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
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检测记录统计

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检测记录统计1、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重要性1.1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
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磷肥,调整营养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1.2泡沫问题: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
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0.5~1.5mg/L。
通过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
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
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
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缺氧区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
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说明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说明(1)污泥浓度指单位体积混合液含有的悬浮固体量或挥发性悬浮固体量,单位为mg/L 或g/L。
活性污泥法中适宜的污泥浓度一般为2500~4000mg/L。
(2)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1000mL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倒入1000mL 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
沉淀污泥所占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因为污泥沉降30min 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测定该指标的标准时间。
也可以污泥沉降15min 为准。
污泥沉降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可以发现污泥性状的很多问题,如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含有难沉悬浮絮体、絮体粒径大小及紧凑程度等。
(3)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是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污泥指数过低,说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 指数过高,说明污泥将要膨胀,或已膨胀,污泥不易沉淀,影响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对一般城市污水,在正常情况下,污泥指数一般控制在50~150为宜。
对有机物含量高的废水,污泥指数可能远超过以上数值。
(4)容积负荷每立方米池容积每日负担的有机物量,一般指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千克数(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或挥发性悬浮固体千克数(污泥消化池)。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m3。
d)表示。
用容积负荷来评价生化装置的实际处理负荷及在相同条件下操作管理的优劣是比较简便而直观的。
(5)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因此,如果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V(m³),则∶HRT=V/Q(其中V是曝气池池容积,Q 是曝气池进水流量)。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教研室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
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
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
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
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
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
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1)污泥浓度指单位体积混合液含有的悬浮固体量或挥发性悬浮固体量,单位为 mg/L或 g/L。
活性污泥法中适宜的污泥浓度一般为 2500~4000mg/L。
(2)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 1000mL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倒入10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
沉淀污泥所占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因为污泥沉降 30min 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测定该指标的标准时间。
也可以污泥沉降 15min 为准。
污泥沉降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可以发现污泥性状的很多问题,如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含有难沉悬浮絮体、絮体粒径大小及紧凑程度等。
(3)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是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污泥指数过低,说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指数过高,说明污泥将要膨胀,或已膨胀,污泥不易沉淀,影响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对一般城市污水,在正常情况下,污泥指数一般控制在 50~150为宜。
对有机物含量高的废水,污泥指数可能远超过以上数值。
(4)容积负荷每立方米池容积每日负担的有机物量,一般指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千克数(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或挥发性悬浮固体千克数(污泥消化池)。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m³·d)表示。
用容积负荷来评价生化装置的实际处理负荷及在相同条件下操作管理的优劣是比较简便而直观的。
(5)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因此,如果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V(m³),则∶HRT=V/Q(其中 V 是曝气池池容积,Q 是曝气池进水流量)。
活性污泥法

空气净化器--改善曝气系统运行状态, 防止扩散器阻塞. 鼓风机--供应压缩空气.
a.鼓风曝气
(水下曝气)
空气输配管系统—输送空气.
扩散器--将空气分散成空气泡,将 氧溶解于水中 .
扩散器
1.气泡大小 (1)小气泡扩散器 (2)中气泡扩散器 (3)大气泡扩散器 (4)微气泡扩散器 2.外形 (1)管式 (2)盘式
2.2.2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莫诺德方程
1.细胞反应速率的定义
微生物比增长速率μ 的提出?
当微生物生长不受外界条件限制(对数增长期)时,
μ表示每单位微生物的增长速度
1.细胞反应速率的定义
绝对速率---是单位时间 单位反应体积某一组分的 变化量。
细胞生长速率
比速率---是以单位浓度 细胞为基准而表示的各个 组分的变化速率。
废水的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1.基本概念
1.1 活性污泥及其组成
1.2 评价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的指标
1.3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1.4 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
1.1 活性污泥及其组成
1.外观形态: 多为黄褐色絮体,含水率超过99%.
2.活性污泥组成 M =Ma + Me + Mi + Mii
污泥增长数率 N S V曝气池 Se 沉淀性能变好 有机物降解数率
3.DO溶解氧
(1)曝气池在稳定运行时,微生物的耗氧速率(Rr 需氧速率)
dc ,其池中的溶解氧DO不变。 =曝气器的供氧速率时 dt
(2)曝气池中DO浓度大小将取决于: 1)生物絮体的大小:要求生物絮体大,则要求DO浓度高, DO才能扩散转移到生物絮体内部,反之则不能。对此要求 DO浓度为2mg/L左右为好。
活性污泥性能测定实验

