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物行为的神经精神药物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神经科学方法

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神经科学方法

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神经科学方法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神经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物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和生物化学反应。

这些方法包括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和行为遗传学等。

神经影像学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动物的大脑结构和功能。

这些方法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磁共振光学显微镜(MOM)、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等。

fMRI 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可以在不开颅的情况下研究大脑功能。

它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检测变化的血流量,这些变化可以表示大脑的神经活动。

使用 fMRI,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动物执行某个特定任务时,与该任务相关的脑区会显示出活动。

MOM 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在不损伤组织的情况下观察动物的大脑。

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大脑的细胞和分子结构。

SPECT 和PET 是帮助我们观察动物的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谷氨酸)运输和代谢方式的成像技术。

这些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信使,对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

电生理学电生理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动物大脑中的细胞电活动,并研究这些活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包括多通道电极、膜片钳技术、钙成像和微电极等。

多通道电极可以测量动物大脑中成百上千的神经元同时活动的情况。

这些神经元可以在特定的刺激下发出电信号。

膜片钳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单一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和离子通道的活性。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探索神经元活动的细节。

钙成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神经元的活动情况。

当神经元发生电兴奋时,细胞内的钙浓度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钙成像技术观察到。

微电极可以测量动物大脑中非常小的电信号,例如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行为遗传学行为遗传学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特定行为的遗传基础。

这种方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例如 CRISPR 编辑技术,来操纵动物基因并观察其影响。

传出神经药物实验报告

传出神经药物实验报告

传出神经药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传出神经药物的药效与毒副作用评估摘要:本实验评估了传出神经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采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动物,分别以不同剂量给药,并通过行为试验、组织病理切片、血液生化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传出神经药物能够显著地提高小白鼠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状态,但在高剂量下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呼吸减慢、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

因此,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应对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进行严格控制。

关键词:传出神经药物;药效评估;毒副作用评估;小白鼠引言:传出神经药物是一类影响神经传递过程的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等,并具有调节人体行为、情感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然而,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效评估和毒副作用评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实验旨在对传出神经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进行评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小白鼠,体重25-30 g。

2. 给药方案:将小白鼠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按照0.5、1.0、2.0 mg/kg的剂量口服传出神经药物溶液,每组5只。

3. 行为试验评估:在给药后30 min,进行运动协调性、空间记忆和情感状态等行为试验评估,并记录每只小白鼠的得分情况。

4. 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在给药后24 h,取10只小白鼠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观察传出神经药物是否对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产生损伤。

5. 血液生化分析:在给药后24 h,取另外10只小白鼠收集血样进行血液生化分析,检测传出神经药物是否对血液系统产生影响。

结果:1. 行为试验评估:在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白鼠的运动协调性和空间记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在这两个指标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情感状态方面,低剂量组中小白鼠的活跃程度增强,而高剂量组表现出抑制情绪。

2. 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在低剂量和中剂量组,未发现明显的组织结构改变;而在高剂量组,观察到部分小白鼠大脑皮层呈现神经细胞减少、胶质增生等病理变化。

小鼠强迫行为实验报告

小鼠强迫行为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动物行为实验成为研究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绝望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抗抑郁药物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并记录小鼠在受限水环境中的行为变化,以评估其抑郁样行为,并探讨抗抑郁药物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0-25g,购自某实验动物中心。

2. 实验仪器:小鼠强迫游泳箱(直径10cm,高度25cm,透明),背光板系统,SuperFST强迫游泳分析软件,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

3. 实验试剂: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米氮平等),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抑郁药物组。

2. 模型制备: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天;抗抑郁药物组小鼠给予相应剂量抗抑郁药物灌胃,连续7天。

3. 强迫游泳实验:在实验前,将小鼠置于强迫游泳箱中,水深约15-18cm,水温保持在25±1℃。

记录小鼠在实验箱中的游泳时间、静止不动时间等行为参数。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行为参数差异。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游泳行为,游泳时间较长,静止不动时间较短。

2. 模型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游泳时间明显缩短,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延长。

3. 抗抑郁药物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模型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说明抗抑郁药物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六、讨论本实验通过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抑郁样模型,并验证了抗抑郁药物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

氯丙嗪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氯丙嗪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氯丙嗪(Chlorpromazine),化学名为N-(2-二甲氨基乙基)-2-氯-1-苯基-1-丙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障碍。

