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ignal and System

课程号:13202002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5

2.学时:56(其中: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

3.课程类别:大类平台必修课

4.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6.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7.开课单位:通信工程

二、课程介绍

《信号与系统》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有关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

1.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时间函数f(t)及离散序列x(n)的各种表示方式;

2.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系统特性的各种描述方式;

3.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激励信号通过系统时所获得的响应。

信号与系统课程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经适当的数学分析求解,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概述(共10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号与系统概述

知识要点:信号与系统分析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应用,信号的定义。

第二节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知识要点:信号的描述,信号的分类。

第三节典型基本连续信号

知识要点:正弦信号,指数信号,复指数信号,抽样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单位冲激信号。

第四节信号的基本运算

知识要点:信号的微分、积分运算;移位运算,反褶运算,尺度变换运算,以及组合。

第五节冲激信号及其性质

知识要点: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相关计算题。

第六节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

知识要点: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相关计算题。可以作为选讲部分。

第七节信号的分解

知识要点:信号的直流与交流分解,信号的偶、奇分解,信号的实部与虚部分解,信号的脉冲分量分解,信号的正交函数分解。

第八节系统的描述和分类

知识要点: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分类,系统的联结。

第九节线性时不变系统

知识要点: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

教学重点:信号的分类、典型基本连续信号、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分类。

教学难点:建立信号的概念、建立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周期、能量等运算。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概念,信号与系统的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及分析方法;周期和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基本连续信号的表达方式及其波形;冲激信号及其性质;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信号波形相加、相乘、求导、积分的运算;信号波形平移、反转、压缩、扩展的变换;任意连续信号的冲激函数表示;信号的分解;系统的分类,系统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2.能力、技能培养:理解信号的概念,了解不同类型信号的时域表现形式,掌握不同类型信号及系统的识别方法;熟练掌握信号周期的求解方法;掌握典型信号及性质,能够做到给出信号表达式会画信号波形图,给出信号波形图能写出信号表达式;能够用阶跃信号表示分段函数;掌握与冲激信号、冲激偶信号相关的乘积、微分、积分等运算。掌握对多个信号进行相加、相乘,对于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要注意相加、相乘之后的规律;掌握对信号波形进行平移、反转、压缩、扩展的变换;了解系统的概念,了解系统的分类,了解系统的性质;掌握系统的稳定性、因果性、线性时不变性等;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积分、微分、频率保持、分解等性质。

(三)实践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及分析方法;会判断周期和非周期信号、能量和功率信号,计算信号的功率;会判断是信号否为周期信号,会计算周期信号的周期,

会计算能量信号的能量,功率信号的功率;掌握基本连续信号的表达方式及其图形;掌握冲激信号及其性质;了解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掌握对信号波形相加、相乘、求导、积分的运算;掌握对信号波形进行平移、反转、压缩、扩展的变换;掌握任意连续信号的冲激函数表示;了解信号的分解;理解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分类,系统的性质;会判断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时变与时不变、因果与非因果;掌握系统的分解性质,掌握零输入响应是初始条件的线性函数、零状态响应是输入信号的线性函数。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时域分析(共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分方程的建立

知识要点:系统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

第二节齐次解、特解的解法

知识要点: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齐次解和特解;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

第三节零输入、零状态响应

知识要点:计算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方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含义。

第四节冲激、阶跃响应

知识要点:冲激、阶跃响应的计算方法;冲激、阶跃响应的的含义。

第五节卷积

知识要点:卷积积分的计算,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

第六节卷积及其性质

知识要点:卷积及其性质,利用卷积及其性质进行卷积运算。

教学重点:系统响应的两种分解、四种响应之间的关系;卷积运算。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的含义;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各类响应的含义及运算;卷积的含义及卷积运算。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系统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了解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掌握计算微分方程的齐次解和特解;了解齐次解与特解、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之间的关系;掌握初始条件和起始条件的含义;掌握分析系统的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掌握计算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方法;掌握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含义,会计算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掌握卷积积分的图解法;理解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积分的解析法;掌握利用卷积的性质计算卷积。

2.能力、技能培养:了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方法的精髓,掌握单位阶跃信号、单位冲激信号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时域求解系统响应的各种方法。

(三)实践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

了解系统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掌握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掌握计算微分方程的齐次解和特解;了解齐次解与特解、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之间的关系;掌握初始条件和起始条件的含义;掌握分析系统的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掌握计算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方法;掌握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含义,会计算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掌握卷积积分的图解法;理解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积分的解析法;掌握利用卷积的性质计算卷积。

第三章连续信号傅里叶分析(共1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知识要点: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频谱。

第二节傅里叶变换定义

知识要点:傅里叶变换定义,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性质。

第三节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知识要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定义,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频谱及傅里叶变换频谱。

第四节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知识要点:信号的抽样,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第五节抽样定理

知识要点:时域抽样定理,频域抽样定理。

第六节系统的频域分析

知识要点:系统函数,信号通过LTI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无失真传输系统,理想滤波器。

教学重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分析,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对傅里叶级数分析、傅里叶变换分析、抽样定理物理意义的理解,离散性、周期性与信号频谱的关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理解傅里叶级数分析、傅里叶变换分析的应用环境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傅里叶级数分析、傅里叶变换分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频响特性分析方法;深刻理解频域的概念;掌握周期信号的三角型傅里叶级数的分解;理解周期信号频谱概念;了解周期信号的吉布斯现象,了解信号的有效带宽;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概念、性质;掌握典型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反变换求解方法;能够绘制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理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掌握抽样定理;了解无失真传输和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原理。

2.能力、技能培养:了解信号与系统频域分析方法的精髓,掌握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频谱特

性、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的频谱特性、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的频谱特性,熟练掌握各种类型信号经过系统时的响应特点及频响特性分析方法、会熟练运用抽样定理。

(三)实践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

深刻理解频域的概念;掌握周期信号的三角型傅里叶级数的分解;掌握三角型和指数型傅里叶级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周期信号频谱概念;会画周期信号的单边和双边频谱,了解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了解周期信号的吉布斯现象,了解信号的有效带宽;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概念、性质;掌握典型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反变换求解方法;能够绘制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性质应用;理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理解抽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掌握抽样定理;了解无失真传输和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原理。

第四章拉普拉斯变换(共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拉普拉斯变换定义

知识要点:拉普拉斯变换和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物理意义。

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收敛域

知识要点: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以及收敛域的相关说明。

第三节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

知识要点: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表达方式及收敛域。

第四节拉氏变换的性质

知识要点:拉普拉斯变换各个性质。

第五节拉氏变换的反变换

知识要点:求解拉氏变换的反变换的方法。

第六节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知识要点: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第七节拉氏变换求解电路

