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古诗答苏武书翻译赏析

古诗答苏武书翻译赏析

古诗答苏武书翻译赏析《答苏武书》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答苏武书》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李陵。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

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

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遂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

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的苏武数次相见。

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

这封信的主旨是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

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武帝处置(诛陵全家)失当,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下,确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

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故其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原文】子卿足下(1):勤宣令德(2),策名清时(3),荣问休畅(4),幸甚幸甚(5)。

远托异国(6),昔人所悲,望风怀想(7),能不依依(8)?昔者不遗,远辱还答(9),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10),能不慨然(11)?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12)。

韦鞲毳幕(13),以御风雨;膻肉酪浆(14),以充饥渴。

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15),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

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16),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嗟乎子卿(17),陵独何心(18),能不悲哉!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19);妻子无辜,并为鲸鲵(20);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21),更成戎狄之族(22),又自悲矣。

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

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

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作者:李陵朝代:汉朝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

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

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

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

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

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

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

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

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李陵答苏武书文言文翻译

李陵答苏武书文言文翻译

汉室兴,武威震,北狄服,西域通。

陵以罪废,流落匈奴,辱身事贼,不忠不义。

武以忠贞,坚守汉节,不屈不挠,义声传于华夏。

武书至,陵读之,悲从中来,感怀不已。

遂作书以答,以抒胸臆。

臣陵顿首顿首,伏惟殿下清扬之姿,忠义之心,日月可鉴。

昔日与君共事汉室,同心同德,岂料命途多舛,使我身陷囹圄,辱及家门。

然君之忠贞,历尽艰辛,犹不改其志,实乃大丈夫之楷模也。

忆昔我等俱为汉室之臣,矢志报国,血战沙场。

君以壮志凌云,屡建奇功;我以武勇出众,威震四方。

不料,匈奴之兵,乘我之虚,一战而败,我等被困匈奴,身陷囹圄。

虽身处异域,然我等忠心耿耿,未尝一日忘怀汉室。

君之坚守,犹如松柏之耐寒,使我等心生敬佩。

殿下,吾知汝问陵为何降匈奴,辱没家门。

实则,陵以罪废,无颜见江东父老,无奈之下,方降匈奴。

然降匈奴非我所愿,实乃形势所迫。

匈奴单于,凶残狡诈,陵若不降,必遭杀戮。

吾思之再三,无奈之下,方降匈奴,以求自保。

降后,吾虽辱身事贼,然心系汉室,未曾一日忘怀。

今得殿下之书,感怀不已,实乃天赐良机,使我得以表白心迹。

吾闻之,忠臣义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君虽身处绝境,犹坚守汉节,令人敬佩。

吾虽降匈奴,然心中汉室,未曾改变。

匈奴单于,虽封吾为王,然吾心向汉,未曾一日忘怀。

今日得与殿下通信,实乃三生有幸。

愿殿下勿以陵为耻,愿汉室昌盛,四海升平。

吾思及君之坚守,不禁泪如雨下。

想当年,我等并肩作战,何其英勇。

今吾虽身陷囹圄,然心中汉室,未曾改变。

吾愿为汉室,再献余力,虽死无悔。

殿下,愿君珍重,待我等有朝一日,定当携手归汉,共创辉煌。

吾在此,遥祝殿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愿汉室昌盛,天下太平。

吾虽身陷囹圄,然心系汉室,忠心不改。

愿殿下勿以陵为耻,陵在此,衷心感激。

李陵顿首顿首,谨启。

译文:臣李陵叩首再叩首,敬想殿下您那清高的气质,忠诚义气的胸怀,如同日月一般明亮。

往昔我与殿下共同效力于汉室,同心同德,岂料命运多舛,使我身陷囹圄,辱及家门。

然而殿下您那忠诚坚定,历经艰辛,未曾改变志向,实在是真大丈夫的楷模。

《答苏武书(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

《答苏武书(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

答苏武书(节选)[汉]李陵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

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边声四起。

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辜负陵心区区之意。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

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

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

”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

何谓不薄哉?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

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

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答苏武书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作者:李陵朝代:汉朝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李陵答苏武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李陵答苏武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李陵答苏武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这封信的主旨是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

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武帝处置(诛陵全家)失当,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下,确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

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故其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子卿足下:您辛勤地宣扬美德,在太平盛世当官,美名流传于四方,真是值得庆幸啊!我流落在远方异国,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

遥望南方,怀念故人,怎能不满含深情?以前承蒙您不弃,从远处赐给我回音,殷勤地安慰、教诲,超过了骨肉之情。

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感慨万端?我从投降以来,身处艰难困境,一人独坐,愁闷苦恼。

整天看不见别的,只见到些异族之人。

我戴不惯皮袖套,住不惯毡幕,也只能靠它们来抵御风雨;吃不惯腥羶的肉,喝不惯乳浆,也只能用它们来充饥解渴。

眼看四周,有谁能一起谈笑欢乐呢?胡地结着厚厚的坚冰,边塞上的土被冻得裂开,只听见悲惨凄凉的风声。

深秋九月,塞外草木凋零,夜晚不能入睡,侧耳倾听,胡笳声此起彼伏,牧马悲哀地嘶叫,乐曲声和嘶鸣声相混,在边塞的四面响起。

清晨坐起来听着这些声音,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水。

唉,子卿,我难道是铁石心肠,能不悲伤?同您分别以后,更加无聊。

上念老母,在垂暮之年还被杀戮;妻子、儿女们是无罪的,也一起惨遭杀害。

我自己辜负了国家之恩,被世人所悲怜。

您回国后享受荣誉,我留此地蒙受羞辱。

这是命中注定,有什么办法?我出身于讲究礼义的国家,却进入对礼义茫然无知的社会。

背弃了国君和双亲的恩德,终身居住在蛮夷的区域,真是伤心极了!让先父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自己怎能不感到悲痛。

