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观察及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的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的分析

2020年6月临床医学DOI :10.19347/ki.2096-1413.202016041作者简介:王敏(1981-),男,汉族,安徽宁国人,副主任药师,学士。

万古霉素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感染的糖肽类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身为特殊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的使用也受到更多的监管,如何更加合理规范地使用万古霉素成为临床关注点之一。

万古霉素疗效与其血药浓度相关已成为共识,2011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刊文指出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应达到10mg/L 以上,对于复杂、严重的感染应达到15~20mg/L 方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

另外,万古霉素治疗窗相对狭窄,血药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及耳毒性发生。

因此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临床正逐步受到重视。

本研究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使用该药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住院患者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6~88岁,平均(63.00±19.00)岁;肝脓肿1例,肺脓肿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血流感染10例,肺部感染13例。

上述患者均有明确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证实为阳性菌感染。

纳入标准:病原学检测提示为阳性菌感染且细菌药敏试验提示对万古霉素敏感,或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万古霉素经验治疗;万古霉素使用时间大于5d ;送检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前万古霉素使用超过4个给药周期[2]。

排除标准:因个人体质原因不适宜使用万古霉素或治疗不足5d 未再使用万古霉素者;于我院行万古霉素治疗前3d 在其他医疗机构接受过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者。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医师给药原则: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肾功能正常者根据说明书中推荐剂量进行经验治疗,肾功能损伤者且需使用万古霉素患者按照万古霉素说明书中推荐的肾功能受损患者剂量进行给药。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

监测时机与频率
监测时机
通常在万古霉素治疗开始前、治疗过 程中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血药浓度监 测。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肾功能状况以及万古 霉素用药方案等因素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每周监测1-2次。
监测结果解读
目标血药浓度范围
根据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确定万古霉素的目标血药浓度 范围,以指导临床用药。
监测结果异常处理
应。
血药浓度监测
对于危重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等特 殊人群,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以确
保用药安全有效。
监测肾功能
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及时调 整给药方案以保护肾脏。
合理配伍与用药教育
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避免与其他肾 毒性药物合用;同时加强用药教育,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05 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情况
01
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基础疾病等,为万古霉素使用提供参考。血 Nhomakorabea浓度监测结果
02
详细记录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变化,分析其与疗效
的关系。
临床疗效评估
03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评估
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
疑难病例讨论
病例特点
介绍疑难病例的特殊性,如病情复杂、治疗困 难等。
当监测结果高于或低于目标血药浓度范围时,需结合患者 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如调整剂量、更改给药间隔等。
监测结果与临床疗效关系
分析监测结果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优化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同时,需关注万古霉素的耐药性问题,避免滥用 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03 临床疗效分析
疗效评价标准
01
02
03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疗效及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疗效及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 0 1 5年 5月 2 0日 第 2 4卷第 l O期
Vo 1 . 2 4, No . 1 0 , Ma y 2 0 , 2 01 5
Ch i na Pha r ma c e u t i c al s
中圉 茜

药事组织 ・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Ad m- n i s t r a # o n
t r e a t me n t wa s e v a l u a t e d; t h e r e n a l f un c t i o n was de t e c t e d a t t he r e g ul a r i n t e r v ls a a n d t he o c c ur r e nc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s wa s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b l o o d v a n c o m y c i n p e a k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a n d r e n a l
甲氧西林表皮 葡萄球 菌( MR S E ) 和肠球 菌等 引起 的重症感染的临床 疗效好 , 但 血药谷浓度高 于最低抑 菌浓度 ( M I C ) 时并不 能进一 步提 高 临床 疗 效 , 反 而会 引起 肾功 能损 害 , 因此在 使 用过 程 中 应 密切 监 测血 药谷 浓度 。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探讨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探讨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探讨万古霉素(V ancomysin)系从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杀菌性糖肽类化合物。

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的杀菌作用大。

耳毒性与肾毒性是万古霉素的主要毒副作用,发生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关。

特别当肾功能下降时,常规剂量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更易诱发其毒性,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

老年人及儿童用药须要注意。

该药说明书中肾功能正常成年人的推荐剂量为1 g q12 h或0.5 g q8 h,老年人为0.5 g q12 h或1 g q24 h,肾功能不全者按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谷浓度范围为5~10 μg/mL,谷浓度>10 μg/mL时为中毒范围。

