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教案
急性阑尾炎的教案

急性阑尾炎的教案教案标题:急性阑尾炎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急性阑尾炎的定义、病因、症状和诊断方法。
2. 掌握急性阑尾炎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在面对急性阑尾炎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提问是否了解阑尾的作用。
知识讲解:2. 介绍急性阑尾炎的定义、病因和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3. 解释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方法,如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腹部超声等。
案例分析:4. 分发几个急性阑尾炎的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提出处理方案。
5. 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处理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应急处理演练:6. 划分学生为小组,模拟急性阑尾炎的紧急情况,要求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应急处理。
7. 每个小组进行演练,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估和反馈。
预防措施讨论:8. 引导学生讨论急性阑尾炎的预防措施,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并总结出一份预防措施清单。
知识巩固:9.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回答关于急性阑尾炎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10. 邀请医生或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11.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研究,了解其他急性腹痛疾病,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教学评估:12. 设计一份关于急性阑尾炎的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案例分析题,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急性阑尾炎的定义、病因、症状和诊断方法。
- 急性阑尾炎案例分析材料:真实案例供学生小组讨论。
- 模拟急性阑尾炎应急处理道具:用于学生演练和模拟情景。
教学提示: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演练,培养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3. 鼓励学生主动拓展相关知识,了解其他急性腹痛疾病,促进综合学习。
希望以上教案能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阑尾炎教案

阑尾炎教案第二十四章急性阑尾炎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年级:授课内容:教学目的:一、解剖生理概要阑尾是一个器官,出生后逐渐萎缩,胚胎期随大肠旋转逐渐下降至右下腹。
阑尾长短粗细不一,一般长5-10cm,直径0.5-0.7cm,其系膜由两层腹膜组成一个三角形皱襞,其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并短于阑尾,致阑尾卷曲成袢状或半圆弧形。
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即可找到阑尾基底部。
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其位置也随盲肠位置变异,并不都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一般在右下腹部,可高至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或越过中线至左侧。
阑尾动脉是一个无侧枝的终末动脉,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当血运发生障碍时易致阑尾坏死。
一部分病人还有副动脉,源于盲肠后动脉,供应阑尾根部组织。
阑尾静脉经回结肠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入门静脉。
当阑尾有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具一定的免疫功能,60岁以后的淋巴滤泡渐消失,故切除成人的阑尾,无损于免疫功能。
阑尾粘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解剖学基础。
二、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黏膜、黏膜下层及肌层的急性炎症。
病因学: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不明,有多种学说,如淤积学说、感染学说、阻塞性病变学说等。
病理分型:急性阑尾炎有不同的病理分型,如急性化脓性、急性坏疽性、急性弥漫性等。
临床表现: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与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
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阑尾。
三、特殊类型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特殊类型阑尾炎包括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复发性阑尾炎、儿童阑尾炎等。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
掌握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掌握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阑尾炎教案

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阑尾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阑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2)了解阑尾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并发症;(3)熟悉阑尾炎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管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评估和诊断能力;(2)培养学生进行阑尾炎手术操作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对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关爱患者的生命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阑尾炎的概述(1)定义: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2)病因:包括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3)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2. 阑尾炎的诊断(1)病史询问:关注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2)体格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3)辅助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腹部B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阑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阑尾炎的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诊断和处理能力;3. 操作演示法:演示阑尾炎手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阑尾炎基本知识的掌握;2. 临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的诊断和处理能力;3. 手术操作考核:检查学生阑尾炎手术操作的基本技能;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阑尾炎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医科大学外科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教学;3. 视频资源:收集阑尾炎手术操作视频,供学生学习;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最新阑尾炎研究进展,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课时:阑尾炎的概述及病因2. 第二课时: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 第三课时:阑尾炎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方法4. 第四课时:阑尾炎术后管理和并发症处理5. 第五课时:临床案例分析及讨论6. 第六课时:阑尾炎手术操作演示与练习7. 第七课时:小组讨论及成果展示8. 第八课时:教学评估及反馈9. 第九课时:课后作业布置与答疑10. 第十课时:总结与展望七、教学环境与设备1. 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 手术室:用于进行阑尾炎手术操作演示和练习;3. 临床教学基地:提供实际临床病例,便于学生实践和探讨;4. 网络资源:稳定的互联网环境,便于查阅相关资料。
医学教案模板阑尾炎范文

