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课件
合集下载
《关于阅读思维》课件

促进全面发展
04
阅读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THANKS
准备。
课堂引导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 读材料,帮助他们理解重点和难
点。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 们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促进交
流与合作。
反思与总结
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阅 读的资料进行反思和总结,巩固
所学知识。
阅读材料的评估与反思
1 2
3
评估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了解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关于阅读思维》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阅读思维概述 • 阅读理解过程 • 阅读策略与技巧 • 阅读材料的选取与使用 • 阅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01
阅读思维概述
阅读思维的定义
总结词
阅读思维是指个体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是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 的一种能力。
详细描述
阅读思维是个体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感知、理解、分析、推理和 评价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形成对文本的认知和意义建构的能力。它涉及到对文 本信息的提取、整合、推断和应用等多个方面。
详细描述
在阅读时,不断向自己提问,例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等。同时,根据文 本内容进行预测,并对比实际内容,以检验自己的预测准确性。
概括与总结
总结词
在阅读结束后,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有助于巩固记忆和理解。
详细描述
在阅读完文本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和结论。这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整体把 握,并提高记忆效果。
解析文本结构
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之一: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课件

在答题时应注意下列三个方面:
1.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 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其结构作用 就不同。
2.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①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 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
②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 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 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 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
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收 束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并引出下文对 扬州的叙写。。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 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秋尽江南草木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 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 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二、知识梳理
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 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 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 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 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 整体。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 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 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二、知识梳理
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区别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
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 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 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 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 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 握文章的思路了。
1.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 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其结构作用 就不同。
2.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①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 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
②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 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 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 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
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收 束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并引出下文对 扬州的叙写。。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 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秋尽江南草木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 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 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二、知识梳理
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 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 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 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 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 整体。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 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 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二、知识梳理
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区别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
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 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 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 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 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 握文章的思路了。
大阅读-理清文章思路ppt课件

问:全文七段,可分为几个层次?作者认 为‚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 是怎样的关系?
分析:这道题考查了考生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选文共七个 段落,谈读书三境界的具体内容,按逻辑顺序展开。其中 “吞”、“啃”、“品”三境界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提取文 中的关键词语和概括性语句。2、3、4段各自的概括性语句都 分别在各段落的结尾处,它们分别是:“吞”虽为知识积累 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啃”是在“吞”之 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 之园的门票。仔细分析这就几句话,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递 进关系。
分析: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
的要求及其原因。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始发句(① 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 “代价”的具体内容。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这样就可 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总分关系。 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 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 的。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⑥ ⑦⑧⑨。其间为并列关系。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
铜奔马正名(节选)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 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 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 ‚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 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 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 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 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 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 《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 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 耕柱》云:‚夏后启使 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 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 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 子· 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 离骚》 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种禽,能致 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 汉之间神话颇多,汉
专题一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思路结构PPT教学课件

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
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2020/12/11
16
《马 缨 花 》辨体阅读:划分结构并概括每 部分大意
▪ 1、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 ▪ 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菜”的时代,北京城一
片黑暗。 ▪ 2、(1)(2分) ▪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 ▪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 (2)(2分) ▪ 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
机; ▪ 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2020/12/11
17
▪ 3、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
▪ 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 背景。
▪ 4、第一问(4分):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 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020/12/11
7
《往事》辨体阅读
▪ 1、读叙事类散文第二类 ▪ 2、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怎么分并概括每
部分大意?(第2题的提示) ▪ 3、文章是通过什么“神”将这两部分统摄
在一起的?
2020/12/11
8
《往事》
▪ 本篇文章艺术表达主要依靠对话来实现,作者 用父女对话的渐进过程,逐步展示人物内在心理, 也表现女儿对守塔者的赞颂之意。因为谈论的主体 是守塔生活,因而谈论中心始终没有离开这一主线 索。文章较好地用父亲简要对话和变化的神态来衬 托和点拨女儿的谈吐,既突出了女儿志向的高远和 浪漫,也描画出父亲稳重而情绪微动的个性特点。
2020/12/11
14
字音
▪ 社稷 瞻仰 赡养 帏幔 吊唁 涨潮 ▪ 涨红了脸 冷颤 梗塞 潜移默化 浓荫匝地 ▪ 石椁 蓦地
2020/12/11
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2020/12/11
16
《马 缨 花 》辨体阅读:划分结构并概括每 部分大意
▪ 1、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 ▪ 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菜”的时代,北京城一
片黑暗。 ▪ 2、(1)(2分) ▪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 ▪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 (2)(2分) ▪ 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
机; ▪ 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2020/12/11
17
▪ 3、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
▪ 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 背景。
▪ 4、第一问(4分):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 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020/12/11
7
《往事》辨体阅读
▪ 1、读叙事类散文第二类 ▪ 2、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怎么分并概括每
部分大意?(第2题的提示) ▪ 3、文章是通过什么“神”将这两部分统摄
在一起的?
2020/12/11
8
《往事》
▪ 本篇文章艺术表达主要依靠对话来实现,作者 用父女对话的渐进过程,逐步展示人物内在心理, 也表现女儿对守塔者的赞颂之意。因为谈论的主体 是守塔生活,因而谈论中心始终没有离开这一主线 索。文章较好地用父亲简要对话和变化的神态来衬 托和点拨女儿的谈吐,既突出了女儿志向的高远和 浪漫,也描画出父亲稳重而情绪微动的个性特点。
2020/12/11
14
字音
▪ 社稷 瞻仰 赡养 帏幔 吊唁 涨潮 ▪ 涨红了脸 冷颤 梗塞 潜移默化 浓荫匝地 ▪ 石椁 蓦地
2020/12/11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思路点拨 PPT课件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联系文章的最后一段,抓住“坦然”“坚毅”“把 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等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人生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典例二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得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
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
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
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
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
把贴紧树,紧紧地把关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
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我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 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 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 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 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 天。
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整体把握,以文解文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局部内容都是整体的局部,理解文章 必须放眼全文,整体把握。同时,一篇文章也是一个自足体,问题从 文章中产生,答案也一定隐藏在文中。因此,解题时,一定要从文章 本身去思考,以文解文,切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答案:人生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典例二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得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
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
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
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
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
把贴紧树,紧紧地把关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
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我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 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 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 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 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 天。
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整体把握,以文解文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局部内容都是整体的局部,理解文章 必须放眼全文,整体把握。同时,一篇文章也是一个自足体,问题从 文章中产生,答案也一定隐藏在文中。因此,解题时,一定要从文章 本身去思考,以文解文,切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小学生文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ppt课件教案