知识要点:拉氏变换的电路模型,分析电路。

第八节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知识要点:系统函数,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拉普拉斯正变换及逆变换的方法,拉普拉斯变换的主要性质,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方法,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拉普拉斯变换主要性质物理含义的理解,电路的复频域模型及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物理意义;理解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掌握典型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结果;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线性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时移、频移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微分、积分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卷积性质等;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定义;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留数定理法;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多项式相除法;了解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解动态电路;了解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的复频域模型;了解电路定律的复频域形式;会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进行电路分析;理解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2.能力、技能培养:了解拉普拉斯变换各种性质的应用环境,掌握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的关系,熟练掌握系统的频响特性分析方法。

(三)实践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

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掌握典型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结果;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时移、频移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微分、积分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卷积性质等;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留数定理法;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多项式相除法;了解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的复频域模型;了解电路定律的复频域形式;会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进行电路分析;理解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第五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共8学时)(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离散时间信号定义

知识要点:离散时间信号的概念,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方式。

第二节离散时间信号描述

知识要点:离散时间信号的分类,图形和表达式。

第三节基本离散时间信号

知识要点:基本离散时间信号(也称序列)。包括:单位冲激序列、单位阶跃序列、矩形序列、实指数序列、正弦序列、复指数序列。

第四节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

知识要点:离散信号运算:加、减、乘、除;累加和、差分;时移、反转、倍乘运算。

第五节离散系统的描述及性质

知识要点: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

第六节差分方程的求解

知识要点: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和迭代法。

第七节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知识要点: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以及所要求的初始条件。

第八节冲激序列响应

知识要点:冲激序列响应和阶跃序列响应及其含义。

第九节离散卷积定义

知识要点:离散卷积定义及计算。

第十节离散卷积性质

知识要点:离散卷积性质

第十一节系统的连接及系统的性质

知识要点:系统的连接,系统的性质

教学重点:经典时域分析法,图解法求序列的卷积和,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分析。

教学难点:求解单位冲激响应时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图解法求序列的卷积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形式、分类;掌握判断离散时间信号是否为周期信号,会计算周期信号的周期;掌握判断离散时间信号是否为能量信号,会计算信号的能量,功率信号的功率;掌握基本离散时间信号的表达式、图形等特性;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时移、反转、差分、求和、倍乘);掌握离散系统的描述及其性质;熟悉离散系统差分方程的解法(迭代法、经典法);熟悉离散系统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概念,会求解;了解系统的初始状态的概念,会使用初始状态;熟悉离散系统的冲激序列响应和阶跃序列响应;了解离散卷积的物理意义;掌握离散卷积性质及常用的计算方法(图解法、解析法);了解系统的连接,系统的性质。

2.能力、技能培养: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形式、分类;掌握判断离散时间信号是否为周期信号,会计算周期信号的周期;掌握判断离散时间信号是否为能量信号,会计算信号的能量,功率信号的功率;掌握基本离散时间信号的表达式、图形等特性;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熟悉离散系统差分方程的解法;会求解离散系统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概念;熟悉离散系统的冲激序列响应和阶跃序列响应;了解离散卷积的物理意义;掌握离散卷积性质及常用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

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形式、分类;掌握判断离散时间信号是否为周期信号,会计算周期信号的周期;掌握判断离散时间信号是否为能量信号,会计算信号的能量,功率信号的功率;掌握基本离散时间信号的表达式、图形等特性;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熟悉离散系统差分方程的解法;会求解离散系统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概念;熟悉离散系统的冲激序列响应和阶跃序列响应;了解离散卷积的物理意义;掌握离散卷积性质及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离散系统的Z变换分析(共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Z变换及收敛域

知识要点:Z变换的定义,Z变换的收敛域,双边Z变换和单边Z变换。

第二节典型信号的Z变换

知识要点:典型信号Z变换及收敛域。

第三节Z变换的性质

知识要点:Z变换的性质;单边Z变换和双边Z变换的某些性质的区别。

第四节反Z变换

知识要点:反Z变换的三种方法。

第五节差分方程Z变换解

知识要点:差分方程Z变换解;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第六节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知识要点:系统函数,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Z变换的定义及收敛域,逆Z变换,Z变换的主要性质,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方法,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收敛域的确定方法,用围线积分法求逆Z变换,Z变换的部分性质,系统的频响特性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Z变换的定义及收敛域;掌握典型信号的Z变换;掌握Z变换的性质;了解单边Z变换和双边Z变换的某些性质的区别;熟悉反Z变换的方法;会根据Z变换的表达式计算出序列;熟悉差分方程Z变换解法。

2.能力、技能培养:了解Z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理解Z变换主要性质及其物理意义,掌握Z变换及逆Z变换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了解Z变换各种性质的应用环境,掌握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的关系,熟练掌握系统的频响特性分析方法。

(三)实践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

掌握Z变换的定义及收敛域;掌握典型信号的Z变换;掌握Z变换的性质;了解单边Z变换和双边Z变换的某些性质的区别;熟悉反Z变换的方法;会根据Z变换的表达式计算出序列;熟悉差分方程Z变换解法。

第七章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共8学时,选讲)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号流图

知识要点:信号流图的描述,信号流图的代数运算,梅森增益公式。

第二节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知识要点: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方程,由电路图直接建立状态方程,由微分方程建立状态方程,由信号流图或系统框图建立状态方程。

第三节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知识要点:状态方程的时域求解,状态方程的s域求解。

第四节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知识要点: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由系统的差分方程建立状态方程,由给定的系统框图或信号流图建立状态方程。

第五节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知识要点:差分方程的时域求解,状态方程的Z域求解。

教学重点:信号流图的描述及化简,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及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教学难点:利用梅森增益公式化简信号流图,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s域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Z域求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状态变量分析法中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分析中的作用,理解状态变量与系统输出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情况下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熟练掌握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求解方法。

2.能力、技能培养:了解状态变量与储能元件之间的关系、状态变量在系统中的确定方法,掌握信号流图描述及各种化简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三)实践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

状态变量分析法中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分析中的作用,状态变量与系统输出之间的关系,各种情况下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求解方法。

四、课内实验(上机)环节及要求

五、学时分配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大部分课程内容需要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讲解给学生。

2.谈话法通过课间或者业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讨论法重要的理论想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进行。

4.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材料,或者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七、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考试

2.期末考核形式:全校统考闭卷

3.成绩评定方案: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考核过程决定,可以包含平时考勤,作业,上课回答问题,问题讨论,也可以有一定比例的期中考试,也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单元测试,等。如果有其他方式的教学改革,考核办法可以适当修改。这里确定的成绩评定方案仅供任课教师参考。

八、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郑君里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3版。

2.推荐参考资料:

《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九、大纲说明

撰写人:李会(副教授)、朱恒军(教授)、于泓博(副教授)、祁晓钰(副教授)、李丽(讲师)审定人:李会(副教授)批准人:都文和(副教授)

执行时间:2016年9月

飞行控制系统简介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的作用是保证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提高飞机飞行性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飞行的安全性和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深圳市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无人机飞行器领导品牌,是智能化无人机飞行器及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的专业厂商,生产并提供各行业无人机应用的解决方案。产品线涵盖各种尺寸多旋翼飞行器、专业航拍飞行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站控制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专业级无线遥控器、高精飞行器控制模块及各类飞行器配件 飞行器的自动飞行一、问题的提出早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问世时,就有了实现自动控制飞行的设想。1891年海诺姆.马克西姆设计和建造的飞行器上安装了用于改善飞行器纵向稳定性的飞行系统。该系统中用陀螺提供反馈信号,用伺服作动器偏转升降舵。这个设想在基本概念和手段上与现代飞行自动控制系统有惊人的相似,但由于飞机在试飞中失事而未能成为现实。 60年代飞机设计的新思想产生了,即在设计飞机的开始就考虑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基于这种设计思想的飞机称为随控布局飞行器(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 简称CCV)。这种飞机有更多的控制面,这些控制面协同偏转可完成一般飞机难以实现的飞行任务,达到较高的飞行性能。 飞控系统分类飞控系统分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两大类。由驾驶员通过对驾驶杆和脚蹬的操纵实现控制任务的系统,称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最简单的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机械操纵系统。不依赖于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和脚蹬指令而自动完成控制任务的飞控系统,称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是最基本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飞控系统构成飞控系统由控制与显示装置、传感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自测试装置、信息传输链及接口装置组成。控制及显示装置是驾驶员输入飞行控制指令和获取飞控系统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驾驶杆、脚蹬、油门杆、控制面板、专用指示灯盘和电子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平视显示器等)。传感器为飞控系统提供飞机运动参数(航向角、姿态角、角速度、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大气数据以及相关机载分系统(如起落架、机轮、液压源、电源、燃油系统等)状态的信息,用于控制、导引和模态转换。飞控计算机是飞控系统的“大脑”,用来完成控制逻辑判断、控制和导引计算、系统管理并输出控制指令和系统状态显示信息。作动器是飞控系统的执行机构,用来按飞控计算机指令驱动飞机的各种舵面、油门杆、喷管、机轮等,以产生控制飞机运动的力和力矩。自测试装置用于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和地面维护时对系统进行自动监测,以确定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并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信息传输链用于系统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常用的传输链有电缆、光缆和数据总线。接口装置用于飞控系统和其他机载系统之间的连接,不同的连接情况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接口形式。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由自动驾驶仪、自动油门杆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进场系统和自动着陆系统、自动地形跟随/回避系统构成。 RIBOLD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飞行影像系统独家先驱,其产品线涵盖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及地面站控制系统、影视航拍飞行平台、商用云台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无线遥控和成像终端及模型飞行器产品,多旋翼飞行器和高精控制模块。 RBD瑞伯达坚持创新, 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通过完美的产品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行体验。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一流的无人机企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张志鹏 报告人:曹安琪许儒满组号: 学号2013130066 2013130056实验地点N413 实验时间:2015 年 4 月7 日 提交时间: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3、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信号产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三种波形。 2、改变波形的频率、幅值、占空比、观察三种波形的变化,了解其中的一些极限值。 三、预备知识 阅读原理说明部分有关MAX038的资料,熟悉管脚的排列及其功能。 四、实验仪器 1、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五、实验原理 1、MAX038的原理 MAX038是单片精密函数信号产生器,它用±5V电源工作,基本的振荡器是一个交变地以恒流向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驰张振荡器, 同时产生一个三角波和矩形波。通过改变COSC 引脚的外接电容和流入IIN引脚的充放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输出信号频率,频率范围为0.1Hz~20MHz。流入IIN 的电流由加到FADJ 和DADJ 引脚上的电压来调制, 通过此两引脚可用外接电压信号调整频率和占空比。MAX038 内部有一个正弦波形成电路把振荡器的三角波转变成一个具有等幅的低失真的正弦波。三角波、正弦波和矩形波输入一个多路器。两根地址线A0和A1从这三个波形中选出一个, 从OUT引脚输出2V(峰锋值)振幅的信号。三角波又被送到产生高速矩形波的比较器 (由SYNC 引脚输出),它可以用于其它振荡器, SYNC 电路具有单独的电源引线因而可被禁止。另外, PDI、PDO 引脚分别是相位检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 本信号源没有使用。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例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图象处理、微波技术等)有很强的联系,是研究各类电子系统共性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鲜明特点,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信号变换理论,并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建立起有关“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通信、信息处理等方面有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要求: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法,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应用,积极参与信号与系统实践课程,课后要做一些相关练习和讨论。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吴大正等编著的《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该教材入选“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发行数万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比较全面系统的高校信号与系统教材。很多高校以该教材建设精品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同学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郑君里:《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2、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3、刘泉主编:《信号与系统题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梁虹主编:《信号与系统分析及MATLAB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张小虹编著:《信号与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 1.基本内容: 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概念;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基本运算;卷积的计算。 2.基本要求:

2007 深圳大学 数据通信 期末

1. 计算机与键盘之间的通信涉及到________传输。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自动 2. _______层将比特转换成电磁信号。 a. 物理 b. 数据链路 c. 传输 d. 以上都不正确 3. 第二层位于物理层和______层之间。 a. 网络 b. 数据链路 c. 传输 d. 以上都不正确 4. 线缆断开会使________拓扑结构的所有传输中断。 a. 网状 b. 总线 c. 星型 d. 主要的 5. 在TDM中,相同数据速率的n个信号源,每帧包含________个时隙。 a. n b. n+1 c. n-1 d. 0~n 6. 防护频带增加带宽用于_______。 a. FDM b. TDM c. WDM d. 以上都不正确 7. 1类UTP电缆最常用于_______网络。 a. 快速以太网 b. 传统以太网 c. 红外 d. 电话 8. 具有40个输入端和50个输出端的单级交换机,需要_____个交叉点。 a. 40 b. 50 c. 90 d. 2000 9. ________是时分交换机。 a. 时隙交换机 b. TDM总线 c. 交叉点 d. (a)和(b) 10. ________校检方法使用多项式 a. 简单奇偶校检 b. 两维奇偶校检 c. CRC d. 校检和 11. 在循环冗余校检中,_________是CRC。 a. 除数 b. 商 c. 被除数 d. 余数 12. 对于一个n-1大小的滑动窗口(n个序列号),最大能够有_______已经发送但没有被确认的帧。 a. 0 b. n-1 c. n d. n+1 13. ARQ表示______。 a. 自动重复量化 b.自动重复请求 c. 自动重传请求 d.确认重复请求 14. 在_______随机访问方法中不存在冲突。 a. ALOHA b. CSMA/CD c. CSMA/CA d. 令牌传递 15. _______是由以太网使用的访问协议。 a. CSMA b. CSMA/CD c. CSMA/CA d. 令牌传递 16. 一个以太局域网上有40个站点,一个10端口的网桥将此LAN分段,每个站点的平均有效速率是_________。 a. 1.0 Mbps b. 2.0 Mbps c. 2.5 Mbps d. 5.0Mbps 17. 通过比较自己地址表和帧的________,网桥决定转发或过滤帧。 a. 第二层信源地址 b. 源节点的物理地址 c. 第二层信宿地址 d. 第三层信宿地址 18. 一个_______实际上是一个多端口中继器。 a. 网桥 b. 路由器 c. VLAN d. 集线器 19. 4.5.6.7这个IP地址所属的类别是_______。 a. A类 b. B类 c. C类 d. D类 20. 一个C类子网掩码中有25个1,它能确定_____个子网。 a. 2 b. 8 c. 16 d. 0

