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背诵重点

《循证医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I类:背诵等级( ***** )1、循证医学: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的技能、经验和患者的期望、价值观二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用性科学。
2、原始研究证据( 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 :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单个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3、二次研究证据( 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 :尽可能全面收集某-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
包括:①系统评价、②临床实践指南、③临床决策分析、④临床证据手册、⑤卫生技术评估、⑥实拽参数:八會三:医考侠.4、证据质量: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疗效评估的正确性。
5、推荐强度: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遵守推荐意见利大于弊。
6、置信区间:是按照预先给定的概率(1-a,常取95%或999 )去估计未知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RR或总体OR等)的可能范围,这个范围被称为所估计参数值的置信区间。
z、置信区间的用途: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的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多数) ;用于假设检验(95%的CI与a为0.05的假设检验等价),8、Meta分析:是对相同主题的一组同质性符合要求的文献量化分析。
以同一主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L,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9.森林图( forest plot) :是由多个原始文献的效应量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绘制而成,纵坐标为原始文献编号,横坐标为效应量尺度,按照-定的顺序,将各个研究的效应量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绘制到图上。
循证重点整理

第一章-问答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的价值观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遵循四个原则: 1.基于问题的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将问题具体化为可以回答的科学问题,按照PICOS 原则将问题拆分为:P(population):关注什么样的人群/患者;I(intervention):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措施;C(compare):对照措施是什么;O(outcomes):结局指标有哪些;S(study):纳入哪些研究设计。
2.遵循证据的决策3.关注实践的结果4.后效评价、止于至善循证医学的产生:(一)疾病谱改变、需要新疗效判定指标和实践模式(二)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要求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三)医疗模式转变,要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四)临流方法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实用化使EBM的产生成为可能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1)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宏观指导是实践EBM的前提(2)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师和患者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健(3)必要的硬件设备(4)明确目的,准确定位,学心致用,持之以恒是实践EBM的源动力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第二章-问答临床问题的特殊性:1、数量繁多2、复杂性3、重要性4、多样性5、多变性正确构建问题:1、背景问题2、前景问题:P:患者(patient)I:干预措施(Intervention)C:对比措施(Comparison)O:临床结局(outcome)提出问题中的困难:1.在临床上我们可能遇到了问题但不知道从何开始。
2.当我们有了问题但难以清楚地表达时,最好将所想到的问题的各个部分写下来。
7.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一、循证医学概念循证医学(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了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1、高素质的临床医生;2、最佳的研究证据;3、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4、患者的参与。
三、经过专家筛选和评价的最佳最新证据来源:1、美国内科学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Based Medicine)3、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4、临床证据(Clinical Evidence)四、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提供者(doer)和最佳证据的应用者(user)。
五、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实践循证医学“五步曲”)1、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2、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3、严格的文献评价;4、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六、前景问题的四个基本成分P病人和/或问题I干预措施(包括一种暴露因素、一种诊断试验、一种预后因素或一种治疗方法等)C对比措施(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O重要的临床结局。
七、研究证据的分类(1)原始研究证据(2)二次研究证据:1、系统评价2、临床决策分析3、临床证据手册4、卫生技术评估5、临床实践指南八、系统评价(SR)的概念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评价临床研究方法,是针对某一临床具体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综合可靠地结论。