具体方法:在阅读前,先确定需要了解的问题,然后有针对 性地阅读文本,寻找相关信息;在阅读中,注意标记重要的 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在阅读后,对获取的信息进 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对作品的全面理解。
批判性阅读策略
批判性阅读策略是一种在阅读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阅 读策略。在文学阅读中,学生需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 、比较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写作巩固阅读成果
读后感写作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表达对所读作品的看法、理解和感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仿写和改写
通过仿写和改写优秀文章,让学生实践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巩固阅读成果,提高写 作能力。
06 阅读评价与反馈
CHAPTER
阅读评价标准制定
要点一
总结词
制定明确的阅读评价标准是评估小学生文学阅读效果的关 键。
VS
具体方法:在阅读前,与同学分享自 己的阅读计划和预期目标;在阅读中 ,与同学讨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 等;在阅读后,与老师或作家进行交 流和讨论,听取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03 阅读兴趣培养
CHAPTER
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活动
01
02
03
组织阅读分享会
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书 籍、段落或角色,激发他 们的阅读热情。
评选阅读之星
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和成果,评选 出班级或学校的“阅读之星”,树 立阅读榜样。
04 阅读习惯养成
CHAPTER
每日阅读习惯
总结词
坚持每天阅读
详细描述
小学生应坚持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
边读边思考习惯
总结词
阅读时思考问题
详细描述
批判性阅读策略
批判性阅读策略是一种在阅读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阅 读策略。在文学阅读中,学生需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 、比较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写作巩固阅读成果
读后感写作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表达对所读作品的看法、理解和感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仿写和改写
通过仿写和改写优秀文章,让学生实践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巩固阅读成果,提高写 作能力。
06 阅读评价与反馈
CHAPTER
阅读评价标准制定
要点一
总结词
制定明确的阅读评价标准是评估小学生文学阅读效果的关 键。
VS
具体方法:在阅读前,与同学分享自 己的阅读计划和预期目标;在阅读中 ,与同学讨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 等;在阅读后,与老师或作家进行交 流和讨论,听取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03 阅读兴趣培养
CHAPTER
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活动
01
02
03
组织阅读分享会
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书 籍、段落或角色,激发他 们的阅读热情。
评选阅读之星
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和成果,评选 出班级或学校的“阅读之星”,树 立阅读榜样。
04 阅读习惯养成
CHAPTER
每日阅读习惯
总结词
坚持每天阅读
详细描述
小学生应坚持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
边读边思考习惯
总结词
阅读时思考问题
详细描述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ppt课件

个线索,分析“行文思路”。答案第一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1段, 第二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2、3、4段,第三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5、 6段,第四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7段。全文思路是:不爱雾—喜爱 雾—思考雾—陶醉雾。
3.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
者的思路。(6分)(2008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作者行文思路分析
• 线索是“焰火”,行文中“焰火”是如何变奏的? • 思路归结: 【触发】眼前美妙的焰火 联想 过去恐怖的炮火
(过渡) (由实及虚——时间空间随之发生变化)
【感悟】 和平的美好
战争的可怕
(惊悸、痛苦、恐怖、恶梦)
【升华(主旨)】 愿炮火变焰火,为和平祈祷 【照应】 由过去回到现实的焰火景象中
六、典例试题赏析
焰火的变奏 (2007年四川卷)
①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 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 瀚画面。 ②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 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 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 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 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 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 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 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③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 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 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 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5、略读知“照应”
“照应”一般在结尾,因此略读了解即可。
五、答题步骤
散文线索、思路要点PPT课件