《飞机电气系统》(ME基础)题库

《飞机电气系统》题库 1、现代飞机防火系统安装在(C) A、动力装置和尾翼 B、机体和尾翼 C、动力装置和机体 D、动力装置和货舱和尾翼 3、火警探测系统的作用是(C) A、在灭火开始时,喷洒灭火剂 B、发出发动机吊舱火警 C、探测火警或准火警条件,使火警装置起作用 D、判定发动机失火的位置 4、现代飞机上火警探测系统包括(D) A、发动机和APU烟雾探测 B、货舱和厕所火警探测 C、轮舱和供气管道火警探测 D、发动机火警探测

5、民用飞机上发动机和APU舱防火都采用(C) A、烟雾探测系统 B、手提灭火器 C、火警探测和灭火系统 D、烟雾探测和过热警告系统 6、飞机上火警探测系统的作用是(A) A、探测所在区域的火警并指示相应的位置,火警装置起作用 B、探测所在区域的火警并指示相应的位置,火警装置不起作用 C、探测所在区域的火警位置并进行灭火 D、探测发动机舱着火并进行灭火 7、飞机上的防火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C) A、火警探测和报警灯 B、报警灯和灭火系统 C、火警探测和灭火系统 D、火警探测和测试开关 8、火警中央警告信息包括以下几种(A) A、主警告灯、警铃 B、主警告灯、EICAS/ECAM信息 C、警铃、EICAS/ECAM信息

D、警告灯、警铃、EICAS/ECAM 信息 9、火警警告信息由以下两部分组成(A) A、中央警告、局部警告 B、烟雾警告、过热警告 C、发动机过热警告、飞机机体过热警告 D、火警探测和灭火系统 10、火警主警告信息的功能是(B) A、可指出具体着火部位 B、只表明有火警存在 C、表明有火警存在并指出具体着火部位 D、报警并实施灭火 11、火警局部警告信息包括(C) A、主警告灯、警铃 B、主警告灯、EICAS/ECAM信息 C、防火控制板上的警告灯和EICAS/ECAM信息 D、警铃、EICAS/ECAM信息 12、火警探测器通过探测火警的存在。(D) A、电流

飞行管理系统

第16章飞行管理系统 16.1飞行管理系统概述 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要求飞行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迫使系统系统设计师们在可用的技术条件、任务和用户要求,飞机可用空间和动力,飞机的气动力特性及规范要求等诸因素的限制下,把许多分系统综合起来,实施有效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于是便出现了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电子系统-飞行管理系统(FMS-Flight Management System)。在1981年12月,飞行管理系统首次安装在B767型飞机上。此后生产的大中型飞机广泛采用飞行管理系统。 16.2飞行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6.2.1飞行管理系统的组成 飞行管理系统由几个独立的系统组成。典型的飞行管理系统一般由四个分系统组成,如图16-1,包括: (1)处理分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2)执行分系统-自动飞行指引系统和自动油门,见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3)显示分系统-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见仪表系统; (4)传感器分系统-惯性基准系统(IRS)、数字大气数据计算机(DADC)和无线电导航设备。 驾驶舱主要控制组件是自动飞行指引系统的方式控制面板(AFDS MCP)、两部控制显示组件(CDU)、两部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控制面板。主要显示装置是CDU、电子姿态指引仪(EADI)、电子水平状态指示器(EHSI)和推力方式显示。各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有多种组合形式。飞行管理系统一词的概念是将这些独立的部分组成一个综合系统,它可提供连续的自动导航、指引和性能管理。

图16-1飞行管理系统 16.2.2飞行管理系统的功能 FMS的主要功能包括导航/制导、自动飞行控制、性能管理和咨询/报警功能。FMS实现了全自动导航,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工作负担。另外,飞机可以在FMS的控制下,以最佳的飞行路径、最佳的飞行剖面和最省油的飞行方式完成从起飞直到进近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 FMS在各飞行阶段的性能管理功能: (1)起飞前 通过FMS的控制显示组件人工向FMC输入飞行计划、飞机全重和外界温度。如果飞行计划已经存入FMC的导航数据库,则可直接调入。飞行计划包括起飞机场、沿途航路点和目的机场的经纬度、高度等。 (2)起飞 根据驾驶员输入的飞机全重和外界温度,FMC计算最佳起飞目标推力。 (3)爬升 根据驾驶员的选择,FMC计算最佳爬升剖面。FMC还根据情况向驾驶员提供阶梯爬升和爬升地点的建议,供驾驶员选择,以进一步节约燃油。 (4)巡航 FMC根据航线长短、航路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佳巡航高度和速度。结合导航设施,确定起飞机场至目的机场的大圆航线,以缩短飞行距离。 (5)下降 FMC根据驾驶员输入或存储的导航数据确定飞机下降的顶点。在下降阶段,FMC确定下降速度,最大限度利用飞机的势能,节约燃油。 (6)进近 FMS以优化速度引导飞机到达跑道入口和着陆点。 16.2.3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 由飞行管理计算机(FMC)和控制显示组件(CDU)组成。

