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阅读基本题型及答题格式

高考语文阅读基本题型及答题格式
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 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做此类题: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1.可以先简略分析一下句子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如果需要回答使用手法的话,先答手法或者技巧,再加诗句的赏析,用自己的言语来翻译句子意思,用优美的句子,不要太通俗,只要大概翻译出意思就可以了。最后总结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内容,再以一些诗句或者字来加以赏析。
现代文阅读:
(1)分数分配,通常是3-6分,3分的通常3个点,4分通常2-3个点,5分3-4个点,6分3-5个点
诗歌鉴赏:第一,注意看题,题目通常有以下几种要求:
1、要你写出该诗歌使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反映出作者的什么心情
2、写作手法
3、该诗歌有什么,特点(把修辞,表现手法,写作手法都用上,例如:比喻拟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白描,远近结合等等)谨记要配合诗句(自己写出与诗句相符合的意境)
4、该诗歌有什么特点(你可以从一些比较好的字入手,例如诗眼等等,抓住诗歌的主要风格特点,诗歌表现的是怎样的气氛)
四、 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类型及答题方略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类型及答题方略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题型及答题方略(最全)一、关于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某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暗示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

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暗示了人物……命运。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作用口诀】环境描写有妙用,营造氛围见背景。

人物性格它表现,后面行文作铺垫。

主题思想来深化,小说(散文)阅读不用怕。

【描写手法知识点】(1)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2)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3)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类 小说阅读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类   小说阅读

考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 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 他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 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 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 遍的代表性。
(一)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正面描写 描写角

内容
作用
畏惧。
《故乡》运用了倒叙 ①设置悬念,吸引
的手法,先描写现在 先写结果或把 读者,激发阅读兴
的杨二嫂,然后才“想 事情发展过程 趣;②避免叙事平
起”她曾经被人称作 倒 中的某一突出 板单调,增强文章
“豆腐西施”,形成强 叙 情节提到前面 的生动性;③强调
烈反差,突出了杨二 来写,然后从 主要内容,突出中
【典型题型】结合文中的对话描写,概括人物 形象的特点。 答题技巧: 1.推敲标点符号。如问号、省略号、叹号等。 2.推敲词语。推敲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3.推敲句子。如句式、语气、句子长度等。 4.推敲说话方式。如发话、接话、插话、打
如在契诃夫《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挤进 人群后的问话中,连用三个问句,厉声呵斥, 语气咄咄逼人,不容对方回答,他的专横跋扈 展现无遗。在得知小狗可能是将军家的之后, 他的话语中多处使用省略号,不断转移话题, 表明他此时说话支支吾吾,心情紧张,体现了 他的虚伪。而叶尔德林的话语句子短,且语气 恭敬,如“好像出乱子了,长官!”“拿得准,
嫂现在的刻薄麻木, 头来记叙 心,增强文章的生
突出黑暗的社会对人 动性
性的扭曲。 《故乡》中长大后的 在叙述中为了 ①交代故事内容; 迅哥儿在与母亲谈论
《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
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
了生辰纲。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1、内容类一、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这类题型,在大部分考试中比较常见,基本都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一道小题,分值通常在4分到5分。

虽然看似非常简单,但是想拿满分,还是要仔细思考,细心构思自己的答案,这样才能做到哦~(一)出题形式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5、整理一下本文的相关情节。

6.表格式和线索式的概括方法。

(二)答题方法1. 六要素要用好。

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要用词语将六要素串联起来: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整合之后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啦。

我们可以将这种归结为“六要素法”。

2. 注意关键词、句。

首先要注意观察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题眼,有时候标题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这就叫做“标题扩充法”;其次要注意文章中的特殊句子,如开头、结尾、过渡句等等,这些句子常常与文章的中心内容相关。

3. 概括内容要准确、精练。

概括要点时切勿丢三落四、将关键点遗漏,更不能啰啰嗦嗦、毫无重点。

纸条君给大家整理了一个概括整篇文章内容的答题格式,希望能帮助小纸条们哈~ 答题格式:本文讲述了/叙述了一个...........的故事(其中省略号的部分代表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表达了.........(从而表达的部分基本都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大部分都是作者的内心情感)二、人物形象分析题一般要求我们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身份、行为和性格品质。

人物的形象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一)出题形式1.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作品中X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答题方法1. 把握特点。

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既要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即身份、职业、外貌等特点,又要把握人物的内在特征,即概括人物身上的主要性格和品质。

关于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思路

关于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思路

关于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思路教学园地02-20 1314:(一)小说环境的作用:答题要点:①渲染……气氛②烘托……心理③交待……时代背景④揭示……地域风貌特征⑤突出了……主题⑥为XXX人物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⑧彰显了XXX人物的性格,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说作用。

例如07湖北卷第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答: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如南京08一模小说《好望角》阅读第3题: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