系统评价研究的问题涉及的范畴常较广泛常集中于某一临床问题原始文献来源常未说明、不全面明确,常为多渠道检索方法常未说明有明确的检索策略原始文献的选择常未说明、有潜在偏倚有明确的选择标准原始文献的评价评价方法不统一或未评价有严格的评价方法结果的综合多采用定性方法多采用定量方法结论的推断有时遵循研究依据,较主观多遵循研究依据,较客观结果的更新未定期更新定期根据新试验进行更新十、系统评价的方法1、确立题目、制定系统评价计划书;2、检索文献;3、选择文献;4、评价文献质量;5、收集数据;6、分析资料和报告结果;7、解释系统评价的结果;8、更新系统评价十一、系统评价的评价原则(一)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真实1、是否根据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的系统评价;2、在系统评价的“方法学”部分,是否描述了检索和评价临床研究质量的方法;3、不同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二)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重要(三)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能应用于我的病人1、我的病人是否与系统评价中的研究对象差异较大而不适宜应用该证据?2、系统评价中的干预措施在我的医院是否可行?3、自己的病人从治疗中获得的利弊如何?4、对于拟采用的干预措施和可能由此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人的价值观和选择如何?十二、Meta-分析的概念Meta-分析师对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等。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1、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的技能、经验和和患者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验科学。
2、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价值意愿(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3、实践循证医学的5各基本步骤(5AS):(p7)(1)提出问题: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获取证据: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3)评价证据: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评估循证医学实践过程: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的结果4、临床问题的常见来源:(p11)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性实验、预后、治疗、预防。
5、问题的种类和构建种类:背景问题、前景问题(PICO)前景问题通常包括3或4个基本成分,可按PICO原则确定:(p12)(1)患者或问题(patient or problem,P):应包括患者的诊断及分类(2)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包括暴露因素、诊断实验、预后因素、治疗方法等(3)对比措施(comparison,C):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必要时用(4)结局指标(outcome,O):不同的研究选用不同的指标6、证据的分类:(p17)(一)按证据的来源分类:(1)研究证据:原始研究、二次研究;(2)非研究证据:主要包括专家意见、个人经验以及当地的“智慧”“诀窍”“常识”等。
(二)按使用情况分类: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卫生保健提供者和普通用户。
7、证据的分级:牛津证据分级、GRADE标准、证据金字塔8、牛津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p22)(见课本)9、牛津证据分级的共同特点:针对临床,用于指南,传播广泛,影响权威,推荐意见的强度与证据级别对应。
最大的不足:主要从设计质量评价,不利于终端用户使用,且标准各异、内容复杂、应用局限。
循证医学重点总结

临床09-4班1、循证医学: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循证医学对病人做出的诊治决策是建立在当前最新、最佳的证据基础之上,以追求最佳诊治效果,故称之为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
2、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基础:⑴医生⑵病人⑶最佳证据⑷医疗环境3、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五步曲):⑴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疑难重要⑵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关键词期刊检索系统电子检索⑶严格的文献评价: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⑷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a.肯定最佳证据------个体化的临床应用b.无效或有害------停止/废弃c.难定的证据------提供进一步研究计划⑸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临床正/负效果提高临床水平→前后比较、评价自身临床能力和水平终身继续教育4、找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⑴实施循证医学的第一步⑵医学发展的需要⑶循证医学所赋予的任务5、找准临床问题应具备的条件:⑴对患者的责任心⑵要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⑶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⑷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⑸临床综合分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6、临床问题的类型:⑴一般性的问题(性别、年龄、何时发病、如何发病)⑵特殊的临床问题:a.患者存在的特殊问题b.干预c.干预措施选择d.干预的最后结局问题⑶患者所关心的问题7、构建临床循证问题模式:国际上常用PICO格式: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I指干预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O为结局例题:一家教学医院肝病科,收治病人中有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
一天,一位慢性乙肝患者问医师,我目前在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其效果除了降低病毒滴度外,是否可以不发展成我的病友那样的肝硬化?而那位肝硬化病友也问,我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请根据上述临床问题用PICO组成方式构建问题:P 慢性乙肝患者I 拉米夫定C 安慰剂D 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8、问题优先排序的7条原则:相关性、避免重复、可行性、政治上的可接受性、适用性、迫切性、伦理学上的可接受性。
循证医学每章重点

循证医学第一章概论EBM---概念: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得最佳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得诊治方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要参酌最好得研究证据、临床经验与病人得意见。
