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职业倦怠现象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针对这一现状,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纷纷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以期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现状分析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感耗竭、缺乏成就感和对工作的厌倦。
情感耗竭是指教师对工作中需要付出的情感资源感到极度耗竭,表现为情绪低落、疲惫和缺乏热情;缺乏成就感是指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肯定,缺乏对工作的满足感;对工作的厌倦则是指教师对工作内容和环境产生了厌倦情绪,丧失了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和乐趣。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工作压力大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学术竞争激烈等问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
工作环境不佳也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一些高校存在管理混乱、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都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职业发展空间狭窄、薪酬待遇不公等问题也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二、相关研究现状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期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影响,并探讨有效的缓解和预防措施。
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 调查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特点和成因。
2. 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通过相关理论和模型,探讨了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为制定缓解和预防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提出缓解和预防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5篇)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5篇)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教师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受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具体表现为:焦虑缺乏精力自我评价降低失败感厌倦目前工作等.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亦会造成很大危害.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由于我们的工作条件差,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那么,职业倦怠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我想从我的经历和从在的问题应如何克服职业怠倦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一.客观原因(一).来自社会的压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有的教师由于适应得比较慢,加上自身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如果对这种压力调整不好,时间一长,压力加大,就会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从而对我个体产生负面影响.(二).学生学情的复杂化.我认为学生纪律问题对我实施教学产生很大影响,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我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这样的情形同样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美德正在经受着考验和冲击,加上影视网络书刊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常常发生偏差,这给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尽管花费大量精力用在教学管理上,但有时收效甚微.我自然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三).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恶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我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煤炉等最基本的必须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我们学校管理水平低下.二.主观原因(一).缺乏成就感,滋生职业迷茫.作为历史悠久的职业,我们职业既是神圣的,又是普通的.而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神圣”的工作,忽视了其普通性,在工作中渴望成功,渴望成就感.然而,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由于环境条件所限,要想取得突出的成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它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加上社会上其它行业的收入逐渐增加,而我们收入相对而言还不是太高,同付出的劳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自我,必然会产生内心的迷茫,进而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二).缺乏进取意识,工作得过且过.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三).我自身人格因素.做为一个社会人来访问演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对于我职业而言,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差异.有时我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有时存在着怯懦胆小狭隘等问题,遇到困难不善于排解和沟通,久而久之,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了.面对我职业倦怠,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甚至解除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正视问题,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在应对职业倦怠之前,每一个教师都应有明确的态度,认识到所有的职业都会有一定的职业压力,只不过教师职业较为突出贡献罢了.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并不是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一种客观规律.二.运用多种方式,适时调整自己.压力就像一股水一样,如果长久地积在那里,一定会出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排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说看书上网散步聊天等,也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放松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调整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降低机体的唤醒水平,调节因紧张而紊乱的心理功能.三.学会与他人和社会沟通,使自己融入整个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每个人都有和他人沟通的需要,不妨与家人朋友进行讨论面临的压力和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对压力环境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增强乐观因素,减少无助感,这对舒缓个人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很有帮助.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面对当前喧嚣与浮躁的社会,作为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争名利,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在业务上,要善于专研,吃透教材,精益求精,用精湛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折服,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在学生管理上,多学习研究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努力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增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工作的正向激励和反馈.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因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应付挫折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减少了暴露于压力情景的时间,使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审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克服自己的无能感,可谓”一石数鸟”.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为一名刚工作满一年的年轻教师,我在这一年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浅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职业倦怠就是指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
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工作。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在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中,教师远离了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单一而重复,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教室与办公室这两点一线间穿梭,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这些相同的工作内容。
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工作只是一种“惯性”来进行,忽视了教育工作的创新性。
2、过重的工作下,教师丧失了激情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教师工作负荷的强度是其它职业所无法比比拟的,在这种超强度的工作中,教师被拖得身心疲惫。
当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过去,教师则更多地将“平平淡淡才是真”作为人生的信条。
没有了激情,工作上便逐渐没有了追求,倦怠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3、不断出现的精神压力,让教师身心疲惫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虽已全面展开,可在本地区用分数给学生排队,用成绩给教师排队的现象依然存在,成绩不好就无法聘上相应的工作岗位是压在教师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再加上职称评定相对较困难,为了相应的职称和岗位,教师就要不断的给学生增加课业,而学生产生的厌学的情绪又让教师觉得向身心疲惫。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说起。
1、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产生的职业倦怠。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学工作本身即是一种压力情境,教师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难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以及家长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望,上级部门的各种督导检查评估等,这些都会损耗教师的工作土气与热情,导致教师身心的倦怠。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深入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存在近年来,一些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
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大,工作量繁重,很多教师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导致工作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
许多教师表示,自己感到疲惫不堪,缺乏工作动力,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职业倦怠会影响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些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的状态下,无法充分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职业倦怠还会影响教师与同事、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甚至引发冲突和纠纷,影响教育教学秩序。
