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知觉实验
深度觉实验报告数据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类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距离和深度。
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讨双眼和单眼在深度知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单眼和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2.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3. 探讨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实验对象: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各半。
2. 实验程序(1)测试前,所有志愿者填写一份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视力等。
(2)实验分为单眼测试和双眼测试两部分。
- 单眼测试:志愿者随机选择一只眼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志愿者需要判断屏幕上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
- 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使用两只眼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与单眼测试相同。
(3)测试过程中,深度知觉测试仪自动记录志愿者对物体距离关系的判断结果,并计算误差。
3.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1. 描述性统计- 单眼测试平均误差:±4.2cm- 双眼测试平均误差:±2.1cm2. 独立样本t检验单眼测试和双眼测试的平均误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
3. 相关性分析双眼视差与深度知觉准确性呈正相关(r=0.6,p<0.05),说明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其作用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此外,本实验还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深度知觉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视觉经验、环境因素等,而性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六、结论1. 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
2.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深度知觉能力测定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能力测定实验报告深度知觉能力测定实验报告摘要: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它对于人们判断客体间的空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本实验所使用的BD-II-104A型深度知觉测试仪是霍瓦-多尔曼知觉仪发展而来的。
深度知觉仪有三根直棒,左右两侧固定的直棒是标准刺激,中间一根可以前后移的直棒是比较刺激。
被试在2cm距离外通过一个长方形的观察孔这两根直棒,并遥控来条件可移动的直棒,使三者看起来在同一距离上。
在这种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本实验使用深度知觉仪并采用ABBA法来测定被试的深度知觉能力。
关键字:深度知觉BD-II-104A型深度知觉测试仪知觉能力1引言深度知觉(depthperception)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
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习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
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深度知觉测试仪是研究视觉在深度上视锐的一种仪器。
可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本仪器具有测定深度视锐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移动速度调节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驾驶员、炮手、运动员等和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或选拔,也是进行心理学实验之必备仪器。
著名的视崖实验说明,刚会爬的婴儿已经具备相当好的深度知觉。
深度直觉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运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深度知觉的能力,本实验采用深度知觉测试仪,对被试进行深度知觉能力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被试的深度知觉能力水平;2. 探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差异;3.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2. 被试者: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6名,年龄:20,性别:女。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深度知觉能力,因变量为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2. 实验步骤:(1)将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人,分别进行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2)单眼测试:让被试者戴上单眼视力矫正眼镜,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3)双眼测试:让被试者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4)记录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五、实验结果1. 单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60.00%;(2)最小准确率为20.00%,最大准确率为90.00%。
2. 双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80.00%;(2)最小准确率为50.00%,最大准确率为95.00%。
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1)女性平均准确率为78.00%,男性平均准确率为75.00%;(2)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
六、实验结论1. 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平均准确率较高;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可能与被试者长期接受视觉训练有关;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这与双眼视差、双眼辐合等生理机制有关;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实验样本量较小有关。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单双眼的深度知觉1、引言: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
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
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2、方法2﹒1被试同一年龄段被试共五人参加了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生,19-21岁,三女两男,随机分配实验。
2﹒2仪器与材料霍尔·多尔曼深度仪,书本2﹒3实验程序2﹒3﹒1让被试用双眼观察,将深度知觉仪上固定的小棍作为标准刺激,可以运动的小棍作为变异刺激。
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5m处,双眼与窗口水平。
2﹒3﹒2然后告诉被试:“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仪器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小棍,请你调手边的遥控器,调节中间那根棍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与左右的小棍离你同样近为止。
请你按这种方法重复做,每次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2﹒3﹒3主试每次讲变异刺激都调到显然比标准刺激较远的位置,但各次的起点各不相同。
这样共做五次。
变异刺激的方位按预先的安排进行。
每次记下被试的结果: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距离(mm),即误差。
