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仿真实验
实验3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仿真实验

实验3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仿真实验活性污泥法在我国,以至在全世界仍然是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之一。
近几十年来在活性污泥法的反应理论、净化功能、运行方式、工艺系统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工艺设计时需要进行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如果缺乏同类设计参考,随着原水水质、控制目标、运行方式的变化,需要通过可行性实验获得设计参数。
这种实验工作除了通水流程和实验装置的建设外, 还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分析工作。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工艺参数和环境参数多,每个子环节相互影响,达到稳定的响应时间长,给实验教学活动造成极大的困难。
通过本虚拟实验的实施,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掌握活性污泥和其它生化处理方法可行性实验的实验方法。
其中的相应模块也可以在设计简化计算和比较方案。
1. 活性污泥法虚拟仪器操作流程图1为一般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简图。
图2为仿真运行的操作流程框图。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虚拟仪器面板如图3所示。
图中以粉红底色显示的数值为控制量,以绿色为底色显示的数值为读出量。
图1一般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流程简图图2活性污泥仿真实验的操作流程框图首先设定进水流量和进水BOD浓度mg/L;设计曝气池池体尺寸:池长、池宽和池深;设计二沉池的容积,设定SVI和运行水温。
开风机,控制阀门开启程度,供气量由仪表读出。
控制回流比,对应曝气池中生化反应的运行状态随上述控制量的变化而改变。
虚拟仪器显示出回流污泥浓度,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溶解氧浓度等。
与此同时,在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最关心的曝气池运行参数,也在仪表上读出,它们是: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污泥负荷、污泥龄和去除率等。
虚拟仪器还以动态图形描绘了出水BOD浓度的时间曲线。
为了提高效率,运行的速度较快;操作者可以按下纪录仪上的暂停键来赢得读数和改变控制量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显示的污泥龄是全池微生物总量与该瞬时反应时微生物净增量的比值,如果微生物净增为负值,污泥龄也显示负值,预示着泥量的减少,需要通过调整其他参数,才能正常地连续运行。
活性污泥工艺运行仿真实验

活性污泥工艺运行仿真实验————————————————————————————————作者:————————————————————————————————日期:实验六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设计及运行仿真实验传统经典活性污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流程示意图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是:经过初次沉淀池去除粗大悬浮物的废水,在曝气池与污泥混合,呈推流方式从池首向池尾流动,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连续完成吸附和代谢过程。
曝气池混合液在二沉池去除活性污泥混合固体后,澄清液作为净化液出流。
沉淀的污泥一部分以回流的形式返回曝气池,再起到净化作用,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
曝气池为推流式,有单廊道和多廊道形式,当廊道为单数时,污水进出口分别位于曝气池的两端;当廊道数为双数时,则位于同侧。
曝气池的进水和进泥口均采用淹没式,由进水闸板控制,以免形成短流。
出水可采用溢流堰或出水孔,通过出水孔的流速要小些,以免破坏污泥絮状体。
廊道长一般在50~70m,最长可达100m,有效水深多为4~6m,宽深比1~2,长宽比一般为5~10。
鼓风曝气池中的曝气设备,通常安置在曝气池廊道的一侧。
活性污泥法系统运行时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回流污泥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①优点:工艺相对成熟、积累运行经验多、运行稳定;有机物去除效率高,BOD5的去除率通常为90%~95%;曝气池耐冲击负荷能力较低;适用于处理进水水质比较稳定而处理程度要求高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②缺点:需氧与供氧矛大,池首端供氧不足,池末端供氧大于需氧,造成浪费;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停留时间较长,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电耗大;脱氧除磷效率低,通常只有10%~30%。
