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炒麦芽、焦麦芽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麦芽饮片中药工艺规程

麦芽饮片中药工艺规程

目的制定麦芽饮片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和GMP的管理要求,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保证产品在生产、储存、销售过程中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范围适用于麦芽饮片的全过程。

责任人生产部人员、质量部人员、生产车间人员、检测中心人员。

内容1.产品概述1.1产品名称:麦芽。

1.2产品代码:1.3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1.4性状1.4.1大麦: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1.4.2麦芽饮片: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伸长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1.5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胃经。

1.6功能与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

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

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焦麦芽消食化滞。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1.7饮片规格:整粒。

1.8包装规格:1.9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生产依据:整理炮制依据及炮制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156 页。

3.工艺流程图检验4.加工炮制操作过程4.1生产前的检查和准备:生产前各工序班组长确认各工序人员着装应符合要求;工作场所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各工序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已清洁并在有效期内;计量器具、仪表在检定周期内;工器具已清洁并在有效期内;公用介质应符合规定;核对物料标识卡与实物一致,且符合生产要求;核对内包装材料与标准样张相符;生产前,收回《清场合格证》附于本批《批生产记录》上,同时做好《生产状态标识》。

麦芽、炒麦芽、焦麦芽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麦芽、炒麦芽、焦麦芽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药业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中文名:麦芽炒麦芽焦麦芽1.2 汉语拼音:Maiya Chaomaiya Jiaomaiya2 代码:麦芽炒麦芽焦麦芽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试剂:无水乙醇、氢氧化钾、水、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麦芽对照药材、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硝酸、乙醇、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水浴锅、硅胶G薄层板、烘箱、马福炉、紫外光灯、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 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5g,加无水乙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加50%氢氧化钾溶液1.5ml,加热回流15分钟,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麦芽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含15%硝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7.5.1麦芽7.5.1.1水分:不得过13.0%(附录15第二法)。

7.5.1.2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7.5.1.3出芽率:取本品10g,照药材取样法(附录2),取对角两份供试品,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

JSZL02-151 麦芽、炒麦芽、焦麦芽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JSZL02-151  麦芽、炒麦芽、焦麦芽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中文名:麦芽炒麦芽焦麦芽1.2 汉语拼音:Maiya Chaomaiya Jiaomaiya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试剂:无水乙醇、氢氧化钾、水、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麦芽对照药材、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硝酸、乙醇、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水浴锅、硅胶G薄层板、烘箱、马福炉、紫外光灯、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 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5g,加无水乙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加50%氢氧化钾溶液1.5ml,加热回流15分钟,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麦芽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含15%硝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7.5.1麦芽7.5.1.1水分:不得过13.0%(附录15第二法)。

7.5.1.2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7.5.1.3出芽率:取本品10g,照药材取样法(附录2),取对角两份供试品,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uulgare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有熬(炒)令黄香(《肘后》)的方法。

唐代用微炒(《千金》)、炒黄(《外台》)等法。

宋代亦微炒黄(《圣惠方》)。

元代有焙法(《活幼》)。

明代有巴豆炒(《普济方》)、发芽(《品汇》)、炒熟(《宋氏》)、煨(《景岳》)等炮制方法。

清代有炒黑(《得配》)、炒焦(《害利》)的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麦芽:取成熟饱满的净大麦,用水浸泡六七成透,置能排水容器内,盖好,每日淋水2~3次,保持湿润,待叶芽长至0.5厘米时,取出干燥。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于85%。

2、炒麦芽:取净麦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3、焦麦芽:取净麦芽,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有爆声,表面呈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麦芽呈梭形,长8~12毫米,宽3~4毫米;表面淡黄色。

一端有幼芽淡黄色,皱缩或脱落,下端有纤细而弯曲的须根数条;质硬,破开内有黄白色大麦米一粒,粉质;气微,味微甘。

炒麦芽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偶见焦斑,有香气。

焦麦芽表面焦褐色或焦黄色,有焦香气。

【质量标准】麦芽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5.0%,出芽率不得少于85%。

炒麦芽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4.0%。

焦麦芽水分不得过10.0%。

【炮制目的】麦芽味甘,性平。

归脾经、胃经。

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能。

生麦芽消食和胃,通乳。

用于消化不良,乳汁郁积,乳癖。

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焦麦芽性偏温而味甘微涩,消食化滞,止泻,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泄泻。