深圳大学信号与系统2012试卷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闭卷 闭卷 A/B 卷 B 课程编号 2213991001-8 课程 名称 信号与系统 学分 3. 5 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年 月 日 3分,共15分) 信号)32cos(][-=n n x 是周期信号。( ) 系统)1()1()(t x t x t y -+-=是线性、稳定系统。( ) 分析一个系统的响应,既可以从时间域分析也可以从频域分析。( ) 因果稳定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极点一定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 ) 许多不满足绝对可积条件的连续时间函数也存在傅里叶变换。( ) 3分,共36分) )3 4()3 2(][n j n j e e n x +=π ,该序列是( )。 A. 非周期序列 B.周期3=N C. 周期83=N D. 周期24=N 积分?---2 2 )3(dt t e t σ等于( )。 A. 0 B. 1 C. 3e D. 3-e 周期性非正弦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其特点是( )。 A. 频谱是连续的,收敛的 B. 频谱是离散的,谐波的,周期的 C. 频谱是离散的,谐波的,收敛的 D. 频谱是连续的,周期的 一信号)(t x 的最高频率为Hz 500,则利用周期冲激串采样得到的采样信号)(nT x 能唯一表示出原信号的最大采样周期为( )秒。 A. 500 B. 1000 C. 0.05 D. 0.001 如某一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s H 的所有极点的实部都小于零,则( )。

C. ∞<)(t h D. ?∞ =t dt t h 0)( 6. 若时间信号)(t x 存在傅立叶变换,且)(t x 是实信号和奇信号,则其傅立叶变换)(jw X 是( )。 A. 实且偶 B. 实且奇 C. 纯虚且偶 D. 纯虚且奇 7. 设]3[][][--=n u n u n f ,则==][*][][n f n f n y ( )。 A.0}1,1,1{ B. 0}2,2,2{ C. 0}1,2,2,2,1{ D. 0}1,2,3,2,1{ 8. 已知信号)(t x 的傅里叶变换)()(0w w jw X -=δ,则)(t x 为( )。 A. t jw o e π21 B. t jw o e -π21 C. )(21t u e t jw o π D. )(21t u e t jw o -π 9. 有一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其频率响应1 1 )(+=jw jw H ,对于某一输入)(t x ,所得输出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 3)(1(1 )(++= jw jw jw Y ,则该输入)(t x 为( )。 A.)(3t u e t -- B. )(3t u e t - C. )(3t u e t - D. )(3t u e t 10. 信号)35(t x -是( )。 A.)3(t x 右移5 B. )3(t x 左移35 C. )3(t x -左移5 D. )3(t x -右移3 5 11. 下列各表达式错误的是( ). A. )()0()()(t f t t f δδ= B. )()(*)(00t t f t t t f -=-δ C. )()()(00 t f dt t t t f =-?∞ ∞ -δ D. )()0()()(000t t f t t t t f -=--δδ 12. 已知)()(jw X t x ?,则)2 (t x -的傅里叶变换为( )。 A. )2(2w j X - B. )2(2w j X - C. )2 (21jw X D. )2(21jw X - 三、请画出)1()1()()(---=t u t t tu t f 的图形,其中)(t u 为单位阶跃信号。 (9分)

民航飞机电气系统知识点

民航飞机电气系统(2010年版教材) 一、工作原理 1. 炭片调压器的工作原理(P134,图5-3) 当发电机转速上升或负载减小时,发电机电压会升高而超过其额定值。此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会立即增大,作用在衔铁上的电磁力会随之增大,衔铁向电磁铁方向移动,炭片之间的压力便减小,炭柱电阻逐渐增大,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渐减小,发电机电压逐渐下降。当炭柱电阻的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恰好抵消了由于转速和负载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时,发电机电压就恢复至额定值。经过这一变化后,作用在衔铁上的三个力又重新平衡,衔铁停在新的平衡位置,调压器又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当发电机转速下降或负载增加时,电压调节器的工作过程与上述相反。即: 当发电机转速下降或负载增加时,发电机电压会下降而低于其额定值。此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会立即减小,作用在衔铁上的电磁力会随之减小,衔铁向炭柱方向移动,炭片之间的压力便增大,炭柱电阻逐渐减小,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渐增大,发电机电压逐渐上升。当炭柱电阻的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恰好抵消了由于转速和负载改变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量时,发电机电压就恢复至额定值。经过这一变化后,作用在衔铁上的三个力又重新平衡,衔铁停在新的平衡位置,调压器又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2. 负载均衡电路的工作原理(P139,图5-6) 如果负载分配不均衡,设I 1>I 2, 则A 、B 两点电位不相等,ΦA <ΦB ,于是有电流自B 点经过W eq2和W eq1流向A 点,产生相应的磁势。在输出电流大的发电机调压器中,均衡线圈磁势页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同,使调压器铁芯合成磁势增强,调节点电压U 1降低;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调压器,均衡线圈磁势与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反,使铁芯合成磁势减弱,调节点电压U 2升高。结果原来输出电流大的发电机电流I 1减小,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电流I 2增大,使负载趋于均衡。 如果I 1ΦB ,于是有电流自A 点经过W eq2和W eq1流向B 点,产生相应的磁势。在输出电流大的发电机调压器中,均衡线圈磁势与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反,使调压器铁芯合成磁势减弱,调节点电压U 1升高;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调压器,均衡线圈磁势与工作线圈磁势方向相同,使铁芯合成磁势增强,调节点电压U 2降低。结果原来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电流I 1增大,输出电流小的发电机电流I 2减小,使负载趋于均衡。 3. 差动保护电路工作原理(P191-192,图6-40,图6-41) 当发电机内部或电流互感器之间的馈电线发生相与相或相与地短路时,如短路点a 对地发生短路,则将流过一短路电流,于是短路点两侧的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一般都不相等,于是, 1'?I 将不再等于2'?I ,21'''? ??-=?I I I 为一个较大的值。 当短路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 I 在电阻R 2上的压降经二极管D 整流,电容C 滤波,再经分压后在电阻R 8上产生电压U R8,当U R8大于鉴压值U W (U W 为稳压管DW 的击穿电压)时,将发出差动保护故障信号,经过GCR 故障信号放大器去断开GCR ,然后断开GB ,从而将故障发电机励磁电路和输出电路迅速断开。 若短路故障发生在保护区以外的b 点,则差动保护电路不会输出故障信号。 4. 过压保护电路工作原理(P192-193,图6-42)

飞行管理系统介绍

飞行管理系统介绍 一、飞行管理系统(FMC)组成和基本功用 (一)、飞行管理系统(FLIGHT MANAGEMENT SYS)由五个分系统组成:1、飞行控制系统(DFCS) 包括自动驾驶(A/P)和飞行指引(F/D),其核心为两台飞行控制计算机,该系统用于自动飞行控制(FCC)和飞行指引。 2、自动油门系统(A/T) 其核心是一台自动油门计算机和两台发动机油门操纵的伺服机构,A/T 提供从起飞到着陆全飞行过程的油门控制。 3、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 其核心是一台飞行管理计算机FMC和两台控制显示组件CDU,它用于从起飞到进近的几乎全部飞行过程的横向(LATERAL)剖面和纵向(VERTICAL)剖面的飞行管理。 我部的34N型飞机装有两部FMCS,这使飞行管理系统的可靠性更高。 4、惯性基准系统(IRUS) 其核心为两台惯导基准组件IRU,其主要功用为提供飞机的姿态基准和定位参数,也可用于飞机自备、远距导航。 5、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 33A和34N型飞机装备的是电子飞行仪表系统,3T0型飞机装备的还是旧式的机械式仪表。由于飞行仪表的电子化,逐渐淘汰老式的机械式仪表,而电子飞行仪表必须有相应的字符,符号等图形信号发生器,以提供阴极射线管CRT或液晶LCD显示。EFIS就是起这个作用的电子式飞行仪表显示系统,它主要包括两台符号发生器(EFIS SG)和两套姿态指引仪(EADI)、两套水平状态指示器(EHSI)。

