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O法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污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工程领域,是为了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

AAO(Anoxic/Anaerobic/Oxic)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原理是通过依次进行缺氧、无氧和好氧处理,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有机物。

下面将对AAO工艺的设计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AAO工艺的设计计算包括污水流量计算、废水生化池体积计算、氧化沟设计计算、污泥回流比计算等。

首先是污水流量计算。

根据工业生产、个人生活等因素,确定污水排放单位时间内的流量。

可以根据单位时间内的产污量和单位污水的水位来计算污水流量。

接着是废水生化池体积的计算。

废水生化池的体积决定了处理系统的效果,需要根据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来确定。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废水生化池内停留的时间,一般根据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高度来确定水力停留时间。

然后是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氧化沟是AAO工艺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氧化沟来去除有机物质、氮和磷。

氧化沟的设计包括气流量、气液比、曝气槽长度等参数的计算。

最后是污泥回流比的计算。

污泥回流比是指污泥回流到废水生化池内的比例。

污泥的回流可以增加废水生化池内的微生物数量,提高处理效果。

污泥回流比的计算一般根据废水生化池的SVI(污泥容积指数)来确定。

在进行AAO工艺的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水质特点、处理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和计算方法。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总之,AAO工艺的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来确定工艺参数和设计方案。

通过合理的设计计算,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水质稳定性,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AAO法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AAO法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AAO法污水处理设计计算AAO法是指厌氧-好氧-好氧(Aerobic-Anaerobic-Oxic)的处理方式,它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AAO法的处理原理以及设计计算。

AAO法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池三个单元。

厌氧池主要用于降解有机物,好氧池则通过气泡曝气来增加溶解氧的浓度以利于污水中的氨氮氧化,好氧池则用于深度处理。

AAO法能够同时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脱氮效果,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AAO法的设计计算。

首先是污水流量计算。

污水流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人口当量法,即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单位时间内人均污水排放量来计算总污水流量。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需要合理确定人均污水排放量。

其次是污水水质参数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测定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等主要指标,以及污水pH 值、温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测定对于后续的设计计算非常重要。

然后是AAO法的单元设计计算。

首先是厌氧池的设计。

厌氧池主要负责有机物的降解,其设计主要包括池体的体积、进出水管道的设计以及进水量的控制等。

具体设计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如污水的COD 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等。

接下来是好氧池的设计。

好氧池主要负责氨氮的氧化以及污水的进一步处理。

在设计好氧池时,需要考虑气泡曝气系统的设计、曝气量的计算以及好氧池的体积等参数。

好氧池的设计参数一般包括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曝气池的曝气量等。

最后是好氧池的设计。

好氧池是整个AAO法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单元,其主要负责污水的深度处理。

好氧池的设计包括池体的体积、进出水管道的设计以及进水量的控制等。

同样地,具体设计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如污水的COD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等。

在进行AAO法的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运行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AAO工艺的设计计算

AAO工艺的设计计算

AAO工艺的设计计算AAO工艺是指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的一种工艺,也被称为A^2/O工艺,全称为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

该工艺主要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三个单元,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处理作用,可以实现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

在设计AAO工艺时,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包括控制参数和尺寸的计算等。

下面将对AAO工艺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计算进行介绍。

1.污水进水流量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AAO工艺处理的污水进水流量。

一般根据污水的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等,计算得出。

2.污水进水COD浓度计算:根据实际情况,取样分析污水中COD浓度,可以通过化验实验室进行测定。

3.AAO工艺系统容积计算: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水质要求和工艺特点等,计算AAO工艺污水处理系统的总体积。

一般根据经验公式或计算软件进行估算。

4.污泥产量计算:根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产量,计算污泥的干重和湿重。

可以通过污泥试验和污泥浓度测定等方法进行。

5.曼宁公式计算流速:根据曼宁公式和管道截面积等参数,计算AAO工艺系统中的流速。

流速对于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去除效果。

6.污水氨氮去除效率计算:根据系统中好氧池和缺氧池等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计算氨氮去除效率。