【应用选择】1、生用(1)消化不良:可与谷芽、山楂、白术、陈皮等同用,治一般消化不良,对米、面积滞或果积(食水果过多而致消化不良)有化积开胃作用,如小儿消食方(《中药临床应用》)。

麦芽、炒麦芽、焦麦芽生产工艺规

麦芽、炒麦芽、焦麦芽生产工艺规

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 目的:建立麦芽、炒麦芽、焦麦芽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麦芽、炒麦芽、焦麦芽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饮片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麦芽、炒麦芽、焦麦芽5.1.2规格:统5.1.3性状:麦芽: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桴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炒麦芽:本品形如麦芽,表面棕黄色,偶有焦斑。

有香气,味微苦。

焦麦芽:本品形如麦芽,表面焦褐色,有焦斑。

有焦香气,味微苦。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胃经。

5.1.6功能与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

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

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焦麦芽消食化滞。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5.1.7用法与用量:10~15g;回乳炒用60g。

5.1.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 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 辅料:无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麦芽生产工艺流程图:6.2 炒麦芽、焦麦芽生产工艺流程图:6.3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3.1领料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麦芽原料。

52麦芽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52麦芽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52麦芽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LT0205200山西振东道地药材部门:质量管理部题目:麦芽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第1 页共2 页起草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生效日期:颁发部门:分发部门:变更记载:修订号:修订日期:批准日期:变更原因及目的: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xx 年版一部1 仪器设备显微镜.恒温干燥箱.恒重蒸发皿.万分之一天平.万分之一天平.高温炉.水浴锅.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灯2 试剂与试药加无水乙醇.氢氧化钾溶液.石油醚.乙酸乙酯.甲苯一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10:10:2).甲苯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10:10:1).硝酸乙醇溶液3 取样3.1 按“药材取样法”的原则取样。

3.2 取样标记清楚.明白.以供检验。

4 检测4.1 性状从所取样品观察与其质量标准对照,是否相符。

4.2 鉴别4.2.1 麦芽(1)本品粉末灰白色。

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60μm,脐点人字形或裂隙状。

稃片外表皮表面观栓细胞.硅细胞与长细胞.短细胞交互排列;栓细胞新月形,硅细胞扁圆形;长细胞壁厚,紧密深波状弯曲,短细胞类圆形,有稀疏壁孔。

麦芒非腺毛细长,多碎断;稃片表皮非腺毛壁较薄,长80~230μm;鳞片非腺毛锥形.壁稍厚.长30~110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无水乙醇30ml,超声处理40 分钟,滤过,滤液加50%氢氧化钾溶液1.5ml,加热回流15 分钟,置冰浴中冷却5 分钟,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3 次,每文件编号:LT0205200部门:质量管理部题目:麦芽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第2 页共2 页次10ml,合并石油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麦芽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一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5%硝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中药炮制麦芽实验报告书

中药炮制麦芽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麦芽的炮制方法及其原理;2. 掌握麦芽炒黄、炒焦、炒炭的炮制技术;3. 分析炮制过程中麦芽的性状变化;4. 评估炮制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试剂与仪器:大麦、炒制容器、炒制锅、炒制工具、电子天平、温度计、筛子、干燥箱等;2. 麦芽炮制辅料:麦麸、水等。

三、实验方法1. 麦芽炮制前的处理:将大麦洗净,浸泡于清水中,保持水温在20℃左右,浸泡时间为6-8小时,待大麦发芽至约0.5cm时,取出晾干。

2. 炒黄麦芽:(1)将炒制锅置于炉子上,预热至150℃;(2)将麦芽置于炒制锅中,用中火翻炒,炒至麦芽表面呈棕黄色,有香气逸出,取出晾凉;(3)筛去灰屑,装入密封容器中备用。

3. 炒焦麦芽:(1)将炒制锅置于炉子上,预热至200℃;(2)将麦芽置于炒制锅中,用中火翻炒,炒至麦芽表面呈焦褐色,有爆裂声,取出晾凉;(3)筛去灰屑,装入密封容器中备用。

4. 炒炭麦芽:(1)将炒制锅置于炉子上,预热至300℃;(2)将麦芽置于炒制锅中,用武火翻炒,炒至麦芽表面呈焦黑色,无白心,取出晾凉;(3)筛去灰屑,装入密封容器中备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炒黄麦芽:炮制后麦芽呈棕黄色,有香气,炒制过程中麦芽的发芽率降低,部分麦芽表面出现裂纹。

