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
《广东省小学教育装备标准(修订)》

广东省小学教育装备标准编制说明为推动我省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意见的通知》、《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及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等有关规定,在2004年印发的《广东省小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基础上,特制订《广东省小学教育装备标准(修订)》。
一、原则要求(一)普通教室和功能场室的建设,应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二)普通教室和功能场室的建设,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三)普通教室和功能场室的建设,体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实践、主动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普通教室和功能场室的建设,遵循“全面科学、均衡优质、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环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普通教室和功能场室的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规划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设备。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各类小学。
三、编制依据本标准参照下列文件编写:《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技术系统要求》(GB/T29315-2012)《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18205-2012)《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8-2006)《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广东省小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广东省初级中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粤教装备〔2004〕27号)《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粤教装备〔2004〕3号)《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粤教体〔2009〕83号)《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粤教电函〔2010〕19号)《广东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粤教体函〔2012〕21号)《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系列标准》(GB/T1985. 〔1-12〕-2005)、(GB/T1985. 〔13-22〕-2007)、(QB/T1206-199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国家标准GBT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修改补充文件》(粤治视频〔2014〕18号)《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粤教基〔2013〕17号)四、其它(一)《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粤教基〔2013〕17号)规定: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
山西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标准(完整)

附件:山西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标准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基础教育必然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历史证明,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装备工作,装备工作必须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根据我省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实际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应该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
为此,特制定《山西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是依据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应建设的各类功能室及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
《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
《标准》由教学仪器、信息技术教育及电教设备、图书、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及卫生八部分构成,可作为衡量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整体建设水平的基本要求,也可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水平的基础性标准。
《标准》的类别为保持与教育部制定的理科教学仪器等有关配备标准的一致性,一般分为三类。
其中,Ⅱ类是指城市、县城一般中小学和乡镇所在地的中小学办学的基本要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的基本条件,为普及性标准。
Ⅲ类为较低标准,一般是指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办学的最低要求。
Ⅰ类为较高标准,是对办学条件较好的城镇中小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标准》设特Ⅰ类,是对省示范高中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提高装备水平提出的较高要求。
要求实验教学仪器(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教学仪器按每年级四个平行班Ⅰ类两套标准配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校要根据自己的规模轨制,达到满足每人一组的要求进行配备。
其它教学仪器(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六个学科的教学仪器按相关学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要求配备。
由于目前各类学校特别是各类高中规模轨制不断扩大,按照教育部每类配备的基本要求:每年级四个平行班配一套,满足中学每班50人,小学每班45人的教学需要……,”凡是规模轨制较大的学校,都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提高配备标准和配备数量。
小学体育装备标准

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说明:1、对于8轨以上的学校,其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可适当减少为7.0m,球场片数应适当增加。
2、凡是采用塑胶场地的,应执行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2、体育器材室要求提供满足所有体育运动器械的放置与管理。
二、体育器材配备要求1、学校在配备设施器材时,应执行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应注意选择美观、实用、安全并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
2、学校对开展新兴运动项目所需的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选配品目进行配置。
3、体育传统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传统项目的场地、器材的配备。
4、有些简易的器材,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自制。
5、体育器材的品目见附录:江苏省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三、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管理要求1、每校应配备一名(8轨以上学校配备2名)体育设施器材管理人员,负责体育器材等管理。
管理人员应熟悉体育器材的管理业务。
2、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体育场馆的维护制度、借(租)用制度、体育场馆的开放制度、安全制度、体育场馆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体育场馆的卫生制度、体育器材的保管制度、体育器材的借还制度、损坏赔偿制度、报损制度等。
3、必须建立的帐册:设总帐、分类帐、低值易耗品帐。
总帐每学年填写一次,每学期将增加或减少的体育器材、设备登入分类帐。
对易损耗的器材、物品报请领导批准后登入低值易耗品帐,并接受财务监督。
所有器材每学期盘点一次,要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4、校内的体育专用场馆、体育器材室的规章制度要张贴上墙,并做好资料管理工作。
四、体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提高各类体育设备、器械的使用率,培养学生的体能锻炼和创造能力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有教学内容,明确校长、教导处、有关教研组、教师的职责。
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有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体育器材的配备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至关重要。
因此,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标准。
首先,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情况。
在操场上,应该配备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器材,以及跳绳、飞盘、铁饼等适合小学生的器材。
这些器材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其次,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安全。
比如,在体育馆内,应该配备软垫、护具等安全器材,以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
此外,体育器材的材质和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选择环保、耐用的器材,以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的经济条件和场地面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以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
但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学校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器材资源,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最后,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增加一些特色的器材,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
总的来说,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标准应该是全面的、安全的、经济的,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希望各个学校都能按照标准配备好体育器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中小学体育场地及器材标准(完整资料).doc