1. 知识目标:(1)了解阑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2)掌握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熟悉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如腹部查体、穿刺等。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阑尾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 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3.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4.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6. 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阑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3. 实验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腹部查体、穿刺等操作,提高临床技能。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阑尾炎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阑尾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让学生了解阑尾在人体中的作用。
3. 讲解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使学生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4. 讲解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使学生能够识别患者病情。
5. 讲解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6. 讲解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使学生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
7. 讲解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使学生掌握护理要点。
8.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9.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腹部查体、穿刺等操作,提高临床技能。
10.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设计-急性阑尾炎

教案设计-急性阑尾炎教学课题:急性阑尾炎教学目的: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课程类型:理论课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图片、图谱、人体模型等直观教具。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一、启发、提问式引出急性阑尾炎的概念及本章重点内容。
二、讲解阑尾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包括阑尾的解剖生理结构、阑尾系膜、位置等。
三、讲解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等。
四、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腹部体征、辅助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五、讲解病因,包括阑尾管腔阻塞、血运障碍、肠道疾病影响、细菌入侵等。
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问、讨论。
概述: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外科急腹症的首位,过去也称为“急性盲肠炎”。
1886年Dr.Fitz首先命名,1889年Dr.Mcburney提出外科手术治疗的观点。
解剖生理及病理:阑尾壁与盲肠的三条结肠带相连续,因此沿结肠带向下寻找,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常用方法。
阑尾壁的组织结构分四层,儿童和青年期有发达的淋巴组织,故为免疫器官之一。
阑尾系膜呈三角形,为后腹膜返折,内含阑尾动脉、静脉、淋巴和神经。
阑尾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位置,一般位于右髂窝。
体表投影为麦氏点(Mcburney’s point)。
临床病理分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临床表现:腹痛、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腹部体征、辅助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病因:阑尾管腔阻塞、血运障碍、肠道疾病影响、细菌入侵等。
教学课题:急性阑尾炎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课程类型:理论课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图片、图谱、人体模型等直观教具。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启发、提问式引出急性阑尾炎的概念及本章重点内容。
2.讲解阑尾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包括阑尾的解剖生理结构、阑尾系膜、位置等。
3.讲解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等。
第十九章 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教案

系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
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章节
第十九章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急性阑尾炎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
3.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分类。
4.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急性阑尾炎实施整体护理。
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
教学内容
情景导入
患者王某,男性,30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2次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可,腹平软;麦氏点压痛明显,反跳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90%。
工作任务
1.为王某患者做出主要的护理诊断。
2.非手术治疗
(三)术后评估
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补液情况。评估术后病人生命体征、切口情况、有无术后不适。如有引流,了解引流管的情况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阑尾炎症刺激及手术创伤有关。
2.体液不足与阑尾炎症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关。
3.体温过高与阑尾炎症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有关。
4.潜在并发症:门静脉炎、内出血、粘连性肠梗阻、粪瘘、切口感染等。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体位
2.饮食
3.抗感染
4.对症护理
5.严密观察病情
6.心理护理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2.饮食
3.早期活动
4.严密观察病情
急性阑尾炎教案新

急性阑尾炎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急性阑尾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和并发症的预防。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急救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急性阑尾炎的定义: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炎症的疾病。
2. 病因: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包括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饮食习惯等。
3. 临床表现: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4. 诊断方法: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尿液分析等。
5. 治疗原则: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手术切除病变的阑尾,避免发生并发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性阑尾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模拟操作法:进行急性阑尾炎急救技能的模拟训练,如阑尾切除手术的基本操作。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急性阑尾炎的基本概念和诊断治疗的掌握情况。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在面对实际病例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模拟操作:评价学生在模拟操作中体现出的急救技能和临床应变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急性阑尾炎相关章节的教学教材。
2. 病例资料: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病例。
3. 模拟手术设备:进行急性阑尾炎急救技能模拟操作所需的设备。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学术资料,了解急性阑尾炎的最新研究动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案例,引发学生对急性阑尾炎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急性阑尾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分析病例: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4. 讨论治疗原则:组织学生就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展开讨论,总结最佳治疗方案。
阑尾炎 教案

