两种情况无论哪种都给公民通过出版物发表其思想和见解带来了障碍。

但是公民个体的自由却遇到了现行法规的阻碍。

《出版管理条例》对设立出版单位提出对于公民个体来说不可能的条件。

这实际上就阻却阻碍或否定了公民设立出版机构的自由,而这已是制度化为事实。

2、相关出版界法律的缺失。

我国至今没有出台相关完备法律条款,只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

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性表述, 且重点在于限制国家权力、政府行为侵犯公民出版自由权。

出版自由的法律规范形式应当是《出版法》而非行政法规。

我国这样一个有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十分复杂。

这就决定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甚至事与愿违。

因此,在保障公民出版自由问题上也一定要立足国情、立足实际继续努力而不能脱离国情、脱离实际。

参考文献:
○1○2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第44、41页,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

○3伯林:《两种自由概念》,《公共论丛》,刘军宁编,三联书店,1995年版。

○4弥尔顿《为英国人民声辩》第302页,何宁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