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

如“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3)突显人物形象。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

(4)暗示时间的推移。

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

(每条2分。

“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二)小说情节的考查答题要点:注意情节的要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之。

如南京08一模小说《好望角》阅读第1题: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

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

(4分)答:(1)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但战争使他梦想破灭;(2)努力学习,希望出国,但政治运动使他梦想破灭;(3)儿子在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但意外失踪使他梦想破灭;(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小说表现手法,特别是刻画人物手法的考查。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模板()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模板()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模板()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和(作文)是占分值最大的两部分。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及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仔细通读全部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认真地阅读有关内容,仔细地思索、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谈论文):回答清晰谈论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白(论证了)+论点读材料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通过粗读和精读相结合了解文字材料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

在扫瞄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的阅读速度、理解力量和记忆力量。

有的采纳一个(句子),有的采纳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经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依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仔细思索后进行规律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忙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熟悉和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标题有什么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3、如何拟写标题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注意场面描写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考点1 把握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作用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题型1 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情节,一般与分析情节作用结合起来考查。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方法突破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题型2 分析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分析小说中不同情节的作用,二是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的作用。

特殊情节的作用:(1)小说开头的作用:<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分析及答题模式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答句子词语赏析类题目一般分值3分,分数分布为:(技法1分+具体分析1分+综合分析1分)参考示例: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4分)A.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 ________ 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舌L _______ 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________ (选自《鼓神》参考示例:A •“卖”是卖弄,—“逞”是炫耀,—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B. —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参考示例: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书斋的主体一一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

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

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_________ 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

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

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

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可以说,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

_______ 例子: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

(6分)①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美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示例①比喻优秀文化在书斋里汇集并不断地得到传承、发展和弘扬。

②前人的精华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文艺创造新的思想和艺术,或文艺作品;三、两步法A: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做此类题: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这一句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_________ 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__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_________ 结构完整……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在内容上,联系句子本身分析,扣住这个自然段的核心句,文章的主题,作品中人物的思 _________ 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参考示例:示例1《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注意,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示例2: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 )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 )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 )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示例3: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

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选自《生命不需注释》第6段)问题:结合上下文来看,第5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回答:结构上:乘上启下;内容上:是对上面第4段所说的“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的转折,表明自己现在认为“生命不需注释”;示例4:第4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爬山虎四季的生长情状?(选自《爬满青藤的阳台》)回答:结构上:为下文我用竹竿引入爬山虎做铺垫;内容上:表现了爬山虎不畏严寒,向上攀登的精神;示例5: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

一小片。

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选自《对一朵花微笑》)问题:第6段、第7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起到什么作用?回答:结构上: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内容上:运用设问,启发读者思考;B:分析文章标题在全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联系文章的主题,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线索、照应、示例1文章重点写的是“我心中的小河”,为什么要以“大地的’女儿’”为题?(3分)答案:示例2:小说题目“雪墙”有哪些含义?(既指大雪封门的雪堆,又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示例3: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3分)油菜花遍地都是,呈现一片黄色,犹如遍地铺满黄金(1分);油菜花在“我”生命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像黄金一样宝贵,值得珍视(2分)。

(意思对即可)示例4:上文为什么以“补丁”作为标题?结尾中的“补丁”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因为“补丁”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或: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1分),结句中的“补丁” 是指针对孩子们思想的缺失,采取补救的教育措施(2分)。

示例5: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有什么含义?标题暗含我”为父女俩末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示例6:用“最美是百合”作小说标题,好在哪里?(3分)小说标题的作用:①形象可感,吸引读者,弓I起阅读的兴趣。

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

③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三步走法记叙文体:技法+人或物的特点+作品人物或作者思想感情示例1结合语境,品味语言。

(4分)(1)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

(2)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选自《看山老爹》)答案:(1)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不同季节和景色特点,/表现了看山老爹痴迷于这么山林。

(2)形象写出的看山老爹早出晚归看护山林的勤勉、痴心,同时也写出看山老爹爱护山林,以山为家,执著如一。

示例2 :第(11)段中写“他的心很广阔”,后面却又说“他的心又很窄小”,前后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案:不矛盾,/ “广阔”写出看山老爹眼里、心中装着整个绿色的山林;“窄小”写出看山老爹的生活只有绿色,绿色是他的一切,没有其他杂念。

/这看似矛盾的词语,实际上是强调看山老爹对这片山林的热爱。

示例2: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

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3分)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领前。

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参考答案:A句以骤然”写动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写力量之大,/以一塔白发披到额前”写激动的外表,/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

或:通过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

(意同即可)B句通过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老师沉浸在音乐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对学生精神的感染。

或:以景写人,以午后的阳光映衬着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以向导”的比喻揭示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意同即可)说明文体: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例如:《山西省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五、三析法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中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进入角色法《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复习指南考试说明》中指出考察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