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要注意古今异义同形词语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调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审
切
连
誊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做文言翻译题应注意些什么

做文言翻译题应注意些什么我们先看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原文)胡质之子胡威,字伯虎。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
(译文)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
年轻时就有大志,磨砺节操,品德高洁。
质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家贫,无车马童仆,胡质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去探望他。
家中贫穷,没有车马仆人,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胡威自己赶着驴子单独前往,拜见父亲。
在马房中住了十几天,告辞回家。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临告别时,胡质给他一匹绢,作为路上的饭钱。
胡威跪下说:“父亲廉洁高尚,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不知道从哪里弄到这匹绢。
”胡质说:“这是我薪金中节余下来的,特意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把它作为你的饭钱。
”胡威接受了它,告别回家。
每次到客店里,自己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打柴做饭,吃完饭,又随着其他旅客上路,来往都是这样。
胡质幕下的一个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都督,胡威一向不认识他,在胡威将要回家之前,都督请假回家,暗暗准备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盘缠行装,在一百多里外邀约胡威,于是同胡威结为同伴,每件事都帮胡威办理,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又稍微向胡威进献饮食,同行了几百里。
胡威怀疑他,暗中诱问原委,才知道其都督也,因取所赐绢达谢而遣之。
后因他信,具以他是都督,于是拿出父亲给他的绢达谢他,让他走了。
后来通过别的使者,全把白质。
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其父子清慎这事告诉了胡质。
胡质打了那个都督一百杖,革除了他的吏职。
他们父子清廉慎如此。
重就像这样。
从上段翻译看,做文言翻译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原文顺序将要翻译的词语一一译出。
例如:威自京都省之。
威,胡威;自,从;京都,京城;省,探望;之,他。
所以此句译为:胡威自京城探望他。
这样翻译不仅可以保留原文的风貌,而且可以考察我们对文言词语的掌握取情况。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与,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
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X、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与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1.(2015·高考XX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清)朱书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古文翻译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准确判断得分点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准确判断得分点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然后字字落实,自然会增加翻译的准确率。
【练习】请先审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得分点,然后翻译该句,并思考如何判断出得分点。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徒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土文深。
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闰,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日:“是真我家妇。
”遂命方伯公委禽焉。
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那么尽斥颦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瞰。
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
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
居尝语诸子日:“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
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假设此。
(节选自明•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那么尽斥簟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得分点:(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译文:(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得分点:(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译文:【答案】(1)关键实词:婴、斥、蟹珥、俾。
关键虚词:无何、无。
译文: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2)关键实词:识、绝、食。
特殊句式:不亦……乎(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译文: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参考译文太夫人姓赵,她的祖先是江陵人,景泰年间迁徙到公安,于是入籍定居,传到第四代是处土赵文深。
赠号为中宪的东谷公与处土同住在一个里巷,平素交情很好,因此了解太夫人勤俭谨慎的品行,说:“这才真应该是我家的儿媳。
”于是让方伯公下聘礼提亲。
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后来钱恭人不能进食,外祖母也不进食。
2022版高考语文任务四 文言文翻译题——增强语境意识“ 2关注”落实文言翻译“ 5步骤”

答案:(1)句式类型:被动句和判断句。 译文:在乡里居住,竟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的德行修养得还不够。 (“见”“也”分别为被动句和判断句的标志) (2)句式类型:被动句和省略句。 译文:大家因为这个原因十分尊敬他,争着被他任用。(“重”,形容词用作动词, 尊敬;“争为用”,既是被动句,又是省略句,“为”表被动,后面省略了宾语 “之”。)
答案:关键虚词:与(同、和)、之(第一个,动词,去、往;第二个,音节助词,无实 义) 译文:陈胜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有一次)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伙伴们说:“如果将来谁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 掉。”
得分点3___文言句式_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
附【译文】 渤海郡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
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 嫁妆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漂亮的衣 服,戴漂亮的首饰,然而我实在是贫穷低贱,不敢承受这样的厚礼。”妻子 说:“我父亲因为您注重修养德行,保持节俭,所以让我服侍您。既然侍奉了 您,(我)只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符合我的心意。”少 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与鲍宣一 起拉着简陋的车子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的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 水。(她)修习为妇之道,同乡的人都称赞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句子要注意古今异义同形词语
古今异义同形词语的翻译在文言文翻译中是难点,属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类。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
古汉语中有许多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完全同形,最容易产生误解。
平时复习时要从课本中认真梳理和准确理解记忆。
注意掌握以下翻译时常出错的两种情况:
一、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不能把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翻译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例如:《六国论》“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中的“其实”是短语,指“那实情”,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转折连词“其实”。
又如《兰亭集序》中的“亦将有感于斯文”的“斯文”是短语“这篇文章”,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形容词“斯文”,指文雅;《师说》“古之学
者必有师”的“学者”指学习的人,词组;现代汉语“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名词。
二、古代汉语是双音节词,现代汉语仍然保持原貌,只是意义大相径庭,这类词语最具隐蔽性,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极易出错。
如《孔雀东南飞》中“叶叶相交通”的动词“交通”,古义指“互相通连”,今义指“来往和运输”。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古义指“妻和子女”,今义则指“男子的配偶”。
又如《蔺颇蔺相如列传》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的“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通指家里亲人”,今义则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古今异义双音同形词语多是实词短语,少量是古今异义词。
属考查理解实词意义的内容。
考查形式一般是包含在翻译句子中,很少单独考查。
从近五年各地高考试卷来看,属于高频考点。
例如:
①(2014年江苏高考)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相关句子: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
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解析:“知道”是古今异义的同形双音节词,古义为“懂得道理,精通道理”。
翻译: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②(2014年辽宁高考)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相关句子: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解析:“不行”是古今异义的同形双音节词,本句中古义为“没有执行”。
翻译: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③(2013年安徽高考)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相关句子: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解析:“中国”是古今异义的同形双音节词,古义为“中原”。
翻译: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
假如我身处中原,怎幺就比不上汉王!
④(2012年山东高考)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相关句子: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póu)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解析:“清宫”“亲信”均为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里分别译为“清理宫室”“亲近信任”。
翻译: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⑤(2010年安徽高考)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相关句子: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
王萧詧(chá)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xì,粗葛布)之属及经史赠之。
解析:“行李”古今同形异义词,代指使者。
翻译: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⑥(2010年广东高考)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相关句子: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
解析:“今天”是古今同形异义词,翻译为“而今上天”,与现代汉语名词“今天”意义完全不同。
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翻译这类句子要注意以下方法:
(1)注意积累常见同形短语。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用作谦辞,卑,指出身低微;鄙,指学识浅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因为长
句,歌以赠之”中“因为”指“于是写”。
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是很多的,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
(2)翻译文言文同形短语,要结合上下文。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指刚直侠义之士,如果不看语境,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翻译就会失误。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