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单双眼的深度知觉1、引言: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
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
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2、方法2﹒1被试同一年龄段被试共五人参加了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生,19-21岁,三女两男,随机分配实验。
2﹒2仪器与材料霍尔·多尔曼深度仪,书本2﹒3实验程序2﹒3﹒1让被试用双眼观察,将深度知觉仪上固定的小棍作为标准刺激,可以运动的小棍作为变异刺激。
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5m处,双眼与窗口水平。
2﹒3﹒2然后告诉被试:“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仪器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小棍,请你调手边的遥控器,调节中间那根棍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与左右的小棍离你同样近为止。
请你按这种方法重复做,每次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2﹒3﹒3主试每次讲变异刺激都调到显然比标准刺激较远的位置,但各次的起点各不相同。
这样共做五次。
变异刺激的方位按预先的安排进行。
每次记下被试的结果: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距离(mm),即误差。
2﹒3﹒4让被试用优势眼(单眼)观察,按以上方法调节小棍,共做10次。
2﹒3﹒5让被试再用双眼观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10次。
2﹒3﹒6换被试,重复做。
1、结果被试性别双眼平均误差(mm) 单眼平均误差(mm)1 男0.16 3.372 女0.23 1.913 女 2.91 2.974 男0.35 1.925 女0.3 1.971、讨论本实验运用的是恒定刺激法对但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进行测试,试验中的自变量有两个:单眼和双眼;因变量为深度误差。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10100330317 宋时宇摘要本实验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大二10名学生,5男5女。
实验探究了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实验结果发现单眼双眼深度视觉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明显优于单眼的深度视觉。
男女性别对深度知觉没有显著影响,而被试间的个体差异显著。
关键词深度知觉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角1.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再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成为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此实验是由黑姆兹设计的。
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
黑姆兹的实验证明像差阈限小于60角度秒。
(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霍瓦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眼平均误差为14.4mm,单眼达285mm,单双眼误差比约为20:1。
深度知觉阈限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2.实验方法2.1 被试:本实验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四名大二学生,两男两女。
2.2 实验仪器: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2.3实验程序:2.3.1: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开关盒,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标准刺激对应的尺度0位与被试距离为2米。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
视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视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使用霍尔—多尔曼的深度知觉测量器对六名陕西师范大学09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五女一男)进行了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目的在于证示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比较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学习适用霍尔—多尔曼的深度知觉测量器。
实验结果表明: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关键词:单眼线索双眼线索视深度知觉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在外界对象离眼一定距离时,人眼能感受到的深度知觉是受刺激差异程度影响的。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的主要线索,借助双眼视差比借助上述各种线索更能精细地知觉相对距离,特别是在缺乏其他线索来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双眼视差更为重要。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mm,两眼视象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一点,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点,它都偏向鼻侧。
这样,在不同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称为双眼视差。
因为双眼比单眼有更多的深度线索可以参照,所以根据以往的资料和生活实际,均可得到单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差于双眼。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此实验是由赫尔姆霍兹设计的。
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
黑姆霍兹的实验证明像差阈限小于60角度秒。
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有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此仪器可测量人视深度知觉的能力(深度知觉敏锐度),并且在这种测试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即网膜上造成的差异是深度知觉的明显的线索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单眼视觉深度实验报告

单眼视觉深度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单眼视觉对深度感知的影响,并分析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在深度感知中的差异。
实验材料:1. 立体视觉测试图纸2. 实验对象3. 记录表格4.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立体视觉测试图纸放在适当的位置,确保实验对象能够清楚地看到图纸上的细节。
2. 让实验对象分别用左眼和右眼单独观察图纸,并要求他们描述所看到的图像。
3. 记录实验对象的观察时间和描述结果。
4. 重复步骤2-3,让实验对象再次单独用另一只眼睛观察图纸。
5. 让实验对象同时用两只眼睛观察图纸,并记录他们的描述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以下现象:1. 在单眼观察时,实验对象往往难以准确地感知图纸上的深度细节,他们的描述结果常常偏向于平面,缺少深度感。
2. 在双眼同时观察时,实验对象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图纸上的深度信息,他们的描述结果更加明确和具体。