1.4 实验步骤
污泥干重的测量方法: a)将滤纸和称量瓶放在103~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 记录W1。 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 掉)。 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人漏斗,过滤 (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人漏斗)。 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称量瓶重,放入烘箱(103~105℃) 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 e)污泥干重= W2 - W1
1.3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材料
1.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模型系统)包括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2.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所需要的设备; 3. 过滤器,1套; 4. 烘箱,1台; 5. 分析天平,1台; 6. 干燥器,1台; 7. 称量瓶,1个; 8. 量筒,100mL,1个; 9. 虹吸管、吸耳球等提取污泥的器具。
2. 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1.5 实验记录
原始实验记录
静沉时间
(min)
1
3
5
10
15
20
30
污泥容积 (ml)
滤纸+称量瓶重 量W1(g)
滤纸+称量瓶+污 泥重量W2 (g)
活性污泥干重 (g)
1.6 实验结果整理
1.根据测定污泥沉降比(SV%)。 SV%= 混合液静沉30min污泥容积(ml)×100% 混合液容积(100ml)
实验6
活性污泥性能测定实验
1.1 实验目的
掌握沉降比和污泥指数这两个表征活性污泥沉淀性能 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进一步明确沉降比,污泥指数和污泥浓度三者之间的 关系以及它们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 制的指导意义。 加深对话性污泥的絮凝沉淀的特点和规律性能的指标用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来表示。 沉降比SV%即曝气池出水的混合液的体积在100mL的量筒中静 置沉淀30min后,沉淀后的污泥体积和混合液体积(100ml) 的比值%。 污泥指数(SVI)的全称为污泥容积指数,是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 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污泥指数能客观地评价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絮凝、沉淀性能, 及时地反映出是否有污泥膨胀的倾向或已经发生污泥膨胀。
3.2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及其相关参数

•
Ma--具有代谢活性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
Me--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
Mi--原污水挟入的不能为微生物所降解的惰性物质
•
Mii--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2
• 2.沉降性指标
• 1) 污泥沉降比(SV,%)
• 又称为30min沉淀率,是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 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
•
城市生活污水:20~30%
• 2) 污泥容积指数(SVI,mL/g)
• 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1克干污泥所形 成的污泥体积。
•
SVI=SV/MLSS
• SVI:能够反应出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性能。
• 通常对于城市污水SVI:70~100mL/g之间
3
SV的测定
0min
15min SV = 40%
R X Xr - X
9
4.曝气时间t
• 曝气时间:也称HRT或反应时间
tV Q
10
作业
• 1.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组成?(已知活性污泥 的分子式为C5H7NO2,若每天的排泥量为 200kg(含水率为97%),则每天需补充氮素多 少千克,若氮源来自尿素(CO(NH2)2),则每 天需投加尿素多少千克?)。• 一般活性污泥的 NhomakorabeaOUR值:
•
8~20 mgO2/(gMLVSS·h)
6
3.2.2.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与运行参数
1. 污泥负荷
• a、BOD污泥负荷:Ns=QS0/XV=F/M ,即单 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物 总量。 (kgBOD5/(kgMLSS·d))
• b、BOD容积负荷:Nv=QS0 / V ,指单位曝 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物总量。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1)、MLSS(Mixed Liquid Suspanded Solid)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干重,它是衡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
它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物(Mii)。
由于MLSS在测定上比较方便,所以工程上往往以它作为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的指标。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希望维持较高的MLSS,以缩小曝气池容积,节省占地和投资,但MLSS浓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一般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6000mg/L。
(2)、MLVSS(Mixed Liquid V olatile Suspanded Solid)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含量,它只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不包括无机物(Mii)。
所以MLVSS能比较确切地反映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在0.75左右,对于工业污水,则因水质不同而异,MLVSS/MLSS比值差异较大。
(3)、SV%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30min后,可接近其最大的密度,故在正常运行时,SV%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
一般曝气池中SV%正常值为20%~30%。
SV%的变化还可以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
所以SV%是控制活性污泥法运行的重要指标。
(4)、SVI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
SVI=混合液30min沉降后污泥容积/污泥干重=(SV%×100)/MLSSSVI反映了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I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微生物数量少,此时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
、MLSS、SVI)的测定方法。
(2)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
30
2.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
活
活性)和
MLSS 3.
(1
(2
(3
(4
(5)100mL量筒;
4.实验步骤
(1)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 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
(2)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mg/L。
①测定方法
a.将滤纸放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称量并记录(W1)。
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入漏斗)。
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
②计算
计算污泥浓度:
式中W1——滤纸的净重,mg;
W
——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2
1g
6、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MLSS、SVI),描述实验活性污泥的性质(沉降性能,生长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SV
30
状况等),并判断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