阑尾炎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阑尾炎——生物学课堂中的疾病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阑尾炎的定义、症状和常见治疗方法。
2. 掌握阑尾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对于疾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阑尾炎的定义和症状a. 阑尾炎的概念和解剖位置b. 阑尾炎的常见症状和表现c. 阑尾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2. 阑尾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a. 阑尾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b. 阑尾炎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3. 阑尾炎的常见治疗方法a. 阑尾炎的诊断方法和流程b. 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c. 阑尾炎的康复护理和饮食调理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阑尾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于阑尾炎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阑尾炎的定义和症状,让学生了解阑尾炎的基本概念。
b. 解释阑尾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得阑尾炎。
c. 讲解阑尾炎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阑尾炎的发生。
3. 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几个阑尾炎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病例中的症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预防阑尾炎以及阑尾炎的治疗方法,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份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于阑尾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3. 课后作业:布置一份关于阑尾炎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阑尾炎的相关知识,并写下自己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教学资源:1. 阑尾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阑尾炎的案例材料3. 阑尾炎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教学延伸:1. 邀请医生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深入讲解阑尾炎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医药学院教案单位: 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三系教研室: 外科教研室姓名: 刘俊课程名称: 第四版外科护理学学期: 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授课主要内容与步骤备注第二十八章阑尾炎病人的护理(40分钟)学习内容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第二节、急性阑尾炎第三节、其他常见类型的阑尾炎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阑尾炎的解剖生理概要阑尾体表投影:★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的麦氏点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阑尾尖端指向6种类型第二节急性阑尾炎阑尾炎的分类和病因☆急性阑尾炎①阑尾管腔阻塞:粪石、异物、寄生虫、痉挛等引起,导致分泌物潴留和血管受压、阻塞、缺血,粘膜损伤脱落甚至管壁坏死②细菌入侵:大肠杆菌、肠球菌、链球菌等。
③胃肠道疾病、饮食因素慢性阑尾炎:大多数由急性转变,部分刻印粪石、异物、寄生虫等导致阑尾管腔发生慢性炎症急性阑尾炎病理生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轻型阑尾炎或病变早期。
病变多只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并失去正常光泽,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
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
阑尾周围的腹腔内有稀薄脓液,形成局•限性腹膜炎。
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急性阑尾炎病理生理☆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一种重型的阑尾炎。
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
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
多在阑尾根部和尖端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继续扩散,可引起急性弥漫图片导入,回顾解剖知识,讲解2分钟结合图片,生动形象的引导学生理解,3分钟有趣的图片及临床影像,提高学生理解力,加深理解与记忆,详讲5分钟性腹膜炎。
阑尾周围脓肿:如果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的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1. 炎症消退2. 炎症局限3. 炎症扩散临床表现★症状(1) 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常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
约70%〜80%的病人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
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则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不同位置的阑尾炎,其腹痛部位也略有区别。
临床表现★(2) 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
有的病例可发生腹泻。
病情发展致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3) 全身表现:病变早期病人常之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加快,发热,达38~C左右。
阑尾穿孔时体温可高达39~C若发生门静脉炎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临床表现★体征(1) 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
压痛点常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即麦氏点,也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有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位置上。
(2) 腹膜刺激征:除了压痛,还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卫性反应,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
(3) 右下腹包块:如体检发现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应考虑有阑尾周围脓肿。
其他体征1.结肠充气试验检查者先用一手压降结肠,再以另一手压近侧结肠,并逐步向近侧结肠移动,将结肠内气体赶向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腰大肌实验:病人左侧,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盲肠后位或腰大肌前方。
结合理论及临床实际略讲3分钟结合临床图片、手术录像及手术器械图片等,讲解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进展,详讲5分钟闭孔内肌试验:病人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
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直肠指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高。
白细胞计数可高达(10〜20)X10'/ L,可发生核左移现象。
尿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