EBM实践就就是通过系统研究,将个人得经验与能获得最佳外部证据融为一体、EBM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得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得最佳证据,即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专家确定治疗指南、政府制定卫生政策都应根据现有得最佳证据来进行。
EBM---医学实践得步骤(五步曲)确定临床实践中得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严格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评估1—4项得效果与效率,不断改进EBM证据得分级级别I:研究结论来自对所有设计良好得RCT得Meta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级别Ⅱ:研究结论至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得RCT。
级别Ⅲ: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得准临床试验,如非随机得、单组对照得、前后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
级别Ⅳ:结论来自设计良好得非临床试验,如比较与相关描述及病例研究、级别Ⅴ:病例报告与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第二章统计方法在循证医学中得应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可信区间主要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得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得总体值(参数)。
EER即试验组中某事件得发生率(experimental event rate,EER)如对某病采用某些防治措施后该疾病得发生率、CER即对照组中某事件得发生率(control event rate,CER)如对某病不采取防治措施得发生率、危险差(rate difference,risk difference,RD)两个发生率得差,其大小可反映试验效应得大小。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RR)就是前瞻性研究中较常用得指标,它就是试验组某事件发生率p1与对照组(或低暴露)得发生率p0之比,用于说明前者就是后者得多少倍,常用来表示试验因素与疾病联系得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得意义大小。
公共科目-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1.循证医学EBM: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疗方案。
2.循证实践 EBP:循证临床实践:遵循证据实施临床决策成制定关于病人的诊治方案,临床决策包括病因、诊断、治疗和转轨等方面。
3.循证医学实践的三个组成部分:证据、患者、医生。
4.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指对临床研究的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的新进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5.最佳临床证据的特征:①真实性②重要性③实用性6.循证保健----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EVIDENCE-BASED HEALTHCARE:是遵循科学研究证据制定关于一组病人、一个社区或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和方针的决策方式,EBHC强调对个人、群体的任何保健策略的制定不仅要考虑资源和价值,还要以当前科学研究的最佳成果为依据。
7.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①高素质的临床医生②最佳的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④患者的参与。
8.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必要性。
9.经过专家严格筛选和评价的新近最佳证据来源:1) 美国内科学杂志发表的ACPJC 附刊;2) 循证医学杂志;3) Cochrane图书馆;4) 临床证据10.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最佳证据提供者(doer);最佳证据应用者(user)11.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①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③严格的文献评价④应用最佳成果与临床决策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12.临床问题的类型:①一般性问题(背景问题):是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可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面;②特殊的临床问题(前景问题):是关于处理、治疗病人的专门知识的问题,也涉及到与治疗有关的病人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包括:1)患者存在的特殊问题,2)干预,3)干预措施的选择,4)干预的最后结局问题。
③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循证医学重点精华总结

一.名词解释1.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2.Meta-分析:Meta-分析是对具有相同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等。
3.发表性偏倚:是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比无统计意义的研究更容易投稿和被发表。
4.NHH:导致一例疾病的发生需要暴露在可疑危险因素中易感个体的人数。
5.NNT:防治一例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治疗的病例数。
6.平行试验:为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受检者作几项目的相同的诊断性试验,只要有一项试验阳性,即可判断为患病者,这种方法称为平行试验。
7.序列试验:为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受检者作几项目的相同的诊断性试验,并且均取得阳性结果后,才做出疾病诊断的多项试验方法,称为序列试验。
8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反应和依赖性等。
9.预后:是指随着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病程和结局的一种预测。
10.临床实践指南:指人们针对待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出的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病人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意见。