近年来,考虑到万古霉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较低及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即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有升高趋势,且出现少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和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等因素,国外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学会(ASHP)和感染病学会(SIDP)的联合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指出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应提高到10 μg/mL以上,必要时达到15~20 μg/mL。

在万古霉素的治疗过程当中(包括长期治疗),使谷浓度维持在10 μg/mL以上,是取得临床治疗成功并有效防止耐药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内针对汉族人临床应用万古霉素方案的研究,有学者撰文《万古霉素治疗细菌性肺炎患者时血药谷浓度与肾毒性相关性研究》指出,对于细菌性肺炎患者,当其谷浓度在10~15 μg/mL时,万古霉素对其肾功能基本无影响;但当谷浓度>15 μg/mL时,万古霉素能明显引起肾功能的下降。

高谷浓度(谷浓度>15 μg/mL)及万古霉素疗程≥14 d均为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将谷浓度升至10~15 μg/mL是比较安全的。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院临床药学部对于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做出如下归纳:1. 万古霉素是具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它的杀菌效应与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问和抗生素后效应(PAE)有关,采用增大药量来提高杀菌作用是无用的,反而会加重其毒副作用。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目的分析该院应用万古霉素接受血药浓度监测和临床治疗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意义。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94例患者,所有患者都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病原学检测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94例患者用药后157例患者获得临床痊愈,其治愈率达70.1%,其中不良反应率为19.59%。

研究发现肾功能正常和非正常的患者的峰浓度和谷浓度均超出合理浓度区间,峰浓度为44.85%,谷浓度为100%,两组患者的峰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院万古霉素应用量和血药浓度值较低,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实际调整万古霉素用量。

标签: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临床用药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市场的不规范,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伪膜性肠炎日趋增加,使得万古霉素成为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最后防御,临床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大分子抗生素,其药力较强,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治疗肠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

但万古霉素治疗面窄,个体差异大,且具有很强的肾毒性,所以如何用量是提升治疗效果的重点分析方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4例在该院应用万古霉素并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78例,患者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39.2±8.5)岁。

患者都原先采用经验用药治疗效果甚微,后运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收集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1.2 血药浓度监测及样本采样199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法规指出,药敏应用K-B纸片扩散法适用于迅速生长的细菌,血药浓度的监测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都对第一次用药前或静脉滴注35~65 min留取血样,根据万古霉素峰浓度20~30 mg/L,谷浓度5~10 mg/L治疗浓度区间判断监测结果。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万古霉素是一种大分子抗生素,主要通过静脉给药。

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药物血药浓度过低,可能导致感染菌株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减弱药效;而血药浓度过高,则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准确监测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于保持药物在有效范围内,同时又避免药物毒性的发生至关重要。

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峰值浓度监测和谷值浓度监测。

峰值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达到的最高浓度,而谷值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的分布相平衡状态下的最低浓度。

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不同的感染类型,医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在每次给药后1小时内监测峰值浓度,可以保证药物在治疗感染时的最高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而在维护治疗期间,可以通过监测谷值浓度来确保药物的血药浓度在合适的治疗范围内。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每个患者的治疗目标血药浓度可能略有差别。

因此,监测结果需要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感染类型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对于血液感染的患者,药物峰值浓度在15-25mg/L之间,谷值浓度在10-15 mg/L之间,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对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患者,药物峰值浓度在10-20 mg/L之间,谷值浓度在5-10 mg/L之间,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高血药浓度可能与肾脏损伤相关,因此,对于肾功能有损的患者,应该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必要的。

通过监测药物的峰值浓度和谷值浓度,可以确保药物在治疗范围内,同时又避免药物毒性的发生。

在实际临床中,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剂量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观察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观察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观察巫艳芬【摘要】目的探究本院住院患者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效果及血清谷浓度.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给药剂量,分析患者的血药浓度以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共进行65例次血药浓度监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万古霉素总用量为623.45 g,总用药时间347 d,平均日用量(1.55±0.23)g.50例患者平均血清谷浓度为(18.56±7.41)mg/L,平均峰浓度为(31.81±2.37)mg/L.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首次达标率为54.00%(27/50),患者调整前后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分为正常组22例,异常组28例.异常组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5.42±1.36)mg/L,与正常组患者的(16.18±1.43)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91,P>0.05).50例患者治疗显效36例(72.00%),有效9例(18.00%),无效5例(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监测对于患者药物应用剂量的调整具有指导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肾功能损伤.【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12【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肾功能;临床研究【作者】巫艳芬【作者单位】518172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万古霉素属于三环糖肽类抗生素, 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 特别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更为显著[1]。

