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 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北冥有鱼》习题带答案一、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北冥.有鱼有鱼:冥:冥同“溟”,海。
②志怪.者也:者也: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③其正色邪.:邪 同“耶”,疑问语气词。
④水.击三千里:击三千里:名作形,在水面上。
名作形,在水面上。
⑤天.池也:池也:名作形,天然的。
名作形,天然的。
⑥其视下.也:也:名词作状语,向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⑦野马..也尘埃也:也尘埃也:古今异义,古:古今异义,古:山野中的雾气。
今:野生的马。
⑧怒.而飞:而飞:古今异义,古义古今异义,古义:奋发 。
⑨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今异义,古义:海动。
今义: 海上运输。
⑩天池.也:也:古今异义,古义:古今异义,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解释:①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于南冥:迁移。
迁移。
③志.怪者也:怪者也:记载。
记载。
④水击.三千里:三千里:拍打。
拍打。
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盘旋飞翔。
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虚数,不是实指。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⑧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这里指风。
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也:吹拂。
吹拂。
⑪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也:互相。
互相。
⑫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尽。
尽。
⑬亦若是.则已矣:则已矣:这样。
这样。
⑭去以.六月息者也:六月息者也: 凭借。
⑮亦若是则已.矣:矣:罢了。
罢了。
3、一词多义其①其名为鲲: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代词,它的。
②不知其几千里也:不知其几千里也:表推测。
表推测。
③其正色邪:其正色邪:表示选择。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1.两层意思:第一层,描述纪鹏形象;第二层,和耀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
鹏的形象:鹏的形体大,背与翼的大而有力,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
但鹏如果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
2.庄子与惠子在深梁之上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二人各自抓住对方的漏洞予以反驳,语言妙趣横生。
尤为巧妙的是,庄子本来已成败局,但他却巧炒地偷换概念,使用论辩术,使惠子的话自相矛盾,变被动为主动。
解析: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内容的巧妙之处。
《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习题【部编版八下第21课】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1、北冥:;冥:。
南冥:2、怒:。
3、垂天之云:。
4、海运:。
5、天池:。
6、志怪:。
志:。
7、水击:。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扶摇:。
9、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
12、其视下也:。
其:。
13、亦若是则已矣:。
是:。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三、课内简答题: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5、本文想象奇特,请你联系课文谈谈想象手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1、北冥:北海;冥:同“凕”,海。
南冥:南海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一、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②志怪.者也:③其正色邪词。
④水.击三千里:名作形,在水面上。
⑤天.池也:名作形,天然的。
⑥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向下。
⑦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古:山野中的雾气。
今:野生的马。
⑧怒.而飞:古今异义,古义:奋发。
⑨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今异义,古义:海动。
今义: 海上运输。
⑩天池.也:古今异义,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解释:①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移。
③志.怪者也:记载。
④水击.三千里:拍打。
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虚数,不是实指。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⑧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这里指风。
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⑪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互相。
⑫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尽。
⑬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⑭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⑮亦若是则已.矣:罢了。
3、一词多义其①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②不知其几千里也:表推测。
③其正色邪:表示选择。
④其视下也:代大鹏。
之①鹏之背:结构助词“的”。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我知之濠上也:代词,“鱼之乐”。
而①化而为鸟:表示承接。
②怒而发:表示修饰。
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表示转折。
固①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风。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4、判断文言句式的种类: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D )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是谓大同D.今夕是何年【解析】A这样。
B这样。
C这样。
D 判断动词,是。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1、北冥:北海;冥:同“凕”,海。
南冥:南海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12、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其:代大鹏。
1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是:这样。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部编八下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飞往南海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联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二、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了“危机”。
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
庄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
这正展示了庄子言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2.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觉得鱼儿也很快乐。
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了。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请循.其本参考答案:1.怒:振奋。
这里指有力鼓动翅膀。
2.志:记载。
3.安:如何,怎么。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其翼若/垂天之云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下列加下划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志怪者也B. 其翼若垂天之云C. 子非鱼D.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其翼若垂天之云B.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 不知其旨也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是鱼之乐也C. 我知之濠上也D. 其翼若垂天之云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指的是民歌,“雅”指的是宫廷音乐,“颂”一般是祭祀用的曲乐。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C.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D. “记”,是古代的一种体裁,可叙事(例如《桃花源记》)、写景、状物(《核舟记》)、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理解型默写(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训练题(含答案)第21课、《庄子》二则理解与运用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tuán)C.鲦鱼出游从容(táo)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生的马)D.是鱼之乐也(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鲦鱼出游从容D.请循其本4.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5.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A.鹏之徙于南冥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之不知鱼之乐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6. 背诵《北冥有鱼》,根据你的理解默写填空。
(1)《逍遥游》中的大鹏体形硕大无比,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文中表示此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例子与大鹏鸟的“徙于南冥”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所依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的成语都是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成语,简介演变出这一成语的寓言故事的情节,并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越俎代庖呆若木鸡我选择:______________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我们看到了庄子的力辩、惠子的巧辩,他们都是能言善辩的高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北冥有鱼》习题带答案
一、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②志怪.者也:
③其正色邪
词。
④水.击三千里:名作形,在水面上。
⑤天.池也:名作形,天然的。
⑥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向下。
⑦野马
..也尘埃也:古今异义,古:山野中的雾气。
今:野生的马。
⑧怒.而飞:古今异义,古义:奋发。
⑨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今异义,古义:海动。
今义: 海上运输。
⑩天池.也:古今异义,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解释:
①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移。
③志.怪者也:记载。
④水击.三千里:拍打。
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虚数,不是实指。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⑧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这里指风。
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⑪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互相。
⑫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尽。
⑬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⑭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⑮亦若是则已.矣:罢了。
3、一词多义
其
①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②不知其几千里也:表推测。
③其正色邪:表示选择。
④其视下也:代大鹏。
之
①鹏之背:结构助词“的”。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
我知之濠上也:代词,“鱼之乐”。
而
①化而为鸟:表示承接。
②怒而发:表示修饰。
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表示转折。
固
①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息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风。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4、判断文言句式的种类: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答: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
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答:示例一:我喜欢鲲鹏。
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
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5、本文想象奇特,请你联系课文谈谈想象手法的运用。
答: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之大的描绘;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列举野马、尘埃和鲲鹏进行对比来阐述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醉心“逍遥” ,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习题带答案
一、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循.其本:古今异义词:古、追溯。
今、遵守、依照、沿袭。
2、一词多义
固:
①固不知子矣: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之:
①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主谓之间,不译
3、判断文言句式
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于濠梁之上游”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又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内简答题:
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答: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
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答: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客观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