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赏析

合集下载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诗经《关雎》全文赏析《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间情歌,它声、情、文、义俱佳,是《诗词经》三百篇之冠,《风》之始,说明古人对《关雎》的评价甚高。

孔子论《诗词》,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确如此,诗词歌质朴的语言带你走进纯粹、高尚、至善至美的境界,读它是美的熏陶,是理想的精神向往。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词经《关雎》全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篇1《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词,对诗词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词。

最近,我看了《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觉得诗词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

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词歌就是《诗词经》,《诗词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词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词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

毛苌讲解诗词经,后来著有《毛诗词》,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词》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词序》。

《毛诗词序》是我国诗词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

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词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词论的总结。

《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词。

《毛诗词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之德也”又有“作《关雎》诗词者,言后妃之德也。

《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

’注云:‘后之言后也。

’执理内事,在夫之后也。

《释诂》云:‘妃,媲也。

’言媲匹於夫也。

天子之妻唯称后耳。

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

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

《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及赏析

《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及赏析

《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及赏析《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及赏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及赏析【原文】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11)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芼:芼(音帽):拔取。

有选择之意。

【赏析一】《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

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翻译: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翻译: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关雎》原文及赏析

《关雎》原文及赏析

《关雎》原文及赏析关雎先秦: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妙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妙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妙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妙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解释1、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互相应和的叫声。

2、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3、洲:水中的陆地。

4、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妙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妙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和善。

5、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6、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7、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8、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指荇菜。

9、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10、思服:思念。

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11、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气助词。

悠哉悠哉,犹言“思念呀,思念呀”。

12、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辗,古字作展。

展转,即反侧。

反侧,犹翻覆。

13、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琴、瑟,皆弦乐器。

《关雎》原文及赏析

《关雎》原文及赏析

《关雎》原文及赏析《<关雎>原文及赏析》《关雎》这首诗,那可是咱们中国古代诗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咱们先来瞅瞅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诗读起来,是不是特别朗朗上口?说起我第一次读《关雎》的时候,那还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

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特别有趣的老头儿,他上课从来不死板,总是能把那些枯燥的知识讲得活灵活现。

那天,他讲到《关雎》,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他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那姑娘就像诗里的“窈窕淑女”一样,美丽温柔又善良。

他天天想着怎么能跟人家说上话,心里那个纠结劲儿啊,就跟诗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说的一模一样。

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那姑娘的身影。

后来啊,他终于鼓起勇气,给姑娘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最后他们还真就走到了一起。

说完这个故事,我们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可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首诗里所表达的那种真挚又热烈的感情。

咱们再来说说这诗的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开头就给咱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河边的小洲上,雎鸠鸟在欢快地叫着。

雎鸠是一种象征爱情的鸟,这里其实就是在暗示爱情的美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是君子的好伴侣。

这让咱们一下子就知道了,这诗是在讲爱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姑娘在采摘荇菜,那姿态优美动人。

而“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通过对姑娘采摘荇菜动作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她的勤劳,也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几句把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不得的那种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想想,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头就想着那个人,得多难受啊。

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哲理,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理解其中的意思。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求取。

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思服:思念。

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思念深长的样子。

悠,忧思的样子。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气助词。

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诗,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以下是其大致的赏析:
1.诗歌的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和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联想美。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关关”
形容雎鸠的相和鸣叫,“窈窕”形容女子心灵美,“淑女”是指善良的女子,“好逑”是好对象的意思,这些词语都增添了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之美。

2.诗歌的艺术手法巧妙,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雎鸟相向和鸣,让君
子兴起了陪伴淑女的联想,又以采集荇菜兴起了主人公对淑女思念和追求。

这种手法不仅引出了主角,还形象地描绘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

3.诗歌的情感真挚,写了君子对淑女的思念和追求,淑女的心灵美和形态美
让君子辗转反侧。

诗歌没有过多的粉饰和矫揉,情感表达真挚而细腻,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里,“求之不得”表达了君子的苦恼,“寤寐思服”则展现了他对淑女的痴情和思念之苦,而“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形象地描绘了君子夜不能寐、思念殷切的状态。

总的来说,《关雎》以其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手法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1 关雎 一、默写 二、练习 1.《关雎》选自《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
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 篇诗歌。按音乐分类,编为“ ”、
“ ”、“ ”三类。《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 ”。 2.本诗围绕一
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
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
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由 ,到 ,再到 。 4.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 , 。” 5.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 6.诗中的“ ”一句
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
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 ,现今已成成语。 7.“ ”、“ ”这一幻想
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8.这
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
首诗中的“他物”是 “所咏之词”指 。 9.《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
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10.“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11.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
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2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
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
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01 关雎 1、诗经 风 雅 颂 赋、比、兴 2、求 3、一见钟情 日夜思念 幻想
结合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 7、
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 8、雎鸠和荇菜 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9、使诗的内容递增,
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10、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②突现女子
的勤劳;③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11、B

《关雎》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
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
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
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
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作品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
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章八句,第三章八句。第一章写雎鸠和
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
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
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
生情。“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
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
最能体现全诗精神。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
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
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也称起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
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
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
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
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
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
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
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
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
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
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
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
美。

《蒹葭》鉴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
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
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
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
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
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
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
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
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
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
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
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
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
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
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
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
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
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
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
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
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
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
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
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
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
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
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
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
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
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
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
友人的心境。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
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
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
“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
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
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
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
使全文声情兼备。
《蒹葭》与《关雎》不同之处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
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
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子程序自行车小才形成才出版的的的的,我们从诗
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
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
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
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
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
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
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
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
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
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
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