-
★各类散文主旨的答题模式
类型
答题模式
叙事散文
本文通过记叙……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表现 (反映、歌颂、揭露、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 神、实质)
写景散文 本文通过描写……的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抒情散文
本文通过借助……的景物(事物、事件),抒发了作 8 者……的感情
-
【技法口诀】 巧抓文题找情感,分析开头与结尾。 开门见山明主旨,卒章显志议论句。 蕴含情感抒情句,分析背景莫忘记。 按照主旨答题式,规范表达不忽视。
记人 叙事
写景
-
其中,记叙散文有《藤野先生》,抒情散文《春》, 议论散文有《林中小溪》。
散文的特点:内容与形式上——形散神不散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意境——意境深邃,情感真挚
3
-
考点导向
散文阅读考点有哪些?
本 考课点涉一及:理考解点作:品内容,感知作品形象,把握作品情感。
考考点点1二.写:什理么解(作文品章重的要主词要句内含容义)与作用。 考考点点2三.为:什了么解写作(品写描作写意方图法,,即赏文析章作要品表优达美的语情句、。理、观点) 考考点点3四.怎:么了写解(作作品者写的作行技文巧思的路作,用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
2.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分别写了“拜师求学、 辉煌成就、决定回国、饱受折磨、成功回国”五部分, 综合可知,本文内容是钱学森为回国报效祖国不屈不 挠的斗争。(段意合并法)
3.莫怀戚的《散步》:(标题拓展法)
4.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文末写到“在她没来以前, 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 了,……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的。”可知本文写的是外祖母对我的爱以及对我的深 远影响。(摘录语句法)(中心句、主旨句、抒情句15、 议论句、结论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例2——文](2005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
《张家界》(《给后花园点灯》)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第二种意识:语言意识(“以点带面”)
如 [例3——诗](200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何 正 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抒情语
[例4——谁 此诗夜家]曲玉(中笛20闻暗满试园洛题情城)?。隐情语
鹧鸪天 晏几道 “是什么?”(作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者自情与感行)人、语“,不为似流 莺意在取,这次争首飞奈词。归中期,未作可惊者期梦为。觉什,么弄要晴描时写。杜声鹃声的只啼道叫不什鹃声如么”?归?作最。” 用后天()两涯句“岂是是杜什无么归
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 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 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 家难归的感慨。
1.确认每一个问题的属性;
2.审察每一组问题的关联。
如
何 明
“怎么写?”
“为什么?”
确
实现途径
服务手段
问 题
“是什么?”
实
表现效果
质
“怎么样?”
[例10——文](1998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 《报 秋》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1.逐层聚焦找“三点”
如
(提问点、相关点、选择点);
何
2.组织表述明“三法”
晚日金陵岸草平,江落城霞子明,水五无代情·。欧六阳代炯繁华“,是暗什逐么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句意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诗州意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
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
“怎么写?”——思路与手法;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
④[例“9—怎—么诗样]?(”20—04—年妙高笔考与全败国笔乙。卷试题) 木兰花 宋祁
“怎么写?”(写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景杨思烟外路晓)寒、轻“,怎红杏
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 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 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 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 “怎么写?”——思路与手法;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 ④[例“8—怎—么诗样]?(”20—04—年妙高笔考与全败国笔丁。卷试题)
何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确 解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读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文 ⑴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 本 时怀有一局种部什1么+局样部的2心+局情部。3+……+局部N
⑵作者是→怎整样写体“→思局家部”(的语?意语、言结上构又)有什么特
解 前人宜在阳评城论下这草首萋诗萋时,曾涧说水“东折流柳复”向二西字。是全诗
读 的关键芳。树诗无中人“花折自柳落”,的春寓山意一是路什鸟么空?啼你。是否同
文 意⑴“这关首键诗”的之三、说四?为两什句运么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
本 具体说明。
核心词句
⑵古人→在整谈到体诗思歌想创作情时感曾→说各:局“部作的诗写不法过情、
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中学语文教研室 周京昱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主要问题] 一、学会阅读——正确解读文本 二、学会审题——明确问题实质 三、学会作答——准确获取答案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第一种意识:整体意识(“合起来想”)
如 [例1——诗](2005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
【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 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 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 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
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 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 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 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 漓尽致。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么一样笑??”为(君持“酒闹劝”斜
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字的评价)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 “【红参杏考枝答头案】春春意天闹美”景的富有“层闹次”感字:,首先你看认到为了写东得风好乍起不,好春?波为绿什水,么波?面
景二端。”[例请5从—“—景文”](和训“练情自”拟的试角题度)来赏析这
首诗。
《门》(《老歌》)
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
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
“怎么写?”——思路与手法;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
④[例“6—怎—么诗样]?(”20—04—年妙高笔考与全败国笔丙。卷试题)
“怎么写?”——思路与手法;③“为什么?”——目的与作用;
④[例“7—怎—么诗样]?(”20—04—年妙高笔考与全败国笔甲。卷试题)
秋思
张籍 “是什么?”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作。者情感)、
艰王辛安。石”评试论析张张复籍籍恐诗此匆歌诗匆的写说风了不格生尽是活,:中行“哪人看个临似“发寻寻又常常开“ (最”封奇 的取怎。崛细材么,节手写成?法?如表”)容达易了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