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 (1)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下,始建于北魏晚期的十六国时期,兴建时间跨越了大约一千多年。
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一、艺术特色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壁画、彩塑和佛像三个方面。
1.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
壁画主要分布在窟室的壁面、顶棚和门板上,包括佛像、佛经故事、世俗人物、风景等多种主题。
这些壁画既呈现出鲜明的浓墨重彩,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细腻。
尤其是莫高窟第17窟(东次南窟)和第96窟(北朝窟)上的壁画,被誉为“东壁画,西莫窟”。
2.彩塑敦煌莫高窟中的彩塑主要包括石雕和泥塑两种形式。
石雕彩塑雕刻精细,形象逼真,代表作品有铜檐彩塑、木雕彩塑等。
泥塑作品则主要表现在佛像的装饰和胸怀上,以泥质软腻、线条流畅为特征。
3.佛像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造型不一,大致可以分为阿育王式、北方风格和狮子东铃式等。
这些佛像以庄严肃穆、神态和谐为特点,显示了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崇高。
其中最著名的是高耸于第96窟中的拔仙像,被誉为“石窟之王”。
二、艺术意义敦煌莫高窟艺术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1.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法上。
壁画的色彩明亮鲜艳,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彩塑的雕刻工艺精湛,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佛像的造型庄严肃穆,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卓越境界。
这些艺术特点都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2.文化意义敦煌莫高窟所蕴含的佛教文化、艺术和历史信息丰富多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佛像,我们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探究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

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一、介绍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及其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乌夷族文化的象征,也是贯穿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历史性及文化内涵敦煌莫高窟是十三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605-617年)安史之乱期间建立的,传说莫高窟是由安史之乱期间活跃于西部的苗族部落所建,后来供著名佛教大师印光大师所用。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是佛教流传至西域的重要宣传介质和仪式的场所。
当时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到敦煌后,印光大师经营莫高窟,带着佛教快乐舞动的宣传法传,奠定了北传派佛教的西进历史,是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故事里高度重要的一环。
三、艺术风格敦煌莫高窟受当时佛教艺术影响,保留了一些汉魏风格的艺术特点,但也吸收了大量印度佛教中雕塑艺术的元素,使其绘画、雕刻艺术能更好地显示出复杂的艺术技法、流畅的内涵表现及变化多样的审美观念。
莫高窟的壁画以壁神和护法等“金刚众”系列最多,体现了佛教雕刻艺术独有的特色,受到了极大好评。
四、文物展示敦煌莫高窟有两个名叫西、东窟的大窟,共有超过4500多处佛像及许多文物。
在西窟共建有200余座寺室,1000余尊佛像。
西窟收藏有数百幅精美壁画及雕刻,描述了佛教传入中国及相关故事。
其中西窟9号洞、287号洞、17号洞有着很多珍贵的文物,尤其以17号洞的金佛头最为引人注目。
同时,西窟的凹形大厅佛顶和拱顶多种色彩金色图案,也将灿烂的艺术技艺展示出来。
五、朝圣Paradise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宝地,也是佛教仪式的场所,每年也陆续有许多敬奉佛教的朝圣者来此参观。
他们欣喜雀跃,目光朝西窟无限期待,也朝着高大、神威的敦煌莫高窟宝座虔诚膜拜朝拜,在信仰上不断注入新的力量,为这一块文化地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六、现状与保护敦煌莫高窟是文物保护单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努力为之保护,现在已建立起由国家管理的保护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法规,在严格的保护措施下,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地位得到了恢复。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作者: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19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一座距今20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
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一至四层不等。
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现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
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
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五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
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
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
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
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
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异。
其丰富的内涵,堪称是一部中国古代千年佛教彩塑史。
壁画内容丰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七类,种类繁多的壁画,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现实生活,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宗教、建筑、交通、服饰、乐舞和民俗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因而被国际上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历史”。
(欣赏)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活动
讨论
活动:我来当导游
(一)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
1、重点分析:《尸毗(pí)王本生》(第254窟北魏)(图略)
单幅组合图,构图完整,全部情节组合在一图中,以尸毗王割肉为中心,恶鹰追鸽,王妃阻拦,群臣哀怨,尸毗王自持无畏,全部用人物表情显示故事情节,是莫高窟早期壁画中艺术性很高的一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导入
“石窟艺术的构成”知识点解疑
播放《九色鹿》动画片片段引入本课
1、请说说石窟建筑的特点。
(1)请学生发表意见。
这幅画的构图表现出高超的结构才能,把不同时空范围内发生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到一个画面上,使画面中心突出,容量增大,有条不紊。
2、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
3、第428窟北周《萨埵(sàduǒ)太子舍身饲虎》
(二)故事接龙《鹿王本生》(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局部)
课件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片段,请学生接下文,说故事结局。
2、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敦煌莫高窟》ppt课件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需要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尽量避免前往未 开发或者不适合游人的地方。
环保意识
游客需要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保护文物古迹和自然环境。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价值。
03
敦煌莫高窟的开凿过程
早期开凿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敦煌东 南的鸣沙山开始开凿第一个洞窟, 此后在北魏时期形成了第一个石
窟群。
早期开凿的洞窟多以弥勒菩萨为 题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弥勒信
仰的重视。
早期洞窟规模较小,但造型精美, 艺术风格独特,为莫高窟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中期发展
隋唐时期,莫高窟进入了大规模的发展阶段,洞窟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艺术风格 也更加多样化。
《敦煌莫高窟》ppt课件
目录
• 敦煌莫高窟简介 •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 • 敦煌莫高窟的开凿过程 •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 • 敦煌莫高窟的旅游攻略
01
敦煌莫高窟简介
地理位置
01
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位于甘肃 省的西北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 重要节点。
02
敦煌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 泉等著名景点。
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莫高窟的保护与
传承工作。
05
敦煌莫高窟的旅游攻略
参观须知
参观时间
敦煌莫高窟的开放时间通 常为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5 点,游客可以在此时间段 内参观。
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为每人100元人 民币,学生、老人和儿童 可享受半价优惠。
注意事项
游客在参观时需要遵守相 关规定,如禁止拍照、禁 止吸烟等,以确保文物安 全和保护。
敦煌莫高窟的资料