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及体育器材标准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及体育器材标准分成三部分:体育运动场地要求、体育器材室间数和面积要求、体育器材等三部分。
一、体育运动场地1 场地内容:应包括田径运动场、室内活动场、器械活动场地、室外篮、排球场、器材室。
2 体育活动场地及装备要求序号名称主要性能高中初中小学 1田径运动场四道100m直跑道,300m~400m环形跑道1个,24班(不含24班)以上--2 四道100m直跑道,250m环形跑道-1个,24班(不含24班)以上-3 四道60m直跑道,200m环形跑道-- 1个,18班(不含18班)以上4 室内活动场(略)760m2 650 m2 360 m2 5器械活动场地装有爬杆、平梯等 200m2150 m2 100 m2 6室外篮、排球场篮、排球场的比例为2∶1每六个班配1每六个班配1每六个班配1(或相应面积的体育活动场地)二、体育器材室间数和面积小学体育器材室间数和面积:1间,40平方米初中体育器材室间数和面积:1间,40平方米高中体育器材室间数和面积:24个班以上40平方米,30个班以上60平方米,36个班以上100平方米,60个班以上120平方米。
一、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证,特制订《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二、《目录》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有关规定与要求制订的。
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编制说明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日前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加快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依据部颁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一、指导思想1、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4、体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5、突出环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各级各类小学。
标准设置了三种配备方案,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
各级各类小学应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提高配备的规格和档次。
三、装备项目1、本标准涵盖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它们分别是:科学实验室/探究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电子备课室、生物园地、小气象站、图书馆(室)、运动场所及校园网络系统装备标准。
2、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要与学校建设同步发展,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
规划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设备。
四、技术依据1、按教育部规定,小学每年级4个平行班、每班45人的标准计算。
2、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室的内部设施与布局等均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和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教备厅[1990]037号)、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教基[2006]16号)的要求,结合河南省实际作了部分调整。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试行)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六年三月目录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通知 (1)江苏省小学实验室装备标准 (3)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11)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 (15)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24江苏省小学艺术装备标准 (28)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 (37)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精神,到201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8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年)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3、《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4、《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5、《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6、《建设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年)7、《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试行)》(1995年)8、《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试行)》(1995年)9、《江苏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2003年)本标准包括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劳技、艺术和体育装备六大类。
编制原则: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
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范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
全方位探讨: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的标准