3. 实验对象在用不同眼睛观察时,他们的描述结果也有差异。
例如,在用左眼观察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描述左边的部分;而在用右眼观察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描述右边的部分。
实验讨论:单眼视觉相较于双眼视觉更加容易受到深度感知的限制。
这是因为双眼视觉可以通过两只眼睛的视差来确定物体的距离和位置,从而更准确地感知深度。
而单眼视觉只能依靠单眼图像的投射来感知物体的深度,限制了深度感知的准确性。
另外,左右眼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深度感知。
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接收到左右眼的视觉输入后,会结合两只眼睛的图像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深度感知。
当我们只用一只眼睛观察时,这种整合过程就无法进行,导致深度感知有所偏差。
实验结论:单眼视觉与双眼视觉在深度感知上存在差异。
单眼视觉限制了我们准确感知物体的深度,而双眼视觉通过两只眼睛的图像结合来提供更准确的深度感知。
同时,不同眼睛的差异也会对深度感知产生影响。
实验意义:本实验的结果对于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深度感知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处于熟悉的环境中时,往往能够通过双眼视觉获得准确的深度感知。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几名被试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对深度知觉的准确性,验证双眼产生的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并且运用发差分析检验不同个体之间的单、双眼深度知觉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引言】深度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根据以往资料和生活实际,均可得到单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差于双眼的结论,认为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
(1)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相对高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2)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他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称为双眼视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
这样看来,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
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
公式为:视差角=206265*b△D/[D(D+△D](单位:弧秒)b:目间距65mm D:观察距离。
本实验为2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非观察窗口距离)△D: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单位为mm 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黑姆霍兹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双眼和单眼在深度知觉上的误差的测定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并计算深度阈限的视差角探讨分析双眼和单眼单眼之间在深度辨别中的差异了解双眼视差的生理基础。
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女生两名。
实验采用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分别测量被试用单眼左右眼和用双眼观察的深度知觉实验结果1.单、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有显著影响且双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好于单眼。
2.被试双眼观察观察距离2m时深度阈限的视差角被试1为23.55 弧秒被试2为31.19弧秒。
3.刺激远近对于单双眼都有显著差异。
4.左眼与右眼的深度知觉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深度知觉单眼双眼深度知觉阈限视差角1 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很多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主要有以下三种1单眼视觉线索包括物体的遮挡重叠在前面的近被遮挡者远光亮和阴影的分布明暗分析近处物体显得亮远处物体显得暗些空气透视近处物体轮廓清晰、细节分明远处物体不清晰线条透视指对象在空间上的几何投影大小相同的物体近的视角大远的视角小运动视差即由观察者的位置移动而引起的客体相对运动的知觉各种表面的组织结构如地面的结构越远越密集构成结构上的梯度给人以深度印象。
2双眼线索①水晶体调节当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睫状肌改变水晶体的凸度以使视网膜象清晰。
睫状肌的动觉信号传到中枢成为距离的线索。
这种线索只在10米以内起作用。
②双眼辐合双眼在注视物体时视轴会聚在对象上看近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
辐合与其他线索协同作用可以精确地提供距离的信息如双眼辐合与视网膜象大小相结合远者视轴分散视象小近者辐合程度大视象也大。
在不同距离上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客体可以有等大的视象但因辐合程度不同也能区分出远近。
辐合只在几十米内起作用。
双眼视差与单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上的差异

双眼视差与单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上的差异摘要本实验通过对双眼和单眼在深度知觉上的误差的测定,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并计算深度阈限的视差角,探讨分析双眼和单眼在深度辨别中的差异,了解双眼视差的生理基础,探寻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2年级学生4人。
本实验使用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双眼深度阈限视差角= 21.38(弧秒),双眼与单眼深度知觉能力有着极其显著性差异,双眼和单眼深度知觉能力个体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性别差异也不显著。
本实验验证了双眼视差比单眼线索在判断相对距离时具有更大的作用,初步探讨了深度视觉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关键词深度知觉双眼视差单眼线索深度阈限视差角差异1.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评定。
以往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黑姆霍兹在1866年设计的。
它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根在同一平面为止。
(2)霍瓦―多尔曼深度试验,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了三针实验。
霍瓦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眼平均误差为14.4mm,单眼达285mm,但双眼误差比约20:1,说明了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本实验采用的就是霍瓦设计原理的深度知觉测试仪进行的测量,本实验采用的是ABBA法,分别测量双眼、单眼深度知觉,ABBA法可以尽量消除被试的视觉疲劳。
与以往实验相比本实验使用的是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在仪器上更加的先进,本实验的实际意义在于可以用来测量飞行员、司机等需要精确深度知觉的人员。
