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实验使用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对六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本科生(三男三女)进行了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

目的在于探讨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以及性别差异对于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数据使用spss相关分析得到结论: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性别差异对于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深度知觉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角1 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superposition),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空气透视,明暗,阴影(shadow),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vergence)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binocular cues)的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再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成为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此实验是由黑姆兹设计的。

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

黑姆兹的实验证明像差阈限小于60角度秒。

(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

用a代表双眼间的距离,F代表相应的变异刺激,F′代表两根标准刺激中的一根。

R代表与双眼轴垂直相交的至F的距离。

深度觉实验报告数据

深度觉实验报告数据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类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距离和深度。

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讨双眼和单眼在深度知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单眼和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2.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3. 探讨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实验对象: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各半。

2. 实验程序(1)测试前,所有志愿者填写一份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视力等。

(2)实验分为单眼测试和双眼测试两部分。

- 单眼测试:志愿者随机选择一只眼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志愿者需要判断屏幕上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

- 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使用两只眼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与单眼测试相同。

(3)测试过程中,深度知觉测试仪自动记录志愿者对物体距离关系的判断结果,并计算误差。

3.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1. 描述性统计- 单眼测试平均误差:±4.2cm- 双眼测试平均误差:±2.1cm2. 独立样本t检验单眼测试和双眼测试的平均误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

3. 相关性分析双眼视差与深度知觉准确性呈正相关(r=0.6,p<0.05),说明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其作用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此外,本实验还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深度知觉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视觉经验、环境因素等,而性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六、结论1. 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

2.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深度直觉测试实验报告

深度直觉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运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深度知觉的能力,本实验采用深度知觉测试仪,对被试进行深度知觉能力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被试的深度知觉能力水平;2. 探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差异;3.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2. 被试者: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6名,年龄:20,性别:女。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深度知觉能力,因变量为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2. 实验步骤:(1)将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人,分别进行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2)单眼测试:让被试者戴上单眼视力矫正眼镜,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3)双眼测试:让被试者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4)记录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五、实验结果1. 单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60.00%;(2)最小准确率为20.00%,最大准确率为90.00%。

2. 双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80.00%;(2)最小准确率为50.00%,最大准确率为95.00%。

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1)女性平均准确率为78.00%,男性平均准确率为75.00%;(2)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

六、实验结论1. 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平均准确率较高;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可能与被试者长期接受视觉训练有关;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这与双眼视差、双眼辐合等生理机制有关;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实验样本量较小有关。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致力于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感知图像或视频中的三维空间信息。

深度知觉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索深度知觉算法的效果,并对两种常见的深度知觉技术进行比较。

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两种深度知觉技术,分别是结构光和立体视觉。

结构光是一种通过投射特殊光源模式并观察反射光线变化来测量物体表面形状的方法。

立体视觉则是通过两个或多个摄像头来捕捉同一场景的多个视角,并通过计算视差来估计深度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组三维模型,包括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在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中进行了拍摄。

对于结构光方法,我们使用了投影仪来投射结构光,然后使用摄像头来捕捉物体被结构光照射后的反射光线。

对于立体视觉方法,我们使用了两个摄像头并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角度以捕捉物体的不同视角。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深度知觉技术的结果,我们发现结构光方法在捕捉物体表面形状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

结构光方法能够通过投射特殊的光源模式来获取物体表面的详细结构,并通过分析光线的反射情况来测量出物体的深度信息。

这使得结构光方法能够准确地还原物体的形状,尤其适用于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物体进行深度感知。

然而,结构光方法的缺点是对光照条件的敏感性较高。

在光照不均匀或光源投射不均匀的情况下,结构光方法可能会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

此外,结构光方法还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校准过程,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立体视觉方法的优势在于其相对简单且灵活的设备配置。

通过使用两个摄像头并利用视差来计算深度信息,立体视觉方法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物体的深度感知。

立体视觉方法不依赖于光源和投射设备,因此可以在各类环境下使用。

然而,立体视觉方法在对复杂的物体几何形状进行深度感知时可能存在较大的挑战。

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较结构光和立体视觉两种常见的深度知觉技术,探索了它们在物体深度感知方面的优劣势。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单双眼的深度知觉1、引言: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

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

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2、方法2﹒1被试同一年龄段被试共五人参加了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生,19-21岁,三女两男,随机分配实验。

2﹒2仪器与材料霍尔·多尔曼深度仪,书本2﹒3实验程序2﹒3﹒1让被试用双眼观察,将深度知觉仪上固定的小棍作为标准刺激,可以运动的小棍作为变异刺激。

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5m处,双眼与窗口水平。

2﹒3﹒2然后告诉被试:“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仪器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小棍,请你调手边的遥控器,调节中间那根棍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与左右的小棍离你同样近为止。

请你按这种方法重复做,每次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2﹒3﹒3主试每次讲变异刺激都调到显然比标准刺激较远的位置,但各次的起点各不相同。