我在与匈奴作战中功大罪小,却没有受到公正的评价,辜负了我微小的诚意,每当想到这里,恍惚之中仿佛失去了对生存的留恋。

《答苏武书》 练习、参考答案及译文

《答苏武书》 练习、参考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相关试题。

答苏武书(节选)李陵与子别后,益复无聊。

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

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

异方之乐,秖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

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

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

”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1、《李广将军列传》选自,作者是。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子别后,益复无聊..()②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③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④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3、下列“为”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身负国恩,为世所悲B、长为蛮夷之域C、谁不为之痛心哉D、为巡船所物色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

②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

5、谈谈你对“何谓‘不薄’哉?”这句话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1、《李广将军列传》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

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

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注】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

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
降。

武帝族灭其家。

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皆扶病,不任干戈任:堪,胜
B.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引:率领
C.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勤:劳苦
D.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谢:辞别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余不满百,而皆扶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徐公何能及君也
C.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

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

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3分)
译文:
②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4分)
译文:
③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分值区域0、1、2、3)(3分)
本题欠周全 D【解析】谢,告诉。

也可以选B【解析】撤退
5.(分值区域0、1、2、3)(3分)
A【解析】A项,而:表递进,而且;B项,何:什么∕怎么;C项,以:凭∕因为;D项,与:介词,和∕连词,和。

6.(分值区域0、1、2、3)(3分)
A【解析】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表述有误,原文中强逾十万是指匈奴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

)
7.
①(分值区域0、1、2、3)(3分)
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认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呢?(捐、妻子、宁乎各一分)
②(分值区域0、1、2、3、4)(4分)
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可怨恨已经产生了;计划尚未实行,可骨肉亲属却已被杀了。

这便是我为什么仰望苍天捶胸而泣血的原因。

(图、而、所以判断句、表达各一分)
③(分值区域0、1、2、3)(3分)
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你的节操,何况作为统治天下的君主呢?(尚、嘉、况各一分)
文言文翻译:
匈奴战败以后,举全国的军队,换干练的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

单于驾临督阵,亲自指挥合围。

客主(双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相差悬殊);步兵对阵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

疲劳的兵士一再接战,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带着伤痛,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积旷野。

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

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起来,举起武器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打尽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一起奋力呼喊,争当先锋。

在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而震怒,士兵为我而饮血。

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

但匈奴的臣子劝导他,于是便再战。

因此我不免要投降啊。

从前汉高祖凭三十万军队,困在平城。

在那个时候,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还是七天没有食物,仅是只身得免于难(脱逃)。

更何况当时的我,岂是容易有所作为的啊?(皇帝)手下的人议论纷纷,有的抱怨我偷生不死。

而我不死,就是罪过啊。

子卿您看我,又岂是贪生的官,
怕死的人啊?难道有抛下双亲、舍弃妻儿,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吗?而我之不死,是(想)有所作为,于是想像前面那封信所说,(做些)向皇帝报恩的事啊。

实在是认为空死不如建立节操,灭失名声不如报答恩德。

从前范蠡不为会稽的耻辱而殉国,曹沫不因为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寻死,最后(范蠡)为句践复仇,(曹沫)为鲁国雪失地之耻。

一片忠心,私底下羡慕他们这些啊。

何曾想图谋的计划还没有实现而怨恨就已经形成,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为什么仰天(叹息)扎心(疼痛)而哭出血泪的原因啊!
您从前以孤身出使,到有万辆战车的匈奴,碰上不好的境况,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自杀,颠沛流离历尽辛苦,几乎死在北方的旷野之中。

壮年时期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已)亡故,活着的妻子改嫁。

这样的事天下所少见,古今所没有啊。

野蛮的东北人都还赞赏您的节操,何况天下的主人(皇帝)啊?我说您应当享有封侯的待遇,受到千辆马车的赏赐。

听说您回国后,被赐予的不超过二百万两银子,官位没超过典属国(这官职)。

没有一尺土地的封赏奖励您的勤勉。

而(那些)妨害功臣和贤能的臣子全都成了万户侯;亲戚或贪婪奸佞这类的人全都成为朝廷的官员。

您(的情况)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指望啊?
汉王朝全面讨伐我不死(偷生),简单地赏赐您坚守节操(的美德),想使远方听见这些的臣子,望风奔命(效忠朝廷),这实在很难啊。

所以每每想到这些便不后悔的了。

我虽辜负(朝廷的)恩,汉王朝(做的事)也(违)背德。

古人有言:虽然忠心(但表现并)不夸张,(而为了忠心)看待死亡如同回家一样。

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名,死了却葬身蛮夷的土地中,谁还愿意屈身叩头,回去向着宫殿北面的门楼(等候着),任由(那些)文案官吏舞文弄墨吗?希望您不要再指望我(回国)!
唉!子卿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相距万里,人事隔绝道路不同。

活着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死了是异域的鬼,永远跟您是生死永别啊!有幸(请代我)告诉故人,(希望你们能)勉力侍奉圣明的君主。

您的孩子很好,无须挂念。

(希望您)努力自己爱护自己!时常通过北上的风,再给予恩惠告诉我您的佳讯!李陵叩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