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

C.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

B.5.6%

C.12.7%

D.13.4%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4.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5.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一定是二氧化碳

B.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

C.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D.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

B.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

C.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将l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7.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三种阳离子

B.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Fe2+

C.若溶液1呈无色,则固体粉末X中不可能含有硫酸铜

D.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沉淀2不可能是纯净物

8.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

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a的取值范围:a≥8

9.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a B.1﹣8a C.12a D.8a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银也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C.碱溶液的pH>7,因此测得某溶液的pH=12,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因此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AgNO溶液中加入11.2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11.向500g3

燥得34.8g滤渣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得知,铜元素在滤液和滤渣中的质量比为4∶3(洗涤液也一起合并入滤液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铁

B.11.2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C.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

AgNO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2%

D.原3

1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1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14.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该混合物高温

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8.8g B.12g C.15.7g D.20g

15.向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的颜色一定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一定有3种

C.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1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

B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入足量的铜粉

C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稀盐酸

D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加入足量的碳酸钙

A.A B.B C.C D.D

17.将22.2gCu2(OH)2CO3放在密闭容器内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g。在剩余固体里加入10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红色金属。已知:

Cu2O+H2SO4 =Cu+Cu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2g剩余固体是纯净物B.过程中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和为7.0g C.残留红色金属质量为12.8g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

18.某不纯的氯化钙样品中含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取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澄清的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8.7克沉淀,则关于该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推断正确的是

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镁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C.只有氯化钠、没有氯化镁D.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钠

19.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个操作过程,其中与事实不相吻合的是:

A.一定量Ba(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

B.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C.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固体KNO3

D.质量相同的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制取O2

2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和方法

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2SO4AgNO3加入氯化钡溶液

C CO2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D NaCl CaCl2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A.A B.B C.C D.D

2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2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Cu、Ag、FeSO4溶液 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C .Fe 、Ag 、CuSO 4溶液

D .Fe 、Cu 、稀硫酸,AgNO 3溶液 24.在pH=11时,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 .Na 2SO 4、KCl 、KNO 3 B .MgCl 2、K 2SO 4 、NaNO 3 C .CuSO 4、NaCl 、Ba(NO 3)2

D .BaCl 2、KCl 、AgNO 3

25.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

料是酒精C 2H 5OH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 .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

C .白色固体M 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D .白色固体M 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二、实验题

26.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1:研究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固体化合物___________。

_________

盐酸过量

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探索未知——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

已知()33222Cu+4HNO ()===Cu NO +H O+2NO ↑浓。NO 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NO 和NO 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_。收集NO 2的方法为________。

(2)反应NO +X→NO 2中,X 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 ,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000g 的大烧杯中加入10g 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009.8g ,那么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27.小红学碱的性质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并把两个实验的滤液都倒入了一个烧杯中,结果烧杯中产生了少量气泡,最终还有白色沉淀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酚酞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滤液的溶质除有氢氧化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小红对烧杯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小红认为除有NaCl外,还可能含有:

猜想1:还可能含有CaCl2

猜想2: 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1提出方案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1正确

取烧杯中的少量滤液于试管

中,加入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用下列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块状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澄清石灰水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想要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他应该选择__________组合(填序号),发现收满的现象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要检验并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气体流向接口连接顺序为:b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g

2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下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实验Ⅰ可以证明。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现象。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30.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三: 猜想四:氢氧化钠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拓展)

①若向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一定量CaH 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H 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定量分析)

探究小组的同学称取氢化钙样品的质量为10g ,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假设氢化钙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质量为20g ,试计算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1.某矿井中的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 、CO 2、CH 4等气体。为确定该瓦斯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查阅资料)4

22Δ

CH +4CuO 4Cu+CO +2H O (实验装置)

(1)装置C 中的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__________。

(2)大家认为,欲通过D 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 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_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间再增加一个_____装置,才能证明含有CH 4。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是_______。

(5)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排除了安全隐患,将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反思)(6)小明认为使用该装置存在着误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A、不知道溶液的状态,故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相等,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正确;C、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错误;D、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表明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

++溶液增加质量

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

+-↑++溶液增加质量

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

2MgCl 9540x 150g-142g=8g

溶液增加质量 95x 40=8g

解得x=19g ;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g

100%12.7%150g

?≈。 故选:C 。 【点睛】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3.D

解析:D 【解析】

A 、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 3═AgCl↓+KNO 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 3═AgCl↓+NaNO 3, 58.5 143.5 11.7g 28.7g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由计算可知,14.9g 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 氯化银,11.7g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 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 ,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 ,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B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错误;C 、由A 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 、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

