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校本化纲要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程标准内容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4.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5.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6.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7.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8.初步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教学目标(一)基本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阅读知道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3.通过阅读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利用已有知识能说出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条件。
5.通过阅读了解分散系的含义,能说出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6.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知道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并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7.通过知识的迁移和阅读认识物质的量,并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物质质量及微粒数的简单计算8.通过阅读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
9.通过阅读认识摩尔质量的概念10.通过练习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11.通过阅读和讨论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并能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江苏地区专用)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3)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性(1).原子结构1、电荷关系:2、质量关系3、原子组成:4、核素:5、同位素:(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分层排布: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重点)1.化合价变化规律: 2.原子半径变化规律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的判断依据(难点)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同主族的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重难点)(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处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结构特点:数 = 数2.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
3.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三.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1、化学键(重点):化学反应的本质:(1)离子键:存在于化合物中A.概念:B.离子化合物: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共价键:共价键的存在:单质:H2、X2、N2等(除)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过氧化物B.共价化合物:除离子化合物之外都是共价化合物(3).电子式:①.原子的电子式:②.阴阳离子的电子式:③.物质的电子式:NaOH Na2O2 NH4Cl N2 O2 CO2 NH3 CCl4 HClO C2H4 H2O2 H2O④.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2、分子间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3、相似的物质,越大,越大,越高3、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1)同素异形体: A.特点: B.实例:(2)同分异构体 A.特点: B.实例:①类别异构:碳原子数相同的:②碳链异构:如:③位置异构:如:(3)四类晶体的组成微粒、微观结构、作用力及性质差异。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
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
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
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请画出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周期表结构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
(第一周期除外)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有机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化学键及其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难点:有机分子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二、讲解(15分钟)
1.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化学
学科。
2.讲解碳原子的特性和化学键的分类,让学生了解碳原子的四价性和单、双、三键的特点。
3.介绍有机分子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分子的饱和与不饱和以及环状结构等概念。
三、实践(20分钟)
1.老师出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并让学生进行分类和命名练习。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反应规律。
四、训练(15分钟)
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练习。
2.指导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有机化合物的
结构和命名规则也有了初步认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学的知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教案汇编【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目录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1)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四步教学法教案 (6)专题一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四步教学法教案 (11)专题一第二单元共价键四步教学法教案 (16)专题一第二单元离子键四步教学法教案 (20)专题一第三单元同分异构现象四步教学法教案 (25)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四步教学法教案 (29)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四步教学法教案 (34)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一课时四步教学法教案39 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二课时四步教学法教案44 专题二第三单元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49)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能电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54)专题二第三单元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59)专题二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64)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甲烷天然气的利用.69 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石油的炼制乙烯(第1课时) (74)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石油的炼制乙烯(第2课时) (79)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年级组别高一化学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元素所在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ⅣA ~ⅦA族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绝对值。
2、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案大纲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案大纲单元一:溶液的离子理论•课时一:溶液的离子理论概述•学习目标:了解溶液的离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内容:•溶液的概念和组成•离子的溶解和离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和实验演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课时二:溶液的电导性•学习目标:掌握溶液的电导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导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教学活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单元二:化学反应速率•课时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课时四: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学习目标: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机理。
•教学内容:•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活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单元三:化学平衡•课时五:化学平衡的概念•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常数和判定•平衡条件和Le Chatelier原理•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课时六: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学习目标: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表达式•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应用•教学活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1微粒质量/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27-19质子 1.673×10 1.007 +1.602×10-27中子 1.675×10 1.008 0-31-19电子9.109×10 1/1836 -1.602×10问题解决: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31?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kg?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8氢核外电子2.2×10m/s-2-10?乒乓球半径:4×10m;原子半径:n×10m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苏教版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②

讨论与交流
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物质是酸,什么样的物质是碱?
请你自学书本P93~P94的“交流与讨论”,回 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酸碱的认识经历了那些阶段? 2、写出NaHCO3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NaH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NaHCO3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以酸碱为例说 明实验是人类 认识物质的重 要途径
《物质结构与 《实验化学》选
性质》选修
修
2 教学要求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基 ①能用化学发展史说明并体会人类对物质 本 及其变化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和深入的,认 要 识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化学科学的 求 发展前景。
发 ①通过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方法的对比, 展 了解化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要 ②以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过程为例,了 求 解在实验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物质世界认识
自从化学这把钥匙打开了物质世 界,人类就一直在试图创造更多 的新物质,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 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化学 又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下一节课继续学习相关内容。)
总结: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整合旧知识,挖 掘新素材,吊起学生 的“胃口”!
苏教版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②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一课时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教学设计
永嘉县上塘中学 徐更曾
1、教材内容及编写思路分析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以金属的开发 利用为例说明 人类认识物质 的过程
化学理论与现 代技术帮助我 们更深刻地认 识物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内容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
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
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
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本专题内容已经整合到《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课程标准内容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