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同形异义词(全)
古今异义词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词一、什么是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
形成原因:1、古代两个单音词成为现代一个双音词。
如:地方。
2、古今词义发生扩大(如:江河)、缩小(如:臭、丈夫)、转移(如:牺牲)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二、中学常见古今异义词集锦(重点记住古义)《林黛玉进贾府》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古:形体容貌/今:描述)2、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古:风韵/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古:姿容俏丽/今:女子举止轻佻放荡)4、行为偏僻性乖张。
(古:偏激、不端正/今:远离人口集中地或远离交通要道)《烛之武退秦师》5、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古:出使的人/今:行装)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东道主—古:东方道上的主人/今:招待客人的主人)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男人的妻子)8、亦去之。
(古:离开、距离/今:到、相差等)《秋水》9、东面而视(南面称王、北面称臣)(古:脸朝东/今:方位词,东边)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11、吾非至于子之门(至于顿丘 /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古:到达、到了/今: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鸿门宴》11、山东豪俊遂幷起而亡秦族矣。
(古:殽山以东/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2、以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古:意外的变故;不同一般的/程度副词)13、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谗言/今:详细说明)14、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古:对人的尊称/今:脚下面)《兰亭集序》15、列坐其次。
越君其次(古:它的旁边;进驻 /今:次第较后、次要的地位)16、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骄傲/今:尽情)《腾王阁序》1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古:看到细微预兆/今:看机会。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语类活用)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⑺赢粮而景从: 通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影业”解。惑也: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变化以及单双音的变化。
高高考考真真题题[2[2001100湖安南徽卷卷] ] ((13))委时身既偏与方梁,通特好霸,者行之李臣往尔来。,(公陈私亮赠《遗诸, 葛一孔无明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寄身当私在时人偏已赠远经送的和的地梁礼方国品,互(只通贺不友兰过好祥是,)称一使霸概者的都往人不来的接,臣受官子。方罢和了。
高考①真奚题以[2之0九10万山里东而卷南]为(?汪(琬名《词申用甫作传动》词)) 入嵩②山斜,削复东遇下故,与童东子山时夹所溪见南道流人。,(乞名其词术用,作状师语事)之。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四、词类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 语,或是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 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①汝安敢轻吾射? 射箭的技术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产出、收入的东西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的珍宝 ⑥其人居远未来 远地
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3、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6、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二】1、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听:听臣微志(准许)(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1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2、通假字(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3、一词多义(1)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2)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3)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4、词类活用(1)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2)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3)闻: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4)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5)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词,远离)5、古今异义的词(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义:六个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课件31张

58.日与子弟角
<古>年轻人
<今>指弟弟、儿子、侄子等
59.振奋作声
<古>指振动(翅膀)
<今>指(精神)振作奋发
文 文言古今异义
《谏太宗十思疏》60.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61.凡百元首
<古>泛指古代的帝王 <今>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62.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情感
41.约为婚姻
<古>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
<今>因果关系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4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
4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现在人家沛公
<今>现代的人,代的人
45.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
<古>想象,揣摩
<今>模仿
文 文言古今异义
《促织》
55.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古>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今>行侠仗义之人
56.操童子业
<古>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儿童
5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古>年轻人
<今>指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古>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
<今>一天2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8.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9 9.稍稍
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金 妻子 丈夫 丈人 事故
古义:金属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古义:妻子与儿子 今义:老婆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义:老年人的通称 今义:岳父 古义:事情(包括好事坏事) 今义:意外的不幸。
一个词由表示甲事物到表示乙事物。 一个词由表示甲事物到表示乙事物。 如:“涕” ” 古代指眼泪(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指眼泪( 指眼泪 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现在指鼻涕 指鼻涕 如:“偷” ” 古代指苟且(偷安,偷合苟容)、浅 指苟且( )、浅 指苟且 偷安,偷合苟容)、 不厚道(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薄、不厚道(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今义指偷窃 指偷窃
流涕 (流眼泪;流鼻涕) 失意 (意见不合;不得志) 同气 (同胞兄弟;同类) 县官 (官府;县令) 无道 (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 然后 (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中国 (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卑鄙 (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左右 (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 约束 (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指示 (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 亲戚 (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形容 (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从容 (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 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养生丧死无憾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答案:A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1)

11.无日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2.殷勤 今义:热情,周到;古义:情意深厚。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13.唧唧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②叹息声。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
14.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②英雄人物。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陈涉起义》)
15.何苦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今义:不同色调的物理特性
⑧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⑨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10)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11)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 古义:古代是指给人看 今义: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
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2)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股 古义:指大腿 今义:指臀部
(13)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 古义:指告诫、告诉 今义:感谢
(1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邮政等部门
(15)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8.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共95个)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例]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例]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
)[例]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例]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例]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例]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例]默而识之(《论语》十则)[今义]居住、住所。
[例]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例]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例]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例]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例]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古今同形异义词1、卑鄙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常用作谦词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北面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古义:面朝北(称臣)。