由于用药患者存在较大的自身差异性, 用万古霉素治疗对其耳部健康以及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伤风险,同时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因此对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行血药浓度水平监测能降低不良风险,提升临床疗效[2]。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对于万古霉素的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进行解读。

首先,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南主要关注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由于万古霉素的疗效与其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特定患者群体,如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年老体弱者,以及疾病严重的患者,建议进行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指南中还明确了监测的时机和频率,一般建议在给药后1-2小时监测第一次,然后根据需要选择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此外,指南中还强调了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以及针对异常血药浓度的调整剂量建议。

其次,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应用相关指南主要关注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指南中明确了万古霉素的推荐剂量范围和给药途径选择,一般在成人中推荐每日剂量为1-2克,分2次给药,儿童剂量则根据体重调整。

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如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剂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指南还明确了给药途径的选择,万古霉素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

万古霉素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反应等,指南中提供了相应的监测和处理建议。

另外,指南还列举了万古霉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如与环孢菌酮、华法林等药物的相互作用,指南中提供了相应的用药建议和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对于保证万古霉素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临床医生在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时,应参考相关指南,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掌握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并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及处理。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万古霉素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5 —
临床与药物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年第 3 期 总第 35 卷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 2009 年 1 月 ~2014 年 6 月在 黔西南州中医院肾病风湿病科治疗的 MRSA 感染患者,纳入标 准为:患者 MRSA 感染的诊断有明确影像、临床和细菌学依据, 患者首次 MRSA 阳性 支 气 管 肺 泡 灌 洗 ( 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培养于入院后 2 天以内获得,患者无严重心肺功能异常、凝 血机制障碍及肝功能异常。 排除有多种微生物感染,使用万古 霉素治疗时间 <72 h,治疗前有急性肾衰竭或需要透析的患者。 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 意书。 1.2 治疗方法与数据收集 所有患者按 30 mg /kg 静脉注 射万古霉素(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050069)500 mg /支,在 24 h 内分 2 次使用。 在使用药物前记录患者以下信 息:年龄、性别、体重、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 浓度、按年 龄和性别调整的肌酐清除率( creatinine clearance,CrCl),在药物 使用过程中测定患者血清万古霉素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治疗持 续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得分。 记录可能与肾损害相关的 伴随风险[ 糖尿病、血尿氮 (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SCr 的比 值]和使用的药物( 利尿剂、两性霉素 B,去氧胆酸盐、脂质体等 效制剂、氨基糖苷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 素受体阻断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以及血管加压素)。 血清万 古霉素浓度由本院血药浓度监测中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4] 。 按照万古霉素峰浓度为 20 ~40 μg /mL、 谷浓度为 5 ~ 10 μg /mL 的治疗浓度范围判定监测结果,峰浓度血标本在达稳 态并静脉滴注结束后 30 min 留取,谷浓度血标本则在达稳态后 给药前留取。 1.3 临床判断标准 肾毒性定义为药物使用后 SCr 比基线 期升高 0.5 mg /dL,或在基线期以后的 SCr 检测过程中升高 ≥ 50%。 服用万古霉素前基线期 SCr 和按年龄、性别计算的 CrCl 公式如下:肌酸清除率 =(140-年龄) ( 体重 /kg) /(72 ×血清肌 酸)(女性按计算结果 ×0.85),药物动力学数值:万古霉素浓度 在稳定期 30 min 内收集的血清样本进行测定,稳定期是指特定 万古霉素治疗剂量(例如,1g IV q12h)使用 3 次后。 药物半衰期 的计算公式如下:Ke =0.00083( CrCl) +0.0044,血清万古霉素 浓度采用高压液相法进行测定,并用如下公式计算真实值:真实 值 =检测浓度 ×e[( -ke ×真实时间) -实际时间],实际时间指 检测时的时间,真实时间是指检测时的校正时间[5] 。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6.0 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比较患肾毒性和非肾毒性患者原始数据的差异。 采用非配对 t 检验比较正态连续变量,非正态连续变量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 计数变量采用 χ2 检验,以“x ±s”表示连续变量,计数数据 以率表示。 采用多因素分析判断是否为肾毒性的相关因素,对 于危险因素,在单因素方差分析时为 0.2,即可纳入到随后的模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葡萄球菌感染,特别是耐甲 氧 西 林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感染逐渐增多,这已经成为临床上一个严重问题。 目前万谷霉素是临床上治疗 MRSA 首选经验性抗菌药物。 万谷