1、实验目的(1)了解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流程,认识主要组成构筑物;(2)了解传统活性污泥主要影响因素2、实验内容(1)设计进水流量1万吨/天,进水COD(400 mg/L)、BOD(300 mg/L)、SS(200 mg/L)、氨氮(30mg/L),设计出水达到一级B标,试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曝气池容积,计算曝气沉砂池容积。
好氧活性污泥培养综合实验-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大三实验报告

《环工综合实验(2)》(好氧活性污泥培养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工1301姓名指导教师余阳成绩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二0一六年5月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活性污泥指标的测定: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测定MLSS,SV30,SVI并镜检;2、小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准备:3L反应器1个,曝气系统一套,葡萄糖或乙酸钠模拟废水(自配);3、接种:向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活性污泥菌种(MLSS为3g/L);4、培养:配制污泥培养营养液,COD值自选,加入到活性污泥菌种中,反应器中加水至体积为3L。
计算负荷,溶解氧值自定(第一天);5、测定活性污泥指标及有机物去除率,沉淀,排水1.5L(或排泥维持MLSS稳定),加入营养液1.5L (COD值自选),曝气,溶解氧自定(第二天);6、测定活性污泥指标及有机物去除率(第三天);要求:维持MLSS稳定(3g/L),不发生污泥膨胀,测定实际污泥增长量,计算污泥泥龄;五、实验记录及原始数据取样体积为100ml第一天原水(添加营养液后)COD(经测定)为406.7mg/L烘干滤纸的质量为0.504g 污泥及滤纸的总重量1.03g时间 1 3 5 10 15 20 30V 98.0 72.4 62.9 49.3 41.5 38.0 31.5坩埚14.3325g 坩埚及残余物14.5318g污泥均匀分散视野范围内,污泥之间相互粘结,呈现菌胶团状,活性污泥在菌胶团之间摆动鞭毛游动,游动之时吃有机物,游动速度较快,体积变大,改变观察区域,不同形状的微生物都在进食。
第二天烘干滤纸的质量为0.49g 污泥及滤纸的总重量0.76g硫酸亚铁铵浓度测定序号 1 2 3 平均值用量(硫酸亚铁铵)18.68 18.65 18.70 18.677C硫酸亚铁铵=0.0535MCOD的测定项目空白空白水样水样用量18.53 18.70 17.70 17.30时间 1 3 5 10 15 20 30V 85.6 39.8 31.2 24.9 21.5 19.9 18.7原水(经过一天碳化)为95.87mg/L原水(添加营养液后)COD (经测定)为432.3mg/L第三天烘干滤纸的质量为0.49g 污泥及滤纸的总重量0.78gC 硫酸亚铁铵=0.0578M COD 的测定项目 空白 空白 水样 水样 用量 17.2517.316.716.7所以空白用量为17.28ml;水样16.7ml累枝虫(第三天) 盖纤虫(第三天)时间 1 3 5 10 15 20 30 V78.047.538.529.024.521.518.5微生物在菌胶团之间游动,但是上图左边的微生物体积巨大,体内的两个核(形如液泡)也在运动,前进进食六、数据处理及结论第一天MLSS和MLVSS代表的是污泥浓度的宏观指标,不能完全代表污泥中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的浓度;但其测定方便,且可以满足评价污泥量的工程要求,作为设计参数。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仿真及仿真界面设计

0. 229 SA LK /m ol% m - 1 4. 4549
通过 CSTR的仿真运行获得各个状态变量的积分初 值方法, 本文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积分初值, 如表 1所示。在获得积分初值后, 按照图 4所 示的流程 进行模型的仿真。
表1
通过 CSTR 稳态仿真得到的仿真模型积分初值
组分
初值 稳态解
SI
SS
XI
XS
XBH
XBA
XP
SO
SN O
SN H
SND
XN D
供的参考值, 可以看出本文仿真得到的数据与基准 了模型具有较快的仿真速度。
值十分接近, 因此说明本文建立的仿真模型在静态
表2
静态仿 真 200d的出水数据 - 生物反应器
组分
输入值 基准值 仿真值
SI
SS
XI
XS
XBH
XBA
XP
SO
SN O
SN H
SND
XN D
SA LK
/ g% m - 3 / g% m - 3 / g% m - 3 / g% m - 3 / g% m - 3 / g% m- 3 / g% m- 3 / g% m- 3 /g% m- 3 /g% m- 3 / g% m - 3 / g% m - 3 /m ol% m - 3
202 28. 17
10
0