为了评估氯丙嗪的药效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模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选择体重约20g的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药物处理:实验组小鼠给予氯丙嗪溶液灌胃,剂量为20mg/kg,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行为学观察: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如活动度、焦虑程度、睡眠质量等,评估氯丙嗪的药效。

4. 生化指标检测: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血清中的皮质醇、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评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5.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

三、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结果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行为学指标比较|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t值 | P值|| ------------ | ---------------- | ---------------- | -------- | -------- || 活动度| 100±15 | 150±20 | 2.346 | 0.023 || 焦虑程度| 60±10 | 80±15 | 2.032 | 0.049 || 睡眠质量| 80±15 | 60±10 | 2.032 | 0.049 |表1显示,实验组小鼠的活动度、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丙嗪具有抗焦虑、改善睡眠和降低活动度的作用。

2.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生化指标比较|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t值 | P 值 || -------------- | ---------------- | ---------------- | -------- | -------- || 皮质醇| 10.2±1.8 | 20.1±2.9 | 2.346 | 0.023 || 多巴胺| 0.8±0.2 | 1.5±0.3 | 2.032 | 0.049 || 去甲肾上腺素| 0.6±0.1 | 1.2±0.2 | 2.032 | 0.049 |表2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皮质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丙嗪具有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

动物药学专业研究动物药物的药物安全性与药物效力评估方法

动物药学专业研究动物药物的药物安全性与药物效力评估方法

动物药学专业研究动物药物的药物安全性与药物效力评估方法动物药学专业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针对动物使用的药物,并且评估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效力。

药物的安全性与效力评估是动物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安全性与药物效力评估方法。

一、药物安全性评估方法1. 急性毒性评估急性毒性评估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它通过将药物直接投与实验动物,观察药物对动物的毒性反应,从而评估药物对动物的急性毒性水平。

这种评估方法通常使用小鼠、大鼠或其他小型实验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动物的生理反应以及致死剂量的测定,来确定药物的急性毒性等级。

2. 慢性毒性评估慢性毒性评估是一种更长时间范围内观察药物对动物产生的毒性效应的评估方法。

通常需要将实验动物长期接触药物,例如通过给药饲料、饮水等方式来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器官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慢性毒性评估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毒性信息,用于评估药物的长期安全性。

3. 遗传毒性评估遗传毒性评估是一种评估药物对动物遗传物质(如基因、染色体等)引起的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指标的测定,来评估药物对动物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判断药物是否对动物遗传信息产生突变或其他不良影响。

二、药物效力评估方法1. 体内实验体内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效力评估方法之一,它通过将药物投与实验动物,观察药物对动物的药效作用。

这种评估方法通常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药物的疗效及其对动物的影响程度。

2.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也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效力评估方法,它通过在实验室中利用细胞培养、蛋白质检测等技术手段来评估药物对动物的效力。

这种评估方法通常包括对药物在体外模型中的药物活性、药物浓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以提供药物效力的初步预测。

3. 临床实验临床实验是一种最为直接和准确的药物效力评估方法,它通过将药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观察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神经病学疾病的药物评价与临床试验

神经病学疾病的药物评价与临床试验

神经病学疾病的药物评价与临床试验1. 神经病学疾病的背景与现状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专注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异常的科学分支。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系统之一,它控制着人体的运动、感觉、认知和情绪等方面。

然而,许多人在不同阶段都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健康问题,例如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和评估不同药物在治疗这些神经系统相关问题方面的有效性。

2. 神经药物评价方法为了评估药物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相关问题的有效性,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方法是动物模型试验。

通过在动物身上模拟特定神经系统相关问题,并观察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后是否有改善,科学家们可以初步判断某种药物对于特定疾病的疗效。

另外,临床试验也是评估药物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试验中,科学家们会将药物应用于患者身上,并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数据来评估药物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

3. 神经药物评价中的挑战与难题然而,神经药物评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难题。

首先,神经系统异常问题通常具有复杂多样性,不同患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这就要求科学家们在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并尽可能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次,神经系统异常问题往往是长期进行性的,而一些药物可能需要长期应用才能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科学家们进行长期随访和观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持续评估。