2﹒3﹒4让被试用优势眼(单眼)观察,按以上方法调节小棍,共做10次。
2﹒3﹒5让被试再用双眼观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10次。
2﹒3﹒6换被试,重复做。
1、结果被试性别双眼平均误差(mm) 单眼平均误差(mm)1 男0.16 3.372 女0.23 1.913 女 2.91 2.974 男0.35 1.925 女0.3 1.971、讨论本实验运用的是恒定刺激法对但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进行测试,试验中的自变量有两个:单眼和双眼;因变量为深度误差。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又称深度感或立体感,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深度知觉对于导航、定位、判断物体距离以及运动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线索、生理机制以及个体经验等。
本实验旨在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随机分配的深度知觉刺激图片- 问卷星在线调查问卷2.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各半。
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先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视觉经验等;(2)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3)单眼测试:志愿者用一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4)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用两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5)记录志愿者在单眼和双眼测试中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6)分析数据,比较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
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这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性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我们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并不明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中,表现出的准确性差异没有显著差异。
五、讨论1. 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线索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双眼视差来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例如,在判断楼梯的深度时,我们会利用双眼视差来估算楼梯的高度。
试验三深度知觉试验

实验一深度知觉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深度知觉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并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二.学时:2学时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心理实验台—深度知觉仪、记录本
四、实验程序
1、学习使用深度知觉仪,被试在使用仪器前,距离被试2米,通过观察空进行观察。
以仪器内部可移动的一根立柱作为变异刺激,以另外两排的立柱作为标准刺激,先由主试设定到一定的位置(0厘米),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整,直到他认为两根立柱的距离相等为止。
主试记录移动立柱的误差。
2、在双眼视觉的清楚下,进行10次试验,其中有5次是变异刺激在前、由近向远的调
整;有5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距离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3、按照上述程序,再以单眼视觉试验10次,并求出平均的结果。
五.结果:
1、计算在双眼观察情况下,表示深度阈限的视差角。
计算公式为:
视差角=206265*b*△D/D(D+△D)
式中:b为目间距:65mm
D为观测距离,即2000mm
为视差距离。
2、根据同班被试的平均结果,比较双眼和单眼深度视觉阈限的差异。
3、讨论在单眼观察的情况下为什么也能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和空间位置。
然而,深度知觉的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为了探索深度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大小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我们首先对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以探究大小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物体,分别为小球和大球。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两个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大球比小球更近。
这表明大小确实对深度知觉有一定的影响,大物体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二:颜色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颜色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颜色对比明显的物体,例如红色和蓝色。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些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红色物体比蓝色物体更近。
这表明颜色对深度知觉也有一定的影响,亮度较高的颜色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三:运动与深度知觉的关系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运动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参与者观看了一段物体在屏幕上运动的视频,并被要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深度变化。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认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深度变化,运动方向也会影响深度知觉。
这表明运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四:背景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背景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个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深度变化,并进行判断。
结果显示,背景对深度知觉有显著影响。
当物体与背景颜色相近时,深度知觉会受到干扰,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大小、颜色、运动和背景都对深度知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深度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进一步研究深度知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心理学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观察条件下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量,验证双眼产生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
两名复旦大学心理系二年级本科生被随机抽取,通过深度知觉仪测量其双眼和单眼对深度判断的误差,并用t检验证实了两者差异的显著性。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双眼线索、单眼线索1.引言1.1 术语解释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其中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物体遮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
双眼视差指的是因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而在双眼视网膜结像时出现微小的水平像位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
1.2 历史研究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 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
