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说阅读理解训练——环境描写的作用题目
散文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1)知识点解读: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它对于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理解并分析其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点之一。
同时,环境描写也是学生写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2)常见题型:①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说说文中环境描写的好处?③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知识点讲解(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2)渲染……气氛。
(3)衬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性格、精神品质,或突出人物形象。
(4)引出下文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为下文表现(写)……作铺垫。
(6)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7)与另一环境和自身的不同时段形成对比,突出其自身特点或文章主旨等。
3.例题精析【例题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目。
有月光就不慌李丹崖①有月光的晚上,我常常想起童年时分,我和父亲、母亲、妹妹一家人坐在竹床上喝一锅红薯片儿粥的情景,爸爸一边喝粥,一边在给我们讲故事。
院子的前面是一条穿村子而过的小溪,夏虫鸣唱,青蛙一声接着一声,在这纯美的月光里,谁在指挥一场蓝色的交响。
②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也是我家经济情况非常不佳的日子,不然,也不会在大夏天还在吃去年秋天的红薯片儿。
我想,那时候,还没有“反季节”食品这样一个时髦的词,即使是有,我家也不是时髦,而是“被时髦”了。
③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妹妹睡了,我也眯缝上了眼睛,妈妈小声地对爸爸说,孩子的学费该交了,老师都催了两次,爸爸沉默良久,说,诊所里的生意不好,都是乡里乡亲的,赊账的多,我们怎能看着别人的病痛不用药呢?妈妈长叹一声说,让好日子快点来吧!爸爸接茬说,是啊,好在我们还有月光,有月光,我们就不慌。
④当时的我还小,不懂得爸爸这句话里的深意,有月光,我们为什么就不慌呢?我理解不了,但是,我相信爸爸自然有他的办法,于是带着懵懂慢慢地睡着了。
⑤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爸爸安顿好了几个常去诊所的病人,然后和堂叔两个到南乡去收购小辣椒去了,那段日子,小辣椒的行情出奇的好,爸爸和堂叔忙活了一个星期,不光我和妹妹的学费补上了,家里还新添置了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
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一永远的蝴蝶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
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
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
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五、突出主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二剃刀侠木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
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踏入集市,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欺凌百姓。
现代文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1、概念及作用:所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自然环境就是天然的,社会环境就是人为的。
2、环境描写分类: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3、环境描写一般起到这么几个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交代背景④表现人物思想情感⑤突出文章中心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⑦为下文作铺垫(点题、引起下文)等。
4、举例例一: 小说《社戏》“月夜乘船”一段作者描写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思考:上文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什么样的心情?例二: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
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
当晚霞在西山梁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节选《山村传圣火》第一段)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2)例三:《羚羊木雕》中的“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有什么作用?专项训练《爱,有时是一种错误》①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
②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
③一天很快在挂念中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在遥远的地方正在落下。
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
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着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④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⑤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⑥很快,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
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灿烂,而我也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知识点】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等景物的描写,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具体背景、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如建筑、场所、陈设、民风民俗……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旨。
中考一般考查自然环境的描写。
参考答案: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常见题目】1. 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 品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3. 文章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 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5.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找出并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的句子,看写了什么景物。
其二,分析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其三,分析所描写的景物在文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其四,明确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答题方法】(一)明确自然景物描写有何作用:1. 营造、渲染某种氛围或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 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3. 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提供合理依据;4. 衬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
(二)熟悉答题方法(公式解答法)1. 这句话写了……景物的…… 特点,表现了……地域风格;2. 通过写……景物的特点,交代了……的时间(季节);3. 通过写……(特点)的景物,营造(渲染)了……氛围(气氛);4. 这句话通过写……景物,点出了……的时间、地点(背景);5. 描写……景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提供合理依据(为后文的……做铺垫);6. 这句话描写……景物,表现了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
只有某种作用,就按照上面的模式作答;如果同时具有多种作用,我们就将多种作用整合作答,如:这段话通过描写……景物,渲染(营造了)……气氛(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复习专题——环境描写的作用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 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 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 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 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 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 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 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 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 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
对比之中总结问题
❖1.审题失误(题型判断失误),不能
明确小说考查的是环境作用题型,答 非所问。
❖2.答题时思考的角度不全面,答题思 路不清晰,理解文本能力较低,对环 境描写的具体作用把握不准确。
❖3.答题不规范,分析不到位,贴标签
现象存在。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复习专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学习目标】
2011浙江卷 《第9车厢》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2011四川卷 《锈损了的铁铃铛》
第六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描写草 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 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考题方向,准确判断题型:
【高考动向告诉我】
环境类题型常见考查形式: 1.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有什么作用?