硝酸钾,正确。故选D。

4.B

解析:B

【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选B

5.D

解析:D

【解析】

A是紫红色金属,那么A是铜;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那么C是盐酸;B常温下是气体,盐酸能与某物质反应得到B,根据盐酸的性质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不能转化为铜,故B是氢气;要得到金属铜,除了通过还原反应外,还可通过置换反应得到。盐酸能转化为D,D能转化为铜,故D可能氯化铜: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盐酸还能转化为E和F,E和F能发生反应,根据盐酸的性质,那么酸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A、E 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水,错误;B、B一定是氢气,错误;C、盐酸与碳酸盐反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属复分解反应,错误;D、氯化铜与铁反应转化为铜属置换反应,正确。故选D。

点睛:做推断题时首先要找题眼,如物质的颜色,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或特殊的反应条件等,再根据转化关系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此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关系4:32:36=1:8:9,则1gH2能与8gO2完全反应生成9g水,反应后氢气有剩余,错误;

B、160t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t×85%=136t。

设136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x=95.2t

可炼得含杂质4. 8%生铁的质量为:95.2t÷(1-4.8%)=100,正确;

C、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与金属的活动性没有关系,错误;

D、l0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0g××100%=6.4g。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4%,错误。

故选B。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沉淀2、溶液2和气体1生成。因为目前所学的除了银离子和稀盐酸产生氯化银沉淀,其他任何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均无法生成沉淀,根据题意不含银离子,所以沉淀1中包含两种沉淀,为碳酸钙和沉淀2,且可知沉淀2不和稀盐酸反应,结合题意,所以该沉淀2一定是铜,铜的来源是第一步骤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锌、硫酸铜和碳酸钙。分四种情况讨论:①若固体粉末X只存在锌、硫酸铜和碳酸钙。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溶液1为硫酸锌。a:硫酸铜与锌反应时,硫酸铜过量,沉淀1为碳酸钙和铜。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沉淀2为铜,溶液2为氯化钙,气体1为二氧化碳。符合题意。b:硫酸铜与锌反应时,锌过量,沉淀1为碳酸钙和铜和锌。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所以沉淀2为铜,溶液2为氯化钙和氯化锌,气体1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符合题意。②若固体粉末X中存在锌、硫酸铜、碳酸钙和硫酸亚铁,且锌的量只能和硫酸铜反应,锌全部反应完全,无法继续和硫酸亚铁反应,硫酸亚铁存在于溶液1中,即溶液1中含有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其他与①a相同。③若固体粉末X中存在锌、硫酸铜、碳酸钙和硫酸亚铁,且锌与硫酸铜反应后剩余,锌会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溶液1为硫酸锌,沉淀1

为碳酸钙和铜、铁。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气体1包括二氧化碳和氢气两种,溶液2包括氯化钙和氯化亚铁两种。沉淀2为铜。④若固体粉末X中存在锌、硫酸铜、碳酸钙和硫酸亚铁,且锌与硫酸铜反应后剩余,锌会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反应后锌仍剩余。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溶液1为硫酸锌,沉淀1

为碳酸钙和铜、铁、锌。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所以气体1包括二氧化碳和氢气两种,溶液2包括氯化钙和氯化亚铁、氯化锌三种。沉淀2为铜。【详解】

A、若气体1为纯净物,根据分析,①的a情况和②两种情况均符合,这两种情况时溶液2中只有氯化钙,只有两种阳离子为钙离子和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B、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符合①的b情况和③、④,溶液2对应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钙和氯化亚铁;氯化钙、氯化铁、氯化锌三种情况,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Fe2+,故选项正确;

C、若溶液1呈无色,则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溶液1为硫酸锌溶液,无色,只要保证硫酸铜完全反应即可,故选项错误;

D、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符合③和④两种情况,此时沉淀2均只有铜,为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固体物质仍是ag,由于铁粉置换硫酸铜后所得固体质量增加,可判断有部分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才能出现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与氧化铜反应一部分与铁粉反应,计算出与铁粉反应硫酸的质量则需要先求得反应所耗铁粉的质量,利用金属粉末变化前后质量相等,由生成铜的质量分析计算与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

【详解】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为z,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n,与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生成的铜的质量为h

由题意:氧化铜全部溶解,则

CuO+H SO=CuSO+H O

2442

8098160

10g x z

8098160

==

10g x z

x=12.25g z=20g

根据加入的铁粉与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相同,只有铁粉过量,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才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当铁粉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时,进行如下计算

Fe+CuSO=Cu+FeSO

44

5616064

n20g h

5616064

==

n20g h

n=7g h=8g

由于固体质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就是1g,这样就可以使固体质量前后不反应变化,即b=1g.