物体同时刺激双眼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人们任然把它知觉为单一的物体。
缪勒(1912)认为这是由于物体的同一部分落在两个视网膜上相应点的缘故。
此后,缪勒和菲特用视野单向区这一概念来描述能产生视觉融合的空间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风格对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影响
摘要: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受阈限的影响。
以34名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首先使用EP705棒框仪对其认知风格进行测试,而后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感觉阈限。
这些被试中有女生30名,男生4名。
分析后结果表明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所测出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阈限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
关键词:认知方式;重量差别感觉阈限;棒框实验;恒定刺激法
1前言
本实验是教学实验,旨在锻炼同学们运用EP705 棒框仪进行对认知风格的测试能力和将心理统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认知风格( cognitive sty le)的最早研究源于瑟斯顿( L. L. Thourstone), 其后, Allport认为它是个人典型或习惯性地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的模式, Tennant认为它是“个体的特征和一贯性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
现在心理学通用的定义是个体通过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智能因素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积极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
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到80年代, 是认知风格研究发展的黄金时期, 已存在的命名认知风格类型就多达三十多种。
Riding等人1991年通过系统地分析人们对于认知风格的描述、对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它们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有关模型间的相关性,将其综合为两个重要的认知风格维度, 即整体-分析(Wholist- Analytic)维度和言语-表象( Verbal
2实验
2.1 被试
本研究所用被试均从南师大教科院应用心理专业2009级学生中选取,其中包括9名男生和46名女生,其视力均正常或矫正正常,无色盲,但是不排除裸视具有“散光”特征的被试。
2.2 实验仪器
对于深度知觉的测定采用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自变量为深度线索(单眼、双眼),因变量为深度视觉误差。
2.4 实验操作程序与主要步骤
2.4.1 抽样与分组
以55名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
2.4.2 指导语
“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的窗口里有两根垂直的立棒,请你移动手边的那个旋钮来调节右边那根棒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和左边那根棒离你同样远时为止,按这种作法要做很多次,要求都是一样的。
”
2.4.3 正式实验
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开关盒,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标准刺激对应的尺度0位与被试距离为2米。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
实验指导语:“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的窗口里有两根垂直的立棒,请你移动手边的那个旋钮来调节右边那根棒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和左边那根棒离你同样远时为止,按这种作法要做很多次,要求都是一样的。
”
中间的立柱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起始位置每次要按拉丁方的方式来排除重复实验的干扰),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为止(可来回调)。
主试记录误差(取绝对值)。
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12次实验,其中有6次是变异刺激(可移动立柱)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6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起始点随机安排,求出6次的平均结果。
2.4.4 实验注意事项
A、每测量12次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系列后,可休息2分钟;
B、在实验过程中,不要让被试知道结果,主试也不能给被试任何暗示,当被试的判断标准不一致时,主试可适当提醒被试“前后的判断标准要一致”。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 11.0进行录入和分析。
所有数据没有遗漏和错误。
对单、双眼在变异刺激初始位处于远、近时的测量值进行两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发现单眼由近到远与由远到近的相关系数为0.512,显著性检验的到得伴随概率
p=0.000﹤0.001,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说明前后两次的结果关联性很高;而双眼由近到远与由远到近的相关系数为0.606,显著性检验得到的伴随概率p=0.000﹤0.001,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说明前后两次的结果关联性很高。
但t检验的结果统计值分别为-1.899和-0.160,因此得出结果初始位处于远、近时的测量绝对误差不能说有显著差异。
而对单、双眼的t检验分析结果却显示其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7.505;p=0.000,并且双眼的深度视觉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单眼。
2.5.1 单、双眼的成对样本统计量(表1-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7.505;p=0.000,并且双眼的深度视觉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单眼。
2.5.2 单双眼在初始位处于远、近时的统计(表1-2)
由以上数据得:单眼由近到远与由远到近的相关系数为0.512,显著性检验的到得伴随概率p=0.000﹤0.001,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说明前后两次的结果关联性很高;而双眼由近到远与由远到近的相关系数为0.606,显著性检验得到的伴随概率p=0.000﹤0.001,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说明前后两次的结果关联性很高。
但t检验的结果统计值分别为-1.899和-0.160,因此得出结果初始位处于远、近时的测量绝对误差不能说有显著差异。
2.5.3各被试在双眼观察情况下,表示深度阈限的视差角(单位:弧秒)
3 讨论
本次实验的自变量是深度线索(单眼、双眼);因变量是被试的深度视觉误差。
本次实验达到了实验的假设(双眼比单眼有更多的深度线索可以参照,准确性也高于单眼),p=0.000<0.01, 表明被试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有显著差异的;而且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其双眼精度远高于单眼精度。
而根据实验的环境和被试的条件,我认为可能还有一定的不足:
A)所有的被试都是心理系的学生,既是主试也是被试,因此会对实验数据有一定的预期或自我估计,可能会导致数据的部分不真实;
B)几乎所有的被试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近视,而且散光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可能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
C)被试的疲劳程度等未完全考虑到得额外变量也可能对数据造成误差。
4 结论
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5 参考资料
邓铸.《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郑红.《心理学实验教材》
邓铸、朱晓红.《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周海谦.《空间敏度与时间敏度的相关关系》.许昌学院报,2004
王胜平、李安.《深度知觉教学实验研究——单眼和双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6 附录
实验结果数据表(1)
全班结果记录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