(二)、飞行管理系统的基本作用: 这套系统技术先进,设备量大,承担的任务多,其中最根本的功用是:1、实现飞行的自动化,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减少人为操作所不可避免的差错和失误。 2、实现飞行全程的优化: (1)起飞阶段(TO)—根据飞机的全重和环境温度提供最佳目标推力。(2)爬升降段(CLB)—提供最佳爬升剖面:包括爬升点,阶段爬升的设置,目标推力和目标空速的设定。 (3)巡航(CRZ)—提供最佳高度和巡航速度,以及大圆航线和导航系统的选择和自动调谐。 (4)下降阶段(DSE)—提供下降顶点,目标下降速度和分段,以充分利用飞机高度下降所得到的动能,并以最佳的高度,速度和距离转入进近阶段。(5)进近(APP)—确定飞机在五边进近基准点时的高度、空速和距离。 飞行的优化不仅得到最合理的飞行路径,节省燃油和飞行时间,而且飞机机体的损耗率最少。 3、实现自动着陆 由于有两套自动驾驶通道,具有余度通道,借助仪表着陆系统可实现Ⅱ类气象标准的自动着陆(决断高度50英尺,跑道能见距离700英尺)和自动复飞。 二、FMC控制飞行过程工作概述 飞行过程可归纳为正常程序和辅助正常程序 1、正常程序 所谓正常程序就是自动飞行的标准程序,可分为如下七个飞行阶段:(1)起飞TAKE OFF 在完成起飞前准备后,只要按压TO/GA开关,即开始起飞程序,此时推力杆自动前进到起飞目标N1值,当飞机滑跑达到60节时,F/D指令杆提

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规划

《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规划 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通过进一步培养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模式和内容,紧跟一流教材的发展,争取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二、本课程的建设步骤: 1)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合理构建教师梯队,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支素质好、实力强、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书育人队伍。 2)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在原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开发适应教学需求的实验平台、实验系统和模块,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逐步实现实验室的开放。 3)不断学习、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依据学生主体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4)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原有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技术、新发展,并进一步优化其内容和形式。建立《信号与系统》课程网站,并经常对网站进行补充更新,增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的作用,更好地利用远程网络教学。探索更加适用、更加有效的考核方法、考核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5)进一步学习分析研究课程相关的外文教材,确定合适的外文参考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三、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 按照课程的要求,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在信号与系统教学中的体现方式,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加强基础,重视素质培养落实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与学生对话、进行示范教学等活动予以落实; 2. 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编写《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成果形式:书。 3. 建设“信号与系统”网络课程,通过网上教学和辅导,积累素材,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并加强电子资源的制作,使电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4. 改进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增加多媒体演示和扩展知识面的素材,成果形式:软件和文档。

下载- 深圳大学

实验四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的测定方法; 学习和理解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测量系统和环节的频率特性。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正确绘出对象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图。 三实验原理 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及原理:见图5-1 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 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G(jω)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出角频率ω为参数的幅值和相角: (4-1) 图4-1 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4-2)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4-2)表示为: (4-3) (4-4)将频率特性测试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值和相位。频率特性测试数据经相关器运算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4-3)和式(4-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做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协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相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90°(q-p)[式中p和q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2 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4-2, 图4-3。 2.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定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5.01 += S S G 模拟电路图如下: 图4-2 被测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r(t)取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信号,观察c(t)波形,不失真稳定情况下测定r(t),c(t)的幅值和相位。 2.2 二阶系统的开环、闭环的频率特性测定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0(10 += S s S G 单位反馈系统的模拟电路图为: 图4-3 被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r(t)取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信号,观察c(t),e(t)波形,不失真稳定情况下测定r(t),c(t),e(t)的幅值和相位。 四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TDN-AC/ACS+系统一套; 2) 计算机一台; 3) 短路块,连线,探头若干。

飞机电气系统题库

《飞机电气系统》题库 1、飞机灯光照明系统可分为(B) A、机内照明和机外照明 B、机内照明、机外照明和应急照明 C、普通照明和航行标志照明 D、客舱照明和驾驶舱照明 2、飞机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和准备时使用(C) A、机外照明和应急照明 B、机内照明和应急照明 C、机外和机内照明 D、驾驶舱和客舱照明 3、飞机在夜航或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驾驶舱必须照明,它包括(C) A、机内照明,机外照明 B、机内照明,机外照明和应急照明 C、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 D、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应急照明 4、飞机的机外照明,对不同灯有不同的要求但它们共同主要求是 (C) A、足够的发光强度和高的发光效率 B、足够的发光强度、可靠的作用范围 C、足够的发光强度、可靠的作用范围,适当的颜色 D、足够的发光强度、可靠的作用范围,交直流电压均可使用 5、飞机灯光照明系统包括(A) A、机内照明、机外照明和应急照明 B、普通照明和航行标志照明及显示器亮度 C、客舱照明和驾驶舱照明及显示器亮度 D、客舱照明和驾驶舱照明和货舱照明 6、飞机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或准备时,使用(B) A、机内照明和应急照明 B、机内照明和机外照明 C、机外照明和应急照明 D、驾驶舱照明和客舱照明 7、飞机在夜航或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驾驶舱必需照明,驾驶舱照明包括(C) A、机内照明和应急照明 B、机内照明、机外照明和应急照明 C、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