这样共做五次。

变异刺激的方位按预先的安排进行。

每次记下被试的结果: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距离(mm),即误差。

2﹒3﹒4让被试用优势眼(单眼)观察,按以上方法调节小棍,共做10次。

2﹒3﹒5让被试再用双眼观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10次。

2﹒3﹒6换被试,重复做。

1、结果被试性别双眼平均误差(mm) 单眼平均误差(mm)1 男0.16 3.372 女0.23 1.913 女 2.91 2.974 男0.35 1.925 女0.3 1.971、讨论本实验运用的是恒定刺激法对但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进行测试,试验中的自变量有两个:单眼和双眼;因变量为深度误差。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中距离、深度和三维形状等特性的感知能力。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人类深度知觉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评估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者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和差异。

二、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年龄在 18 25 岁之间的大学生共 50 名,其中男性 25 名,女性25 名。

所有被试者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等视觉障碍。

(二)实验仪器采用了深度知觉测试仪,该仪器由一个固定的标准刺激和一个可移动的比较刺激组成,通过调整比较刺激的位置来测量被试者的深度知觉阈值。

(三)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 2(性别:男、女)× 2(照明条件:强光、弱光)×2(观察距离:近、远)的三因素混合设计。

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变量,照明条件和观察距离为被试内变量。

(四)实验程序1、实验前,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确保其理解实验任务。

2、被试者坐在测试仪前,调整座椅高度和位置,使眼睛与仪器的观察窗口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3、实验开始时,先呈现标准刺激,然后呈现比较刺激。

被试者通过调节比较刺激的位置,使其与标准刺激在深度上看起来相等。

4、每个实验条件下进行 10 次测试,记录被试者每次调整的误差值。

5、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环境安静,避免干扰被试者的判断。

三、实验结果(一)描述性统计计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者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发现,在强光条件下,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在弱光条件下,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

在近距离观察时,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在远距离观察时,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

男性被试者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女性被试者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

(二)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三因素方差分析。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又称深度感或立体感,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深度知觉对于导航、定位、判断物体距离以及运动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线索、生理机制以及个体经验等。

本实验旨在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随机分配的深度知觉刺激图片- 问卷星在线调查问卷2.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各半。

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先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视觉经验等;(2)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3)单眼测试:志愿者用一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4)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用两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5)记录志愿者在单眼和双眼测试中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6)分析数据,比较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

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这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性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我们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并不明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中,表现出的准确性差异没有显著差异。

五、讨论1. 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线索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双眼视差来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例如,在判断楼梯的深度时,我们会利用双眼视差来估算楼梯的高度。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和空间位置。

然而,深度知觉的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为了探索深度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大小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我们首先对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以探究大小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物体,分别为小球和大球。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两个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大球比小球更近。

这表明大小确实对深度知觉有一定的影响,大物体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二:颜色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颜色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颜色对比明显的物体,例如红色和蓝色。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些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红色物体比蓝色物体更近。

这表明颜色对深度知觉也有一定的影响,亮度较高的颜色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三:运动与深度知觉的关系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运动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参与者观看了一段物体在屏幕上运动的视频,并被要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深度变化。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认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深度变化,运动方向也会影响深度知觉。

这表明运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四:背景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背景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个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深度变化,并进行判断。

结果显示,背景对深度知觉有显著影响。

当物体与背景颜色相近时,深度知觉会受到干扰,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大小、颜色、运动和背景都对深度知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深度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进一步研究深度知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实验使用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对六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本科生(三男三女)进行了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

目的在于探讨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以及性别差异对于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数据使用spss相关分析得到结论: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性别差异对于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深度知觉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角1 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superposition),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空气透视,明暗,阴影(shadow),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vergence)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binocular cues)的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再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成为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此实验是由黑姆兹设计的。

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

黑姆兹的实验证明像差阈限小于60角度秒。

(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

用a代表双眼间的距离,F代表相应的变异刺激,F′代表两根标准刺激中的一根。

R代表与双眼轴垂直相交的至F的距离。

δ代表在F与F′间垂直相交的距离差。

θ2代表左眼视线至两个对象的视角,θ1代表右眼视线至两个对象的视角。

由此可知,θ2—θ1即为视角差,即相应于两眼对两个对象的视线。

θ2—θ1在理想情况下是以角单位表示的两个对象间的网膜上距离的标尺。

在弧度计算时,若计算到弧秒就应该乘上206 265这一转换系数。

公式为:视差角η=206265aX/[D(D+X)](单位:弧秒)a:目间距65mm D:观察距离。

本实验为2000m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非观察窗口距离)X: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平均数)。

霍瓦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眼平均误差为14.4mm,单眼达285mm,单双眼误差比约为20:1。

通过本实验,探讨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根据以往资料和生活实际,做出假设:1)双眼比单眼有更多的深度线索可以参照,准确性也高于单眼。

2)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不显著。

2实验方法2.1 被试华东师大09级心理系大二学生6名,男女比例为3:32.2 仪器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2.3 程序 2.3.1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开关盒,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标准刺激对应的尺度0位与被试距离为2米。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