敦煌莫高窟的资料敦煌莫高窟佛教价值(意义)敦煌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敦煌石窟佛教尊像中,菩萨的容貌姿态是最优美、最丰富、最动人的,菩萨像展示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她的塑像被世人称为"东方维纳斯",她的画像被世人称为"东方圣母"。
敦煌石窟中,几乎窟窟都有说法图,经变画。
这些说法图和经变画中都绘有各式各样的菩萨,有的洞窟中四壁都绘小菩萨,还有许多单幅的菩萨画像。
敦煌石窟中有上千幅的说法图和经变画,仅经变画中的菩萨像,就会数在万计,是世界上保存菩萨画像最多的佛教石窟。
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文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文字方面说,有汉文、突厥文、西夏文、吐蕃文、吐火罗文、回鹘文、梵文等多种,对于研究这些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敦煌藏经洞的文献,几乎涉猎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医学穴位图,有军事文书,有诗稿小说,有舞谱,有乘法口诀,还有字帖,地契,卖身契,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
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神相通,而件件均为真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一笔。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
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
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佛教信仰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从历史上看,不管人们的物质生活是贫穷还是富有,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柱,即一种信仰;而佛教这一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哲学的理论,一开始就建立在人们这种需求的基础上,并且随著历史与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因而成为延续几千年并有亿万信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

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1. 引言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莫高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十六个王朝的兴衰变迁,经过千年风雨洗礼,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壁画和雕塑。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中土与西域艺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的人类艺术宝库。
2. 概述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东临黄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莫高窟由多个大小窟穴组成,总共有735个窟穴,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壁画、经卷等艺术瑰宝。
这些窟穴分布在东西两侧的峡谷和山丘上,距离敦煌市区约25公里。
3. 历史渊源莫高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66年,当时佛教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为了纪念释迦摩尼佛,敦煌的佛教徒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
最早的窟穴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洞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雄伟壮丽的石窟艺术。
在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朝代的建设和维修之后,莫高窟逐渐成为了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中心。
4. 艺术特色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壁画和雕塑上。
壁画是莫高窟的独特之处,它以其丰富多样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莫高窟本生经》和《佛国土》两大主题系列。
雕塑是莫高窟另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以佛像为主。
这些佛像造型各异,体态优美,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
在莫高窟的佛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耸的弥勒菩萨和人物造像。
5. 保护与开放由于莫高窟的石窟艺术珍贵而脆弱,近年来对其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同时限制游客的流量,采取一人一票限制参观时间和数量,以降低人为破坏的程度。
莫高窟在199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景点。
敦煌市与莫高窟之间有便捷的交通,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旅游服务设施。
由于莫高窟的优秀文化价值,游客能够在导游的带领下领略到佛教艺术的魅力。
6. 结语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独特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以其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

2.3.鼎盛时期
从初唐到晚唐(618~907年),贯穿整个唐代,大约300年。 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 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 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
2.3-1唐代前期的飞天
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 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 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 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 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 致的。 最具有唐代前期风格特点的飞 天,是画在初唐第321窟中的双飞天和 盛唐第320窟中的四飞天。
2.3-2唐代后期的飞天
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 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 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 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画在中唐第 158窟西壁大型《涅槃经 变》图上方的几身飞天。
2.4.衰落时期
2.2-1西域式飞天
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 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 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 飞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 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 的敦煌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 天。其代表作如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 方的四身伎乐飞天。
2.2-2中原式飞天
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 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 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 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 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 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 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5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伎乐飞天和两身 裸体飞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辆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 前的小丑。一位年轻的诗人写 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 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起 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惨 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 的伤口在滴血。
•
1905年10月(俄)勃奥鲁 切夫仅用一点随身携带 的俄国商品换取一大批 文书经卷; (匈牙利)斯坦因用一叠 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 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7月(法)伯希和 又用少量银元换取10 大 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 卷; 1911年10月(日本)吉川 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 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 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1914年 斯坦因第二次又来, 仍用一点银元换取5大箱、 600多卷经卷。
• 莫高窟因华美而矜持,因富有而远藏。 • 他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 取报偿。
什我民 么们族 ?能的 做屈 的辱 还过 有后
•旅游产 业 •影视创 作 •文学传
• • •
仰望历史的沧桑 沉思古老的伤痛 我们能做的很多
擎起我们民族历史的火炬 让岁月的沉淀 成就他自己辉煌与价值
谢谢观看
文化艺术管理系2010级高窟》
莫高窟的神话传说
• 传说传说中公元336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 乐樽的和尚云游四方到了此地,已是黄昏 时分,却只见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金光灿 烂,似有千佛在跃动。他跪下来,发下宏 愿,从今以后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 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
一个日本学者用沉 重的声调做了一个说 明:“我想纠正一个 过去的说法,这几年 的成果已经表明,敦 煌在中国,敦煌学也 在中国!” • 中国的专家没有什 么太大的激动,他们 默默地离开了会场, 走过了王道士的圆寂 塔前 • ——余秋雨《道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