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一
糖尿病药物医治

糖尿病药物治疗一、磺脲类降糖药(一)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用于β细胞较好的患者:即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也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代表药物: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适应症: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控制后,血糖(空腹或餐后)仍高者。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也可加用磺脲类降糖药。
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
患者有肝、肾功能异常者。
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或合并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
在应激的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妊娠时不应使用,应改用胰岛素治疗选用原则: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各药物作用特点:格列本脲(优降糖):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口服后15-20分血糖已开始下降,90分达高峰,半衰期约12-24小时。
它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
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治疗后其血糖尚不能达到正常者。
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酮症,尤其伴有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者禁用;有严重感染、高热、外科手术、妊娠、各种严重心、肝、肾、脑部等急慢性并发症者不宜使用;肝、肾功能衰竭者;有黄疽、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减少者;有磺脲类药物过敏史者。
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它增加餐后胰岛素分泌的第一相而不超过正常的第二相,而不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促进胰岛素受体数目,通过胰岛素受体后机制,增加骨骼中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
恢复正常的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栓素、增加前列环素的生成,从而恢复2型糖尿病病人的前列腺素平衡,同时改善血脂的紊乱。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

用葡萄糖,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 4 抑制葡萄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 萄糖)。 5 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 6 增加患者体内GLP-1的作用。
副作用
1 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
吐、腹泻、口腔有金属味等,减少剂量和 饭中、饭后服用可以减轻症状。 2 部分病人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 荨麻疹。 3 最严重的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氨基酸衍生物
瑞格列萘
商品名:诺和龙,孚来迪 剂型:0.5mg、1.0mg、2.0mg/片 0.5-4mg/次,3-4次/天,最大剂量16 mg/天。
那格列奈
商品名:唐力 剂型:120mg/片 60-120mg/次,1-3次/天
(二)双胍类药物作用
1 抑制肝糖原分解。 2 促进无氧糖酵解。 3 促进肝脏、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和利
(2)格列苯脲
第二代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并且持久, 容易发生低血糖。商品名:优降糖,2.5mg/片, 1—8片/天,1—3次/天。
目前临床常用磺脲类 药物:
(3)格列吡嗪
降糖作用比较温和。商品名:美吡哒,利糖妥。5mg/片, 1/2—6片/天,1—3次/天。迪沙2.5 mg/片,1-12片/天,1-3 次/天。瑞易宁,秦苏,长效控释片,5 mg/片,1-2片/天,12次/天。
降低磺脲类药物作用的药物:
①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双氢克尿噻; ②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 这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会降 低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磺脲类药物要 适当加量。
临床常用磺脲类药
(1)甲磺丁脲
商品名:D860,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作用 比较弱,但降糖作用肯定,毒副作用较小。0.5 g/片,1—6片/天,1—3次/天。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04
抑制葡萄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05
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
1型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过 程中血糖波动较大者,加用双 胍类药物有利于稳定血糖。
适应症:
单用磺脲类药物不能良好控制 的2型糖尿病病人。
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病人。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02
03
服药时间:阿卡波 糖在吃第一口饭时 嚼碎服用效果较好。
伏格列波糖在饭前 10分钟内服用效果 较好。
演讲完毕,感谢观看
谢谢!谢谢!
禁忌症
因双胍类药物易致胃肠道反 应和高乳酸血症,因此
禁用或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 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 肺部疾病等缺氧血症病人。
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
凡不适宜单独用磺脲类药物 治疗的情况,也不适宜单独 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副作用
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口腔有金属味等,减少剂量和饭中、饭后服用可以 减轻症状。 分病人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
病人出现水肿的机率为15%,两
者合用可以使一些无明显心脏病
的病人出现心衰。所以对于糖尿
病病史超过10年以上,年龄在70
岁以上的病人,最好不与胰岛素
合用。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常用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服药时间:
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在小肠内抑制a-葡萄糖苷 酶,阻止和延缓葡萄糖的 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4
对胰岛素抵抗或不敏 感,胰岛素每日需要 量虽超过30u,也可 试着加用磺脲类药物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导致各种并发症出现。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 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分泌增加剂:包括磺脲类、磺酰脲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降低血糖水平。
- 胰岛素敏感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苯磺酸类和二甲双胍等。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增加胰岛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肠道吸收抑制剂: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戊糖酐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上升。
2. 胰岛素注射治疗:- 胰岛素注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胰岛素可以替代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 胰岛素注射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快速作用型、中效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餐后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3. 药物联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个体化调整,单一药物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医生可能会将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 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包括胰岛素和口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及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血糖、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患者应该时刻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
-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总结起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人的药物治疗