D、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 8、飞机的机外照明,对不同灯有不同的要求,但对它们的共同要求是(D) A、足够的发光强度和高的发光效率及闪亮警示 B、足够的发光强度和可靠的作用范围及闪亮警示 C、可靠的作用范围和适当的颜色 D、足够的发光强度、可靠的作用范围和适当的颜色 9、在机外照明中,要求光强最大的、会聚性最好的灯是(A) A、活动式和固定式着陆灯 B、着陆灯和滑行灯 C、着陆灯和防撞灯 D、着陆灯、滑行灯和防撞灯 10用于标明飞机的轮廓、位置和运动方向的灯是(AB) A、防撞灯 B、航行灯 C、滑行灯 D、标志灯 11应急照明灯用于(C) A、某些客舱灯失效时备用 B、某些驾驶舱灯失效时备用 C、主电源全部中断时使用 D、某些驾驶舱灯或客舱灯失效时备用 12、检查活动式着陆灯时,应注意(D) A、不要作放下或收上操作 B、不要放下 C、不要在白天进行 D、不要长时燃亮灯丝 13、航行灯是显示飞机轮廓的机外灯光信号,因此,它的颜色规定为(A) A、左红右绿尾白 B、左绿右红尾白 C、左红右红尾白 D、左绿右绿尾红 14、用于给垂直安定面上的航徽提供照明的灯是(B) A、探冰灯 B、标志灯 C、航行灯 D、防撞灯

飞行管理系统介绍

飞行管理系统介绍 飞行管理系统介绍 一、飞行管理系统(FMC)组成与基本功用 (一)、飞行管理系统(FLIGHT MANAGEMENT SYS)由五个分系统组成: 1、飞行控制系统(DFCS) 包括自动驾驶(A/P)与飞行指引(F/D),其核心为两台飞行控制计算机,该系统用于自动飞行控制(FCC)与飞行指引。 2、自动油门系统(A/T) 其核心就是一台自动油门计算机与两台发动机油门操纵的伺服机构,A/T提供从起飞到着陆全飞行过程的油门控制。 3、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 其核心就是一台飞行管理计算机FMC与两台控制显示组件CDU,它用于从起飞到进近的几乎全部飞行过程的横向(LATERAL)剖面与纵向(VERTICAL)剖面的飞行管理。 我部的34N型飞机装有两部FMCS,这使飞行管理系统的可靠性更高。 4、惯性基准系统(IRUS) 其核心为两台惯导基准组件IRU,其主要功用为提供飞机的姿态基准与定位参数,也可用于飞机自备、远距导航。 5、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 33A与34N型飞机装备的就是电子飞行仪表系统,3T0型飞机装备的还就是旧式的机械式仪表。由于飞行仪表的电子化,逐渐淘汰老式的机械式仪表,而电子飞行仪表必须有相应的字符,符号等图形信号发生器,以提供阴极射线管CRT或液晶LCD显示。EFIS就就是起这个作用的电子式飞行仪表显示系统,它主要包括两台符号发生器(EFIS SG)与两套姿态指引仪(EADI)、两套水平状态指示器(EHSI)。

飞行管理系统介绍

飞行管理系统介绍 (二)、飞行管理系统的基本作用: 这套系统技术先进,设备量大,承担的任务多,其中最根本的功用就是: 1、实现飞行的自动化,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减少人为操作所不可避免的差错与失误。 2、实现飞行全程的优化: (1)起飞阶段(TO)—根据飞机的全重与环境温度提供最佳目标推力。 (2)爬升降段(CLB)—提供最佳爬升剖面:包括爬升点,阶段爬升的设置,目标推力与目标空速的设定。 (3)巡航(CRZ)—提供最佳高度与巡航速度,以及大圆航线与导航系统的选择与自动调谐。 (4)下降阶段(DSE)—提供下降顶点,目标下降速度与分段,以充分利用飞机高度下降所得到的动能,并以最佳的高度,速度与距离转入进近阶段。 (5)进近(APP)—确定飞机在五边进近基准点时的高度、空速与距离。 飞行的优化不仅得到最合理的飞行路径,节省燃油与飞行时间,而且飞机机体的损耗率最少。 3、实现自动着陆 由于有两套自动驾驶通道,具有余度通道,借助仪表着陆系统可实现Ⅱ类气象标准的自动着陆(决断高度50英尺,跑道能见距离700英尺)与自动复飞。 二、FMC控制飞行过程工作概述 飞行过程可归纳为正常程序与辅助正常程序 1、正常程序 所谓正常程序就就是自动飞行的标准程序,可分为如下七个飞行阶段: (1)起飞TAKE OFF 在完成起飞前准备后,只要按压TO/GA开关,即开始起飞程序,此时推力杆自动前进到起飞目标N1值,当飞机滑跑达到60节时,F/D指令杆提供俯仰指令,起飞后400英尺RA高度以上,A/P衔接,同时选择L NA V(水平导航)与V

信号与系统感想

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工科电子类专业,学了一堆信号方面的课,什么都没学懂,背了公式考了试,然后毕业了。先说"卷积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有人抢答,"卷积"是为了学习"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的后续章节而存在的。我大吼一声,把他拖出去枪毙!) 讲一个故事: 张三刚刚应聘到了一个电子产品公司做测试人员,他没有学过"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一天,他拿到了一个产品,开发人员告诉他,产品有一个输入端,有一个输出端,有限的输入信号只会产生有限的输出。 然后,经理让张三测试当输入sin(t)(t<1秒)信号的时候(有信号发生器),该产品输出什么样的波形。张三照做了,花了一个波形图。 "很好!"经理说。然后经理给了张三一叠A4纸: "这里有几千种信号,都用公式说明了,输入信号的持续时间也是确定的。你分别测试以下我们产品的输出波形是什么吧!" 这下张三懵了,他在心理想"上帝,帮帮我把,我怎么画出这些波形图呢?" 于是上帝出现了: "张三,你只要做一次测试,就能用数学的方法,画出所有输入波形对应的输出波形"。 上帝接着说:"给产品一个脉冲信号,能量是1焦耳,输出的波形图画出来!"张三照办了,"然后呢?" 上帝又说,"对于某个输入波形,你想象把它微分成无数个小的脉冲,输入给产品,叠加出来的结果就是你的输出波形。你可以想象这些小脉冲排着队进入你的产品,每个产生一个小的输出,你画出时序图的时候,输入信号的波形好像是反过来进入系统的。" 张三领悟了:" 哦,输出的结果就积分出来啦!感谢上帝。这个方法叫什么名字呢?" 上帝说:"叫卷积!" 从此,张三的工作轻松多了。每次经理让他测试一些信号的输出结果,张三都只需要在A4纸上做微积分就是提交任务了! 张三愉快地工作着,直到有一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经理拿来了一个小的电子设备,接到示波器上面,对张三说: "看,这个小设备产生的波形根本没法用一个简单的函数来说明,而且,它连续不断的发出信号!不过幸好,这个连续信号是每隔一段时间就重复一次的。张三,你来测试以下,连到我们的设备上,会产生什么输出波形!" 张三摆摆手:"输入信号是无限时长的,难道我要测试无限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一个稳定的,重复的波形输出吗?" 经理怒了:"反正你给我搞定,否则炒鱿鱼!" 张三心想:"这次输入信号连公式都给出出来,一个很混乱的波形;时间又是无限长的,卷积也不行了,怎么办呢?" 及时地,上帝又出现了:"把混乱的时间域信号映射到另外一个数学域上面,计算完成以后再映射回来" "宇宙的每一个原子都在旋转和震荡,你可以把时间信号看成若干个震荡叠加的效果,也就是若干个可以确定的,有固定频率特性的东西。" "我给你一个数学函数f,时间域无限的输入信号在f域有限的。时间域波形混乱的输入信号在f域是整齐的容易看清楚的。这样你就可以计算了" "同时,时间域的卷积在f域是简单的相乘关系,我可以证明给你看看"