240
0
31. 6 6. 95 10. 6
7
30
12. 38 1574
184 260. 4 192. 6
70
2
39. 2 0. 43 5. 61 10. 3 1. 98
注: 初值为 CSTR 仿真的初始状态值, 稳态解为 CSTR 仿真运行终值, 即各生物反应单元的状态变量初值。
污水处理单元工艺仿真-推荐下载

城市污水处理实训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活性污泥单元工艺仿真(一)、处理负荷增大:1、处理负荷增大处理负荷增大,部分曝气池内的污泥转移到二沉池,使曝气池内MLSS降低,有机负荷升高。
而实际此时曝气池内需要更多的MLSS去处理增加了的污水。
二沉池内污泥量的增加会导致泥位上升,污泥流失,同时,导致二沉池水力负荷增加,出水水质变差。
(二)泡沫问题:1、当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合成洗涤剂或其它起泡物质时,曝气池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泡沫给操作带来困难,影响劳动环境,同时会使活性污泥流失,造成出水水质下降。
(三)、进水BOD超高1、BOD超高,导致曝气池有机负荷升高,溶解氧浓度下降,出水水质超标(四)、进水NH3N超高1、NH3N升高,溶解氧浓度下降,硝化程度降低二沉池发生反硝化,泥位上升,污泥流失(五)、污泥膨胀1、丝状菌膨胀,引起污泥膨胀,使二沉池污泥上浮,导致活性污泥流失,出水水质下降(六)、污泥上浮1、由于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导致二沉池污泥上浮,使活性污泥流失,出水水质下降(七)、1#回流污泥泵故障(八)、1#风机故障消化池单元工艺仿真1、1号消化池的加热管线污泥泵损坏现象:由于泵损坏,无法使污泥通过换热器从而保持消化池的温度,1号消化池的温度将降低,产气量急剧下降操作:尽快启动备用泵,关闭损坏泵(A泵)的前后阀和电源开关进行检修2、1号消化池的PH突然降低现象:可能由于进料污泥的成分变化,1号消化池的PH值突然降低,产气量急剧下降操作:停止进料,等待池内PH值和进泥恢复正常后再进料恢复正常操作3、1号消化池的毒物含量突然增加现象:可能由于进料污泥的成分变化,1号消化池的毒物含量增加,产气量急剧下降操作:打开3号消化池页面左下方的排泥阀,再关闭1号消化池的进料阀门,停止进料,等待池内毒物含量和进泥恢复正常后再进料恢复正常操作。
初沉池单元工艺仿真1初沉池流入污水SS增大初沉池流入污水SS增大会导致出口污水的SS增大,排泥量增大.采取的步骤:启动备用池,减小水利负荷.增大排泥泵的排泥流量.2初沉池流入污水流量增大初沉池流入污水流量增大会导致池的水利负荷增大,SS去除滤下降, 排泥量增大. 采取的步骤: 启动备用池,减小水利负荷.3初沉池流入污水温度降低初沉池流入污水温度降低会导致SS去除滤下降. 采取的步骤: 启动备用池,减小水利负荷.减小排泥泵的排泥流量.4排泥泵坏采取的步骤:关闭当前排泥泵,启动备用泵51#初沉池刮泥机坏采取的步骤:关闭1#初沉池的污水入口阀,剩余污泥入口阀,启动4#备用池的污水入口阀,剩余污泥入口阀.城市污水处理单元工艺仿真1、提升泵一轴温超标原因与现象:轴温超标,报警灯变亮2、提升泵二电流超标原因与现象:电流超标,报警灯变亮3、来水PH值过低原因与现象:PH超低,严重影响这个处理系统运行。
演示仿真实验详解

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演示、仿真实验实验项目学时:4课时实验要求: 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目的:通过水处理仿真实验,使学生熟悉污水处理常用原理及效果,培养学生解决水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水处理系统性的认识。
要求:通过在仿真操作中反复练习工艺操作过程,调试水处理单元各参数,实现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计算机、水处理仿真软件三、水处理仿真软件使用说明活性污泥单元使用说明(一)、工艺原理活性污泥工艺是城市和工业污水二级处理广泛采用的工艺,用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备是曝气池。
曝气池中,在人工曝气的状态下,由微生物组成的活性污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混合接触,并将其吸收分解。
然后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实现污泥与水的固液分离,一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以维持曝气池中的微生物浓度;另一部分污泥则作为剩余污泥被排出;处理后的水则由溢流堰排出。
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参数包括:1、入流水量QQ的变化会导致活性污泥量在曝气池和二沉池内的重新分配。
(1)、Q增大,部分曝气池内的污泥转移到二沉池,使曝气池内MLSS降低,有机负荷升高。
而实际此时曝气池内需要更多的MLSS去处理增加了的污水,MLSS不足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同时,Q增加,会导致二沉池水力负荷增加、泥位上升,使污泥流失,出水水质变差。
(2)、Q减小,部分活性污泥会从二沉池转移到曝气池,使曝气池MLSS升高,而此时曝气池实际并不需要太多的MLSS。
2、回流污泥量Q R和回流比RQ R是从二沉池补充到曝气池的污泥量。