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便利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
古义:便,就;利,吉利。
例: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4、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读piányi 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读biànyí例;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列传》)②方便。
例:我陪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5、博学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6、不避今义:不躲开。
古义:不次于,不少于。
例: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7、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8、不好今义:坏。
古义:不美。
例:是女子不好。
烦大巫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9、不行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
古义:不去,没有成行。
例: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10、成婚今义:结婚。
古义:这里指议定结婚日期。
例: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孔雀东南飞》)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
古义:长大成人。
例: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12、出入今义:①出去和进来;②(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
古义:这里偏指“入”。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13、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刚开始。
例: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4、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例:春秋三十有三。
(《谭嗣同》)②一年例: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③书名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15、从而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16、大风今义:大的风。
古义:麻疯病。
例: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17、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赤壁之战》)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例:天圆地方。
(《淮南子·天文训》)18、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
古义:有时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19、反复今义:重复。
古义:①扭转形势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②书信往返例: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今义:相对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古义:方向。
例: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张衡传》)21、放心今义: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思。
例: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问说》)22、非常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①意外事故(名词)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不同寻常的(形容词)例: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3、风流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①杰出、英俊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24、逢迎今义:奉承、拍马古义:迎接例: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孔雀东南飞》)25、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古义:那个人。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26、父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
古义;有时单指兄。
例: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27、改错今义:改正错误。
古义:改变措施。
例: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28、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
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29、根本今义:事物最重要的部分。
古义:树根。
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例: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31、供养今义:动词,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所需。
古义:名词,供人享用的东西。
例:事力劳而供养薄。
(《五蠹》)32、孤立今义: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古义:孤零零的一个人。
例: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33、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古义:①先例,旧事。
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所以,事情……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察今》)34、果然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相符。
古义:饱足的样子。
例如:适莽苍者,三飡而后反,腹犹果然。
(《逍遥游》)35、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②英雄人物。
例如: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36、何苦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37、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权势做坏事古义:纵横驰骋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38、缓急今义:和缓和急迫古义:这里偏重于“急”例如:冀缓急或可救助。
(《谭嗣同》)39、会计今义: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读kuàijì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读huìjì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40、婚姻例如: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鸿门宴》)41、活人今义:活着的人古义:养活人例如: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
(徐光启《甘薯疏序》)42、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古义:即,就;使,让,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西门豹治邺》)43、几何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古义:多少日子例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44、假借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古义:宽容例如: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45、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①勾结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论贵粟疏》)②互相通连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46、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47、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
(《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48、具体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古义:具,具备;体,形体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49、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50、可怜今义:值得怜悯古义:①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②值得同情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③可惜例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代指语言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53、空中今义:天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例如: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石钟山记》)54、空文今义:说空话的文章;有名无实的规章条文。
古义:文章例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也。
(《报任安书》)55、来信今义:寄来或送来的信件。
古义:来送信的人,信使,这里指媒人。
例如: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56.牢笼今义:关鸟兽的地方;骗人的圈套;束缚,束缚人的事物。
古义:包罗,概括。
例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愚溪诗序》)57、老大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
古义:年龄大。
例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58、烈士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59、美人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60、明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第二年。
例如: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61、模拟今义:模仿。
古义:想象,揣摩。
例如: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模拟得之。
(《与妻书》)62、南面今义:南边。
古义:面南而坐,(称帝)。
例如: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64、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赤壁之战》)65、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例如: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66、亲戚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7、勤恳今义:勤劳而踏实。
古义:殷勤恳切。
例如: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报任安书》)68、秋天今义:四季之一,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9、去就今义:担任或不担任职务。
古义:舍生就义。
例如: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报任安书》)70、然而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古义:这样,可是(却)……例如: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71、人情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古义:①人的常情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论贵粟疏》)②人心、世情例如: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原君》)72、人物今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
古义:人和货物。
例如: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货殖列传序》)73、肉食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74、孺子今义:小孩子古义:年轻人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勾践灭吴》)75、扫除今义:清除肮脏的东西;除去有碍前进的事物。
古义:打扫台阶。
例如: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