B超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CT扫描可获得与B超相似的效果,尤其有助于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但这些特殊检查只在诊断不肯定时才选择应用。
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经非手术治疗而获痊愈。
措施包括禁食、补液、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化瘀为主。
若病情有发展趋势,应改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术。
如阑尾穿孔已被包裹,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病情较稳定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或联合中药治疗,促进脓肿吸收消退,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如脓肿扩大,无局限趋势,定位后行手术切开引流。
护理评估术前评估健康史:年龄、月经情况、腹痛的病因和诱因、腹痛的部位和特点、腹痛的性质、有无慢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
身体状况--局部:氏点有无压痛、腹膜刺激征、其他阳性体征,特殊类型的阑尾炎有无明显体征。
--全身:有无乏力、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有无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有无肝、肾等其他症状;特殊类型的阑尾炎有无病情加重。
--辅助检查:血常规、腹部平片、钡剂灌肠、B超检查。
心理一社会状况: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手术、风险的认知护理评估术后评估--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病变情况,对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病人,应了解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及作用。
--了解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等’;有无并发症发生。
病人对于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护理诊断疼痛与阑尾炎炎症刺激、手术切口等有关体温过高与急性阑尾炎有关举临床病例,与学生互动,回顾有关泌尿生殖系统的相关知识,并分析案例,回答问题,互动8分钟结合实际,掌握评估内容,讲解3分钟焦虑与突然发病、缺之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等相关知识有关潜在并发症: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等护理目标病人主诉疼痛程度减轻或缓解。
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焦虑程度减轻或缓解,情绪平稳。
护士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护理措施★1. 术前护理:病情观察:加强巡视、观察病人精神状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观察病人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尤其注意腹痛的变化。
病人体温一般低于38C,高热则提示阑尾穿孔;若病人腹痛加剧,出现腹膜刺激征,应及时通知医师。
对症处理:疾病观察期间,病人禁食;按医嘱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为减轻疼痛,病人可取右侧屈曲被动体位,屈曲可使腹肌松弛。
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加快,增高肠内压力,导致阑尾孔或炎症扩散。
诊断未明确之前禁用镇静止痛剂,如吗啡等,以免掩盖病情。
护理措施★术前准备:做好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
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嘱病人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
按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氧气及监护仪等用物。
心理护理:在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的情绪,减轻其焦虑;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有关急性阑尾炎的知识,讲解手术掏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2. 术后护理休息与活动: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休息,全麻术后清醒、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取低枕平卧。
6小时后,血压、脉搏平稳者,改为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
鼓励病人术后在床上翻身、活动肢体,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饮食护理:手术当天禁食,经静脉补液。
术后第一天可进少量清流质,待肠蠕动恢复,逐步恢复经口饮食,正常情况下,若进食后无不适,第3〜4天可进易消化的普食。
护理措施★讲解2分钟结合术前和术后情况,讲解不同情况的护理要点,用实际物品进行膀胱冲洗操作,使学生有直观的理解,加深认识。
详讲8分钟病情观察:遵医嘱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加强巡视,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尤其注意观察有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或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表现,及时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
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血、渗液污染的敷料;加强观察手术切口感染的征象,合理使用抗困药。
对于腹腔引流的病人,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保持通畅;经常从近端至远端方向挤压引流管,防止因血块或脓液而堵塞;当引流液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至浆液性,病人体温及血象正常,可考虑拔管。
护理措施★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切口感染:是阑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见于化脓或穿孔性急性阑尾炎,表现为术后2〜3日体温升咼,切口胀痛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可先行试穿抽出脓汁,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放置引流,定期换药。
手术中加强切口保护、彻底止血,消灭死腔等措施可预防切口感染。
粘连性肠梗阻:较常见的并发症。
病情重者须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早期离床活动可适当预防此并发症。
护理评价病人的疼痛程度是否减轻或消失,腹壁切口是否愈合。
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焦虑程度是否缓解哼情绪是否稳定术后并发症是否被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
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餐后不剧烈运动对于手术治疗的病人,指导病人术后饮食的种类及量,鼓励病人循序渐进,避免暴饮暴食;向病人介绍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
出院指导,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及时治疗胃肠道炎症,预防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第三节其他常见类型的阑尾炎一、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新生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高,观察有无腹胀及右下腹痛。
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咼,发展快,早期咼热、呕吐、右下腹体征不明显。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轻、病理改变重、合并症多。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前6个月,压痛点上移,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不明显,易早产或流产通过回顾总结,提出问题,结束课程,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