运行时,采用回流比控制回流量,可以适应入流水量一定范围的变化,保持MLSS和有机负荷F/M的相对稳定。
3、入流水质主要包括BOD和NH3-N。
BOD升高,引起有机负荷F/M升高。
应增加回流污泥量,提高曝气池内MLSS含量来降低有机负荷。
NH3-N升高,应提高曝气量,增加溶解氧浓度提高的硝化程度,同时硝化属于低负荷工艺,应增大回流比,提高曝气池内MLSS浓度,降低有机负荷。
活性污泥实验报告

活性污泥实验报告活性污泥实验报告一、引言活性污泥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活性污泥的研究,探索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活性污泥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废水的机制;2. 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和处理废水的操作技巧;3. 评估活性污泥在不同条件下的废水处理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活性污泥:从污水处理厂获取;- 废水样品:模拟实际废水,包含有机物和悬浮物;- 试剂:氨氮试剂、COD试剂等。
2. 实验方法:- 活性污泥的培养:将活性污泥与适量废水样品混合,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通气条件,定期搅拌;- 废水处理过程:将废水样品加入活性污泥培养液中,控制处理时间和条件; - 废水指标测定:使用氨氮试剂和COD试剂,按照标准方法测定废水中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活性污泥的培养结果:- 活性污泥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呈现出黑色或深褐色的颗粒状结构,具有较好的沉降性和悬浮性;- 活性污泥培养液pH值保持在6.5-8.5之间,有利于维持菌群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2. 废水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处理后,废水中的氨氮和COD浓度显著降低;- 处理效果受废水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活性污泥对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但对某些难降解物质处理效果较差。
3. 活性污泥的处理机理:-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或较稳定的有机物;- 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共同作用,实现废水中氮、磷等元素的去除。
五、实验结论1. 活性污泥是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能够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和COD浓度;2. 废水处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废水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等;3. 活性污泥具有一定的有机物降解能力,但对于某些难降解物质的处理效果有限;4.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方式实现废水的处理。
活性污泥法实验

活性污泥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2、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3、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 、Ks 、Vmax 、Y 、Kd 、a 、b 等的测定。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
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Monod 方程:(1)SKs S V dt dS+=-max Vmax-------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Ks-----------饱和常数,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2)0)(=++-+dtdSV Se Q R Q Se Q R Q So 整理后,得(3)dtdSV Se So Q -=-)(于是有(4)S Ks SV Xt Se So XV Se So Q +=-=-max )(而,F/M 为污泥负荷。
M F XtSeSo XV Se So Q /)(=-=-完全混合曝气池中S=Se ,所以(4)式整理后可得(5)max11max V Se V Ks Se So t X +=-(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为横坐标,(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线的斜Se 1XtSe So -率为,截距为,可分别求得、Ks 。