3. 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科研要求高,加之学术竞争激烈,使得教师们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缺乏提升机会和激励措施,使得教师们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动力;学校管理和学生素质等问题也会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三、研究展望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研究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相关探讨,但是整体上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尚有待进一步加强。
未来需要深入挖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2. 寻找缓解职业倦怠的途径在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中,要重点寻找缓解职业倦怠的途径。
可以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建立健全的心理服务体系等方式,帮助教师们排解职业倦怠感,提升工作积极性。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工作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倦怠问题成为了高校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和特征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由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
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工作厌倦等特征。
在高校教师中,职业倦怠问题普遍存在,给教师个人、学校和教育质量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在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职业倦怠的症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的研究上。
一些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包括工作情感耗竭、工作厌倦、社交隔离等,而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个体特征等。
这些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描述性阶段,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三、探索职业倦怠的深层次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其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方面,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可能与其工作特点(如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密切相关,需要深入了解高校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高校教师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可能也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校教师个体特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四、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从不同层面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学校管理层面,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来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在教师个体层面,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自我调节能力等措施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问题。
在研究层面,需要深入探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试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试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调节策略我自1989年参加工作,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和期盼,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因此我感觉了教师的压力、紧张和焦虑感,通过这些培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倦怠的原因是我对工作有时失去信心,情绪有所急躁,对前途感到无望,经常对所交学科感到头痛,有近用不上,发挥不出来等原因。
由于这次培训我深深体会到职业倦怠是因工作而起,工作态度不态积极,导致工作热情不饱满,使职业有些倦怠加深不明确,因此综上所诉我应该采取积极有效地清除职业倦怠,对于我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教师产生怠倦的原因很多,而是在长期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各种压力大,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怠倦的原因,还有社会,学校。
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等各种原因。
1.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
2.有些负罪感,想逃避当事人却又觉得不应该。
3.无聊空虚,觉得自己无法给任何东西。
4.易怒,神经质,容忍度低。
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措施1.改变工作的倦怠的态度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大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动力。
2.保持好良好的动作心态要结合本学科的内容、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适度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锻炼。
要有节奏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育教与乐中,让老师和学生都达到一个良好的的学习状态。
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快乐。
导致教师倦怠还有个人原因,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手法都比较产生倦怠。
环境因素也必不可少,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也要求很高,因家长与社会都认为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
一旦出现教育质量问题,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教师教育不恰当造成的。
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实质上都是教师改革。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及对策一、现状原因:1.工作压力过大:教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包括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评估考核等。
这些压力带来了心理和身体的负担,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2.社会尊重不足:教师职业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这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和失落。
3.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一些教师在职业中很难获得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激情和动力。
二、对策:1.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增加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权益,让教师更有尊严和价值感。
2.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学校应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学生评价,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提升教学质量。
3.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学校应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能力和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
5.提升教师自我认同感: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6.加强教师团队合作:学校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7.培养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学校应开展情绪管理培训,帮助教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8.关注教师个体需求: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个体需求,灵活安排工作和时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社会应加强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迅猛的科技进步和信息的膨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繁琐复杂的事务,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危害严重的问题,它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职业压力,包括社会对教育的不断批评、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等。
这些压力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具体表现如下:1. 情感疲惫:教师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的问题、抱怨、不满等会给教师带来情感负担。
长期以往,教师会感到疲惫和心力憔悴。
2. 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挑战性。
对于教学方面的挑战,如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当前逐渐增长的课业量等方面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
3. 工作过载: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需要完成很多学校分配的任务,比如处理纪律问题、准备课件、批改作业、参加会议等。
工作任务之间的重叠,会造成教师自身时间的压力及感受。
4. 人际压力: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上级领导等多方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但这些人员间的需要和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会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人际压力。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显著的,它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正常运作。
具体影响如下:1. 影响工作效率: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会对学校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以往,影响会越来越大。
2. 影响学生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调节策略
重新中学:申世睿
各行各业的工作倦怠现象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社会“流行病”,教师职业也不例外。
我就个人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听了专题讲座后可采取的有效调节策略。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教师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而且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教学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产生厌教心理,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得过且过,教学方法简单、落后。
2.教学兴趣转移:往往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教师职业自豪感。
3.降低成就感: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衰竭和性格改变,就会在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环境的原因。
1个人原因: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面临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按绩取酬、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在情绪和心理上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
2. 环境原因: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学校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
现在许多教师都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
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1.正视工作倦怠:教师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
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
2.积极应对,培养良好心态: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
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3.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
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