2. 炒焦麦芽:炮制后麦芽呈焦褐色,有爆裂声,炒制过程中麦芽的发芽率明显降低,部分麦芽表面出现焦斑。

3. 炒炭麦芽:炮制后麦芽呈焦黑色,无白心,炒制过程中麦芽的发芽率几乎为零。

通过对比分析,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对麦芽发芽率的影响逐渐增大,炮制程度越深,发芽率越低。

这表明炮制过程中,麦芽的有效成分逐渐减少,炮制程度越深,药效越低。

五、结论1. 麦芽的炮制方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不同炮制方法对麦芽的性状和药效有显著影响;2. 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均能降低麦芽的发芽率,炮制程度越深,发芽率越低;3. 炒黄麦芽适用于临床应用,炒焦、炒炭麦芽药效较低,需谨慎使用。

麦芽的炮制实验报告

麦芽的炮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麦芽炮制的原理和意义。

2. 掌握麦芽炮制的不同方法和步骤。

3. 观察炮制前后麦芽的性状变化。

4. 分析炮制对麦芽药效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麦芽,又名大麦芽,是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麦芽具有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等功效。

炮制麦芽的目的在于改变其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制剂。

三、实验材料1. 大麦:新鲜成熟饱满。

2. 清水:用于浸泡大麦。

3. 炒制容器:铁锅。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炒制温度。

5. 筛子:用于筛选炮制品。

四、实验方法1. 生麦芽的制备(1)将新鲜成熟饱满的大麦用清水浸泡至六七成透,捞出。

(2)将大麦置于能排水容器内,盖好,每日淋水2~3次,保持湿润。

(3)待叶芽长至0.5cm时,取出干燥。

2. 炒麦芽的制备(1)取净麦芽,置炒制容器内。

(2)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偶见焦斑。

(3)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3. 焦麦芽的制备(1)取净麦芽,置炒制容器内。

(2)用中火加热,炒至有爆声,表面呈焦褐色。

(3)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五、实验结果1. 生麦芽外观:呈梭形,长8~12mm,宽3~4mm;表面淡黄色。

一端有幼芽淡黄色,皱缩或脱落,下端有纤细而弯曲的须根数条;质硬,破开内有黄白色大麦米一粒,粉质;气微,味微甘。

2. 炒麦芽外观:呈梭形,表面棕黄色。

一端有幼芽淡黄色,皱缩或脱落,下端有纤细而弯曲的须根数条;质硬,破开内有黄白色大麦米一粒,粉质;气微,味微甘。

3. 焦麦芽外观:呈梭形,表面焦褐色。

一端有幼芽淡黄色,皱缩或脱落,下端有纤细而弯曲的须根数条;质脆,破开内有焦褐色大麦米一粒,粉质;气香,味苦。

六、实验分析1. 麦芽炮制过程中,生麦芽、炒麦芽和焦麦芽的外观、气味和味道均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炮制过程中,麦芽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2. 炒麦芽和焦麦芽的炮制可以提高其药效,降低毒性。

炒麦芽主要用于消食健胃,焦麦芽主要用于回乳消胀。

3. 麦芽炮制过程中,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药业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中文名:麦芽炒麦芽焦麦芽
1.2 汉语拼音:Maiya Chaomaiya Jiaomaiya
2 代码:麦芽炒麦芽焦麦芽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试剂:无水乙醇、氢氧化钾、水、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麦芽对照药材、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硝酸、乙醇、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水浴锅、硅胶G薄层板、烘箱、马福炉、紫外光灯、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 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5g,加无水乙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加50%氢氧化钾溶液1.5ml,加热回流15分钟,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麦芽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含15%硝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
7.5.1麦芽
7.5.1.1水分:不得过13.0%(附录15第二法)。

7.5.1.2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7.5.1.3出芽率:取本品10g,照药材取样法(附录2),取对角两份供试品,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

不得少于85%。

7.5.1.4黄曲霉毒素:照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附录50)测定本品每l000g 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u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ug。

7.5.1.5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5.2炒麦芽
7.5.2.1水分:不得过12.0%(附录15第二法)。

7.5.2.2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17)。

7.5.2.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5.3焦麦芽
7.5.3.1水分:不得过10.0%(附录15第二法)。

7.5.3.2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17)。

7.5.3.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