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数据对比来计算。

7.碳氮比计算:根据系统中有机物去除和氮磷去除的整体平衡,计算碳氮比。

碳氮比对于AAO工艺的稳定运行和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

8.污水出水水质计算:根据处理要求和监测要求,计算AAO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

主要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指标的浓度。

以上是AAO工艺设计中常见的一些计算内容,通过对这些计算的分析和应用,可以保证AAO工艺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达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计算时,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范本:1.前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的详细内容和指导,以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操作符合合理工艺要求。

1.2 背景污水处理AAO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对氨氮和有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本文档将对该工艺的设计计算进行详细说明。

2.工艺流程2.1 污水进水在污水处理AAO工艺中,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道进入处理系统,进水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2 初沉池进入处理系统后的污水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中,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底部,形成污泥,使得溶解物浓度降低。

2.3 厌氧池接下来,污水进入厌氧池,在缺氧的条件下,厌氧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有机酸和氨氮。

2.4 好氧池经过厌氧处理后,污水进入好氧池,通过加入空气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氨氮。

好氧菌利用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降低溶解氧及氨氮含量,并促进菌体生长。

2.5 混凝剂投加在好氧池再来一次同时,加入混凝剂帮助溶解残留的有机物,提高处理效果。

2.6 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使污泥再次沉降,形成较干燥的污泥。

2.7 混合池沉淀后的污水进入混合池,进行pH值的调节,使pH值适合后续的处理工序。

2.8 二沉池混合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在二沉池中,污水中的悬浮物再次沉降,形成较干燥的污泥。

2.9 出水经过二沉池处理后,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最后通过出水管道排放。

3.设计计算3.1 污水处理量计算污水处理AAO工艺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需要处理的污水量。

根据污水的产生量、流量变化情况和处理要求,进行计算。

3.2 荷载计算根据传统方法或水质污染荷载系数,计算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的负荷量。

通过浓度和流量的乘积计算出相应的负荷量。

3.3 混合液浓度的计算根据实际运行条件和处理要求,根据设计污水处理量和污染物负荷,计算混合液的浓度。

活性污泥法AAO计算

活性污泥法AAO计算

活性污泥法AAO计算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称ASP)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它是通过将废水与富含微生物的活性污泥进行接触和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ASP通常由一系列的处理单元组成,包括曝气池、絮凝池、二沉池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ASP的运行情况和效果,计算AAO(Ammonia Assimilation Oxygen)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AAO是指水中氨氮(NH3-N)利用氧的效率,是用于衡量活性污泥法除氨氮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AAO的计算公式为:AAO = (Q_in * S_in - Q_out * S_out)/ DO其中,Q_in和Q_out分别表示进水和出水的流量(m³/d),S_in和S_out表示进水和出水的氨氮浓度(mg/L),DO表示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含量(mg/L)。

AAO的数值越高,表示ASP处理废水的效率越好。

为了提高AAO的数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曝气设备的投入,加大氧气供应,以提供更多的溶解氧供活性污泥进行氧化反应。

2.控制进水氨氮浓度:通过事先对进水进行预处理,如通过调节pH 值、加入化学药剂等方法,来降低进水中的氨氮浓度。

3.提高活性污泥的浓度:增加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浓度,可以加强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接触和反应,提高氨氮的去除效率。

4.加强中后升气管的曝气功能:对升气管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曝气效果,增加溶解氧的输入量。

5.控制污泥的回流比例:适当增加回流比例,可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增加降解能力,有利于降低废水中的氨氮浓度。

通过计算AAO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更好地监测和改进ASP的运行效果,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废水的净化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废水处理指标相互协调,综合考虑废水的性质和环境要求,实现经济性、可持续性的废水处理。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