深度知觉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诸如双眼的辐合与调节、双眼视差、视象大小、运动视差、线条透视、亮度与背景、观察姿势等主观线索都与深度知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实验中我们要尽量的控制变量,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人类的深度运动知觉,是通过检测二维平面内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陈瑾瑾(小组成员:杨靖、谭静茹、宋璐、臧小贤)(镇江高等专科学校,镇江,212000)摘要本实验运用深度知觉测试仪,通过对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8名被试进行了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
实验目的为了解深度知觉现象,学习使用深度知觉仪器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和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时的差异。
结果发现,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显著大于单眼。
个体差异以及疲劳现象和实验器材环境都影响实验结果。
刺激的不同位置对于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双眼线索、单眼线索1、导言深度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本实验运用深度知觉测试仪,以深度线索,即被试运用单眼还是双眼等为自变量,以其调整后棒的距离误差为因变量,通过平均误差法,测量被试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比较各因素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
实验预期:单双眼在辨别远近中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双眼的视深度知觉辨别误差要优于优势眼的视深度知觉。
个体差异等误差也影响实验结果。
2、方法2.1 实验被试:本次实验选择了8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被试,其中4名女生4名男生,均为右利手,视听觉正常,无偿参与本次实验。
2.2 仪器和材料: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2.3实验程序:2.3.1 让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8m处,眼睛和窗口等高,眼睛与窗口等高。
将深度知觉器上固定的直棒作为标准刺激,可以移动的直棒作为变异刺激。
2.3.2 指导语:“你坐在这里看见前面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立棒,请你用手上的遥控器来调节中间那根棒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和两边那两根棒离你同样远时为止,按这种做法重复多次,要求是一样的。
”2.3.3主试控制比较刺激,使每次起始的位置远大于或远小于标准刺激,但各次的起点不同,以ABAB原则呈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双眼视深度知觉
2007年05月09日星期三 12:43
摘要本次实验使用深度知觉测量仪比较了两名女性被试单双眼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并学习了测量视觉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方法,探讨了单双眼对视觉深度知觉中的影响。
全班被试实验结果表明,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单双眼视深度知觉辐合角差
1 前言
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nholtz设计的三针实验。
他将两根针垂直地固定在同一距离上,让被试移动处于它们之间但不在同一距离的另一根针,直到是他看起来刚刚和那两根针一样远为止。
这跟针和那两根针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就是深度知觉的误差。
1919年H.J.Howard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这个测量仪上有一根固定的棒,在它的旁边还有一根可以前后移动的棒。
被试在6m远处通过一个长方形窗口只能看到这两根半棒的中间部分,让他拉动一根绳子来调节可以移动的那根半的位置,直到他认为两根棒一样远为止。
两根棒的距离之差,就是深度知觉的误差。
Howard用恒定刺激法,取75%点作为阈限,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0mm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3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值比为20:1。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1934年,L.S.Woodburne用光的细缝代替棒,而光的细缝可随距离变化,使网膜像始终保持恒定。
实验结果也证明深度知觉的阈限大约是2.12弧秒。
如用长度(mm)表示深度知觉的误差,就必须注明测定时的观察距离有多远。
为了简便起见,深度知觉的误差常用辐合角的差来表示。
辐合角是双眼视轴在注视点出现相交所形成的夹角。
被判断为等远的两个物体所形成的辐合角之差,就可以作为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指标,辐合角差的计算如下:
A和B是由被试判断为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它们和被试的距离分别为D和D+△D,LR为目间距,常用ɑ表示。
在计算辐合角的差是要将弧度换算为角秒。
辐合角差的计算公式为:
因各人的目间距不尽相同,在比较两人的辐合角差时,要用各自的目间距计算辐合角。
有人用多数人目间距平均值(65mm)计算辐合角,只是为了方便罢了。
杨博民用类似Howard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对大学生测定的结果与Howard 的结果基本一致(见表20-1)。
本次实验探讨单双眼对视觉深度知觉中的影响,我们的实验假设是,全班被试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有显著差异。
2 方法
2.1 被试:两名女性大学生,身体健康,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
年龄均为22岁。
2.2 仪器和材料:
Howard-Dolman深度知觉的测量器,遮眼勺。
2.3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的自变量是深度线索(单眼、双眼);因变量是被试的深度视觉误差。
2.4 实验程序:
2.4.1让被试用双眼观察。
将深度知觉器上固定的直棒作为标准刺激,可以移动的直棒作为变异刺激。
让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5m处,眼睛与窗口等高;
2.4.2被试坐好之后,指导语为:“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的窗口里有两根垂直的立棒,请你移动手边的那个旋钮来调节右边那根棒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和左边那根棒离你同样远时为止,按这种作法要做很多次,要求都是一样的。
”
2.4.3每次将变异刺激都调到显然比标准刺激较远的位置,但各次的起点不要相同。
这样共做5次,每次把被试调节的结果即两根棒的距离(mm)记录于表中;
2.4.4让被试只用优势眼观察,按上述方法调节直棒,共做10次;
2.4.5让被试再用双眼观察,用同样方法测定5次;
2.4.6换被试,重复实验。
3 结果
3.1 单眼、双眼的深度知觉误差(mm)记录表
3.2
全班被试双眼和单眼10次测量误差的平均值
3.3 检验全班被试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是否有显著差异,方法是相关样本t检验。
经检验,t=-5.347,df=10,p=0.000<0.01,说明全班被试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有显著差异。
4讨论
4.1本次实验的自变量是深度线索(单眼、双眼);因变量是被试的深度视觉误差。
4.2本次实验达到了实验的假设,p=0.000<0.01,表明被试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有显著差异的;而且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其双眼精度远高于单眼精度,那么,一个疑问,就是双眼辨别远近为什么比单眼辨别远近精度高呢?