二.问答题实践询证医学五部曲:1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2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3严格的文献评价4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系统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确立题目,制定系统评价计划书2检索文献3选择文献4评价文献质量5收集数据6分析资料和报告结果7解释系统评价的结果8更新系统评价评价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真实性的原则1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方法?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用了盲法?3观察期是否足够长?结果是否包括了全部纳入的病例?4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因果效应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5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有否剂量效应关系?6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规律?7病因致病的因果关系是否在不同的研究中反映出一致性?8病因致病效应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分?RCT质量评价的关键因素1在被评价的RCT证据中,一定要主重其研究的样本是否来自随机抽样以及研究样本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是否采用了隐匿的措施2被纳入的研究对象之诊断依据是否可靠,有否具体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明确这些研究对象所患的疾病的代表性如何,弄清楚了这些则对于证据的真实性判断及其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3注意试验开始时,组间的临床基线状态是否相对一致,可比性如何?有无显著性差异?4干预措施(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否明确,是否执行了盲法以及盲法类别是什么(如单盲,双盲或三盲等)药物的制剂,剂量,用药途径是否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1、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的技能、经验和和患者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验科学。
2、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价值意愿
(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
(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3)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3、实践循证医学的5各基本步骤(5AS):(p7)
(1)提出问题: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
(2)获取证据: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
(3)评价证据: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
(4)应用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5)评估循证医学实践过程: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的结果
4、临床问题的常见来源:(p11)
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性实验、预后、治疗、预防。
5、问题的种类和构建
种类:背景问题、前景问题(PICO)
前景问题通常包括3或4个基本成分,可按PICO原则确定:(p12)
(1)患者或问题(patient or problem,P):应包括患者的诊断及分类
(2)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包括暴露因素、诊断实验、预后因素、治疗方法等(3)对比措施(comparison,C):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必要时用(4)结局指标(outcome,O):不同的研究选用不同的指标
6、证据的分类:(p17)
(一)按证据的来源分类:(1)研究证据:原始研究、二次研究;
(2)非研究证据:主要包括专家意见、个人经验以及当地的“智
慧”“诀窍”“常识”等。
(二)按使用情况分类: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卫生保健提供者和普通用户。
7、证据的分级:牛津证据分级、GRADE标准、证据金字塔
8、牛津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p22)(见课本)
9、牛津证据分级的共同特点:针对临床,用于指南,传播广泛,影响权威,推荐意见的强度与证据级别对应。
最大的不足:主要从设计质量评价,不利于终端用户使用,且标准各异、内容复杂、应用局限。
(p23)
10、GRADE标准:(p23)
12、证据金字塔:九级金字塔(p24)
13、GRADE分级(p26)
14、证据资源的“6S”金字塔模型(p36)
15、循证医学资源分类:(p36)
(1)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system):eg:Provation MD、ZynxCare (2)循证知识库、循证临床指南:eg:ACP PIER、NGC、UpToDate (3)证据摘要(synopses):eg:ACP Journal Club
(4)系统评价:eg:Cochrane Libarary-CDSR
(5)原始研究的摘要:eg:Acp、Tournal club
(6)原始证据:eg:PubMed
16、循证医学检索的步骤:(p39)
(1)明确临床问题及问题类型
(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3)根据选定的数据库制定相应检索策略和关键词
(4)评估检索结果,调整检索策略
(5)证据应用和管理
17、临床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p54)
(1)文献的内在真实性:评价的重点
(2)文献的临床重要性:客观指标
(3)文献的适用性
18、患者的价值观:患者需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作出选择,主动参与医疗决策。
其目的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念和愿望。
(p59)19、患者价值观与意愿:(p59)
(1)不同个体患者的价值观不尽相同
(2)为什么存在患者价值观及意愿的差异
(3)认识医生和患者价值观的差异
(4)正确引导患者的价值观
(5)家庭与患者自主价值观
(6)患者的价值取向在临床诊疗决策中的限度
20、患者参与决策的模式:(p66)
(1)医生主导模式
(2)消费者模式
(3)解释模式
(4)共享模式
21、决策辅助工具:决策板报、决策手册、挂图表、录音和录像及计算机化的决策工具。
(p64)
22、分类资料常用指标:EER、CER、RD、RR、OR、ARR、ARI、NNT、NNH(p75)
23、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是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系统、全面地收集现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meta分析、荟萃分析),得出可靠的综合结论。