4. 神经系统相关问题的常见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神经系统相关问题,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例如,在中风方面常见使用抗凝血剂来预防血栓形成,以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在帕金森氏症的治疗中,药物多巴胺可以帮助恢复神经递质的平衡。

而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方面,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帮助提高神经递质的水平。

5. 神经药物评价中的新进展与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药物评价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例如,近年来基因治疗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新途径

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新途径

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新途径近年来,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养殖业和宠物市场带来了一系列困扰。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PNS)疾病。

传统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副作用大、疗效不佳等问题。

因此,寻找并开发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新途径,通过药物的靶向作用、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三个方面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药物的靶向作用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人员开始重点研究药物的靶向作用。

靶向药物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疾病的特定靶点,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以草鱼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病变为例,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药物干预可以抑制病变引发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导致的症状。

这种药物的靶向作用明确,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发现,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基因治疗成为解决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

例如,对于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治疗成功恢复了患者的多巴胺水平,并改善了运动功能。

基因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为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三、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治疗方法。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自愈和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从而促进病变区的修复。

例如,通过将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小鼠脑损伤部位,研究人员观察到干细胞可促进损伤区域的再生,并恢复了受损的神经功能。

干细胞治疗将成为未来治疗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正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

药物的靶向作用、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三个方面都为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这些新途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且期望能够为人类和各类动物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

动物医学中的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

动物医学中的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

动物医学中的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动物医学是研究和应用于动物医治领域的学科,它在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议题,它涉及对动物用药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和监管,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效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背景、方法和意义。

一、背景动物医学领域的兽医药物广泛应用于家畜、家禽和宠物等动物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然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成为关注的焦点。

动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其药物残留物和药物代谢物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潜在风险。

为了确保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应运而生。

二、评价方法1. 神经系统毒性评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改变。

通过观察动物行为、电生理测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评估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潜在毒性。

2. 肝脏和肾脏功能评估:药物代谢通常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因此评估药物对这些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可用于评估肝脏和肾脏功能的变化。

3. 生殖毒性评估:兽药的使用可能对动物的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观察生殖器官、生殖指标和生殖细胞的变化,评估药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

4. 长期毒性评估: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潜在的慢性毒性效应。

长期毒性评估包括对动物进行长时间观察、进行定期血液生化、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

三、意义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对于兽医药物监管、动物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动物健康: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能够确保使用药物对动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2. 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动物用药可能导致药物残留物在食品中的积累,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能够监测和控制药物残留物的风险,保障人类食品安全。

3. 规范药物监管: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为兽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了科学评估的依据,有助于规范兽药的监管和管理。

4. 促进行业发展:兽医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科学研究和监管实践,有助于推动动物医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跳台
学习记忆
跳台检测分析处理系统
可调节的弹簧和螺杆装置,实现跳台、红外感应器高度可调, 适应不同体重实验动物的要求。 分箱控制、避免过度刺激,适应动物伦理需要。 增加了“第一次跳下平台时间、安全区/错误区时间”新指标。
3.避暗仪器
动物避暗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系统
模拟自然实验环境 摄像技术 智能化的实验模式、实验控制 方式灵活 具有可扩展性(明箱箱) 准确存储、处理活动信息,可 同时提取明、暗两室的图像 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规范、多层 面、敏感度高(运动路程和速度、
雌性食蟹猴昼夜间各行为时间分配 休息指个体未发生位移持续5S以上(包括坐、躺、悬挂等);
摄食指个体用前爪收集食物以及进食过程;
社会交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进行理毛、玩耍等行为; 运动是指个体产生了一臂以上位移的行为; 争斗是指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打斗(包括攻击和被攻击); 交配指与异性个体间发生的性行为。
三、全自动步态分析系统
运动功能
1.步态分析系统硬件
5背景增强装置
2老鼠步行跑道
4足迹增强板
3高速摄像机
1视频采集分析计算机
步态分析系统硬件结构布局图
步态分析系统硬件 设计亮点
步态分析系统实物图
2.步态分析系统软件
视 频 浏 览 工 具 栏
视 频 分 析 工 具 栏
老鼠躯干指 标信息显示 区域
明室近口区时间)
4.穿梭
抑郁、学习记忆
• 模拟自然环境 • 各种刺激和条件 信号自动控制 • 评价指标体系客 观规范、多层面、 敏感度高(运动 路程和速度、明 室近口区时间) • 穿梭实时图像和 运动轨迹实时跟 踪
5、基于奖赏效应的操作条件反射分析系统
学习记忆、成瘾
•复杂操作任务下认知功能
•全封闭模拟自然实验环境
二、认知功能行为评价方法 1.Morris 圆形水迷宫系统
预置了四组可拆装的圆台位置,可用于
各种模式的检测; 完善了参考记忆(定航5天)、工作记忆 模式,总共可提取包括潜伏期、总游程、 时间/游程百分比及中央区和周边区时间/ 游程百分比等31项指标; 增加了温控补偿系统,保证实验温度的 均衡稳定; 增加了双色背景实验操作环境,适应不 同毛色动物实验。