信号与系统实验五信号的采样与还原.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名称:信号的卷积实验 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指导教师:廉德亮 报告人:学号:班级:二班 实验时间: 2015年6月04日 提交时间: 2015年6月18日

由此可见,当φ=0或是2π的整数倍时,如右图,x(t) 可以完全恢复。 当2 π φ=-时,()sin( )2 s x t t ω= 该信号在采样周期2s πω整数倍点上的值都 是零;因此 在这个采样频率下所产生的信号全是零。当这个零输入加到理想低通滤波器上时,所得输出当然也都是零。 实验步骤 1、把系统时域与频域分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S1、S2)。 2、用示波器测试H07“CLKR ”的波形,为256kHz 的方波,用导线将H07“CLKR ”和H12连接起来。 3、用示波器测试H01“2kHz ”的输出波形,为2kHz 的方波,用导线连接H01“2kHz ”和H02“输入”。 4、通过测试钩T01观察输入的方波经过截止频率为2kHz 的低通滤波器后得到2kHz 的正弦波。抽样电路将对此正弦波进行抽样,然后经过还原电路还原出此正弦波。 5、用示波器观察测试钩T08“抽样脉冲序列”的波形。通过按键“频率粗调”和按键“频率细调”可以改变抽样脉冲序列的频率。抽样脉冲序列的频率的最小值为500Hz 最大值为11.5kHz 。同样通过“占空比粗调”按键和“占空比细调”按键可以调节抽样脉冲序列的占空比。“复位”按键可以使抽样脉冲序列的频率复位为500Hz 且占空比最小。通过调节抽样脉冲的频率可以实现欠采样、临界采样、过采样。 6、用示波器观察T02“抽样信号”的波形。 7、观察抽样信号经低通滤波器还原后的波形T03。 8、改变抽样频率为fs<2B 和fs ≥2B ,观察抽样信号(T02)和复原后的信号(T03),比较其失真程度。 实验数据 原信号2kHz 正弦波 单通道 抽样脉冲序列

飞行管理系统

第16章飞行管理系统 16、1飞行管理系统概述 随着飞机性能得不断提高,要求飞行控制系统实现得功能越来越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迫使系统系统设计师们在可用得技术条件、任务与用户要求,飞机可用空间与动力,飞机得气动力特性及规范要求等诸因素得限制下,把许多分系统综合起来,实施有效得统一控制与管理。于就是便出现了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得电子系统-飞行管理系统(FMSFlight Management System)。在1981年12月,飞行管理系统首次安装在B767型飞机上。此后生产得大中型飞机广泛采用飞行管理系统。 16、2飞行管理系统得组成与功能 16、2、1飞行管理系统得组成 飞行管理系统由几个独立得系统组成。典型得飞行管理系统一般由四个分系统组成,如图161,包括: (1)处理分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就是整个系统得核心; (2)执行分系统-自动飞行指引系统与自动油门,见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3)显示分系统-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见仪表系统; (4)传感器分系统-惯性基准系统(IRS)、数字大气数据计算机(DADC)与无线电导航设备。 驾驶舱主要控制组件就是自动飞行指引系统得方式控制面板(AFDS MCP)、两部控制显示组件(CDU)、两部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控制面板。主要显示装置就是CDU、电子姿态指引仪(EADI)、电子水平状态指示器(EHSI)与推力方式显示。各部分都就是一个独立得系统,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有多种组合形式。飞行管理系统一词得概念就是将这些独立得部分组成一个综合系统,它可提供连续得自动导航、指引与性能管理。

大牛很通俗地介绍《信号与系统》

大牛很通俗地介绍《信号与系统》 第一课什么是卷积卷积有什么用什么是傅利叶变换什么是拉普拉斯变换 引子 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工科电子类专业,学了一堆信号方面的课,什么都没学懂,背了公式考了试,然后毕业了。 先说"卷积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有人抢答,"卷积"是为了学习"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的后续章节而存在的。我大吼一声,把他拖出去枪毙!) 讲一个故事: 张三刚刚应聘到了一个电子产品公司做测试人员,他没有学过"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一天,他拿到了一个产品,开发人员告诉他,产品有一个输入端,有一个输出端,有限的输入信号只会产生有限的输出。 然后,经理让张三测试当输入sin(t)(t<1秒)信号的时候(有信号发生器),该产品输出什么样的波形。张三照做了,花了一个波形图。 "很好!"经理说。然后经理给了张三一叠A4纸:"这里有几千种信号,都用公式说明了,输入信号的持续时间也是确定的。你分别测试以下我们产品的输出波形是什么吧!" 这下张三懵了,他在心理想"上帝,帮帮我把,我怎么画出这些波形图呢?" 于是上帝出现了:"张三,你只要做一次测试,就能用数学的方法,画出所有输入波形对应的输出波形"。 上帝接着说:"给产品一个脉冲信号,能量是1焦耳,输出的波形图画出来!" 张三照办了,"然后呢?" 上帝又说,"对于某个输入波形,你想象把它微分成无数个小的脉冲,输入给产品,叠加出来的结果就是你的输出波形。你可以想象这些小脉冲排着队进入你的产品,每个产生一个小的输出,你画出时序图的时候,输入信号的波形好像是反过来进入系统的。" 张三领悟了:"哦,输出的结果就积分出来啦!感谢上帝。这个方法叫什么名字呢?" 上帝说:"叫卷积!" 从此,张三的工作轻松多了。每次经理让他测试一些信号的输出结果,张三都只需要在A4纸上做微积分就是提交任务了! ---------------------------------------- 张三愉快地工作着,直到有一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经理拿来了一个小的电子设备,接到示波器上面,对张三说:"看,这个小设备产生的波形根本没法用一个简单的函数来说明,而且,它连续不断的发出信号!不过幸好,这个连续信号是每隔一段时间就重复一次的。张三,你来测试以下,连到我们的设备上,会产生什么输出波形!" 张三摆摆手:"输入信号是无限时长的,难道我要测试无限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一个稳定的,重复的波形输出吗?" 经理怒了:"反正你给我搞定,否则炒鱿鱼!" 张三心想:"这次输入信号连公式都给出出来,一个很混乱的波形;时间又是无限长的,卷积也不行了,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