污泥浓度(MLSS)
X
污泥总产率系数
Yt
污泥龄θc。
m3 h
85~95 0.3~0.6
0.1~0.2
2.5~4.5 0.3~0.6
mg/L mg/L
% d-1 kgBOD5/kgMLSS·d
g/L
d
好氧区容积 V。
停留时间
t2
校核
Ls
新计算法:好氧区容积 V。
Vo
=
Q(S0-Se )θcoYt 1000X
≥200 85~95(BOD 5) 50~75(TP ) 55~80(TN )
本设计 流量 Q
厌氧区容积 Vp
水力停留时间t p
150000 1~2
Vp 厌氧区容积
缺氧区容积 Vn
脱氮速率Kde(20)
污泥总产率系数
Yt
MLSS中MLVSS所占比例 y
流量
Q
初沉池去除
BODη1
生物池进水BOD浓度
S。
m3/d
h
KgNO3- - N / KgMLSS•d
m3/d %
mg/L mg/L
g/L mg/L mg/L
缺氧池容积
Vn
停留时间
t1
好氧区容积 V。
反硝化过程(缺氧区)消耗BOD5
生物池进水 BOD5 S01
好氧池BOD5去除率
微生物产率系数
a
活性污泥自身分解系数 b
好氧池污泥负荷
Ls
MLSS中MLVSS所占比例 y
污泥回Q流R 量
污泥沉降比
SV
污泥体积指数 SVI
15~30左右
12.56394149 满足要求
% mL/g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AAO工艺设计计算一、设计概述本文档旨在对污水处理AAO工艺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确保工艺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设计内容包括流程图、设备选择、负荷计算、氧化能力计算等。

二、设计流程图⑴污水处理AAO工艺的处理流程⑵初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⑶好氧池的设计计算⑷好氧池与缺氧池的过渡段设计计算⑸缺氧池的设计计算⑹二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⑺除磷池的设计计算⑻混合液回流比例的设计计算⑼污泥浓缩与脱水的设计计算三、设备选择与设计计算⑴曝气设备的选择与设计计算⑵混合设备的选择与设计计算⑶污泥回流设备的选择与设计计算⑷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⑸污泥浓缩系统的设计计算⑹污泥脱水系统的设计计算四、负荷计算⑴ COD负荷的计算⑵ BOD负荷的计算⑶氨氮负荷的计算⑷总氮负荷的计算⑸总磷负荷的计算五、氧化能力计算⑴好氧池的氧化能力计算⑵缺氧池的氧化能力计算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设计图纸、设备选型表格、设计计算表格等。

请参阅附件部分获取详细信息。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污水处理法: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对污水处理行为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⑵ AAO工艺:即Anoxic/Aerobic/Anoxic工艺,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反应器工艺。

⑶ COD:化学需氧量,用于衡量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

⑷ BOD:生化需氧量,用于衡量污水中的有机物可被微生物降解的能力。

⑸氨氮:用于衡量污水中的氨类化合物含量。

⑹总氮:用于衡量污水中的氮类化合物总含量。

⑺总磷:用于衡量污水中的磷类化合物总含量。

AAO生物池简明计算方法及工程实践

AAO生物池简明计算方法及工程实践

AAO生物池简明计算方法及工程实践AAO生物池简明计算方法及工程实践概述AAO生物池 (Anaerobic-Anoxic-Oxic) 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串联的缺氧区、厌氧区和氧化区,实现有机物的去除和氮磷的去除。

本文将介绍AAO生物池的简明计算方法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AAO生物池工艺。

算法AAO生物池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关键计算方法。

1. 污泥负荷计算污泥负荷是指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计算方法一般根据污水流量和污水口COD浓度来确定。

公式如下:污泥负荷 = COD浓度× 污水流量2. 氮磷负荷计算氮磷负荷是指进入AAO生物池的氮磷总量。

计算方法一般根据污水流量和污水口氨氮和总磷浓度来确定。

公式如下:氮磷负荷 = 氨氮浓度× 污水流量 + 总磷浓度× 污水流量3. 需氧量计算需氧量是指进入AAO生物池的有机物需氧的总量。

计算方法一般根据COD浓度和氨氮浓度来确定。

公式如下:需氧量 = COD浓度× 污水流量 + 氨氮浓度× 污水流量工程实践AAO生物池的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是促进其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AAO生物池的工程实践经验。

1. AAO生物池的尺寸AAO生物池的尺寸应根据实际处理需求来确定。

一般而言,缺氧区、厌氧区和氧化区的比例为1:1:3,但实际情况可能需要根据污水特性和环境条件进行微调。

2. 污泥循环污泥循环是AAO生物池运行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污泥的活性和稳定性。