科学研究仪器和检测方法的水平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密不可分,是衡量 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拥有具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设备和检测方法,将主导世界科学研究的话语权。

动物行为学是揭示动物活动规律,探索动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关 系,探讨动物调节行为、适应环境的起点。

• •
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表面效度即动物模型的症状
表现与相应疾病的症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情绪行为、认知行为和运动感觉行为评价方法 揭示神经功能内在机制、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药物疗效评 价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绪功能行为研究方法 1.强迫游泳
抑郁、焦虑、疲劳
硬件实物图
• 国内外现有方式采用人工、 视频、传感,对于攀爬行为 采用人工计数或录像回放计 数。 • 本系统采用视频+传感技术。 • 不动时间、攀爬次数/时间/ 强度,评价指标为18个。 • 支持时段分析。 • 可供进行统计分析、图表绘 制和各种打印输出的数据格 式。
时间 潜伏期
速度
信号辨识 (单色次、双色、 三色)
信号消退
刺激信号操作潜 伏期
错误信号操作潜 伏期 奖赏概率 (LP/NP, R/LP, R/LP)
刺激信号鼻触潜 伏期
错误信号鼻触潜 伏期 错误操作次数
操作潜伏期
鼻触潜伏期
6.物体认知测试分析系统
学习记忆
物 体 认 知 实 验 特 点
检 测 指 标
社会行为和运动行为减少是抑郁症模型成功建立的重要表面效度,能够模 拟临床抑郁症中的兴趣减低和精神运动性迟滞这两个典型症状。
非人灵长类动物智能行为分析方法
利用目前先进的摄像技术和专业的智能化图像软件分析技术,结合动物行
为学研究人员的大量经验,研制客观、准确、智能化的动物精细行为分析系统, 建立在笼养状态下猴子的行为谱,对于研究药物研究、高级认知功能和脑功能 与影像等课题深入,显得十分重要。
步速 步行周期 步幅 前肢步宽 后肢步宽 平均侧向移动距离 侧向移动标准偏差 平均体转角 平均体转角标准偏差 双支撑时相 三支撑时相 推进时长
注:↑:显著上升;↓:显著下降;-:无统计学意义。
非人灵长类动物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非人灵长类动物行为记录分析系统
可自动分析动物休息、摄食、社会交流、运动、争斗、交配等行为。
• 慢性/自发疼痛研究
• 运动缺陷研究 • 衰老研究 • 身体进入百分率
• 遗传研究
研究与食欲、消化系统的关系时,关注动物摄食行为; 研究与情绪功能的关系时,关注自主活动行为规律; 研究与疼痛发生的关系时,关注痉挛或间歇停顿等异常行为; 研究与睡眠的关系时,关注入睡和觉醒等行为。
非人灵长类动物上肢精细运动检测系统
物体情景识别行为学方法(the object-context recognition test)
对变换了情景的熟悉物体探索增加 时序记忆行为学方法(the temporal order memory task) 动物对早先熟悉的物体探索增加,而 对新近熟悉的物体探索减少
物体认知方法的优势
1.采用封闭箱体进行实验,减少外部因素干扰,方便实现光照条件的 稳定和均一,为软件自动提取动物精细嗅探行为提供保障; 2.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同时完成多个活动样本的准确识别,可以实时 监测并记录样本头部特别是口鼻部对物体的行为活动,从而高效又客 观的提取实验结果; 3.实验指标分层次,多样化,可以从路程、时间、次数不同方面对样 本认知功能进行评价,为筛选针对性的敏感指标提供可能,突破了实 验指标的单一性,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奖赏物质(固体食物/液体)给予数量和速度智能控制 •三色信号灯(蓝/黄/红)组合,避免噪音干扰