2.说明/分析作者的描写这段环境的意图。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 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 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 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 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 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 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 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 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 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 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 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精选题含答案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划线句。(3 分)
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天空布满 了乌云。
运用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 染了夜晚的漆黑昏暗,烘托出保尔被捕后 内心的沉重、沮丧和担忧。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
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 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 ,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⑧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
⑫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 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 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 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 水壶给他们吧。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 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 快听,好像有声音!”
第⑫段画线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 作用?(3分)
景物描写,描绘傍晚时分沙漠冷峻的景 色,渲染了“我”与孟海等对峙的紧张气氛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完全没有想到会被捕。 …… 然而,从家里到司令部这一路上的遭遇, 保尔却是永远忘不了的。漆黑的夜,伸手不见 五指,天空布满了乌云。匪兵们推搡他,从背 后或两侧对他不停地拳打脚踢,毫不留情。
2、《冰窗花》
②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 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 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 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 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 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 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 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
7、《年夜饭》
①大年初一的傍晚,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雪,踩在上面,发出吱吱吱的声音。通往镇上 的道路也被覆盖了,邻近的村庄,都藏在灰暗 的光线里。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村庄就像是 世界上最后一个村庄,我们像村庄里唯一一户 人家。
完整版)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作用专项练习

完整版)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作用专项练习XXX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发出一阵阵战栗和摇晃,仿佛随时都要散架。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渴望水,渴望空气,但只有粉尘和液态的空气。
他们的欲望退化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口水,哪怕半口也好。
粉尘被风化成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经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没有减弱的趋势,但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
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于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相信左耳的听觉,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他们全都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大声喊道,但声音却被风沙吞噬了。
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题及答案

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题及答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五、突出主题。
课堂练习一2011年广东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严冬海猎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
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
海肚天脚一片胭红。
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
这是霜冻的征兆。
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
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
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
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
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
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
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
欠下一屁股债。
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
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
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
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
"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小说阅读理解训练——
环境描写的作用
我的老师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尽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
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
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
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羚羊木雕(初一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山村传圣火
⑪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
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惟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
当晚霞在西山架上一消失,村庄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⑫伏龙山脚下的分水塘村,村边有一口大水塘,它能把泛滥的洪水分成两股向山外泄泻,一股向西北流入浦江县,另一股向东南汇入义乌江,哺育义乌儿女。
这一自然地理环境,仿佛早就预示着:时代的潮流,将在这变孕育成一份雄健的动为。
⑬在这个群山也围着的小村庄中,陈家五开间宅子西侧那一间多年未修的操柴屋里,每天晚上都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直到黎明。
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陈参一,也就是陈望道。
晕黄的一圈桕油灯光,照着这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照着他面前这张用铺板搁成的“书桌”以及桌上一叠中外文书籍。
灯光,自然更集中于狼毫小楷笔锋所至的那一页稿纸,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手下一行行慢慢地延伸,延伸……随着夜的深沉,气温越来越低,他拎起脚跟边的火笼,拿一枝竹片,拨了拨越来越黯淡的炭火,然后将手搁在上面烘着。
这也是他休息的时刻,趁着这机会,他总是像检查有无疏漏似的,翻阅堆在一边的那一叠厚厚的稿纸;第一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五个方方正正的楷书,映得微弱的灯光倏地一亮:⑭共产党宣言
⑮这是一部一问世便震颤了旧世界的巨著。
他知道这项使命实在太重大太神圣:同样是纸上的文章,传播的却是照亮中华民族心灵的一把圣火,呼唤的是春暖华夏的一声惊雷;使用的同是一支狼毫笔,但一钩一划都是撕破整个旧世界黑幕的一道道闪电,于无声处聆听的却是埋葬旧世界的丧钟!
⑯陈望道谨慎地选择了自己的故乡作为完成这项使命的地点。
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呕心沥血翻译着。
1920年8月,中文全译本终于面世:白报纸,32开,共58页;印数一千册;首版封面的五分之四是马克思肖像;译者署名为陈望道;定价为“大洋一角”。
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⑱这是常困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肖像。
一..
⑲这是在华夏土地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手里。
⑳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练有力的中国语言文字,号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
⑴“全世界元产者,联合起来!”
⑵《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受到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内使销售一空。
9月,加印了一千册。
几年来,一印再印,仅平民书社1926年1月到5月就重印了10次。
《共产党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
⑶星火一旦燎原,就势不可挡。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千山万水到达了陕北。
一个仲夏的夜晚,在陕北保安的一孔窑洞里,在昏黄的油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面对坐在一张方凳上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起他革命理想的形成过程和艰难困苦的革命生涯,感慨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宜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