型中。 采用分步法输入到回归模型中,其中肾毒性作为因变量,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本试验共入组 105 例患者,年龄 22 ~90 岁,平均年龄为(58.0 ±15.6)岁。 APACHE II 分值为 3 ~ 37,平均值为(20.3 ±8.4)。 共有 65(61.9%) 例男性患者,40 例 (38.1%)女性患者。 死亡率为 27.5%,平均住院时间为(35.8 ± 27.3)d,其中肺部感染 65 例,腹腔感染 14 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15 例(表 1)。
作者简介:李刚,男,本 科 副 主 任 医 师,研 究 方 向:主 要 肾 病 临 床 研 究,E- mail:liggz1971@163.com。
霉素在组织中扩散性很差,当血清万谷霉素浓度为 15 ~20 μg / mL 时可增强药物传输、提高疗效,但同时也会带来肾毒性[1] 。 目前已经有很多对万谷霉素血药浓度和肾毒性关系的研究[2] 。 但对肾毒 性 的 定 义 以 及 患 者 疾 病 的 严 重 程 度, 各 个 研 究 都 不 同[3] 。 本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万古霉素治疗的 MRSA 感 染患者肾毒性发生率,分析患者发生肾毒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 万古霉素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if the increasing the dose and time of vancomycin will increase the renal toxicity risk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ce to toluene penicill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and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c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Methods We enrolled 105 patients, mean age (58.0 ±5.8) years; 59 males (61.9%)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ith MRSA.Patients’ age, sex, serum creatinine ( SCr) ,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 CrCl) , serum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s, duration of treatment,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score were analysed.The definition of renal toxicity is that SCr is higher than the baseline 0.5 mg /dL, or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 series SCr: SCr elevation≥50%.The relevant data in patients with renal toxicity and non toxicity were compared.Results 45 (42.9%) had renal toxicity.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nal toxicity patients than non toxicity [ (20.9 ±9.8 ) μg /mL vs. (14.2 ±6.6) μg /mL, P <0.001 ) , serum drug concentration ≥15μg /mL ( 67.8% vs 40.3%; P =0.01 ) and vancomycin treatment duration ( 14 days) ( 46.0% vs 21.4%; P =0.011 ) has obvious different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vancomycin serum concentration≥15 μg /mL and prolonged treatment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renal toxicity ( adjusted likelihood ratio =2.83; 95% CI, 1.03 ~ 7.72, P =0.04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vancomycin dosage and treatment time was the risk of nephrotoxicity. [ Keywords] vancomycin;blood drug concentration;MRSA.
[关键词]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MRSA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1678(2015)03 -0085 -04
Observation on renal toxicity and significance on measurations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年第 3 期 总第 35 卷
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观察及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
临床与药物
李刚,朱以翠,黎庆萍
(黔西南州中医院 肾病风湿病科,贵州 兴义 562300)
[摘要] 目 的 探 讨 加 大 万 古 霉 素 的 用 药 剂 量 和 治 疗 时 间 能 否 增 加 耐 甲 氧 西 林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患者发生肾毒性风险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 研究对象为 2009 年 1 月 ~2014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 MRSA 感染患者。 共入组 105 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8.0 ±5.8)岁;其中男性 65 例(61.9.8%),分 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rCl)、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万古霉 素治疗持续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分值等数据。 肾毒性的定义 为患者 SCr 高于基线期 0.5mg /dL,或 SCr 升高≥50%。 对肾毒性患者和无肾毒性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研究,观察肾毒性发生相 关因素。 结果 45 例(42.9%)患者发生肾毒性。 发生肾毒性患者血清万古霉素浓度显著高于无肾毒性患者[(20.9 ±9.8) μg /mL vs.(14.2 ±6.6)μg /mL;P <0.001],血清万古霉素浓度≥15 μg /mL 的患者比例(67.8% vs 40.3%,P =0.01) 和万古霉素治疗持续时 间(≥14 d)的比例(46.0% vs 21.4%;P =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回归分析表明:血清万古霉素药物浓度≥15 μg /mL 和治疗时 间长是发生肾毒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OR =2.83;95%CI:1.03 ~7.72,P =0.045)。 结论 加大万古霉素用量及增加用药治疗时间同 患者发生肾毒性风险增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