全方位探讨: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的标准引言中小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方位探讨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的标准,旨在提供一种简单且没有法律纠纷的策略。
标准的重要性中小学校体育器材的标准在保证学生安全、促进体育课程有效进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合适的器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器材选择原则在选择体育器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器材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
2. 耐用性:器材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以降低维护和更换的成本。
3. 适用性:器材应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的需求。
4. 多样性:器材的种类应丰富多样,以满足不同的体育项目和课程要求。
器材配备建议基于以上原则,以下是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的一些建议:1. 球类运动器材: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
应确保器材质量符合安全标准,并根据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球类。
2. 田径器材:包括跳远、投掷和赛跑等项目所需的器材。
应提供标准尺寸的跳远台、投掷用球和跑道等。
3. 健身器材:包括跳绳、哑铃等。
应选择适合学生使用的重量和尺寸,并确保器材结构稳固、不易损坏。
4. 网络球类器材: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等。
应选用合适的球拍和球,并确保球网稳固、不易断裂。
5. 其他器材:如网球、高尔夫等。
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经费情况,适量配备其他体育器材。
维护和管理配备体育器材后,学校应制定维护和管理的规范。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器材的状况,如发现损坏或安全隐患,及时修复或更换。
2. 储存管理:合理储存器材,防止损坏和丢失。
建议设置专门的储藏室或柜子。
3. 使用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器材使用指导,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器材并遵守安全规则。
结论中小学校体育器材的标准配备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中小学校体育器材的选择和管理提供参考,以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
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说明:1. 跑道米数和道数是对新建学校的要求。
2. 对于8轨以上的学校,其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可适当减少为7.0m2,球场片数应适当增加。
3. 凡是采用塑胶场地的,应执行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2、体育器材室要求
满足所有体育运动器械的合理放置与科学管理。
二、体育器材配备要求
1.学校在配备设施器材时,应参照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应注意选择美观、适用、安全并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
2.学校对开展新兴运动项目所需的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选配品目进行配置。
3.体育传统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传统项目的场地、器材的配备。
4.有些简易的器材,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自制。
5.体育器材的品目见附录:江苏省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
三、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管理要求
1.每校应配备一名(8轨以上学校配备2名)体育设施器材管理人员,负责体育器材等管理。
管理人员应熟悉体育器材的管理业务。
2.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体育场馆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体育器材借(租)用制度;体育场馆开放制度;体育场馆与器材安全制度;体育场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体育器材的借还、损坏赔偿、报损制度等。
3.必须建立的帐册:总帐、分类帐。
总帐每学年填写一次,每学期将增加或减少的体育器材、设备登入分类帐。
所有器材每学期盘点一次,要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校内的体育专用场馆、体育器材室的规章制度要张贴上墙,并做好资料管理工作。
4. 体育器材、设备管理科学合理。
器材、设备必须全部入橱或上架,按性能分类存放,合理排列,定架定位;并根据重下轻上、水平或竖直放置的原则作适当调整,特高特大器材、设备设专柜;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大方、取用方便。
5. 保持橱、架内器材、设备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
体育器材、设备应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并根据器材、不同要求做好通电、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
6. 备用体育器材、设备可另行装箱,列清单备查待用,破旧器材及时申请报废。
7. 体育场、馆经常保持整洁,注意通风换气,妥善处理垃圾杂物,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保护师生健康,保证操作安全。
8.必需做好体育场馆与器材的有关记录:如器材、设备借还记录;体育馆、室使用记录;使用器材、设备完好情况记录;器材、设备报损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记录;学期体育课程开出率统计等,期末整理,分类装订成册。
Ⅰ、Ⅱ类学校要实现计算机管理。
四、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提高各类体育设备、器械的使用率,培养学生的体能锻炼和创造能力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有体育工作内容,明确分管校长、教导处和教研组、教师的职责。
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有教学进度安排。
l.能落实体育教学计划,按教材和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和各类活动课。
2.分管校长每学期至少听2-4节体育课,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按课程与体育活动要求配齐各类体育器材,完善各类体育设施,并能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中安排足够的补充经费。
3.有配套的体育教学参考资料,学校图书馆订有相关报刊杂志,并向学生开放查阅。
4.健全考核评估机制,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定期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估检查,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5.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体育教学。
6.定期组织体育、体能竞赛和评比活动及特色项目的培养。
改进教学方法。
7.有条件的学校要发挥示范作用,承担指导其他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任务,为当地体育教
学的正常开展作出贡献。
附录:
江苏省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