max V Ks max1V max V 又因为在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Ks ,所以有(6)Se K KsSeV Se Ks Se V dt dS ==+=-max max即(7)KSe XtSeSo =-以Se 为横坐标,(污泥负荷)为纵坐标,可求得直线斜率K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仿真实验
活性污泥法在我国,以至在全世界仍然是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之一。
近几十年来在活性污泥法的反应理论、净化功能、运行方式、工艺系统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工艺设计时需要进行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如果缺乏同类设计参考,随着原水水质、控制目标、运行方式的变化,需要通过可行性实验获得设计参数。
这种实验工作除了通水流程和实验装置的建设外, 还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分析工作。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工艺参数和环境参数多,每个子环节相互影响,达到稳定的响应时间长,给实验教学活动造成极大的困难。
通过本虚拟实验的实施,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掌握活性污泥和其它生化处理方法可行性实验的实验方法。
其中的相应模块也可以在设计简化计算和比较方案。
1. 活性污泥法虚拟仪器操作流程
图1为一般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简图。
图2为仿真运行的操作流程框图。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虚拟仪器面板如图3所示。
图中以粉红底色显示的数值为控制量,以绿色为底色显示的数值为读出量。
图1一般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流程简图
图2活性污泥仿真实验的操作流程框图
首先设定进水流量和进水BOD浓度mg/L;设计曝气池池体尺寸:池长、池宽和池深;设计二沉池的容积,设定SVI和运行水温。
开风机,控制阀门开启程度,供气量由仪表读出。
控制回流比,对应曝气池中生化反应的运行状态随上述控制量的变化而改变。
虚拟仪器显示出回流污泥浓度,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溶解氧浓度等。
与此同时,在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最关心的曝气池运行参数,也在仪表上读出,它们是: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污泥负荷、污泥龄和去除率等。
虚拟仪器还以动态图形描绘了出水BOD浓度的时间曲线。
为了提高效率,运行的速度较快;操作者可以按下纪录仪上的暂停键来赢得读数和改变控制量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显示的污泥龄是全池微生物总量与该瞬时反应时微生物净增量的比值,如果微生物净增为负值,污泥龄也显示负值,预示着泥量的减少,需要通过调整其他参数,才能正常地连续运行。
污泥龄就有了参考意义。
图3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虚拟仪器面板图
2.实验内容
2.1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监测台帐
污水处理厂的监测台帐是指按照时间顺序对监测结果建立的日常工作纪录表。
根据不同的运行条件和处理情况,纪录的项目会有所不同。
例如焦化废水要测定进出水的酚和氰,深度处理的污水厂要测定氨氮等。
使用虚拟实验完成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监测台帐。
用仿真实验建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监测台帐。
设某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设施为池长=80m、宽=6m, 深=3.4m;开启1#风机,控制阀门开启程度为0.45, 读出供气量≈45 M3/min;回流比=0.36,二沉池的容积=220 M3,SVI=120,运行水温=22℃。
设建立监测台帐的工作从2003年7月1 日至15日,每天早9:00进行测定;仿真实验开始后,系统即处于连续运行状态,按下暂停(Pause)键,在仪表盘上设置进水BOD浓度和进水流量,释放暂停键,直至水处理设施运行24小时以后,按下暂停键,在在仪表盘读出出水情况和监测台帐中的相应项目,重新设置进水BOD浓度和进水流量,然后释放暂停键运行。
获得如表1所示的监测台帐。
根据监测台帐绘制时间序列
图,并观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是运行管理的经常性工作,请列出进出水情况和处理效果的时间序列图(图4和图5为示例图)。
表1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监测台帐
序号日期进水流量
M3/h
进水BOD
mg/L
出水BOD
mg/L
活性污泥
g/L
回流污泥
g/L
溶解氧
mg/L
1 2003-7-1 97 51
2 47.46 3.26 11.58 2.72