循环比例一般为1:2到1:3,但具体比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进水口排列AAO生物池的进水口排列布局应合理,进水应均匀分布在缺氧区,并防止氧气进入厌氧区。

进水口和污泥回流口的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4. 氧气供给AAO生物池的氧气供给方式一般采用曝气方式。

氧气供给量应根据需求来确定,但一般不超过污水中COD总量的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L/g mL/g m3 g/L
混合液回流比
Ri
缺氧池池容:厌氧池池容 好氧池池容:厌氧池池容
生物池停留时间 T
各反应池尺寸设计
共2系列每系列A/A/O生物池设计组 数
厌氧区容积 V
有效水深
h
厌氧区面积
A
长 廊宽 共4廊道,每廊长
廊宽与有效水深之比
缺氧区
容积
V
有效水深
h
缺氧区面积
A

池宽(分3廊)
有效水深h(宜取4-6)
6
池宽B
12
池宽与有效水深之比
2
池子总长L
486.111111
V =Vn 2
V =Vo 2
总长L
273.455
1Q(Nk-Nke)- 0.12△XV]-0.62b[0.001Q(Nt-Nke-Nne)-0.12△XV]
300000 150 10 8820 35 7
68765.1826
(㎡)
管径:
d (m)
取进水管径:
D (m)
150000
1 1.736111111 1.487147105
1.5
总需氧量O2
O2 = 0.001aQ(So-Se)-c△XV+b[0.001Q(Nk-Nke)- 0.12△XV]-0 O2—— 污水需氧量(kgO2/ d);
Q—— 生物反应池的进水流 量(m3/d);
9.166666667 8.663003663
Gs
=
N0 0.28EA
87219.744
6.501811108 6.14456874 0.1429
0.166226913
GS——供给曝气池的空气量(m³ /h)
采用微孔曝气
校核气水比
6.978
6 37.5
18000

35000

m
cs(θ)
=
473 31.6 +θ
cs(20) cs(23)
θ——20
20
θ——23
23
csm(θ)
= cs 2
( Pb +Qt ) 0.1013 21
Pb = p0 +0.01H
Qt
=
21(1-E A ) 79 +21(1-E
A
)
csm(20) csm(23) Pb
Qt
Qt——空气离开池子时的
含氧百分浓度
污泥总产率系数
Yt
0.55~0.65
生物池进水BOD浓度
S。
mg/L
生物池出水BOD浓度
Se
mg/L
污泥浓度(MLSS) X
2.5~4.5
g/L
流量
Q
m3/d
好氧池污泥龄计算:
9.3
V0=
停留时间
t2
校核
Ls
校核实际污泥龄θc。 总污泥龄
θco
=
1000XV0 Q(S0 - Se )Yt
19.32914075
So—— 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 生化需氧量(mg/L);
Se—— 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 生化需氧量(mg/L);
△Xv—— 排出生物反应池系 统的微生物量(kg/d);
Nk—— 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 氏氮浓度(mg/L);
Nke—— 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 氏氮浓度(mg/L);
曝气设备最大供氧量
Nt—— 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 浓度(mg/L);
EA——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 0.25
H——曝气设备装设深度 (m)
4.5
P。——当地大气压力, MPa
0.0979
剩余污泥量
△X—— 剩余污泥量(kgSS/d); V——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m3); X——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 均浓度(gMLSS/L);
125500 3.5
Y—— 污泥产率系数(kgVSS/ kgBOD5),20℃为0.4~0.8; Q—— 设计平均日污水量(m3/d); So—— 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 量(kg/m3); Se—— 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 量(kg/m3); Kd—— 衰减系数(d-1); Xv——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 浮固体平均浓度(gMLVSS/L); f—— SS的污泥转换率,宜根据试验资 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取0.5~ 0.7gMLSS/gSS; SSo—— 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 (kg/m3); SSe—— 生物反应池出水悬浮物浓度 (kg/m3)。
设计参数 BOD 污泥负荷L s 污泥浓度(MLSS ) X
污泥龄θ C
污泥产率Y
需氧量O 2 水力停留时间HRT
污泥回流比 R 混合液回流比 R i
总处理效率η 总处理效率η 总处理效率η
范围 0.1~0.2 2.5~4.5
10~20
0.3~0.6
1.1~1.8
7~14 厌氧1~2 缺氧0.5~3 20~100
0.029
150 8820.000
kg/d
Vn
=
0.001Q(Nk-Nte )-0.12ΔΧV XKde(13)
t =Vn •24 Q
19014.635 2.880
符合0.5~3
28.57 150
0.7 0.05 0.12 0.7 3.5 0.3
θco
=
aLs η
1 / y-b
Vo
= Q(So1-Se )θcoYt 1000 X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6