2442 Fe+H SO=FeSO+H

5698

1g y

5698

=

1g y

y=1.75g

A.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5g+12.25g

100%=14%

100g

?,选项错误;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一定置换出了铜,故滤渣中一定有铜,铁是否过量未知,滤渣中可能有铁,选项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有红色固体产生,铁和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选项正确;

D. 只有铁粉恰好与硫酸也完全反应时,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同时当铁和硫酸反应后有剩余时,同样会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最后生成铜的质量为

8g,则加入铁粉质量a≥8g,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故选A。

10.D

解析:D

【解析】A.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铜前,所以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银在铜后,因此银不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就能到达灭火的目的;C. 碱溶液的pH>7,如测得某溶液的pH=12,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D. 溶液的化学性质是由溶质溶于水产生的离子决定的,同样的微粒决定同样的性质。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因此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选D

点睛:1、溶液的性质决定于溶液中的溶质产生的微粒。2、熟记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三个意义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

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为56。设混合粉末中含有x 克的铁,含有y 克的铜。则混合粉末质量:11.2x y +=;

设与铁反应生成的银为m 1克,与铜反应生成的银为m 2克,与铁反应的硝酸银为m 3克,与铜反应的硝酸银为m 4克,参与置换反应的铜的质量为

4

7

y 克,未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3

7

y 克。则: 333

1

Fe +2AgNO =Fe(NO )+2Ag 56340216x

m m 1

56216x m = ;356340x

m = 1277m x =

;38514

m x = 334

2

Cu +2AgNO =Cu(NO )+2Ag 6434021647

m m y

24647216y m =;4

4647340y

m =

22714m y =

485

28

m y = 生成银的质量:122727

714

m m x y +=+ 滤渣的质量:123

34.87

m m y ++

= 联立解得:x=5.6,y=5.6,m 1=21.6,m 2=10.8,m 3=34,m 4=17 【详解】

A 、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故A 选项正确;

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5.6

=

100%=50%11.2

?,故B 选项错误;

C 、铜未完全反应则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完全反应,滤液中没有银离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沉淀产生,故C 选项正确;

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17

=100%=10.2%500

,故D 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转化a 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故选A .

13.B

解析:B 【解析】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B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 、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 2+2NaOH ═Na 2CO 3+H 2O ,错误;

D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故选B 。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Ca 元素质量不变。若将化学式

变形转换为

,则

故选B 。

15.D

解析:D

【解析】Zn +CuCl 2= ZnCl 2 +Cu 65 64 Fe+CuCl 2= FeCl 2 +Cu 56 64

由此可知,锌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少,铁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质量为m 的Zn 和Fe 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 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说明锌、铁都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有ZnCl 2和FeCl 2,选D

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D

解析:D 【解析】

A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

B 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硫酸亚铁,不能达到除杂目的;

C 、澄清石灰水和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

D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能达到除杂目的;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碱式碳酸铜分解时,部分生成了氧化铜,部分生成氧化亚铜 设分解生成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m ,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x

()23222Cu OH CO C Δ

+uO H O +22280m CO x

22280 =m x

()23222222Cu OH CO 2Cu O Δ

+++2222214422.2g-m 15.22H O 2CO g-x

O ?↑?↑

22222144

=22.2g-m 15.2g-x

??

由①②计算可得

m=11.1g

x=8g

因此生成氧化铜、氧化亚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均为11.1g ,生成氧化亚铜的质量为

15.2g-8g=7.2g

设生成铜的质量为y,与氧化亚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1,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2

224421

Cu O +H SO =Cu +CuSO +H O 14498647.2g

n y

11449864

==7.2g n y

1n =4.9g y=3.2g

24422

CuO +H SO =CuSO +H O

80988g

n

2

8098=8g n 2n =9.8g

A 、剩余固体加硫酸后生成铜,说明15.2g 剩余固体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是混合物,故A 不正确;

B 、过程中生成CO 2和H 2O 、氧气的质量和为7.0g ,故B 不正确;

C 、残留红色金属为铜,质量是3.2g ,故C 不正确;

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8g+4.9g

100%=14.7%100g

,故D 正确。故选D 。 18.D

解析:D 【解析】

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 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假设11.1g 是纯的氯化钙,产生氯化银的质量为x CaCl 2~2AgCl 111 287 11.1g x x=28.7g

设纯净的氯化镁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y MgCl 2~2AgCl 95 287 11.1g y y=33.5g

设纯净的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z NaCl ~AgCl 58.5 143.5 11.1g z z=27.2g

因为氯化钙反应产生的沉淀正好是28.7g ,因此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要么这两种物质都没有,只含有不能反应的硝酸钾,因此: A 、氯化铁显黄色,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则一定没有,一定含有氯化镁,错误;B 、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否则产生的沉淀会大于28.7g ,错误; C 、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而不是氯化镁和硝酸钾的组合,错误;D 、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因此可能是氯化钙、

氯化镁、氯化钠的组合,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结合纯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及氯化镁、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19.A

解析:A

【解析】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不断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钠的质量不再改变;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中氢气的质量增加,硫酸完全反应,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但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0.C

解析:C

【解析】A. 一定量Ba(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硝酸钡反应完后硫酸钡的质量不再增加;B.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由酸性逐渐变成碱性,溶液的pH增大,组后溶液的pH大于7;C. 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固体KNO3,开始时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大于零,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错误;D. 质量相同的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制取O2,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比没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但是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选C

21.C

解析:C

【解析】

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氯化钾,不是主要成分二氧化锰;B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钡,引入新的杂质;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会引入杂质。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C

解析:C

【解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