一、选用的西药有:
1.胰岛素:用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与口服降糖药失效者,以及严重合并症、严重感染、重大手术及妊娠分娩等。用量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由医生掌握使用。
2.双胍类降糖药(用于Ⅱ型糖尿病):
(1)苯乙双服(降糖灵):开始时一次25mg,一日2~3次,饭前服用,可逐渐增量至每日50~100mg,但每日最大量不超过0.15g。老年糖尿病人以不超过75mg为宜。常与格列齐特等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但剂量应根据病情作适当调整。
(6)益肾消渴胶囊:治疗期每次口服7~8粒,巩固期每次3~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7)糖乐尿胶囊:每次3~4粒,一日3次。
2.气阴不足型:
(1)益气糖康胶囊:每次服用3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2)降糖丹:每次口服10g(约145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3)养阴降糖片:每次口服8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4)消渴平片:每次口服6~8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5)糖尿乐胶囊:每次口服3~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6)降糖舒胶囊:每次口服4~6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消渴丸:每次口服5~10丸,一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8)珍芪降糖胶囊:每次口服4粒,一日3次。(9)枸杞消渴胶囊:每次口服3粒,一日3次。
(2)二甲双胍(美迪康、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每次口服0.25~0.5g,一日2~3次,以后根据血糖、尿糖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3.磺脲般患者每日口服40~80mg,需要时可增加至每次80mg,一日3~4次。极量一日320mg,老年患者一日用量不超过80mg。
4.拜糖平(卡博平/阿卡波糖):一般成人开始剂量每次50~100mg,一日3次,每日就餐前吞服,或与第一口食物一起嚼服。由于个体间药效或耐受性差异,应由医生确定病人个体化剂量。严格控制饮食,疗效会更好。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高,这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作用不正常所引起的。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目标,而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和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治疗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这些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
1. 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波脲、格列齐特等,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些药物应在饭前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 二甲双胍: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促进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些药物不易引起低血糖,还可以减轻身体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对减轻体重也有一定作用。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酮等,主要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为胃肠道不适。
口服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用于口服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者无法控制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
2. 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注射通常适用于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有效控制的患者。
胰岛素可以替代胰岛素的分泌或者增加胰岛素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胰岛素的类型和使用方式,可以将胰岛素注射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多次注射:患者需要每天使用胰岛素注射多次,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的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包括快速作用型、中速作用型、长效型等,需要根据餐前或者餐后的血糖情况以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 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一种可以持续输送胰岛素的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提供胰岛素,更加贴近于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模式。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口服药物是最常见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常用的口服药物种类、其作用机制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一、常用的糖尿病口服药物种类1.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如二甲双胍(俗称“胰岛素增敏剂”)。
它可以通过减少肝葡萄糖合成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来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双胍类药物一般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点是不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2. 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
常见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喹脲等。
然而,磺脲类药物在长期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因此在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体重变化。
3. 糖基化反应抑制剂:糖基化反应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基化反应,减少高血糖对机体的损伤。
常见的糖基化反应抑制剂有阿卡积胞苷、阿卡波瑞、凝胶三糖等。
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肠道内的酶类活性,减少糖的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伏格列波瑞、达格列净等。
5. 胰岛素分泌增多剂:胰岛素分泌增多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常见的胰岛素分泌增多剂有胰岛岛素、磺达平等。
二、糖尿病口服药物的作用机制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胰岛素抵抗能力:一些口服药物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抵抗能力,从而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2.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部分口服药物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更多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量,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 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口服药物还可以减少肝葡萄糖的合成,降低机体内有机糖的供应量,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肝 脏
控 制 血 糖
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
肌 肉
胰 腺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Medical Management of Non-Insulin-Dependent (Type II) Diabetes. 3rd ed. Alexandria, VA: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1994
*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每1000患者-年
平均HbA1c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5
6
7
8
9
10
11
35.9
48.7
65.5
74.5
103.2
124.9
UKPDS 35. BMJ 2000; 321: 405-12
HbA1C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血糖与并发症观察性研究结论
UKPDS: BMJ:321:405-412
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
72.9万
4893
胰岛素
186次
4.55%
饮食控制
运动
药物:口服药
自我检测
教育
加磺脲类
加格列酮类
加用基础胰岛素或胰岛素强化
胰岛素强化+二甲双胍+/-格列酮类
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A1C≥7%
否
是*
加基础胰岛素 -最有效
诺和龙® 与二代磺脲比较
餐时血糖调节剂临床应用
适应症:2型糖尿病 禁用于1型糖尿病和胰岛素缺乏者 服用方法: 餐时服用 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副作用:低血糖、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