2.3.2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实验,你能从深度知觉实验仪的窗口里看到三根垂直的黑色立柱。

二侧的是标准剌激立柱,中间一根是可由你操作前后移动的变异剌激柱,你的任务是用优势眼观察,即是你觉得视力好的一只眼观察(或者用你的双眼观察),操纵遥控器,调节变异剌激,使其和两侧的标准剌激离你同样的远近。

按此法做多次,要求都是一样。

”2.3.3中间的立柱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起始位置每次要随机),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为止(可来回调)。

主试记录误差(取绝对值)。

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20次实验,其中有10次是变异刺激(可移动立柱)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起始点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2.3.4按照上述程序,再做单眼视觉实验20次,并求出平均结果。

2.3.5主试仔细记录实验结果。

换被试继续实验。

3 结果3.2单、双眼深度知觉能力差异显著性的检验Correlations双眼线索单眼线索Kendall's tau_b 双眼线索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733*Sig. (2-tailed) . .039N 6 6单眼线索Correlation Coefficient .733* 1.000Sig. (2-tailed) .039 .N 6 6Spearman's rho 双眼线索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886*Sig. (2-tailed) . .019N 6 6单眼线索Correlation Coefficient .886* 1.000Sig. (2-tailed) .019 .N 6 6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3.3性别差异对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3.3.1Correlations男单眼女单眼Kendall's tau_b 男单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333Sig. (2-tailed) . .602N 3 3女单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333 1.000Sig. (2-tailed) .602 .N 3 3 Spearman's rho 男单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500Sig. (2-tailed) . .667N 3 3女单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500 1.000Sig. (2-tailed) .667 .N 3 3 3.3.2Correlations男双眼女双眼Kendall's tau_b 男双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333Sig. (2-tailed) . .602N 3 3女双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333 1.000Sig. (2-tailed) .602 .N 3 3 Spearman's rho 男双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500Sig. (2-tailed) . .667N 3 3女双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500 1.000Sig. (2-tailed) .667 .4 讨论4.1 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由表3.2,使用了六名被试,男女比例为3:3,分别输入每个人单、双眼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变量一为单眼(优势眼)深度知觉误差,变量二为双眼深度知觉误差,使用spss 相关性检验,得肯德尔相关= 0.733(显著程度0.05 p=0.039)斯皮尔曼相关=-.886(显著程度0.05 p=0.019 皆为双侧检验)即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差异显著,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符合原假设。

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象互相吻合,如将两眼视网膜重合起来,两个视象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这时人就会知觉到一个平面的物体。

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视象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

因为两眼之间有60~65毫米的目间距,所以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两个视网膜象不完全重合,它们都偏向鼻侧,这样,立体的客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呈象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双眼视差。

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转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脑便形成深度知觉。

所以利用双眼线索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途径,其效果要比利用单眼线索精细准确得多4.2 性别差异对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4.2.1由表3.3.1,使用了六名被试,男女比例为3:3,分别输入每个人单眼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变量一为男性,变量二为女性,使用spss相关性检验,得肯德尔相关= -.733(显著程度0.05 p=0.602)斯皮尔曼相关=-.500。

(显著程度0.05 p=0.667 皆为双侧检验)即性别差异对单眼深度知觉准确性影响不显著。

4.2.2由表3.3.2,使用了六名被试,男女比例为3:3,分别输入每个人双眼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变量一为男性,变量二为女性,使用spss相关性检验,得肯德尔相关= -.733(显著程度0.05 p=0.602)斯皮尔曼相关=-.500。

(显著程度0.05 p=0.667 皆为双侧检验)即性别差异对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影响不显著。

符合原假设。

4.3 深度知觉的机制分析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象互相吻合,如将两眼视网膜重合起来,两个视象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这时人就会知觉到一个平面的物体。

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视象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

因为两眼之间有60~65毫米的目间距,所以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两个视网膜象不完全重合,它们都偏向鼻侧,这样,立体的客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呈象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双眼视差。

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转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脑便形成深度知觉。

4.4单眼分辨远近的机制单眼视觉线索有:遮挡(superposition),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空气透视,明暗,阴影(shadow),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利用这些条件,单眼也能分辨远近,但是准确性明显低于双眼。

4.5深度知觉测试仪有待改进之处4.5.1 配套设备建议增加一个医用测视力汤勺,由于测量单眼时,被试多采取用自己的手捂住一只眼睛,或单眼闭上等方法,不排除有被试为了更准确数值而违规的行为,降低了实验的信度。

4.5.2 设备本身建议使用数码读数法,降低调节时的机器噪声。

人工读数存在错误和不精确等现象。

在调节远近时,机器发出的声音较大,且只有一个遥控器,反复在主,被试间传递使用,导致被试能够通过记忆主试调节铁杆的时间推断远近,达不到测量视觉深度知觉的目的。

4.6 深度知觉研究实际应用价值的实例在临床,些儿童生来有深度知觉方面的缺陷,比如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患者,其近距离立体视良好,中、远距离立体视不良,及早手术后会有较大改善,分别检查不同距离的立体视就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