视频截图
•操作杠自动伸缩,便于不同模式转换
•首次结合视频轨迹监测 •多路样本控制(>4)
实验模式和评价指标
实验模式 奖赏训练 操作训练 (单次、2次、 4次) 次数 踏板次数、鼻触 次数和奖赏次数 指标参数 信号反应潜伏期, SRL 反应比率, RR 操作反应间隔时 间, iris 偶然操作潜伏期, CLP 奖赏概率 (LP/NP, R/LP, R/LP)
目前国外步态仪器所涉及指标 步行周期 支撑时长 摆动时长 单支撑时相 双支撑时相 三支撑时相 四支撑时相 摆动时相 支撑时相 平均足迹面积 足迹最大面积 足迹最大强度 足迹平均强度 同源协调性 同侧协调性 对侧协调性 步行速度 摆动速度 步幅 前肢步宽 后肢步宽 左侧步基 右侧步基
本系统新建的指标 制动时长 制动指数 推进时长 推进指数 平均体转角 体转角标准偏差 平均轴向移动 平均侧向移动 轴向移动标准偏差 侧向移动标准偏差
啮齿类动物天生对新奇事物 的探索天性 不需对动物进行任何正向 (糖)和反向(电击)刺激, 用于自发状态下的学习记忆 功能评价
不需要进行冗长的训练,可靠性高、精细 敏感的学习记忆,可研究记忆过程的不同 阶段(习得、巩固和再现)
潜伏期:动物首次接触物体的时间 接触物体次数 接触物体的时间 辨别指数:(探索新物体与探索熟悉物体时间 的比值)
老鼠四肢提 取位置信息 显示区域
视频主显示 区域 老鼠四肢提 取局部图像 显示区域 老鼠掌面施 力分布三位 显示区域
老鼠步迹图 显示区域
四肢最大强 度信息显示 区域
步序信息显 示区域
四肢最大面 积信息显示 区域
1.
步迹分离增强子模块针对红绿蓝三通道数据,根据其显著性自动剔除其中
信噪比较低的通道,利用差图像法和QTSU二值化算法,实现自动识别并 提取动物的四肢足迹区域;(核心算法)
设备硬件
彩色摄像头 彩色 色 色 PVC材 料
磁铁
封闭实验箱体 ,确保实验环 境的稳定
物体认知实验行为学方法的主要种类
新奇物体认知实验行为学方法 (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test)
动物对新奇物体的探索比对熟悉物体 的探索更多 物体位置识别行为学方法(the object-place recognition test) 对变换位置的熟悉物体探索多,而对 位置不变的熟悉物体探索少
抑郁 自主研发
采集技术
国内外
人工、视 频、传感、 热敏 -
张力传感
动物挣扎 强度判定
可通过能量值对动 物挣扎强度进行定 量分析。 更高的稳定性,不 受环境温度及动物 状态的影响;较视 频具有更高的灵敏 性和准确性
特点

3.空场仪器
抑郁、镇静安神
特点:密闭、稳定的环境; 实时检测分析站立次数 分区;分区(边缘区、中央区);
2.
降噪子模块主要利用滤波算法,降低因为光线变化引起的足迹提取误差;
(提高稳定性)
3.
虚假目标剔除子模块主要是对于老鼠行走过程中引起的虚假目标(如老鼠 粪便等)进行剔除; (提高智能化程度)
4.
时序跟踪子模块和聚类分析子模块主要是对单帧提取的足迹区域,先进行 聚类,然后根据时序关系自动识别左右前后四个爪子,并进行标记,为下 一帧分析提供依据; (提高自动化程度)
主要评价指标:前肢运动速度、抓取食物时间 PD动物模型表现出上肢运动变得迟缓,爪抓取食物时出 现不稳、吃力、灵活度下降。
非人灵长类动物面部表情模式识别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猕猴愤怒郁怒面部表情识别系统可以抛开人为主观因素,对猕猴模型
进行客观的评价。
非人灵长类动物触屏认知和眼动跟踪系统
大动物触屏认知系统 在大动物认知检测中最为常见。可 用于操作性学习记忆及决策能力等 的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