先解释一下双眼视觉线索,它主要是指双眼视差,在空间上立体对象造成的两眼视觉上的差异就是双眼视差。
两眼在相应部位的视觉刺激,以神经兴奋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便形成主体知觉或深度知觉。
借助于双眼视差比借助于其它各线索更能精细的知觉相对距离。
距离和深度视觉主要是两眼的机能。
在正常的知觉情况下,人都会利用双眼来观察环境和物体。
物体越近,视差越明显,人眼就是由视差获得深度感的信息。
在查资料的时候,正好看到Kunnapas于1968年,用五个系列实验来评价每种线索对深度知觉的作用,实验发现,被试可以利用的深度线索越多,其判断就越准确。
单眼视觉靠的一般是空间视觉的物理条件,主要是人的经验作用,这些物理条件也可以提供环境中物体的相对距离的信息。
这些刺激物具备以下的特征:大小、遮挡或者重叠、线条透视等等。
与两眼相比,只能是个大概;而双眼视觉的优势是,可以相互补充,不断的修正,精度大大的提高,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4.3写到这的时候,我有个疑问,我是个军事爱好者,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军事训练中,端枪瞄准的时候,是睁一只眼睛的,就是用一只眼睛瞄准,特别是打击远距离目标的时候。
在留下来的各种影片和记录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近距离战斗的时候,没有看到谁是用一只眼睛,都是端枪就打,而且准确性都极高,唯一的区别是谁先抠动扳机。
当距离比较远的时候,战士就会闭上一只瞄准,好象本能反应一样。
这个事例也证明了在近距离的时候,双眼视觉深度肯定是很准确的,判断方位非常正确,而且两眼的视野范围更大,所以就更安全。
但是引用这个事例,我想说的是,既然双眼视觉深度精度高于单眼,为什么人们在射击远目标的时候要
使用单眼呢,难道就只是为了瞄准方便?是否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就是在距离增加到一定的距离时,单眼视觉可能起的作用会更大。
但是受我们实验条件所限,上述推论也只是一个假设,没有能够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前人已经做了这个工作,在Kunnapas的实验结论中上述假设已经有体现:即“随着距离的增加,被试判断的准确性就明显下降,这表明单眼线索对短距离的深度准确性判断作用不大,生理调节线索和双眼线索在判断中的作用较大。
然而,随着观察距离的增加(1000英尺外),人就越来越依赖于单眼线索,当然准确性会下降很多。
”
4.4 在现在社会中,汽车已经越来越普遍了,但是是否所有的人适合驾驶?答案是否定的。
驾驶员主要的行为是驾驶,其对物体深度的感知和远近的判断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因此驾驶员必须能够随时随地的准确判断各种交通工具的准确空间距离。
在人多车多的小路上,两车相遇的时候,倒车入库的时候,都必须认真准确的判断空间距离,这就对驾驶员提出了高的要求,那么在军队征召驾驶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实验来检测驾驶员的素质,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视觉深度实验必定还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5结论
(1)本次实验是成功的,证明了实验的假设,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有显著差异。
;
(2)近距离的时候,双眼视差准确性远高于单眼视差,随着距离的增加,人更倾向于使用单眼线索;
(3)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深度实验在社会应用中会有更大的发展。
6参考文献
1#
2 张学民,舒华等主编,《实验心理学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p2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