单位
1.4
N / KgMLSS•d
0.05
0.6 0.7 150000 0.25
10
3.5 35 15
VP
=
tp •Q 24
Kde(13) =Kde(20) •1.08(13-20)
SO =200•(1-η1)
ΔΧV
= yYt
Q(S0-Se) 1000
8750
m3
8750
m3
≥200 85~95(BOD 5) 50~75(TP ) 55~80(TN )
本设计 流量 Q
厌氧区容积 Vp
水力停留时间t p
150000 1~2
Vp 厌氧区容积
缺氧区容积 Vn
脱氮速率Kde(20)
污泥总产率系数
Yt
MLSS中MLVSS所占比例 y
流量
Q
初沉池去除
BODη1
生物池进水BOD浓度
S。
146529.1693
N。——曝气设备转移到脱 氧净水中的氧量(kgO2/d)
R。——活性污泥需氧量 68765.18256
csm(20)——20℃时曝气池 中氧的平均饱和浓度 (mg/L)
csw(θ)——废水在运转温度 下的饱和溶解度
c——平均流量时曝气池内
溶解氧浓度(mg/L)
θ——23
23
cs——某温度下饱和溶解度 (mg/L)
m3/d
hKgNBiblioteka 3- - N / KgMLSS•d
m3/d %
mg/L mg/L
g/L mg/L mg/L
缺氧池容积
Vn
停留时间
t1
好氧区容积 V。
反硝化过程(缺氧区)消耗BOD5
生物池进水 BOD5 S01
好氧池BOD5去除率
微生物产率系数
a
活性污泥自身分解系数 b
好氧池污泥负荷
Ls
MLSS中MLVSS所占比例 y
△X
34726.25
0.7 300000 0.15 0.01 0.05 2.45
0.6
0.125 0.01
kgSS/d
设计两个系列 取值
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6.17 1 脱氮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 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宜大于4。 2 除磷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 量与总磷之比宜大于17。 3 同时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 前两款的要求。
污泥浓度(MLSS)
X
污泥总产率系数
Yt
污泥龄θc。
m3 h
85~95 0.3~0.6
0.1~0.2
2.5~4.5 0.3~0.6
mg/L mg/L
% d-1 kgBOD5/kgMLSS·d
g/L
d
好氧区容积 V。
停留时间
t2
校核
Ls
新计算法:好氧区容积 V。
Vo
=
Q(S0-Se )θcoYt 1000X
18000 5
3600 98
36.73469388 4
9.25 1.85 10.59459459
h
4—6 110
满足
4—6 65.45454545
满足
4—6 98 37
满足 满足 大于
进水系统计算
① 进水管
进水管设计流量(按最大流量):
m3/d
Qmax
管道流速:υ(m/s)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A=Qmax/υ
Nne—— 生物反应池出水硝态 氮浓度(mg/L);
0.12△Xv—— 排出生物反应 池系统的微生物中含氮量(kg /d);
a—— 碳的氧当量,当含碳 物质以BOD5计时,取1.47;
b—— 常数,氧化每公斤氨 氮所需氧量(kg02/kgN),取 4.57;
c—— 常数,细菌细胞的氧
当量,取N10.=42(。csw(θ)-Rc0)c×sm1(.200)24θ-20α
生物池出水BOD浓度
Se
排除生物反应池的微生Δ物XV量
0.03~0.06 0.55~0.65
20~30
污泥浓度(MLSS) X
生物池进水总凯式氮
N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