2 2003-7-2 105 556 57.32 3.09 10.75 2.44
3 2003-7-3
4 2003-7-4
5 2003-7-5
6 2003-7-6
7 2003-7-7
8 2003-7-8
9 2003-7-9
10 2003-7-10
11 2003-7-11
12 2003-7-12
13 2003-7-13
14 2003-7-14
15 2003-7-15
图4 进水情况时间序列图
图5出水情况和去除率的时间序列图
2.3活性污泥可控工艺参数的影响实验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具有许多可控工艺参数,例如:曝气池的池体尺寸、二沉池的容积、SVI、运行水温、回流比、进水BOD浓度、风机和控制阀门等每个控制参数都会影响水处理的结果。
⑴用仿真实验考察进水流量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
保持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设施,池长=80m、宽=6m, 深=3.4m;供气量45 M3/min;回流比=0.36,二沉池的容积=220 M3,SVI=120,运行水温=22℃不变,设进水BOD浓度保持为400 mg/L,考察进水流量从80改变至240 M3/h时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影响。
在相应对话框内输入上述值,获得仿真实验记录表如表2。
绘制进水流量对应活性污泥浓度、回流污泥浓度和池中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图7为示例)。
表2进水流量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影响实验记录
序号进水流量
M3/h
出水BOD mg/L 活性污泥 g/L 回流污泥g/L 溶解氧 mg/L 去除率
1 80 29.91 3.80 14.30 3.07 92.5
2 100 37.20 2.9
3 10.61 3.73 90.7 3
4
5
6
7
8
9
图7 水量对活性污泥、溶解氧和回流污泥浓度的影响
⑵用仿真实验考察运行水温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影响。
使用“仿真实验考察进水流量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数据,设定进水流量120 M3/h,进水BOD浓度分别为400 和200 mg/L考察运行水温从10℃改变至30℃时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影响。
输入相应值,获得仿真实验记录表如表3。
绘制水温改变对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图8为示例)。
水温的改变会从微生物的反应速度和充氧能力两方面影响活性污泥处理效果,最后表现的是综合结果。
由实验数据看出,水温的升高有利于提高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且这种影响在程度上与BOD进水浓度有关。
表3水温改变对活性污泥法影响实验记录表
序号水温℃进水BOD mg/L 出水BOD mg/L 活性污泥
g/L
回流污泥
g/L
溶解氧
mg/L 去除率%
1 10 400 53.46 2.0
2 6.89 5.34 86.64
2 18 400 47.07 2.04 6.96 4.69 88.2
3 3
4
5
6
7
图8 水温改变对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
⑶同理,考察回流比、溶解氧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2.4 水处理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
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动力学参数k2,Vmax,Ks,是一个常数。
一般根据污水厂的运行数据或实验室连续流实验数据经统计分析获得。
使用获得实验结果监测台帐表1。
考察:
根据监测台帐的原始数据,加以进一步运算获得表4,将[1/Se]看作自变量 x;将[XT/(S0-Se)] 看作因变量 y;对所获得的15
组样本值进行线性回归的统计分析,回归结果为
bi并可进一步求得
Vmax = 0.073 (1/h) = 1.75 (1/d)
k2 = 0.00546 [1/(d.mg/L)]
Ks=3855×0.073 = 282 mg/L
而相关系数R = 0.606;根据相关系数检验表,对于α=0.05的显著性水平有R0.05 = 0.514,说明回归结果在5%置信度下可信。
表4 水处理动力学参数计算表
序号进水流量
M3/h
进水BOD
mg/L(S0)
出水BOD
mg/L(Se)
污泥
mg/L
停留时
间 T(h)
1/Se (XT)/
(S0-Se) k2[1/(d.mg/L)]
1 97 51
2 47 3260 16.8 0.02107 118.07 0.00428
2 105 556 57 3090 15.5 0.01745 96.309 0.00435 3
3.思考题
(1)影响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2)试解释SVI、MLSS、MLVSS、F/M这几个参数的表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